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袭水浒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逆袭水浒传- 第2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整个仪式便花了一个多时辰,都祭拜妥当,烧了祭文后,三娘走上前来,一旁公孙胜到面前来,对一众军民百姓朗声道:“这回镇守府扈宣抚使,得蒙上天垂赐,降下子嗣,此乃天恩浩荡,但坊间多有传言,不信此事。这扈宣抚使先前婚配乃是已故鲁国公晁公,此事众人皆知,而扈宣抚使也一直未曾改嫁,更无坊间传言的扈宣抚使私配其他男子之事。只因扈宣抚使与晁公成婚之时,晁公病体沉疴,未曾圆房,因此便还是处子之身,这趟扈宣抚使正是处子有孕!”

    此言一出尽皆哗然,军民百姓人等虽都知三娘早嫁寡居,但都不知三娘仍旧是处子之身,此事公孙胜公然说了,教百姓人等都是心头一凛。

    只听他续道:“今日便在这九天玄女庙内,我等请来了水月静庵贤霁师太做个旁证,再请了济州府内八位年高德昭的稳婆前来,便在庙内替扈宣抚使验身,若真是处子有孕,便是天赐子嗣之神迹,绝无虚假之事,以正视听!”

    说完后一众军民百姓又是一阵哗然,若然真是处子有孕,便真是神迹,眼下医学尚不昌明,对于繁衍后嗣之事上,人们还是相信男**阳相配,方才能有身孕,若真是处子怀孕,那还不是天神赐子,又是什么?

    当下八名稳婆出来,一看都是济州府内多年替人接生的稳婆,对于验女子之身这种事定然不在话下,随后贤霁师太也走了出来,她乃是德高望重的师太,自幼出家,无人敢质疑她的话。

    八名稳婆搀扶了三娘,贤霁师太随后,一行人便进了九天玄女庙,寻了间静室,内外皆是女兵把守,严禁他人入内,便替三娘检验起来,一众军民皆在庙外翘首以盼,只等最后消息。

    众人都在庙外等待,有焦急的,有不屑的,也有心怀龌龊念头的,不一而足。约莫一盏茶时分之后,庙门开了,贤霁师太并八名稳婆陆续出来,三娘走在最后,脸上红晕未消,更增风致。

    只见贤霁师太走上前来,众人都围了上来,左右近卫急忙拦住,只听贤霁师太宣了一声佛号道:“阿弥陀佛,贫尼适才已经见证了,八名婆婆都已经验看清楚,扈宣抚使还是完璧之身,便是处子有孕,天降神迹,真乃百年难得一见的神迹!”

    此言一出,一众军民尽皆骇然,公孙胜闻言便站上前来,厉声喝道:“尔等凡夫俗子,能有幸得见如此神迹,还不快快顶礼膜拜?!”说罢手上一挥,掐诀念咒,一股仙风吹至,天上五彩祥云乍现,那艳阳金光直照下来,将三娘罩在当中,好似披上一层金光一般。

    一众军民见了,皆山呼万岁,黑压压的全都拜伏于地,竟无一人干抬头仰视。三娘环顾当场,志得意满,朗声喝道:“天赐麟儿,紫薇庇护,传我大业,既寿永昌!”众军民再拜,自此三娘神祗深种心底,威望日盛。

    自九天玄女庙祭天之事后,不利于三娘的龌龊流言渐渐消失,再有些居心不良或卑鄙龌龊之人仍旧拿三娘偷人之事说的,也都或被人告密,或被锦衣卫探知,一一秘密捉拿。明里有德高望重的贤霁师太验身证言,暗里有锦衣卫保驾护航,三娘寡居有孕这件事终于成就了一个神迹,而没有演化成一场危机,并且最重要的是,三娘有后,一众跟随的军将官吏心头都安定了下来。

    虽然此刻三娘尚未举旗建号,但山东路藩镇自成一系,而且宋廷在开山东藩镇时候是言明世袭罔替的,也便是说一旦三娘有后,山东路藩镇将来还可世袭下去。这样他们一众将官也可依附山东路藩镇,一直富贵下去。

    更有些好似黄文炳等人,更是知道三娘将来称霸的野心,更加欢欣鼓舞,历来要成就帝王霸业,能否传承便是第一要务,三娘有后更加坚定这些人的决心。

    此后山东路上下人心更齐,三娘在济州统领山东路诸州,治理州县,操练兵马,开田采矿,发展工商,更加得心应手。只是因三娘有孕在身,很多琐事都权利下放,又召林冲回济州来,教卢俊义、公孙胜、林冲、朱武、黄文炳五人,成立了山东路镇守府统帅部,专司负责分担三娘的军政大事,但很多事还是要交由三娘用印方能实行。

    匆匆半年过去,三娘从最初严重的孕吐中恢复过来,她这个天赐的麟儿可是把她折腾得够呛。到了九月时节,孕吐等反应才渐渐平复下去,三娘的肚子也一天天大了起来,每天三娘花半天功夫署理公务,商议政事,其余时间便是在潘金莲、潘巧云、孙二娘、琼英、玉莲等诸女陪伴下休憩、游乐。

    琼英早在数月前便已经生下一子,尚在哺育之时,因此常抱着孩儿来陪伴三娘,好在有琼英在,不少事项方才有了提点,否则就算三娘医术高明,这生孩子也是头一遭。

    潘金莲与武松之事在一个月前总算了结,三娘与公孙胜商议后,公孙胜又用了一回移魂入梦之法,假作武大托梦与武松,在梦里解开武松心结,教武松照顾金莲,并娶她为妻,好延续武家香火。

    武松这愣头青终于开窍,便在旬月之前,以卢俊义、公孙胜做媒,武松总算将潘金莲娶过门去,只是那一身头陀打扮却一直不曾更换。婚后的金莲果然得到滋润,这几天看起来都是一直笑脸盈盈,却被三娘等女调笑不少。

    而山东路之地,政务通达,上下民生得到很大改善,工商繁茂,农事兴旺,眼看秋收便是一个丰收年,济州镇守府并各地府库皆充盈。更有阮氏兄弟并李俊海军不断通过私掠与贸易替山东路赚回大笔钱财,山东路一派富足景象。

    广有钱粮之后,三娘更造军备,火器司添造各种火器,除了已经成熟的奔雷火箭、轰天雷之外,还造出了新式铜炮。三娘用清代的泥模铸炮法为本,加上山东路工匠的不断改进,终于造出了标准意义上的前装火炮,多用于战船与守城上。而野战火炮尚在改进,主要是因炮身过重,按三娘要求,野战火炮最多不能超过用四匹马或骡子来拉动,否则太过沉重的火炮便不利于野战。

    军备之上除了火炮之外,三娘还命火器司开始试着制造燧发枪,但限于工业水平,燧发枪也不是不能造出来,但制造成本太高,尚无法大规模制造,而且造出来的燧发枪枪管合格率太差,炸膛的枪管太多。还需要在冶炼和锻造个工艺上,做长时间的研发。

    虽然燧发枪不能列装,但有了奔雷火箭、轰天雷、各种地雷并火炮之后,三娘对于战胜女真金国铁骑有了很强的信心,对于一支冷热兵器混合的军队来说,对一支纯冷兵器军队还是有非常大的胜算。

    除了发展火器之外,冷兵器上已经成熟的各种武备三娘也没有丢弃,宋军中非常成熟的步人甲、黄桦弓、神臂弓、床弩等武备三娘也是教武备司制造并全部列装了山东路军马。

    除了步军武备外,骑兵发展三娘也极为重视,除了依旧与西夏进行马匹贸易外,因有了北辽晋王这条商贸之路,又多了一条引进战马之路。除了引进战马之外,三娘还高价收购了数千匹阿拉伯马、河套马等良种马进行培育。并大力推广种植养马神草苜蓿,在山东路建成了三个大的马场专门进行战马饲养和培育,只是这三个马场还刚刚起步,每个马场只有两三千匹战马,须得培育数年后,方才能繁育起来。(未完待续。)

第四十章卖粮百万赚钱财 怀胎十八苦不堪() 
现成采购的战马已经多达八万匹,三娘将战马优先配给龙骑兵、骠骑兵两支骑兵使用,并操练更多的骑兵。历来宋军对阵北方游牧民族,其实战胜率不算低,但都是只能击溃,而缺少骑兵便不能将敌人彻底追上歼灭,所以山东路要想彻底打败女真金国,除了中坚力量步军和火器之外,还需要骑兵来保护粮道以及追击敌人。

    重装龙骑兵是以呼延灼连环甲马为基础发展起来的重装骑兵,三娘命汤隆对甲具也进行了改造,加强了****、头部的盔甲防御,让这支重装骑兵看起来更像后世西方的胸甲骑兵。龙骑兵主要还是用于冲击敌阵,虽然女真金国是以骑兵为主,但他的军制中也有步军和弓弩兵,也不似稍后几年出现的蒙古军那样变态,都是骑兵部队,所以重装龙骑兵的作用还是非常明显,更何况山东路将来的敌人也不一定就只有女真金国,还有宋国这样以步军为主的潜在敌人。

    而骠骑兵是轻装骑兵,甲具轻便,骑兵更注重骑射、砍杀与骑术,骠骑兵的战术讲究来去如风,是以骠骑兵比龙骑军要多,总有三万人马上下,更是奢侈的一人配了双马,让骠骑兵机动力更强更远。

    陆上武备齐齐整整的,海上武备也极得重视,虽然三娘没有大英国那么变态,专门用一百年时间去种植橡树来造船,但她知道怎么提高战船的防御能力。通过三娘后世经验的提点,造船司将造船工艺发挥到了极致,并在水线以上通过铁皮包裹来给战船覆盖上一层铁皮装甲。并且开发出隔水舱技术,让山东路海军战船生存率大大提高。

    于是山东路造船厂的海船越造越大,加上三娘提议加入软帆和三角帆的概念,经过改进,让使用传统硬帆的中国海船在海上具有了更强的机动能力。

    到了宣和五年九月,山东路李俊麾下共有一千五百料左右的大型楼船战船不下三十艘,一千五百料相当于后世吨位换算的八百至一千吨战船,其余中型、小型战船等多共有数百艘之多。阮氏三雄麾下战船也多达五百多艘,两边加起来,几乎成了远东海面最强的一支海军力量。

    便在三娘坐镇山东,高筑墙、广积粮、强武备、练兵马、耀武东海的时候,金国与辽国、宋国与方腊都还在恶斗不止。辽帝耶律延禧出奔西京之后,因大失人望,许多辽国军将投奔了北辽晋王。在宣和五年十月,耶律延禧借得西夏兵马,并纠集辽国西面军马共计十万,出夹山,南下武州,试图与完颜宗翰部决战。是役,完颜宗翰以三万女真兵马大败辽夏联军,生俘辽帝耶律延禧,至此辽国灭亡,只于还镇守燕京的北辽苟延残喘。

    而江南方腊与宋军周旋两年,虽屡败宋军,但无奈是以一隅敌全国,外围重要据点相继丢失,或兵力粮草不济,而被迫撤军。至宣和五年十一月,方腊只剩下杭州并清溪帮源洞等一带土地还在与宋军周旋。

    却说三娘养胎十月,却迟迟不见生产动静,到了大宋宣和六年岁日之后,仍不见动静,但许多医师看了,便连安道全亲自察看后都说胎体正常。众人都以为异,难道这真是仙胎,真要怀胎三年方才生产么?这一下可把三娘急坏了,挺着个大肚子要三年?这不是要了她的老命了么?但这孩儿不肯出来,也只得作罢。

    又匆匆过了十个月,大宋宣和六年十月,正是金秋十月,山东路内外皆喜气洋洋,今岁大丰收,府库充盈,又有官府按保护粮价收购粮食,农人们多得余钱余粮。而济州镇守府又因此多囤得足够山东路十余万军马数年敷用之粮,许多州县府库堆不下那许多粮食,又新建了不少仓禀来堆放粮食。

    这里方才丰收,镇守府内,三娘看着各地奏报上来的屯粮数目,喜忧参半。喜的是马上乱世将至,正是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但忧的是,去岁便收了许多粮食,尚未用完,都成陈粮,今岁又有粮食来,不知陈粮该如何处置。也不是说陈粮便不能食用,即便人吃不完那许多,也可供给畜牧司,用陈粮来养战马或牛羊,但好好的粮食给牲畜吃了,总觉得可惜。

    正看公文时,锦教头王进面带喜色前来禀报道:“三娘,有江南副招讨使宗泽大人到来求见,我与宗泽大人攀谈了几句,原来他此趟是来买粮的。”三娘哦了一声,顿时喜上眉梢,前几****便得了锦衣卫密报,直说宗泽北上来了山东路,也不知来意如何,此刻听了王进之语,三娘顿时欢喜起来。

    想来也是,江南之地经历两年宋军与方腊反复拉锯,战火荼毒,人口损失,农事荒废,粮食锐减,大江以北粮食只够宋廷支用,而童贯大军在江南大部分粮食是就近采办的,江南粮食锐减,宋军便开始缺粮了。宗泽此趟来山东路采办粮食,倒也说得过去。

    当下三娘急忙吩咐王进将宗泽引入,自己大腹便便,就只能宽坐以待。少时,王进引着宗泽入内来,三娘便要起身相迎,宗泽慌忙道:“扈宣抚使身子不便,不必劳动,老夫不请自来,做了一回恶客。”

    三娘还是在玉莲搀扶下起身拱手一礼后笑道:“宗老大人言重了,请坐下说话。”两边坐定,宗泽坐了左首第一,王进坐了下首,三娘也自坐了。

    宗泽笑道:“扈宣抚使身怀六甲还劳心政务,山东路军民有福。”三娘笑了笑道:“老大人过誉了,我只是做好本分而已。未知老大人前来,所为何事。”

    宗泽叹口气道:“只因童枢密江南用兵,征讨方腊,未想方腊这贼子,端的难缠,江南诸州县反复厮杀拉锯,农事凋敝,今岁歉收,粮食难以支度。听闻山东路连续两年丰收,特来采办粮食,以供军需。”

    山东路开了藩镇,藩镇内一应财赋大权皆在镇守府之内,除却每年按旧例上缴一批钱粮作为贡赋之外,其余钱粮宋廷都不能染指,是以山东路的钱粮宋廷是无法调度的。

    三娘闻言笑了笑道:“采办粮食自然可以,不知宗泽大人想如何采办?”宗泽道:“便请扈宣抚使准许我等民间收粮,粮食便按平价收购。想来山东路两年丰收,宣抚使也怕民间谷贱伤农的吧。”三娘笑道:“民间除了自家用度之粮外,其余粮食皆已经被官府收购了。”

    宗泽啊了一声,王进低声解释了一遍,宗泽才明白过来,当下叹道:“宣抚使果然大气魄,丰收之年,仍旧能保农人收成,实在难能可贵。但未知宣抚使可愿出手府库之内的粮食出来?”

    三娘笑道:“固所愿而。”正愁陈粮没地方安置呢,当下一拍即合,两人便商议定,山东路出手一百万石粮食给江南宋军,每石作价一贯五百钱,只不过宗泽这老实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