但是要他们向宋人投降……呃,这个可以,但是这个时候大家都不好意思提出这个主张。
虽然说宋楚两国之间没什么深仇大恨,但是两军交战,其中死伤的兵马不在少数,大家的心里还是有那么一些芥蒂和侥幸心理的。
“景翠,你有什么看法?”昭阳要知道景翠是他们楚国的名将,足智多谋,又不乏杀伐果断,所以他第一时间就询问景翠,想听听他的看法。
景翠一时之间也不好决断,毕竟事关重大,无论是杀出重围,还是向宋人投降,这都不是什么好的主张。至于困守睢阳就更不必说了,现在楚军上下几乎没人愿意守着这么一座孤城了!
现在的情况是,无论是向宋人投降,还是杀出重围,对于提出这个主张的将领来说,都不是什么好的事情,至少会被众将嫌恶。
想想看吧,投降宋人的话不必多说,反正是要败坏名声的。而杀出重围呢,也不是什么好主意,这一路上被宋军围追堵截的,肯定是死伤惨重,最后能回到楚国的兵马绝对不超过一半,可能连三分之一都没有!
“令尹大人,不如我们在坚守一两日吧。静观其变,若是齐国那边还是没有什么动静,我们就在做打算,如何?”景翠显然是下不了决心。
昭阳微微颔首,他一样也是一时之间无法裁断,毕竟事关重大,而不管他如何抉择,无论是带兵降宋,还是带兵杀出重围,最后他昭阳肯定晚节不保,留下一个战败的名声。
……
与此同时,在拒马河的营寨那里。
宋君偃召集众将,击鼓议事。
“诸位,寡人刚刚接到东郡的战报!齐人已经出兵攻打吕国、郯国,其兵锋直指我宋国的东郡,我宋国的北部防务形同虚设,国内也没有多余的兵力可以调遣了。当务之急,我们必须要马上解决睢阳一线的战事,北上抗齐了!”子偃环顾四周,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抗齐,就必须先击败,收降睢阳、岸门一线的十二万楚军。若是对这些楚军不管不顾的话,迟早要酿成大祸!
这可不是危言耸听的,毕竟睢阳距离商丘太近了,若无重兵把守,楚军就可以长驱直入,势如破竹地攻克宋国的都城商丘。而这个时候,让宋君偃舍弃围歼楚军的这个机会,转而去抗击齐军的入侵,这个显然是行不通的!
你要撤军,好啊,楚军必然反戈一击,到时候形势又将变得扑朔迷离起来。而且睢阳距离商丘这么近,就跟定时炸弹放在宋君偃身边一样,随时随地都会爆炸,太特么危险了!
所以宋君偃这才想要迅速解决睢阳这里的战事,然后带着军队北上抗击齐军。
第232章 不世出之雄主()
孙烈有勇有谋,第一个站出来说道:“君上,为今之计,我们应该封锁各地的消息,将敌人派出的斥候、信使、游骑一一打掉,先让楚军人心惶惶,自以为无援。”
“等到睢阳、岸门一线的楚军变得了聋子、瞎子,等不到任何增援的消息。我们宋军则每日在城外散播谣言,造谣生事,到时候楚人四下孤立无援,又缺衣少食,必将不战自溃也!”
闻言,宋君偃微微颔首道:“这正是寡人想要的。不战而屈人之兵固然很好,能迫使楚军向我们投降,再好不过了,但是现在形势一再变化,齐军伐宋的事情我们可以瞒得住楚军一时,却瞒不了太久的,毕竟纸包不住火,谎言也总有被戳穿的一天!”
“而且瞒得住楚人,却瞒不过我们宋国自己啊。齐人大举进攻,志在伐宋,寡人早已将吕国、郯国视作我大宋国的固有疆土了,寡人绝不容许齐国染指!”
宋君偃沉声道:“睢阳的战事不能再拖延下去了。多一日,我们在吕国、郯国等地的将士就不知道死伤多少,时间是宝贵的,现在我们宋军也耗不起了!”
“难道君上你想要对楚军发动围攻吗?”孙烈疑惑地道。
子偃闻言,有些无奈地摇了摇头道:“寡人倒是想毕其功于一役,但是很难做到,或者说根本做不到!楚军毕竟有着十万以上的军队,只是两倍于楚军的我们,是很难一口吃掉楚军的。”
这下子可难办了。大家都互相看了看,面面相觑,又都低着头去思考,看看有没有什么计策可以尽快解决睢阳这边的战事。
过了半晌,还是孙烈说道:“君上,你看这样行不行。现在楚军已经濒临崩溃的边缘了,天大寒,冻死的楚军士卒不在少数,连日来不知道有多少的楚军逃兵跑到营寨跟我军投降的。”
“现在楚军吃了败仗,从年初的时候楚军伐魏,迄今为止,差不多已经一年了。楚军军中的士卒必然是思乡心切,而忍受着严寒和饥饿的侵袭,这个时候人的意志力是最薄弱的时候了!我们可以从心理上瓦解他们的士气,迫使楚军彻底崩溃,向我们宋军投降!”
“再不济,楚军当中也必将出现士兵大规模逃逸的现象。这士气一旦土崩瓦解,就无可挽回了,到时候就算楚军想要负隅顽抗,也力不从心,正好我们宋国能够毕其功于一役啊!”
孙烈的这脑袋真是够灵光的,宋君偃满意地点了点头,这是一个不可多得的良将啊,假以时日,培养起来的话,又是一个匡章这样的名将啊!
如何瓦解楚军士卒的意志力?
这个太容易了。宋君偃又跟几个将领商议了一下,又吩咐下去,全军开始包围睢阳城,将一个偌大的睢阳城围成铁桶一般,水泄不通!
……
睢阳城外,骤然响起了巨大的声响,脚步声,整齐划一的脚步声,好似一个巨人在大踏步的前行一般。
在城头半蹲着烤火,迎着寒风瑟瑟发抖的楚军士卒这个时候也反应过来了。
其中一个腋下夹着长矛,搓着手在火堆边上取暖的楚兵听到了这股响声,顿时就站了起来,他隔着城墙的垛口往远方放眼望去。
顿时惊呆了!吓怕了!
“宋军!是宋军进攻了!”他以及身边的伙伴们吆喝起来,惊慌不定地在城头上奔走。
一个个号兵飞快的取下锣鼓,在城头的过道上一边敲响铜锣,一边高喊着“宋军进攻了”。
好似世界末日一般,城头的狼烟被点燃,滚滚的浓烟顺着天穹飘起,这个时候只要往天空一望,一抬头,就能看到这代表着战斗、厮杀、死亡的狼烟了。
“风,大风!风,大风!……”宋军的将士们分成八个方阵,从四面八方将睢阳城围了起来。
密密麻麻的宋军步卒踏着整齐划一的步伐,高举铜戈、长矛、大戟等武器,推着云梯、冲车,还有巨大的楼车也在一步步推进着,杀伤力极强的投石机也在瞄准睢阳的城墙。
白雪皑皑,朔风刺骨。
宋军放声大喊着“大风”,在风雪当中站立着,走动之间,脚下的靴子三分之一都埋进了雪地里,冻的他们嘴唇发紫,身子都不由得颤了颤。
冬季作战,殊为不易。
府衙里,昭阳也接到宋军将要进行攻城战的消息,他大惊失色,不过转瞬间便命令全军死守城池,自己则是带着部将和亲卫赶到城头,观看宋军进攻的势头。
天大寒,这个时候楚军的士卒是缺衣少食的,宋军仓促进攻之下,很容易大力杀伤城里的楚军。
天气真冷。出到这旷野之外,即便是穿着锦帽貂裘的宋君偃都不由得打了几个冷颤,更不必说四周只是穿着棉衣,还在寒风白雪当中挺立的诸位将士了。
宋君偃看了看将士们的模样,嗯,还是不错的,虽然他们都被冻的嘴唇发青、发紫,身子都在打着冷颤,却还是能立正站好,咬着牙高喊着“大风”,似乎以此能抵御刺骨的寒风的侵袭一般。
身穿着棉衣的宋卒如此,在城头上的楚军士卒想必更惨。他们连过冬的棉衣都没有!
“宋军为什么会突然攻城了?”景翠皱着眉头道。
昭阳心里疑惑,不过他又暗自思衬了一下,问道:“这两日可有游骑、斥候回城?”
“没有。出去打探消息的斥候和游骑到现在都没有一个回来的,不知道是不是遭遇了不测。”景翠回答道。
昭阳闻言,叹了口气道:“看来宋君偃终于坐不住了。若是我猜的不错的话,应该是齐国已经出兵了,而宋君偃显然不想跟我们楚人妥协,他想要孤注一掷,在歼灭我们睢阳一线的楚军之后,再北上抗齐。”
“这宋君偃……也太冒险了。”
“呵呵,老夫与他相识多年,也算老朋友啦。我了解他,宋君偃不是越王无疆那样有勇无谋的君主,他武力值超强,却又懂得韬略,野心勃勃,是一个不世出的雄主!”
昭阳感慨万千地道:“老夫曾经跟大王说过,宋国有了宋君偃这么一位不世出的雄主,迟早会崛起,也迟早跟我们楚国发生相关的利益冲突!可是大王当时没在意,就连老夫也万万没想到,宋国的崛起之势竟然这么快,已经不可阻挡了。”
景翠低着头道:“宋君偃带领着宋国宛如彗星一般崛起。宋国穷兵黩武,依靠侵略战争的方式不断扩张疆土,削弱邻国,壮大自身,宋国的侵略性比秦国还要强!不过宋国只是一时之强,穷兵黩武的国家一般都不会有什么好下场的。”
“或许吧。宋君偃如豺狼,宋国不断开拓疆土,但是不知道这个君主他察觉到没有,宋国的扩张速度太快了,根基不稳,又四面树敌,这样下去的话宋国迟早会被列国群起而攻之,衰落下去的。”
昭阳冷声道:“宋国,终究只能是强盛一时,而宋君偃,也只能是一个昙花一现的雄主!”
第233章 胆气()
宋军兵围睢阳城,却并没有马上进行攻城战。
“嘿,你瞧,城下的宋人这是在干嘛?”一个手持长戈的楚兵疑惑的看着城下的宋军士卒的动作,耸了耸肩膀,询问一侧的战友说道。
“是在埋锅造饭吧?连火都生好了。这可真是千古奇谈,俺还从没听说过有那个军队会在敌军的城下埋锅造饭的呢。”
“这些宋人打的是什么主意啊。”
楚国的将士们在城头上议论纷纷,但是城下的宋卒却还在自顾自地埋锅造饭,冒着风雪,他们搬来食材和生火造饭所需的木料,就这样架起了大锅,把切好的肉片放进了烧开的水里面。
战场上出现了极为诡异的一幕。
宋军不攻城,反而在城下埋锅造饭?而且楚军也不敢派出兵马出去攻击,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宋军在距离城墙不过五百步的地方架起大锅,烧饭煮菜,不亦乐乎的样子。
“君上可以开饭了。”将军孙烈跑到宋君偃的跟前,将端好的米饭和荤素搭配的菜递给他。
“好。”宋君偃接过了盘子,举起了拳头高呼道,“开饭!让将士们敞开了肚皮吃!”
众军一片叫好,纷纷排着队,领取饭菜,就在睢阳城下,就在楚军将士的眼皮子底下大口大口地吃着热腾腾的饭菜。
当然了,该有的戒备的将士还是应该有的,一部分的将士就在两翼。若是这个时候城里的楚军出来攻击,正好可以绞杀过去。
城头上,看着宋军开饭的盛况,一个稚气未脱的楚兵不由得拉了拉前方一个甲士的衣角,委屈地道:“哥,我饿。”
“饿也得忍着。还没到饭点呢。”甲士无可奈何地摇着头道。
“这宋军的伙食可真好,现在军中的伙食真是越来越差了。不知道被克扣了多少,现在……哥,我是每天都没吃饱过呀!”
“有的吃已经算不错的了。”甲士叹气道,“傻小子,现在这种形势下,我们楚军能吃上一口饭不被饿死已经可以知足的了!我听说岸门那边的人,现在都饿死了不少士卒,偷偷地把战马都杀掉吃了。”
“啊,那不是触犯军法了吗?”
“唉,这个时候谁还顾得上这些?没有吃的,吃不上一口饭就要被活活饿死,与其被活生生的饿死了,冻死了,还不如被一刀杀死还来得痛快一些呢。”
宋君偃吃了半碗米饭,忽然脑海里灵机一动,就拿着两个热腾腾的面饼,一个鸡腿,还有一壶热过的浊酒,就这样旁若无人地走到距离城墙不过一百五十步,正好在敌军的弓箭手的射程之外的地方。
子偃坐下,坐在白雪皑皑的地上,放下酒壶,一口咬下了鸡腿,撕咬着吃了进去。
在这里的宋军将士不知道宋君偃想干嘛,不过见到自家君上都凑上去了,他们也忙不迭地拿着面饼、饭菜走到他的四周拱卫起来,当然是没带兵器的了。
宋君偃又喝了两口浊酒,顿时感到身心舒泰了不少,全身上下都暖洋洋的。
“宋君偃这是想干嘛?”景阳十分的不解。
景翠却看出了其中的端倪,幽幽地叹气道:“他这是在瓦解我们楚军的士气呀!景阳,你看看附近的士卒的样子。”
景阳闻言,看了几眼城头上的己方的士卒,只见他们望梅止渴一般,看着城下在大吃大喝的宋君偃,还有其四周吃着热腾腾的饭菜和面饼的将士,都是嘴馋的样子,还有好多人都留下了哈喇子,喉结耸动了几下。
如果可以的话,他们真的很想放下手中的兵器,跑到下面去跟宋军一起吃着热腾腾的饭菜和面饼啊!
士气萎靡至此,何以作战!
寒风已经不再那么凛冽,却还是冷风瑟瑟,天空中还飘散着点点冰晶。
宋君偃酒足饭饱之后,大踏步地走到一个合适的位置上,借着一身的胆气,放开嗓子大声叫嚷道:“楚国的将士们!寡人是宋君偃!你们都是好样的!寡人很佩服你们!但是人心都是肉长的!你们在城里缺衣少食,忍冻挨饿,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昂,你们已经没有援军了!就算有援军你们之中有多少人能坚持到那个时候?寡人可以保证,只要你们放下武器,走出城池,你们就能得到足够的棉衣棉被,还有热腾腾的饭菜正等着你们呢!”
宋君偃这话说的很巧妙,一席话里没有一个关于“投降”的字眼,有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