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北王朝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塞北王朝金- 第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说第一次金兵南下,还可以谈一谈的话。这一次就算是秦皇汉武再现,又能如何?一而再的让敌人轻易打到家门口,连一场像样的胜仗都没有打出来。别人要什么,真的就只能给什么了。

    完颜宗望和完颜宗翰这两个活宝,竟然要求钦宗皇帝的降表,按照工整的排比对偶来写。要说这两个野蛮人喜欢骈文,在下是不相信的,之所以这么办,就是要羞辱钦宗和大宋、

    几经修改文成:

    臣桓言:背恩致讨,远烦汗马之劳;请命求哀,敢废牵羊之礼。仰祈蠲贷,俯切凌兢,臣桓诚惶诚惧,顿首顿首。窃以契丹为邻,爰构百年之好;大金辟国,更图万世之欢。航使旌绝海峤之遥,求故地割燕、云之境,太祖大圣皇帝特垂大造,许复旧疆。

    未阅岁时,已渝信誓,方获版图于析木,遽连阴贼于平山。结构大臣,邀回户口,虽讳恩义,尚贷罪愆。但追索其人民,犹夸大其土地,致烦帅府远抵都畿,上皇引咎以播迁,微臣因时而受禅。惧孤城之失守,割三府以请和。屡致哀鸣,亟蒙矜许。

    官军才退,信誓又渝。密谕土人坚守不下,分遣兵将救援为名,复间谍于使人,见包藏之异意。遂劳再伐,并兴问罪之师;又议画河,实作疑兵之计。果难逃于英察,卒自取于交攻,尚复婴城,岂非拒命?怒极将士,齐登三里之城;祸延祖宗,将隳七庙之祀。已蠲衔璧之举,更叨授馆之恩,自知获罪之深,敢有求生之理?

    伏惟大金皇帝陛下诞膺骏命,绍履鸿图,不杀之仁既追踪于汤、武,好生之德终俪美于唐、虞。所望惠顾大圣肇造之恩,庶以保全弊宋不绝之绪,虽死犹幸,受赐亦多。道里阻修,莫致吁天之请;精诚祈格,徒深就日之思。谨予叔燕王俣、越王啤、景王杞、祁王模、莘王植、徐王棣、和王式及宰相百僚、举国士民、僧道、耆寿、军人奉表出郊,望阙待罪以闻。臣诚惶诚惧,顿首顿首。

    谨言。

    天会四年十二月二日宋皇帝臣赵桓百拜上表。

    这文章写的绝对足够奴颜婢膝,都TM“屡致哀鸣”了,完颜宗望和完颜宗翰一看,不错,基本都是四个字和六个字的,对的很齐,很好,回去吧。

    十二月初二的时候,钦宗皇帝回来了,钦宗皇帝之所以能够回来,也绝对算是幸运,按理说啊,金国既已有了灭赵宋的心事,就应该不会让钦宗皇帝回来。可能金国也不是聪明的动物,只是拳头大而已,所以做出拍脑门子的决定也正常。也有可能是担心你扣下一个皇帝,里面还有可能在立一个,毕竟太上皇还在里面呢。

    钦宗回到了内城就开始派人去交接两河之地,结果两河之地的军民不愿意投降,奋起抵抗,金国一时之间根本拿不下两河之地,这个不重要,大宋朝廷已经下过旨意了,你金国有没有本事拿下来,是你们的事情。

    关键是钱财,整个汴梁城掘地三尺也搞不出来那么多钱,当时抄了梁师成的家,也不够。估计当时钦宗皇帝都觉得这个梁师成怎么就贪污了这么一点呢。

    同时下令京城中的权贵、富商出血,这是硬性条件,不是和你商量着来的。据说当时徽宗皇帝的红颜知己也没能幸免,不愿意出血的好办,你就下大狱,一时之间监狱都人满为患。即便如此,钱还是不够……

    (本章完)

第73章 安静的美男子() 
要说这个时候大宋的状况还真比大明末年要好上许多,怎么说还能搞到一些钱,大明末年崇祯皇帝让人捐钱,大明上下都除了无动于衷还是无动于衷。

    金国估计大宋真的是没血可以出了,就来玩新的花招,说可以用女子来顶。于是乎,一个公主多少钱,一个诰命妇人多少钱,一个普通女子多少钱,按着人头算,价格透明,童叟无欺。

    钦宗皇帝竟然也答应了这种烟漫的要求,这不是人干的事情!

    大宋皇帝还是个男人吗?怎能配合人渣或者狗渣一般的金国人去干这种事情……

    《开封府状》载:选纳妃嫔八十三人,王妃二十四人,帝姬、公主二十二人,人准金一千锭,得金一十三万四千锭,内帝妃五人倍益。嫔御九十八人,王妾二十八人,宗姬五十二人,御女七十八人,近支宗姬一百九十五人,人准金五百锭,得金二十二万五千五百锭。族姬一千二百四十一人,人准金二百锭,得金二十四万八千二百锭。宫女四百七十九人,采女六百单四人,宗妇二千单九十一人,人准银五百锭,得银一百五十八万七千锭。族妇二千单七人,歌女一千三百十四人,人准银二百锭,得银六十六万四千二百锭。贵戚、官民女三千三百十九人,人准银一百锭,得银三十三万一千九百锭。都准金六十万单七千七百锭,银二百五十八万三千一百锭。被抵押折价的各类女子统计竟有11635人。

    金国这边是越催越紧,这边钱和女子还是不够,于是金国就让钦宗皇帝再来大营谈谈。

    这个时候还能有什么好谈的呢?没有人知道这一次的吉凶,可皇帝不愿意抵抗,没别的办法。在加上金军动不动就表示,要攻打内城。所以钦宗皇帝只能前去谈判。

    在下在九百多年后看这件事情,也就是所谓的上帝视角。其实金国真的是吓唬大宋,他本来满打满算就七八万人,两军已经大战了这么久,他的人也死的差不多了。如果真有力量攻打内城的话,他们是不会和你废话的。

    可当时的大宋上下是不知道的,在何矫和李若水的劝谏下,钦宗任命太子为监国,准备前往金营。

    太学生徐揆就上书钦宗皇帝不能去金营,现在应该和金国决一死战,在下认为这个太学生说的是对的,

    其实在下写这一段历史的时候,一直觉得大宋不应该和金国开战,但是人把你逼到了悬崖边上,你总不能真就双眼一闭就跳悬崖吧?钦宗皇帝还真跳悬崖了……

    徐揆也被金国给点名要去了,徐揆很爷们,竟然在金兵大营里抗议金国人的暴行,随后被杀,有种。其实死亡也是一门学问,死的早不如死的晚,死的晚不如死的巧。

    钦宗皇帝刚到内城城门口,老百姓就围了上来,阻止钦宗皇帝去金营,其实这个时候钦宗皇帝也不是一点预感也没有,也估计这一去可能就回不来了,心里可犹豫着呢。

    没等他犹豫,京城巡检范琼组织军队开道,哄骗老百姓说:皇帝今天晚上还能回来呢,你们别跟着瞎起哄。老百姓不傻,个顶个的精明,见老范一脸的猪样,心中不由的愤恨,就是这个家伙屡次战败,推脱冰裂是天变亡国,涨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顿时就有很多百姓拣起了板砖一顿猛拍。

    人家是正规军,铠甲鲜明,枪硬刀利,虽然打不过金兵,但是打老百姓那是没问题。

    只用一会功夫,就把这群拍砖的百姓给打散了,钦宗皇帝在范琼的“保护”下于天会五年(1127)靖康二年,二月初六来到了狼窝。

    金国人就是想把你弄出来,和你谈个毛。直接把钦宗关了起来,从此容华谢后,繁华落尽。钦宗的人生仿佛是一场风花雪月后的万年悲伤……

    二月初六,金国发话说,废去赵宋,拥立异姓,其实也从这里看出来,金国对大宋的地盘真的不太感兴趣,只是讨厌大宋说话不着边际,我就要把你这些说话不算话的赵宋全给灭了。

    从这点也可以看出,其实金国很二,以赵宋君臣对自己的俯首帖耳,完全可以扶植赵宋的,你现在换一个异姓,无论是谁未必就见得比赵宋听话,而无论是谁都不可能有赵宋这么有范儿,谁能保证自己能镇得住全国。

    二月初七,按照内侍邓述所排列的诸王孙名字,完颜宗翰和完颜宗望带着上万名骑兵的严密监视下,范琼裹挟着宋徽宗以及妻妾、子婿妇、女奴婢从皇城络绎而出,全部落入了金人的虎口。

    到十一日得时候,就轮到了徽宗皇帝和皇太子。

    徽宗皇帝在金国第一次南下的时候,主动离职,去镇江上香,你说你跑了也就跑了,这个家伙还没事的时候舔着大脸下太上皇令旨。钦宗皇帝当然知晓这其中的厉害,你这是分我的皇权呀,你都不干了,你还来给我添乱。于是每一道上皇令旨后面,就是钦宗皇帝的一道圣旨说:前面太上皇说的不算。

    这么一来的话徽宗皇帝就有一点害怕啦,手下的蔡攸和童贯就趁着这个挡,想拥立徽宗的在江南另立朝廷。但是被童贯带来的两万士兵都是陕西人,这帮人听说家乡沦陷一个个都要回家,你在不让他们回家,很有可能就是兵变,隋炀帝之事就要翻版重演了。

    还有当年花石纲事件,在东南这个地方闹的是民不聊生。诶,现在花石纲总老大,徽宗皇帝来了,很有可能当地百姓会有冤报冤,有仇报仇,给你来民变。于是事情没成,徽宗皇帝被李纲给接了回来,并捎带手把童贯等人干掉了。

    徽宗皇帝一回来,这日子过的就没以前那么舒坦了,现在是钦宗当老大,你是老大爹也没用,老大反而会对你这个爹戒备之至,徽宗皇帝是想干点啥都不容易,可以说就是被软禁起来了。

    各种求,求推荐,求点击,求书评,一切求……

    (本章完)

第74章 生活微笑着继续() 
现在金国点名要他了,你还别说这个皇帝糊涂了一辈子呀,这个时候还英武起来了,说:我去金营如果能换回皇帝的话,我万死不辞。

    你想的到美,没那么多好事,你辞不辞都得要去。金国又收出在民间躲藏的赵宋宗室,几乎将任何与赵宋宗室有直接血缘关系,可以威胁到伪政权的皇帝位置人被一网打尽。

    这一次宋金大战以宋朝皇室几乎全部被俘虏,而赵宋对金国的惟命是从也没有换来金国的一丝怜悯,金国已经定下废弃赵宋的大计,于是天会皇帝下诏废宋钦宗与宋徽宗为庶人,宋徽宗封为天水郡王,宋钦宗被封为天水郡公。

    如果说真有王公的待遇,那还好说了,尤其对徽宗来说,他本就不想当什么皇帝的,现在皇帝不当了,又没操心的事了,那还是不心情好,没烦恼;举头揽幸福,低头抱美好。可事实上,这爷俩就是一对俘虏,从天堂坠入地狱的天使……

    而淮河以北的老百姓也从天堂坠入地狱……

    两百多年后,朱元璋建立大明,这些百姓才又看到王师北定。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北宋灭亡!

    当时金国人就要来扒徽宗皇帝和钦宗皇帝的龙袍,侍郎李若水挺身而出抱着钦宗皇帝,大骂金国人,被金国人,被割下舌头,李若水便怒目而视,以手相指,又被挖目断手,最后壮烈殉难,死年三十五岁。

    不过这帮野蛮人,虽然残暴到也敬重英雄说:“辽国灭亡,死义十多人,南朝唯李侍郎一人耳。”也因此李若水被后人称之为:“南朝一人”。后被追赠其为观文殿学士。

    这一段历史被后世称为“靖康之变”。

    观中国历史,一统中原的王朝在没有内乱的情况下,被少数名族建立的王朝攻破首都,可以说是开天辟地头一着,耻辱啊,耻辱啊!所以“靖康之变”也被称之为:“丙午之耻”。

    当然靖康之变的一两百年前也有后唐李从珂被石敬瑭和契丹联军攻入首都,后晋石崇贵被契丹攻破首都的尴尬时刻,但是无论是后唐还是后晋,都不能代表整个中原,毕竟他们也只是在五代十国之中相对较大的一个割据政权。

    遥想当年周世宗柴荣新丧,宋太祖赵匡胤欺负人孤儿寡妇在陈桥驿发动兵变,黄袍加身,再想当年李后主入国,宋太宗皇帝赵光义对小周后做出令人发指的行为……

    若宋太祖和宋太宗在天有灵看到后世子孙如此凄惨不知做何感想。

    很多人说靖康之变是由于汴梁城是广阔平原,四战之地,利于少数民族起兵的纵横驰骋,这话说的绝对在理。当年宋太祖皇帝也这么认为,想把京城前往洛阳。结果太宗皇帝装十三来了一句:“天下之固在德不在险”就彻底打消了太祖皇帝的迁都想法。

    在下也赞成“天下之固在德不在险”的说法,就像当年孟子所说:“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只是宋太宗皇帝有没有想过,太祖皇帝得位失不失德?后世子孙就一定是贤人?当德不足以凭借的时候,险还是要靠一靠的,然而大宋一直觉得自己很有德,所以背盟灭辽,又背盟招降纳叛……

    以至今日之耻。

    宋史对这段历史的评价个人觉得很好:宋中叶之祸,章、蔡首恶,赵良嗣厉阶。然哲宗之崩,徽宗未立,惇谓其轻佻不可以君于下。辽天祚之亡,张觉举平州来归,良嗣以为纳之失信于金,必启外侮。使二人之计行,宋不立徽宗,不纳张觉,金虽强,何衅以伐宋哉?

    以是知事变之来,虽小人亦能知之,而君子有所不能制也。迹徽宗失国之由,非若晋惠之愚、孙皓之暴,亦非有曹、马之篡夺,特恃其私智小慧,用心一偏,疏斥正士,狎近奸谀。

    于是蔡京以獧薄巧佞之资,济其骄奢淫佚之志。溺信虚无,崇饰游观,困竭民力。君臣逸豫,相为诞谩,怠弃国政,日行无稽。及童贯用事,又佳兵勤远,稔祸速乱。他日国破身辱,遂与石晋重贵同科,岂得诿诸数哉?

    昔西周新造之邦,召公犹告武王以不作无益害有益,不贵异物贱用物,况宣、政之为宋,承熙、丰、绍圣椓丧之余,而徽宗又躬蹈二事之弊乎?

    自古人君玩物而丧志,纵欲而败度,鲜不亡者,徽宗甚焉,故特著以为戒。

    白话的意思就是:北宋后期的祸乱,章惇、蔡京是首恶分子。马植(赵良嗣)则开其祸端。然而哲宗去世,徽宗未立之际。章惇这样的人都能说徽宗不稳重,不可让他统治国家。

    辽天祚帝灭亡,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