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袭水浒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逆袭水浒传- 第25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更有“打破筒,泼了菜,便是人间好时节。”

    百姓虽然不满,但谁人敢出来公然与朝廷作对?江南十数万义军百姓的冤魂还未散去呢!是以百姓也只能以民谣的方式来发泄心中不满。其实他们心中并不知道收复燕云的意义,宋人对于开疆拓土的兴趣其实并不大,他们只想要安定的生活,只因宋朝的生活太过富庶安定了。自从宋太祖玉斧划江至宋真宗檀渊之盟后,大宋基本就放弃了开疆拓土,除了对西夏用兵收复故土之外,宋国上下都没有太多开疆拓土的意思。

    是以收复燕南八州对于平民百姓来说,他们会觉得并无太大意义,或许还会多了许多需要救济的北地百姓,那些钱粮可都是要摊派到宋地百姓头上的,更何况此刻得知了原来朝廷收复失地是用岁币赎回来的,百姓们自然就更加不满了。

    虽然此刻的百姓们没有什么游行示威的念头,但有一群人却有这种勇气,他们就是国子监的太学生们。太学自汉代开创以来,历朝历代在都城都有太学,到了宋朝道君皇帝时,兴建辟雍作为外学,太学内外共招生三千八百人,同时废除科举,人材皆由学校选拔,太学达到极盛时期。

    由于取消了科举,太学生们就是将来的官员,理所应当的他们也开始关注朝局、政局,对于朝廷打了败仗还用岁币赎城此等丧邦辱国、中原上国千年未闻之丑事,他们当然是要站出来说话的,这是一场政治投机,也是一场展现自我的时机。于是东京的太学生在太学生陈东等人带领下,联名上书,要求朝廷废止岁币,惩办奸臣,并将蔡京、童贯、梁师成等六人称为六贼,要求朝廷惩办奸臣。

    这场风波闹将起来,便定要有人出来承担责任,而且太学生们公然抬出了六贼的称谓,于是道君皇帝也不得不考虑此事。但蔡京等人始终都是自己的心腹大臣,而且很多事都是为了满足道君皇帝私欲而办的,比如花石纲等。至于岁币赎城之事,最后也是道君皇帝同意,方才签约盖印,若说蔡京等人错了,那道君皇帝便是自己打脸了。

    于是蔡京等人都被下旨申饬,并罚俸三年,做了此等无关痛痒的处罚,随后道君皇帝接连召见了国子监大小官吏,要他们管好这些太学生,敢于闹事的,将来没官做!有了朝廷的高压,太学生们被压了下去。

    一边处理这场闹剧的同时,朝廷自然不会放过行刺皇帝和揭露遮羞布的人。自那晚之后,东京内外做公的,禁军、侍卫、刑部、大理寺等等都动了起来,便是要查明是什么人这般大胆,敢在东京闹事。

    回菸楼一众店家伙计并周边百姓人家都被捉去查问,回菸楼内外也被查了个仔细。在三娘吩咐下,留下的痕迹都显示,这伙行刺以及闹事的人都是拜火教余孽,包括现场留下的铁胎弓上都有拜火教的徽记。于是这场泼天大案定罪给了江南拜火教,朝廷下旨教各地严查拿问拜火教。

    也不是没人怀疑过山东路藩镇,只因几年前梁山好汉就闹过东京,那一回还干过掳劫皇帝的事儿。但这种怀疑到了道君皇帝那里,道君皇帝却是不信的,原因很简单,要是山东一丈青想要他的命,几年前掳走他的时候就能一刀杀了他,何必这个时候才来动手?更何况当晚山东路赛灯的灯队也在东京赛灯,可以排除。有了皇帝的否定,于是办案的方向就指明了,最后就算到了江南拜火教余孽头上。

    这些消息自然是三娘等人安然回到山东路济州府后,陆续从东京传回的,对于朝廷的反应,三娘并不担心,以道君皇帝的智商他很难会认为是自己带人闹的事,道君皇帝作为一位很好的艺术家,通常都是以情商来判断事物,所以动手前,三娘就笃定朝廷不会想到是她山东路的人干下的这件大事。

    至于拜火教在山东路以外地方被官府清剿,这也是意料之中,反正自从方腊起义以来,拜火教就是被清剿的对象,没有什么改变。

    回到山东路后,三娘做主,娄敏中保媒,替李逵与庞秋霞办了婚事,先好好的热闹了几天,随后休整数日,便开始诏命各地军马参加全军大比武的人马都齐集济州府来,准备开始第一次山东路全军大比武。

    宣和六年十月上,东京灯会过后二十天,山东济州府在藩镇统帅部号令下,在济州南郊大营开始了各路军马的大比武。

    这天三娘以下山东路诸军州将领、官吏首脑都戎装在身,一大早便来到济州南郊大营。这南郊大营乃是济州府军马的新兵训练营第地,南北方圆十余里,占地极广,诸般营地设施齐全,又有战马驯养基地在这里,是以便选作这趟大比武的地点。

    而此趟庞万春兄妹两个却是特别被邀请,便装扮做三娘亲卫,一同到场观看。此前庞氏兄妹也未曾到过南郊大营,到里面看时,只见这南郊大营十里正方,周围四十里,开方一百里,团团红墙围着。内里便有点将台、马场、箭场、火器场等诸般兵马训练场地,东面是驻军营地,内里水源、屯粮仓库、兵器仓库、医务营房诸般齐备。西面更有演武厅,南面都是一般的诸般兵种训练场地,西面却是驯养战马之地。

    到了演武厅前,此间乃是九间大殿上朱门黄瓦,面前大理石玉台垒砌,都有朱红栅栏护着,左首将台上竖着一枝冲霄拔地的黄漆旗竿了上有一面杏黄旗,上面大书“替天行道”四个大字;又一枝红旗竿。比那黄的短得一半,上有一面红旗人大大书着一个“帅”字,都随风荡漾。

    台上山东路诸路军州将官都到了,早已经是全装盔甲在那里等候。那架子上许多鲜明杂色令旗,又有乐器金鼓并许多军士乐手。台下如意顶帐篷内端坐着掌旗鼓的军将,正是金毛犬段景住,旁边十数名传令校尉伺候着,中间一条黄土甬道从玉台起上望过去杳杳茫茫的,直接到照墙边二照墙上好似彩画着五云捧日,那时太阳离地,晓雾尽散,教场里静荡荡的,存着此趟前来参加大比武的数万大军。

    只望那数万大军,都泾渭分明,按各军州、各营旗号分列旗下,毫不挨挤。只见那些军官兵将都全装着,队伍都肃穆而立,数万大军之内,一眼望去,并无交头接耳说话的,更无东倒西歪的,整个队列都齐齐整整,鸦雀无声,一股肃杀之气盘旋其上,只闻军阵内战旗随风猎猎作响。

    庞氏兄妹随着三娘到了近前,两人正看时,只见远远地照墙脚边一骑马飞上来只须臾到教场中心。那人远看得分明,正是飞马传令的白日鼠白胜,只见他手执一面黄旗,到了军阵面前传谕道:“宣抚使车驾到!诸军准备!”

    那教场里各路将佐兵弁听得号令,队列内纹丝不动,但都暗自做好准备,校场当中的一条跑马道都让了出来。只少刻,只见三娘亲卫队中,当先飞出两骑,正是赛仁贵郭盛与小温侯吕方,两个领百名执戟郎骑卫,当先开路。三娘领一众首脑将官、观礼的名士大儒随即跟进。

    这时,只见照墙边浓烟冲起,扑通通的九个号炮响亮。山东路宣抚使卤簿仪仗到来,都从军阵间的跑马道内穿行而过,所过之处,各军州将士皆举手齐胸,以军礼致敬,口中都高喊:“万胜!万胜!”

    庞氏兄妹还好,总算是见识过千军万马的人,但请来观礼的山东名师大儒们就可是惊吓不小,须知数万人这般一起呐喊,那声势可冲云霄,下震九地,如何能不骇人?内里更是有山东曲阜孔府当代得封衍圣公的家主孔端友。这位乃是孔子第四十七代长子嫡孙,秉性颖异,精通四书,尤工书画。崇宁三年,孔端友二十六岁,被授为朝奉郎、直秘阁、袭封衍圣公,勾管祀事。孔端友被封为衍圣公后,进德修业,效官东鲁,勤于孔庙的祭祀和圣府的内部事务。

    山东路开镇之后,三娘每年祭孔都派遣将官参与,并厚待孔府。此趟山东路举行第一次全军大比武,也是彰显武威的时候,所以也请了这位当代衍圣公到来。

第枯七章试看他年麟阁上 丹青美人掠阵图() 
却说演武场内,三军呐喊声震天动地一发而起,到将请来的一应名师大儒都吓了一跳,数内孔府衍圣公孔端友却好歹是主持过祭孔大典的人物,祭孔大典时,常常也有数万人参与,倒也算见识过大场面,因此方能保持面色如常、安静宁神。

    三娘骑在玉照夜狮子马上,侧头看了一众名士大儒神情,便是仓惶、惊吓、骇然等等神情不一而足,便只有孔端友神色如常,心头暗暗点头:“也不亏是孔圣人嫡系子孙,果然还是见识过大场面的人物。”

    三娘赞过一句后,不禁想起孔端友在后世历史上的事迹来。靖康二年,金灭北宋,康王赵构建立南宋,改元建炎。建炎二年十一月,南宋高宗赵构在扬州行宫举行继统后首次祀天大典,衍圣公孔端友与从父孔传奉诏陪位。孔端友返曲阜不久,金兵大举南下,因济南知州刘豫叛宋,形势急转直下。金兵破北京,占兖州,锐不可当。孔端友在从父孔传的支持下,除留胞弟孔端操留守阙里林庙外,遂恭负传家宝“孔子及亓官夫人楷木像”、“唐吴道子绘孔子佩剑图”和“至圣文宣王庙祀朱印”等,率近支族人端木、瓒等南下扬州扈跸。建炎三年春,金兵前锋直逼扬州,高宗君臣仓皇渡江东奔杭州。孔端友率族人从跸渡江,到达杭州。宋高宗感于孔端友奉诏南渡之功,赐家衢州,开创了江南孔家的一脉。

    孔端友对于宋朝的忠心,与保持汉人儒学的气节,倒是让三娘敬佩,比起他那位屈膝侍金的胞弟孔端操来说,好得太多。在大金国占据中原后,孔府马上派了他的胞弟孔端操向大金国大表忠心,也受封衍圣公。虽然不可否认孔端友与孔端操两位被孔府家族分派,一人南下,一人北侍,是出于孔府保持家族兴盛的谋划,避免了孔府的鸡蛋烂在一个篮子里,但也正是因为孔端友随宋室南渡,方才让他的名声比他那个胞弟要好上许多。

    三娘开镇山东,自然不可避免的要与孔府的人打交道,而且将来三娘要想称霸天下,坐上九五之尊的宝座,儒家的支持还是不可缺少的。

    挑选儒家也是迫不得已的,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这天下间可用来治国的学派可是多了去了,除了儒之外,道、墨、法、名、兵、阴阳、纵横、杂、农,等等,当时还是平起平坐你争我夺。但经过了秦汉两代后,渐渐地,那些帝王们发现,最好使的还是儒,有儒相伴,君君臣臣,愚民卑服,皇座不倒。于是从汉朝起,独尊儒术成了帝王们的不二选择,而儒家寨也乘势削平其他学派,顺带手把其他学派中值钱的东西全搂进儒家,并利用皇权严禁新的山寨立起。

    这儒家兴旺了,孔家也就发达了,孔家的中心和象征——曲阜孔家,更是不得了了,哪个帝王不给个三分薄面?老刘家、司马家、老杨家、老李家都没少封赏,尤其到了宋朝老赵家坐皇座的时候,可劲儿拍孔家马屁,不但封了孔丘先生嫡孙为衍圣公,还承担了宏伟建筑——曲阜孔府这一重大工程的全部建设费用,真正确立了孔府天下第一贵府的地位。

    三娘以一位女子之身要做上皇帝宝座,除了她之前已经掌握的种种条件之外,还需要两个条件,一个就是赵宋亡国,这一点相信马上大金国就会替她办到,当然三娘再也不会给宋室南渡的机会,当中可操作的环节很多,三娘只需要保证赵宋皇室人等都被大金国俘虏就行。

    而另一个条件就是天下读书人的支持,也就是她需要儒家的认可,将来她还要封禅泰山,方才能坐稳女皇帝的位子。而孔家属华夏正宗,孔丘老先生自己也曾讲过“华夷之辨”,是以儒家的支持对于将来三娘的抗金大业也是极有帮助的。所以,三娘需要儒家的支持,而天下儒宗在曲阜孔家,是以三娘需要孔府的支持。

    三娘也不是没想过放弃儒家,但仔细盘算下来三娘发现,不论是后来的资义和社义,都不适合现在这个时代,至于皿煮就更加可笑了。三娘与其花大把时间去捣鼓那些不可能成功的各种主义,倒还不如直接争取儒家的支持来得更快。所以三娘决定争取儒家的支持。

    那么孔府有可能向一个小女儿家的三娘屈膝么?孔府在历史上对金元此等外夷的屈膝看来,争取孔府只需要两样东西,一样就是绝对的武力,而另一样就是继续册封他们。所以,这一趟山东路大比武,彰显三娘绝对武力的时候,三娘是绝对不会忘了友好邀请孔府的人的,所以孔端友出现在了观礼的名师大儒之内。

    三娘看了孔端友一眼后,策马沉思了片刻,很快注意力便被场内的呐喊声吸引过去,只见三娘所过之处,众兵将无不热烈呐喊,眼神中都是对三娘的崇敬之情。

    一旁孔端友等人乘坐马车随后跟进,但见得三娘一身青花甲,大红战袍在风中猎猎,佳人玉马在一众亲卫护翼下,策马疾驰在军阵内时,孔端友忍不住暗暗赞叹道:“好一个女杰一丈青,好一个大宋第一女宣抚,如此般好似女神降世,威德玉颜竟能有如此慑服之威!”一旁同车的名师大儒闻言,也纷纷点头附和,众人也为三娘的惊才绝艳、武功赫赫所倾倒。

    有诗为证:学成文武八阵图,青花袖里绾兵符。由来巾帼甘心受,何必将军是丈夫。玉锦征袍自裁成,狮子马上请长缨。世间多少奇男子,皆愿随镫万里行!露宿风餐同甘苦,铁血风华代胭脂。凯歌马上清平曲,不是昭君出塞时。飒沓流星如临风,一派欢声竞相顾。试看他年麟阁上,丹青美人掠阵图。

    孔端友等人赞叹不已,少时三娘已经过了军阵,一众随扈将官也随即策马跟上,接着方才是观礼的名士大儒、乡绅富贾随行。都到了教场将台边上,按尊卑之位都坐了。

    三娘自在正中首位虎皮交椅上坐了,两班自卢俊义以下山东路藩镇将官皆上前拜了,孔端友等名师大儒、乡绅富贾也上前见礼。三娘道一声:“免!”随后示意身旁琼英郡主,琼英郡主当即上前,贝齿轻启,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