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北王朝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塞北王朝金- 第6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还是那句话,刘豫不可能让自己的进士白考,于是走了张悫的路子,被推荐为济南知府。济南历来是以一个不错的地方,还有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到那里做知府,想想就激动。只是这个美差,在错误的时间被他摊上了。

    当时的济南的形式,是盗贼风起云涌,金兵随时南下。

    对刘豫来说,这哪是去上任,简直就是去上坟。老刘壮着胆子,请求朝廷给自己换一个地方。

    不过,刘豫失望了,当时朝廷那有时间搭理你这事,爱干就干,不干拉倒。

    刘豫很无助,感觉自己若一只趴在玻璃上的苍蝇,前途一片光明,但又找不到出路。没别的办法,只能磨磨蹭蹭,义愤填膺的前往济南府上任。

    到这一刻,刘豫的精彩搞蛋人生算是开始了。咱们放到后来再说。

    二月一日,完颜拔离速攻取大宋唐州,紧接着攻取蔡州,活捉蔡州守臣阎孝忠。

    完颜宗翰在西京洛阳屯兵和宗泽对峙。

    宗泽派遣部将李景良、阎中立、郭俊民领兵收复郑州。

    二日,宋军遭遇完颜宗翰的部队,双方短兵相接,大战在一起……

    这一战的结果,宋军寡不敌众,是几乎全军覆没,阎中立战死,郭俊民投降,李景良逃跑。

    宗泽抓回李景良,呵斥他说说:“战而不胜,罪可以饶恕,私自逃跑,这就没法饶你了。”老李就被剁了。

    没过几天,郭俊民与史姓金将以及燕人何仲祖等,持书来招降宗泽,宗泽训斥郭俊民说:“你因失利而战死,尚且是忠义鬼,现在反替金人持书诱降,你有什么面目见我呢?”下令把老郭给剁了。

    老郭也是搞笑,你这明摆是找死,自己老板的脾气,是什么样子,你难道不知道吗?宗老先生最恨的就是金国豺狼,你敢给这帮豺狼做了走狗也就罢了,还敢在见宗泽?

    如果说多吃鱼可以补脑,把人变聪明的话,那么老郭至少得吃一对鲸鱼……

    宗泽杀了郭俊民后,对史姓金将说:“我受命守这块疆土,宁死不让。你为人将不能以死打败我,却想用儿女之情话招降我吗?”也将他斩首。

    何仲祖被认为是从者,免除一死。

    两军交战,不杀来使,宗泽这干的稍微有点不厚道。当然了,这只是在下这么一个酸儒观点。

    金兵得理不饶人,紧接着攻打滑州。宗泽命部将张撝率兵驰援。

    张撝到达滑州与敌人相遇,当时金兵十倍于张撝所部,诸将都请求避敌锋芒,张撝说:“避而偷生,有什么面目见宗公。”

    两军一交战结果,只能寡不敌众,最终张撝力战而死。

    虽说狭路相逢勇者胜,但张撝壮烈的勇了一把,还是不能取胜,力量悬殊太大,即便是敢于亮剑,也不会有什么好结果。

    在下认为,在没有任何谋略的情况下,仅凭着一腔勇气,以弱击强,以少击多,不能使用其他转圜之法,以改变战局,稍微显得有些不智吧。

    这也是宗泽杀了李景良的后遗症。

    不是不可以有肉的理想,但也要考虑一下自己是不是白菜的命。

    宗泽又令统领官王宣率兵五千救援,两天后王宣败金军于滑州北门。

    日暮,金军退兵河上,诱惑宋军。王宣看破对方计策,命令军队停止追击。

    到了夜里,金军悄然渡河,王宣已经有了准备,乘金军半渡,挥军猛击,斩杀金军数百。

    经此一战以后,金国在宗泽驻守的期间,再没有打过汴梁城的主意。汴梁算是真正的稳固下来了。

    王宣就是属于有肉命的主。

    宗泽又开始上表给高宗皇帝,希望高宗皇帝能够回到汴梁城。

    (本章完)

第119章 120大侠李彦仙() 
让皇帝回来,这是不可能的,但皇帝又不能明说,只好耍起了无赖,说义军是贼军,并且要求宗泽,停止整合义军。

    宗泽是正人君子,没想到遇到了个无赖,只好上书解释:自从敌人围困京城,忠义之士因愤怒,争先揭竿而起。广东、广西、湖北、湖南、福建、江、淮,跨越几千里,纷纷发兵勤王。当时的大臣,没有远见大略,不能加以安抚运用,使义军饥饿困穷,弱者填沟壑,强者变为盗贼,这不是勤王之人的罪过,是大臣处理不当所致。现在河东、河西不附从敌国,而保据山砦者,不知其数。各处有节操,有义气的士大夫,自愿黥面而争先救驾者,又不知其数。这个诏令一下,臣担心草泽之人瓦解,匆忙间若有危急,谁再愿意尽忠效义呢?

    诏书上去之后,又是没有回应,其实朝廷的目的,只是为了堵住宗泽的嘴,你别老吵吵要皇帝回去,否者皇帝也会让你很为难。

    宗泽貌似没有读懂皇帝的意思,依旧不依不饶的继续上表,请求皇帝回到汴梁。

    等了一天又一天,依旧不见皇帝北返,宗泽便派遣自己的儿子宗颖,去找寻一路向南的皇帝。

    宗颖见到皇帝,说:“天下之事,见几而为,待时而动,则事无不成。今收复伊、洛而金酋渡河,捍蔽滑台而敌国屡败,河东、河北山砦义民,引领举踵,日望官兵之至。以几以时而言之,中兴之兆可见,而金人灭亡之期可必,在陛下见几乘时而已。”

    历史并没有记载,高宗皇帝听到这些话,有什么反应,但细细想来,估计是用一番好言语,继续耍流氓。

    宗颖见皇帝如此没脸没皮,便加重了话语,说:“昔楚人城郢,史氏鄙之。今闻有旨于仪真教习水战,是规规为偏霸之谋,非可鄙之甚者乎?传闻四方,必谓中原不守,遂为江宁控扼之计耳。”

    宗颖的的一段话,并不难以理解,想来各位看官,都能看明白。咱们来解释解释第二段话。

    “春秋时期的楚国,因为惧怕秦国的攻击,在强都城前往了郢都,史家给予批评。现在陛下下旨,在仪真教练水战。看其规模,是想在江南一隅称霸,这难道不知道鄙视吗?如果消息传到四方,天下子民定会认为,中原不能守,人心就散了。”

    道理不难理解,老百姓知道政府不回来了,便会安心接受另一个政府的领导,哪怕新来的政府是异族,毕竟老百姓大多都是顺民。

    高宗微微一笑,,你爱吵就吵,爱讽刺就讽刺,爷不奉陪了。你不知道盲人是瞎子,说明你是傻子。

    高宗心中暗笑宗泽父子天真,其实朕连健康也没打算守。

    这个月的十五日,完颜宗辅在大名府,击败宋将台宗隽等人,第二日双方再次交战,宗辅擒获了台宗隽和宋忠。

    二十日的时候,完颜拔离速攻下陈州。

    九日之后,金军攻陷颍昌府,守臣孙默被金军杀害,紧接着攻取秦州,大宋经略使李复投降。

    二十二日,金军攻打淮宁府,大宋守臣向子韶率领诸弟守城,告谕军命说:“汝等坟墓之国,去此何之,吾与汝当死守。”

    当时有岳景绶佣兵四千人,劝说向子韶弃城率军民逃亡行在,向子韶不从。

    岳景绶别无他法,只好引兵迎敌,最终血战而死。

    金人昼夜攻城,向子韶亲擐甲胄,冒矢石,派遣子弟赴宗泽处乞求援兵,宗泽的部队还没有抵达,淮宁府就已经陷落了。

    向子韶率军民巷战,后为金人所擒。

    金人劝降向子韶,向子韶怒骂不止,金人怒而杀之,其弟新知唐州向子褒、朝请郎向子家等与阖门皆遇害,惟一子向鸿得存。

    朝廷追赠向子韶为通议大夫,官其家六人,后谥忠毅。

    向子韶,字和卿,开封人,神宗皇后的再从侄。

    十五岁入太学学习,登元符三年进士及第。特恩改承事郎,授荆南府节度判官,累官至京东转运副使。

    后来,因为父亲守丧,辞去职务,起复后,知淮宁府。

    金国打的热闹,大宋这边也有捡便宜的,董植率军进入郑州,郑州叛金入宋。

    完颜宗翰很上火,竟然有人敢在太岁头上动土,立即派军再次攻取郑州。

    一路顺利的金军,也该遇到点麻烦了,大宋并非的都是文人和懦夫。

    金军打算进犯熙河,先头部队已越过巩州,距离熙河只有百里。

    大宋经略使张深,派遣刘惟辅帅兵三千,前来于金人交战。

    刘惟辅在熟羊城整合军队,挑选出一千八百精锐部队,乘夜赶往新店。

    黎明之时,两军短兵相接,双方杀伤相当。

    在两军焦作的时候,能决定军队命运的有三个因素,一则是援军,二则是主帅的智慧,三则是主帅的勇气。

    当时刘惟辅跃马挺槊,左冲右突,所向披靡,冲到对方主帅面前,挺起手中马槊,结果其性命。

    主帅都死了,这还打个什么劲啊,打给谁看呢?金兵为之气夺,兵败而退。

    张深见金兵退却,心中大戏,立即传檄陇右都护张严,和刘惟辅一起追杀金兵,张严也不含糊,两军合为一军,追到了凤翔。

    大宋也许是注定要失去这些地方,刚刚见到了半点曙光,立刻又是一片黑暗涌来。

    怎么回事呢?刘惟辅和张严闹起了矛盾……

    张严仗着品级高,对刘惟辅吆五喝六。刘惟辅是一介武夫,也看不起张严的官架子,两人不欢而散……

    要说张严是个懦夫也就罢了,可张严也是一心抗金的,两人都没错,也许两人都错了。张严觉得刘惟辅不听将令,刘惟辅觉得张严官架子大,真是遗憾啊。

    两人没有因为分道扬镳,而放弃了对金军的追杀。刘惟辅从吴山出宝鸡,攻击金国游骑。

    张严带着部队,追杀金兵至五里坡,中了金人埋伏,却等不到刘惟辅和曲端的援兵,最终落得生死军灭。

    (本章完)

第120章 121大侠李彦仙() 
刘惟辅得知张严兵败,从石鼻砦逃回。

    在讨回的路上,刘惟辅担心金人,夺取熙河的粮草,便出兵烧毁粮草,耽误了逃跑的,被金人追上。

    逃兵一旦被对手追上,自然会变成溃军,好在老刘是个勇武的人,带着一百多亲军,杀出了一条血路,逃到了山寺之中。

    这山寺不在大宋境内,刘惟辅派人前往西夏,祈求归附。

    当时金国势头正猛,西夏哪敢得罪金国,自然不能收留刘惟辅。

    万般无奈之下,刘惟辅的手下,心思就活络,有一部分人就投降了金军,于是刘惟辅的行踪就暴露了,刘惟辅被擒。

    刘惟辅在两军阵前的勇武,让金国人垂涎三尺,对刘惟辅百般诱降……

    刘惟辅很坦然,一直不说话,不管你来软的,还是来硬的。

    金国人怒了,你小子敬酒不吃吃罚酒,于是抓起刘惟辅头发,要将他拉出军帐。

    刘惟辅大怒:“死犬!斩即斩,吾头岂汝捽也。”随即环顾投降了亲信,怒斥说:“国家不负汝,一旦遽降敌耶?”

    随即刘惟辅被杀。

    张浚得知消息后,以国家的名义,追赠刘惟辅为昭化军节度使,赙其金帛布以二百计,官其子孙十二人,立庙成州,号忠烈。

    这一仗虽然败了,但从某种角度来说,是一个不错的兆头,宋军可以和金军掰掰手腕了,是可以**的,就看皇帝愿不愿意**了。

    对金国来说,自身战斗力的下降,对手逐渐的增多,质量也不断上升。金国的担心也就出现了,他们觉得自己的实力不够,不足以控制黄河以南的大片土地。

    这不是杞人忧天,少数民族的崛起,可以很迅猛,但也如履薄冰。他们面对的敌人,不仅仅是汉人,还有其他少数民族。女真的人口太少了,如果不能以汉制汉,是可能取下中原的。

    随便举个例,大清入关,如果不是洪承畴和吴三桂,大清能否取得天下,是两说的事情。所以,在下看来,康熙逼反吴山桂,有过河拆桥的意思。

    好了,题外话不说了。

    完颜宗翰面对这种局势,并没用以汉制汉的手段,而是把洛阳、襄阳、颍昌、汝、郑、均、房、唐、邓、陈、蔡各地的老百姓,迁移到黄河以北,同时让完颜娄室去平定陕西州郡。

    中原的老百姓,大部分都是逆来顺受的良民,只要你手中有刀,迁徙不是难事。可问题就出在了“大部分”上,汉人怯懦之人很多很多,但英雄豪杰也不少,金人的暴虐,一旦激起了这些人的豪杰之气,金国人的麻烦也就来了。

    当时陕西一带,主要的力量,是范致虚的部队,靖康之变的时候,我们也提到过他。

    说两军交战前,先详细说说范致虚这个人。

    范致虚,字谦叔,建州建阳人。举进士,为太学博士。后来遭人弹劾被罢官。

    徽宗皇帝即位以后,重新启用范致虚,除左正言,做了郢州通判。

    崇宁初年,以右司谏召,道改起居舍人,进中书舍人。

    蔡京设置讲议司,为了拉拢老范,蔡京便把老范拉到了讲议司,任为详定官。

    讲议司是什么东东,后世也有一些争论,大意是在尚书省、枢密院设置的临时机构,以收刮财赋为目的。蔡京不是什么好人,为国家着想的少,为自己着想的多,讲议司更多的,是蔡京为自己揽权的机构。

    按理说老范攀上了蔡京,以后的日子,可以心花路放了,可惜的是,老范好死不死的和蔡京闹起了别扭,于是老范就被踢出讲议司,改任兵部侍郎。

    不久之后,老范就开始可外放之路,一直都在大郡做长官,长达十五年之久。

    后来,因为张商英和蔡京不合,老张就被贬出朝廷,而依附于张商英的范致虚,也被贬往通州。

    政和七年,老范重新出山,入为侍读、修国史,除刑部尚书、提举南京鸿庆宫。

    延康殿学士刘昺和蔡京有矛盾。

    蔡京便把刘昺牵连到王寀的案子之中,准备给一勺给汇了。

    王寀有点道术,深的徽宗皇帝的赏识,后来被妖道林灵素陷害,被斩首弃市,咱们说的案子,就是这件事。

    范致虚不避嫌疑,从容为刘昺说话,使得刘昺被轻判。

    范致虚因敢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