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袭水浒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逆袭水浒传- 第2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三娘先将构想说了,随后命卢俊义、公孙胜两个主持此事,黄文炳、朱武、娄敏中三个襄助,拟定章程规矩,筹备此次盛会。不想卢俊义却笑道:“师妹,听得你这比武大会如此盛况,师兄也想下场比试,既然如此,便不能做这个主持,否则有失公允。”

    三娘闻言笑道:“看来师兄号称河北三绝,也想把这名号改一改啊,是否想改成天下三绝?”诸将闻言都是笑了,当下三娘也准了卢俊义参加比武之事,主持之事交给公孙胜主持。

    三娘这里说了后,秦明那里也只得按下怒火,诸将也都暗想,回去后定当好生操演军马,准备在全军比武大会里一展身手,否则教其他人小觑了。

    随后筵席一如往昔的欢快起来,席散后,诸将拜辞,各自回府安歇,三娘吩咐黄文炳将娄敏中单独带来书房相见。

    娄敏中随黄文炳到了书房内参见了三娘,三娘吩咐上了醒酒汤,各自安坐,喝了一回醒酒汤后,三娘看着娄敏中缓缓说道:“娄丞相可是担心我还是不放过方天定?”

    三娘一开口便说出了自己的内心所想,娄敏中不禁吓了一跳,暗想这女主公好生厉害,人心之事,一眼便望透了。当下娄敏中便拜倒在地,不住磕头,放声大哭起来道:“主公,伶仃之人,已死之身,还请主公怜悯。”

    黄文炳急忙扶起娄敏中道:“娄先生你这是作甚?且听主公说话。”娄敏中这才收了哭声坐下,叹口气道:“主公,是属下失礼了。”

    三娘也叹口气道:“你归附于我,乃是为了保住方天定,保住拜火教,并非真心投效于我,是么?我猜想,当拜火教和方天定在我这里安顿好后,说不定你也会自绝殉教,就此追随方腊而去,是么?”

    娄敏中目瞪口呆,想不到三娘连他最后的打算都猜到了,当下张大了口,却说不出话来。三娘目光森然一寒,瞪着娄敏中道:“我这个人最不喜欢属下之人三心二意,你要殉教,你要随方腊而去,现在就去,我绝不阻拦!方天定和拜火教只要他们没有什么反心,我也不会相害,还会善待他们!这是你用方腊和你两条性命换来的!至此了结,你我互不相欠!”

    娄敏中闻言怔怔发愣,黄文炳急忙劝道:“主公,娄先生人才难得啊。”三娘哼了一声道:“他要殉教,你还能拦住他吗?他倒是忘了,害得江南义军,数万教众身死,江南百姓家破人亡的宋廷还在,也不顾这些,只想愚忠一死,也算是给天下一个交代,却忘了要给江南那十多万冤魂一个交代!”

    说到这里,娄敏中浑身一震,只见三娘走到身前来,看着娄敏中又道:“你拜火教以解救天下苍生为己任,怜我世人,忧患实多,你们拜火教打烂了江南,你就想一死了之么?”

    娄敏中如醍醐灌顶,急忙拜道:“恳请主公指点迷津!”三娘哼了一声道:“一个只想一死来躲避责任的人是懦夫,能背负骂名而安平天下的人才是英雄!我若是你,便好生跟随明主,将来还天下一个太平盛世,便是赎了一身的罪业,否则你就算殉教了,历代明尊也不会原谅你的!”

    娄敏中长出一口气,拜道:“主公当头棒喝,属下明白了,属下娄敏中在此立誓,将来定当匡扶主公,安平天下,还天下一个太平盛世!”

    三娘扶起娄敏中,缓缓说道:“我这里也答允你,将来天下大乱,我带你们平定天下,而你便安定江南,还江南一个盛世!”娄敏中心神激荡,当即再拜,黄文炳则在一旁看得目瞪口呆,暗想主公的心术越来越厉害了,拿捏得这般精准。(未完待续。)

第进一章堂内烦扰自应闲 朝中掣肘不足奇() 
安抚了娄敏中后,三娘命娄敏中、黄文炳两人坐下,缓缓又道:“娄先生,我那灵药的确是灵药,可缓解痛楚,切莫相疑。”娄敏中急忙道:“属下不敢。”三娘说的话也没错,鸦片历来都是一味药物,对缓解痛楚有极大功效,只是副作用很大罢了。

    娄敏中又道:“主公,那拜火教可否存续?”三娘淡淡一笑道:“自然可以存续下去,拜火教又不是什么邪恶教派,也是导人向善,劝人向往光明,并无不妥。我虽然是白莲教圣女,但山东路内,一般的有佛教、道教、儒家,都不禁绝。拜火教自唐中叶由西域传来,存续数百年,自然有它的道理,自然可存续下去。只是这教主人选,我想既然方天定退意坚定,便由方腊教主之女金芝公主来接任你们的教主之位好了。”

    娄敏中躬身领命道:“属下等拜火教众也是这般设想。”顿了顿娄敏中咬牙又道:“主公,只因我拜火教自立教以来,一直同官府作对,若然是在山东路传教,主公会否担忧拜火教同当地官府作对?”

    三娘晒然一笑道:“我白莲教之前也是同官府作对的,原因不用说也明白,便是宋廷官府太过腐朽,官官相护,勾结地方恶霸,欺压良善,那宋廷官府,我们自然是要与之作对的。但我山东路官府却不一样,处处都是为百姓设想,我想这样的官府,不论是白莲教还是拜火教,自然便没有理由与它作对了吧。”

    顿了顿,三娘缓缓起身,踱了几步后道:“白莲教也好,拜火教也罢,甚至其他教派都好,我将来是都不会禁绝,信仰自由。而若我们当政者害怕这些教派存在,那说明我们的施政有问题,害怕这些教派领导百姓来反对我们。我历来都说过,我们高举义旗,是要天下百姓都有好日子过,若是百姓都能安居乐业,教派再多,也是不怕的。但若我们不能给百姓好日子过,那么你禁绝了白莲教,便会有黑莲教,禁绝了拜火教,便会有拜水教出来,这些教派其实乃是放在民间的一面镜子,虽是提醒我们当政者的,有何必要定要禁绝呢?”

    娄敏中和黄文炳皆是心里佩服三娘胸襟,但黄文炳还是小心翼翼的说道:“但是主公,我们施政下来,未必能让所有人都满意,就好像如今我们在山东路消灭了许多地方恶霸和土豪劣绅,还是有许多人对我们不满,只怕他们会借用一些江湖势力或是教派势力生事。”

    三娘微微一笑说道:“这个可能自然是有,这也是为什么我现下还在做着白莲教圣女的缘故。教派也有正邪之分,有些邪恶教派可能回罔顾事实,污蔑官府,站在百姓的对立面,或以邪术迷惑百姓,或以妖言煽动百姓,来与官府为难。我白莲教便是在民间以正教引领百姓,导人向善,安抚百姓,以作百姓与官府之间的缓冲之用。”

    娄敏中和黄文炳都明白过来,历朝历代帝王都讲究受命于天,或泰山封禅,或祭告天地,或以天子自居,而每当王朝末年,气数已尽之时,都会出现百姓托名各种教派来打破君权神授的神话,进而推翻王朝。而在王朝漫长的岁月中,民间也从未断绝过各种教派的起事,但都因为王朝本身的强大而镇压下去,长此以往,矛盾积累到最后,爆发出来必然是将王朝覆灭。

    三娘现在的设想却是并不禁绝教派,原因很简单,你若是倒行逆施,让百姓活不下去,一定会有教派兴起,千百年来中原百姓就信这个,所以堵不如疏,还不如就来个信仰自由。其二便是民间有这些教派存在,也对当政者是个很好的警示,要是信教的人多了,说明百姓生活困难,开始求神拜佛了,施政者就应该检讨政策。其三便是三娘自己创建的白莲教一直在为三娘造势,很多事情有非官方的白莲教出面,百姓容易接受得多,三娘扶持白莲教在民间发展,可以做很多官府不能做的事,以为官府的补充。若有其他教派兴起,白莲教以民间传教的方式进行打压。

    至于担心白莲教会影响政权,这是完全没有担心的必要,在欧洲,几乎每一个国王都是基督徒,而历来国王加冕都还要教皇加冕,但在国政施政上,却信奉的是国王的是国王的,教皇的是教皇的,两者并不影响。而所谓历史上发动的什么十字军东征,则简单说来是欧洲国家打着正义的名号与中东阿拉伯国家争夺商贸、土地、人口以及财富而已。

    再者三娘的镇守府内,信奉白莲教的人其实也只是一部分,好像卢俊义等人还是信佛教,公孙胜等人更不用说就是道教的,信仰是自由的,三娘并不担心将来山东路官府会成为白莲教众的一言堂。当然三娘也有防范措施,那便是严格实行政教分离,对于白莲教是既扶持,但也有所限制,比如说像在白莲教中担任高等职位的人是不许做官的,而现在整个白莲教内也只有三娘这个意外存在。三娘这段时间也在考虑将圣女之位传给他人,而她考虑的人选居然是潘金莲这朵白莲花。

    三娘和娄敏中、黄文炳畅谈了很久的教派问题,彻底打消了娄敏中的顾虑,最后拜火教传位给金芝公主,然后三娘答允拜火教在山东路可以传教。

    商定后,娄敏中、黄文炳两人告退而去,三娘忙碌了一天,看天色已经是三更天了,许久没有像这般忙碌过,三娘还觉得真是累了。

    转回内堂来,只见玉莲抱着小婴儿扈宗明已经睡下,三娘莞尔一笑,也梳洗一番后,睡在两人身边。想不到刚睡下,小孩哭闹起来,玉莲忙抱着小孩起身,唤来奶娘喂奶,到吵得三娘不得入睡,不得已最后三娘只得去书房睡了。

    随后三娘都只能睡书房里,只因小孩太吵,每晚要起来几次,而且那小孩一哭,三娘这个做娘的听了,胸前便会不自觉的湿了一片,十分难堪,是以三娘只得躲得远远的,丝毫没有什么母性光辉,开玩笑,奶孩子?还不如一刀杀了三娘。

    当然三娘也知道哺乳期过多的奶水是一定要挤掉的,否则奶水在乳腺里会结成块状,很容易硬化而生出什么其他病变来,所以三娘都是自己偷偷挤掉了事。

    如此过了旬月,宋廷那边传来消息,童贯大军开始挥师北伐,与金国联手征讨辽国。虽然如今辽国已经是苟延残喘,但军马还是有不少,特别是燕京城内还有精兵数万。

    这天,白胜从东京带回一些朝廷内详细消息,三娘当即召见询问起来。原来三娘这里虽然派了林冲所部北上,但一直按兵不动,宋廷之内对于童贯大军北上还有过一番争论。

    当日道君皇帝早朝,说起北伐之事来,众文武道:“如今已然与金国结盟伐辽,但山东路军马到了燕京之后,一直按兵不动,童贯大军歇息旬月,当可出兵,众位卿家有何高见?”

    群臣之中走出蔡京,颤颤巍巍上前道:“陛下,这山东路军马不堪任用,都只是陈兵在侧,却不敢与辽军厮杀。臣以为当今我大宋兵精粮足,国富民强,正是讨伐辽国,收复燕云十六州之机。况且思来想去,若是山东路军马好似当年征伐田虎一般,占住燕云十六州便不走了,这也教朝廷为难。是以这收复失地,还是交由童贯大军来办方才是好。”

    道君皇帝听罢,缓缓颔首道:“爱卿之言甚是,便召童贯克日起兵北伐,其他卿家以为如何?”

    大殿之中走出一人,此人名叫邓洵武,官任知枢密院事,邓洵武道:“陛下,我大宋与辽国签有澶渊之盟。澶渊之盟后,两国结成兄弟之邦,已和平相处一百余年。如今,金国犯辽,作为兄弟之邦,不但不帮忙救火,反而趁火打劫,臣还是以为此事不可。且百年盟誓,一朝弃之,诚恐兵举一动,中国昆虫草木,皆不得休息矣。臣以为不可与辽挑起战端。臣料想这山东路军马按兵不动,也是有此顾忌。”

    蔡京大怒道:“邓大人,我朝与辽国和好,乃是因为我朝每年供奉辽国数十万的岁币。如为兄弟,辽国为何索我大宋钱物?再者,燕云十六州本我中原之地,辽贼却占为己有。我大宋与辽国百年兄弟,实为百年之耻辱。现在我大宋国力强盛,此时不报仇雪耻,夺我故地,更待何时?再者,我朝已经与金国签订盟书,难道朝廷大军未发,便要出尔反尔不成?!”

    从群臣后面走出一人,此人名叫李纲,现任四品太常少卿之职,李纲道:“陛下,我大宋建国初年,以太宗之神武,赵普之谋略,曹彬、潘美大将之才,征伐四方,百战百胜,却唯独于燕云毫无建树,臣以为即便要童枢密出兵,也要挑选精兵,仔细布置,最好便是能与山东路军马联手,方有胜算。”

    李纲四品官职,在朝堂上位列甚低,没等李纲说完,蔡京厉声喝道:“李大人不要以他人威风灭自己志气,我大宋已经今非昔比。童枢密方才领精锐军马剿灭方腊逆贼,麾下皆是能征惯战之士,何必依靠一介藩镇兵马?再者那山东路军马又能听朝廷大将调遣么?”

    蔡京道:“陛下,所谓‘兼弱攻昧,武之善经也。’现在辽主无道,国政不修,辽国如枯木朽枝,不堪一击。如今金国军马长驱南下,若是出兵晚了,只怕燕云十六州落于金国之手,大丈夫建功立业,正当此时。请陛下即刻下令,教童贯领军北上。”

    大殿上王黼、李邦彦、梁师成、蔡攸等人都上前道:“臣奏请陛下即刻下旨命童贯出兵伐辽!”(未完待续。)

第进二章朝堂阶上辩未明 李陵碑前叹前事() 
却说大殿之上,道君皇帝见众意已决,便道:“既然诸位卿家皆……”说到这里,道君皇帝停了一下,将目光停在大殿一人身上,道:“黄爱卿,你有何见解?”

    道君皇帝所说这位“黄爱卿”名叫黄裳,字冕仲,号演山,延平人。黄裳才学渊博,元丰五年进士第一,,状元及第,累官至端明殿学士。道君皇帝十分赏识,至宣和元年,命七十高龄的黄裳负责修订《万寿道藏》。

    此时,黄裳刚刚将《万寿道藏》修订完毕。黄裳在修订《万寿道藏》之间,悟得了道家养气谦冲的高深道理,居然无师自通,得了延年益寿的法门,此刻年逾七十六岁,居然皓首不在,又生出黑发来。道君皇帝也素喜道教,见得黄裳道家法门精湛,便官封端明殿大学士,这些天都早晚请教。

    黄裳闻言,向前一步,道:“陛下,既然此前已经会盟,联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