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桀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桀宋- 第10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宋君啊,直到此时寡人才知道你宋国变法之时的困难呐,感同身受。”姬仇感慨万千地道。

    子偃笑着道:“你鲁国要改革比我宋国更难,三桓的权柄太甚了,在你鲁国乃至于天下列国,大家只知道鲁国有三桓而不知道有公室,亦不知道有你鲁公的存在。不外乎三桓尊而公室卑矣!你们鲁国也已经到了不改革不行,非变不可地步了。”

    “有宋君你的这席话,寡人的心里不胜欣慰啊。”

    鲁国的三桓是怎么形成的呢?

    周平王东迁以后,东周开始。之所以叫东周,就是因为天子都城搬到了洛阳,原来不是天子都城在西方的镐京,所以那时叫西周。

    后来的西东汉、南北宋等等称谓,也都是随都城方位变化而来的。

    平王东迁,东周开始。

    东周分成春秋与战国两个阶段。

    春秋初的鲁国,第一个执政者是鲁隐公,因他是庶出(即是说,他的母亲不是鲁国国君的正夫人),只是代未成年的嫡子暂时执政,可惜后来弟弟鲁桓公执政后,因听信小人谗言,竟枉杀了贤能的兄长。

    桓公也没得到好下场,妻子文姜与哥哥齐襄公私通,桓公只是表示了一下不满,就被齐襄公唆使手下将他害死,魂飘异乡,身归故国,也是很凄凉的。

    鲁桓公有四个儿子:同、庆父、叔牙、季友。其中庆父、叔牙是庶出。

    庆父在四兄弟中其实年龄最大,但在嫡子面前要装样子表示自己谦逊,故称仲;在庶出中又属长兄,应称孟(庶长称孟,嫡长称伯),所以他的后代有孟孙和仲孙两种称呼。

    鲁国的国姓和周天子是一样的,就是“姬”;庆父这一支发展出来的氏,就有孟和仲两种,秦以后姓氏不分,就是今天的孟姓和仲姓了。

    战国时儒家代表人物孟子,就是庆父的后裔。叔牙的后代称叔孙氏,其中最有名的一个就是叔孙豹了,儒家“三不朽”之说就出自他的口中。

    桓公嫡子姬同继位,为鲁庄公。

    国君是永远只有一个姓的,就是他的国姓;国君是宗主,其他兄弟是小宗,是“孽子”,就像一棵植物,主干之外尚有分枝,为了便于区分,就发展出来“氏”。

    所以氏是相对于姓而言的,标明着其小宗的身份。

    当时平民无所谓姓氏,只有一个名字,做陶器的叫陶某,做木工的叫匠某——《庄子·徐无鬼》里面有个会使大斧子的匠石,还记得吧?就是叫石的一个木匠。所以职业也是后来姓氏的一个来源。

    姬同之外其他三子当时还不称“三桓”,要到下一辈以后,相对于鲁庄公的后裔,表明来处不同,才有了三桓之说,意为同出于鲁桓公。

    三桓是公室之外的政治力量,一直致力于与公室争夺权柄,相互之间也争斗不息,直到最后季氏胜出。

    季氏是季友的后代,《论语》里面有一则《季氏将伐颛臾》就是说的孔子时代的那一个季氏。

    从季文子掌权到最后季氏为家臣阳虎所架空,这个过程差不多与春秋时期的鲁国史相始终。阳虎据说与孔子长得很像,可见不能以貌取人,坏人有时候也会长个圣人样子呢!

    ​据史载,“三桓胜,鲁如小侯,卑于三桓之家”。

    当礼崩乐坏,上下颠倒,悲剧其实都是一样的内容:上面天子无颜,中间诸侯失位,下面大夫辱于家臣。权倾一时的季氏,也许根本想不到最后这个结局。

    两个国君见面,便相当于两国会盟了。

    宋君偃说道:“鲁公一路鞍马劳顿,必是极累了吧?寡人已经命人在宫中备好美酒佳肴,还请鲁公与寡人携众大臣一道入宫,稍事休息之后,夜宴沙丘宫啊。”

    “宋君美意,不敢推辞。”这正迎合了姬仇的心思,他当然不会推辞啦。

第182章 鬼面军() 
在夜宴结束之后,翌日宋君偃便召集重臣黄庸、张烈、子干、匡章和苏贺入宫,在御书房议事。

    经过探讨后,宋君偃决定出兵讨伐不忠的鲁国三桓,以熊子丹为统兵大将,出动骑卒三千,步卒两万,其中新兵居多,但是胜在训练有素,高举大义的名分,对手又是多年不修兵事的鲁国,所以宋国上下倒是对此十分的乐观。

    其实吧,不是宋君偃不想派遣更多的兵马讨伐鲁国三桓,而是动辄五万以上的军队的话,消耗实在是太大了。虽然以宋国的仓禀里囤积的粮秣足够供给十余万大军远征作战一年,但是子偃还是有些揪心,他因为月神那日占卜的卦象“大凶”还耿耿于怀的呢!

    万一宋国哪个地方又发生了什么天灾,到时候他哭都来不及了啊。

    “不是……贞儿,你怎么今天这么给寡人献殷勤呐?这又是送参汤又是捶腿的,什么时候你变得这么乖巧懂事了?”现在宋君偃一脸莫名其妙地看着给自己捶着小腿的贞姬,呃,事出反常,事出反常必有妖啊!

    贞姬娇蛮地哼了一声,颇为不满地说道:“君上你这话是什么意思嘛!说的贞儿我好像一点都不乖巧懂事一样。你是我的夫君,按道理我给你送参汤、捶腿,这有什么不对的?这又不是什么下人该干的事情!”

    “呃……”似乎有一点道理,不过子偃还是有些狐疑,看着贞姬说道,“贞儿,你老实给寡人交代,是不是犯什么错了?”

    “哼!”贞姬甩手做到一边去,俏脸含霜地道,“我能犯什么错啊!君上你尽胡思乱想,我是你的妃子,偶尔关心关心你,这没毛病吧?”

    “没毛病。”子偃点头道。

    “君上,那你这个做丈夫的,是不是也要偶尔关心关心我这个妻子?是不是有时候要顾虑一下我的感受呢?”

    “那当然啊。”宋君偃不假思索地回道,同时把贞姬的娇躯搂在怀里这个时候他还没反应过来呢。

    贞姬一副奸计得逞的样子,笑着说道:“那么君上,现在臣妾的感受就非常的不好,你是不是要顾虑一下?”

    “谁又招惹你了?”

    “你啊。”贞姬柳眉倒竖地道,“除了你,这世上还有谁敢招惹我的?君上,此番出征鲁国,你就让臣妾带着飞凰军好不好?好不好嘛!”

    “好啊,在这儿等着寡人呢。”宋君偃又好气又好笑地点了贞姬的琼鼻一下,说道,“你是怎么知道寡人要出征鲁国的?这诏命还没下达呢。”

    “哼,这个事情都在军营里头传开了。鲁公迫于季氏的压力,出逃到我们宋国,无非是为了求得援军铲除鲁国三桓,这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了。季氏犯上作乱,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

    “现在众将都向阳侯(匡章)请战,臣妾也想统率飞凰军出征,讨伐不忠的鲁国三桓。但是匡章大人要我来询问你的意见,君上,这回你可不能推脱。”

    看着贞姬撒娇的样子,宋君偃摇摇头,都多大的人了,还跟个小孩子似的。不过子偃也知道,贞姬只在自己在乎的人面前撒娇,女人嘛,撒娇有时候也是挺可爱的,毕竟贞姬也不是一个什么花瓶。

    宋君偃是考教过的,贞姬在军事上的确有一些真材实料。

    “那个……贞儿,寡人已经拟好诏书了,以熊子丹为统兵大将,出动骑卒三千,步卒两万讨伐鲁国三桓。朝令夕改,你这不是让寡人为难吗?”宋君偃故作为难地道。

    “哼!”贞姬很不乐意地道,“这诏书不是还没下发吗?君上你就是懒,你若是不想再写一份诏书的话,臣妾帮你写,可好?”

    “……”

    ……

    越国,姑蔑城。

    “杀啊!”撕心裂肺的喊杀声冲天而起,随着城门被敞开,无数的鬼面军跟随越王无疆冲入城中。

    无疆还是大张大阖地挥着破城大戟,横贯八方,淋漓的鲜血从他的四周飞溅出来,守城的楚军士卒见到城门忽然大开,都纷纷手持武器向着这边涌来。

    人数虽然很多,但是无疆统率的鬼面军也不是吃素的,他们都奋勇杀敌,使敌人的鲜血都溅到自己的古铜色的藤甲上。

    “去死吧!”一个楚军士卒带着满腔的愤恨,手里的长矛冲刺出去,可是令他感到不可思议的是,锋利的矛头竟然只是撞击在对方的藤甲上,竟然不得寸进!

    也看不清那个带着鬼面具,身穿藤甲的越兵是什么表情,不过此时已经是狞笑着,然后抓住了楚兵的长矛,直接挥着青铜剑把他砍翻在地上。

    “噗嗤”的一声,青铜剑就这样插在了楚兵的咽喉里,血流如注。

    闻讯而至的楚国将士纷纷严阵以待,长戈如林,盾牌手也挡在那里,同时无数的箭矢犹如蝗虫过境一般疾射而出。

    但是,让他们感到匪夷所思的是,那些利箭竟然对身穿藤甲的越国士兵没什么用处!

    鬼面军身上的藤甲,乃是以西南荒蛮之地所生野藤为原料,经能工巧匠加工制作藤甲,又以桐油浸泡,七七四十九天后才制成。

    此甲又轻又坚,善能防箭,刀砍枪刺不入,遇水不沉,战场之上所向无敌。

    楚军真的是害怕这些带着狰狞的鬼面具的越兵了,随即在无疆的统率之下,结实的楚军盾牌阵就好似土鸡瓦狗一般,转瞬间就被鬼面军打得七零八落。

    刀枪不入啊!

    “鬼!鬼啊!”楚军士卒也开始崩溃了,吓死人了有没有!?

    趁着敌军溃败的时候,三千鬼面军一鼓作气,以少胜多,最终大破姑蔑城的两万守军!

    仓禀里,堆积如山的粮秣被付之一炬,漫天的大火在姑蔑城的上空纷飞,形成了一道让人震撼的景象。

    ……

    西元前325年,即宋君偃四年夏末,歡水南岸的越军佯攻彼岸的楚军,随即越王无疆统率着三千鬼面军,乘上竹筏偷渡歡水,直至兵临姑蔑城下,楚军还不知情。

    这是越人迄今为止最辉煌的一战,在城中的越人里应外合的情况下,无疆领着三千鬼面军长驱直入,将守军打得丢盔卸甲,落花流水。最终鬼面军大破两万楚军,斩首八千,而众所周知越人凶悍,是不留俘虏的,投降的也一律杀掉!

    楚人在姑蔑城的粮草被付之一炬。

    三千鬼面军的战斗力不是一般的强悍,大破两万楚军,斩首八千不说,自身被杀死的将士竟然只有不到五十人(其中包括负伤的将士,凡是身负重伤耽误行动的,一律被处决了)!

    这是骇人听闻的战绩啊!

    屈丐又统率数万楚军试图围歼藏匿于群山之中的三千鬼面军,不料歡水南岸的十几万越军忽然发动猛攻,强渡歡水,最后大破楚军防线,斩首五万有余!

    在其后的五日里,越军长驱直入,收复许多失地。屈丐自知不敌,回楚的道路也被截断了,回楚无望,所以他当机立断,收拢溃兵,放弃了死守会稽城的想法,继而带着还有不到七万的楚军北上,进入被宋人统治的旧吴地,即现在宋国的吴郡。

    现在吴郡的守将陈到不敢擅专,于是收缴了楚人的武器,发给粮食,同时调集重兵在边境一带驻守,防止越军的主力的突然来袭。

    这些消息都一一成为了战报,传递到宋君偃的桌案上。

    是战是和,要不要收留这些楚军,还要请君上裁决了。

第183章 诸夏() 
宋国,沙丘宫。

    宋君偃的脸色阴沉得很可怕,他没想到楚军如此不堪一击,原本他还指望着楚国的军队能据会稽城而守之,将十几万的越军阻挡在歡水以南的地方,现在看来,宋国的危机又一次降临了。

    “事情大家大致上已经了解了。楚军兵败于歡水,歡水之战,无疆统率三千鬼面军从背后突袭姑蔑城,大破两万楚军,将楚人的粮秣付之一炬!楚国的军队什么时候这么嬴弱了,寡人真是想不明白,想不明白啊。”

    子干和苏贺面面相觑,不敢说话,而相国黄庸并不擅长这种伐战之事,也没有第一个说话的。匡章和张烈倒是一把好手,战略战术无一不精,于是他们的眼神交汇了一下,还是匡章站出来说话的。

    匡章作揖道:“君上,其实楚军遭此大败,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越地山川险阻,地形诡异,且多半是尚未开化的蛮夷之地,遍布瘴气!楚军的将士水土不服才是最致命的。”

    “攻伐越地,不可打拉锯战,必须一鼓作气,不能给越国任何的喘息的机会。在这一点上,楚人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那就是他们在占领会稽城之后,只想要巩固现有的疆土,拉拢各地的越国贵族,许以重利。这本身是没错的,可是他们忽视了越王无疆的能力,和越国的战争潜力!”

    “若是越王无疆一死,越国必当群龙无首,四分五裂。楚国这个时候采取拉拢越国贵族,给他们封君的办法倒是可行的,但是楚人想要保存实力,不愿意将更多的军力消耗在越地,这就很难办了。”

    宋君偃闻言,微微颔首道:“看来是楚国在战略上出现差错了。他们没想到无疆果真能够收服无强、无诸的部众,收拢溃兵,更没想到越军南下,竟然真的征服了南部的那一些瓯越、山越、东越、扬越等这些桀骜不驯的越人部族。现在越国大军反攻,已经相继收复失地了,前不久楚王还派出使者,请求寡人出兵和楚军一道征讨雄起的越军,幸好寡人没有派兵前去,不然可能在歡水一战都要全部葬送在那里了!”

    “现在越人已经占据了会稽城,收复旧都了。陈到在吴郡的兵马不过三万人,吴郡的越人也尚未驯服,民心未附,寡人听说越国已经开始调兵遣将,试图继续北上攻伐我们宋国的吴郡了!我宋国当寸土不让,只是想要抵抗十万越军的进攻,不知道要派遣多少的兵马啊。”

    对于抵抗越军的进攻,宋君偃的心里还是有顾虑的。

    他上位以来,宋国年年征战,士卒疲弊,这不,刚刚想要消停一会儿,与民生息,偏偏越军已经展开了大反攻,收复旧都会稽,还要继续北上想要收复旧吴地。

    这个宋君偃就很不乐意了,他知道越王无疆跟他有着深仇大恨,可是兵家大事,不可妄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