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北王朝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塞北王朝金- 第10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K淙凰泻芏嗫梢圆凰赖睦碛桑钦庹票惶酰阋匀盟伊耍挥腥嘶崛靡桓鐾馊擞跋熳约业木印

    这里要提一下,虽没确切的历史文献,但可以确定的是,完颜昌想要逃亡宋朝,肯定是想投靠秦桧。因为没有秦桧给他牵线搭桥,宋朝自然把他当成非法入境,移交给金国,逃亡宋朝的结果和自投罗网没什么区别。

    秦桧人五人六的,是混好了,若无绝对私交,还没到敢窝藏完颜昌这样两边都不讨好的主。

    由此很多人得出一个结论,秦桧能够回归宋朝,是完颜昌私自放回来,而不是秦桧逃回来的。

    完颜昌之所以敢来,就是冲着这份当初给出去的情。

    宗磐一党倒台后,金国的权利再次重新划分,宗弼由小角色进入政治核心,由右副元帅晋升为都元帅,进封越国王、太傅。

    领三省事完颜宗干为太师,仍然留领三省事,并进封为梁宋国王。

    太祖系在政治斗争中笑到了最后,其他宗族都成了附属。

    外部忧患消失以后,太祖一系内部,开始上演各种狗咬狗的政治游戏,当然这是后话。

    还有一点要说明,自从宗弼上任金国都元帅后,金国在军事上的优势进荡然无存了,战场上的宗弼,就是一个傻X……

    十月,被关了禁闭的王伦,终于在御子林见到完颜亶。

    王伦这段时间与世隔绝,还不清楚事情的变化已超过了他的认知,依旧一五一十按照当初约定的方案陈述。

    完颜亶越听越不是滋味,这宗磐真该死,怎么能整出这么不靠谱的条约?搞的跟我们打了败仗似得。

    完颜亶不好直接反驳,虽然大宋有些蹬鼻子上脸,可金国也顺杆子往上爬了呀,条约整成这样,军功章也有你大金国一半。

    完颜亶就不说话,把金的本质“沉默”表现的是淋漓尽致。

    不说话躲的了一时,却躲不了一世,总归的有人出来和敌人的装甲车同归于尽。

    完颜亶任命翰林待制耶律绍文为宣勘官,去和王伦掰扯。

    耶律绍文很有两下子,没有在条约上掰扯,直接以讯问的口气质问王伦:“知挞懒罪否?”

    王伦被关的一头雾水,我这不刚从拘留所里出来吗?你金国的事情,和我有半毛钱关系,老子又不是杀了你家人才进去的。

    王伦并不傻,知道事情出变故了,但他要装傻充愣,即便真要撕毁合约,也得让你金国人说出来,所以王伦就说了两个字:“不知。”

    对耶律绍文来说,王伦知不知也不重要,只要把完颜昌铺垫到条约里,下面就好谈了,他接着问:“无一言及岁币,反来割地,汝但知有元帅,岂知有上国邪?”

    这话说的好,意思是条约和我们国家没有关系,是完颜昌弄出来,把一切全部推到完颜昌身上了。

    王伦毕竟是小混混出生,关键的时刻脑袋还算灵光,既然完颜昌的话算屁了,那么咱们就往完颜阿骨打身上说,咱们谈谈海上之盟:“比萧哲以国书来,许归梓宫、太母及河南地,天下皆知上国寻海上之盟,与民休息,使人奉命通好两国耳。”

    谈到这一步,耶律绍文不敢往下说了,完颜昌的脸怎么打都有型,吊打都可以,但太祖皇帝的脸多娇嫩,吹弹可破,别说打,你摸摸都犯法。

    于是乎,会谈有无疾而终。

    金国人一时吃瘪,但还有后招,不久之后,完颜绍文又来了,这次来的牛逼哄哄,是带着完颜亶的口谕来的,说:“卿留云中已无还期,及贷之还,曾无以报,反间贰我君臣耶?”

    这就是赤果果的威胁,没谈条约,也没谈国事,就质问你王伦。

    王伦是怎么回答的,在下就不清楚了,但是王伦再次被拘押了,金国朝廷只是把王伦的副手蓝公佐撵回宋朝,讨论岁贡、正朔、誓表、册命等事宜。

    这一次明显是金国理亏了,开始的时候可没说岁贡,正朔、誓表、册命的事情。

    十二月,完颜蒲家奴死了,前面在下说过此人,灭辽的时候立有功勋。在1121年任国论昊勃极烈。

    完颜亶改汉制后为司空,封王。

    天眷二年,由于受宗磐案牵连,被夺司空之职。

    天德初年,配享太祖庙廷。

    正隆二年,封为豫国公。

    天眷三年(1140),绍兴十年

    正月十五,李纲去世,宋廷追赠少师,谥“忠定”。

    李纲在建炎元年任宰相七十五天,就被驱逐出朝,不久贬鄂州(今湖北武汉市武昌),继又流放到海南岛的万安军(今广东儋县东南)。

    建炎三年(1129)底,才重获自由。

    建炎四年,李纲回到邵武居住。

    绍兴二年(1132)二月至绍兴三年,任荆湖广南路宣抚使,兼知潭州(后改湖南安抚使)。

    (本章完)

第225章 225刘大将军(一)() 
    老大一声喊、兄弟们拿刀砍。

    皇帝都发话了,还有什么犹豫的。上!杀!抢!

    南朝自有千钟粟!南朝自有黄金屋!南朝美女颜如玉!南朝车马多如簇!

    其实不用回避,战争就是统治者争权夺利的手段,可却是老百姓不能承受的痛。站在高位的人,是不需要为老百姓考虑的。为老百姓考虑?那是圣人的事情,老子只是雄主。

    宗弼率军从黎阳直奔汴州,右监军撒离喝从河中出兵赴陕西。

    河南之地交给宋朝的时间太短,官员都是由原金国认命官吏,所以宗弼的队部不费吹灰之力就到了汴梁城下。

    五月十二日,汴梁留守孟庾投降,知兴仁府李师雄、知淮宁府李正民及河南诸州继降。

    随后完颜宗弼进攻拱州,守臣王慥战死。

    王慥是一个被历史湮灭的小人物,在下没有找到太多关于他的记载,但在下希望后世之人能够记住他的名字,因为这也是华夏的脊梁。

    撒离喝进攻永兴军,陕西境内的州县几乎全部投降。

    吴玠已经死了,一时间陕州无人能敌,撒离喝大概有种拨云见日的感觉。

    十日,宗弼进攻应天府,应天府留守路允迪投降。

    南宋懵逼了,这是怎么回事,不TM刚刚说好从此白头偕老的么?你怎能独自焗油呢?这像话吗?

    就连秦桧都不解了,金国彻底不要脸了?

    金国一脸无所谓,土是用来挖的,坑是埋你的,一条龙服务,保证你小子只能剩下渣渣。

    秦桧的忧心是可以理解,是他一再强调和谈的靠谱,现在金国来打脸了,搞不好自家性命都要捐出去了。

    宋朝并不害怕,因为咱们也有猛人啊,咱们有岳飞,咱们有韩世忠啊,问题是大家都还没准备好。

    就在所有人懵逼的时候,刘锜带兵进入了顺昌府。

    刘锜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人,咱先不说这场战争,咱先说说这个人。

    刘锜字信叔,德顺军人,泸川军节度使刘仲武的第九个儿子。

    据记载,相貌俊美,善于射箭,声如洪钟。

    相貌是基础,骑射是才能,声如洪钟是身体素质好,综上所述,刘锜是典型的壮男。要是活在当代,玩漂流瓶、摇一摇的话,绝对是抢手货色。

    关于刘锜善于射箭,有一个传说的故事。

    当年刘锜随从父亲征战,营门有一口盛满水的水缸。刘锜年轻好动,拿起弓箭对着水缸就是一箭。

    司马光砸缸是为了救人,你刘锜是闹那样啊?缸破了一个洞还能用吗?射缸能证明你强悍吗?当然了不能。

    一个多动症少年眼见就要被批评,可见证奇迹的时刻来了,小刘同学在发一箭,恰好把水缸堵住了……

    在下要爆粗口了,这尼玛什么技术?!

    吕奉先辕门射戟和这个比起来,就只能算个球了。

    什么养由基、李广、华荣之流更是难以的企及。就算是能把箭射到太阳上的羿,在准头方面也有所不如吧。

    宣和年间,高俅这个小坏蛋推荐了刘锜,刘锜得到了阁门祗候的职位。

    高俅这个坏蛋也间接的干了件好事。

    兵法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这个世界上也许真的没有一无是处的坏人。

    高宗即位后,觉得刘仲武是值得表彰的人,就“约”见了刘锜。

    二人见面,立刻“见光活”,高宗皇帝被刘锜出众的相貌和气质弄的,特授予为阁门宣赞舍人,并派知岷州,任陇右都护。

    后来,刘锜多次和西夏军交战,屡屡获胜,以至于西夏国每有小孩啼哭,母亲就恐吓说:刘都护来了。

    刘锜的赫赫威名,已传播的很广。

    张浚巡视陕西,也觉得刘锜不得了,任命刘锜为泾原路经略使兼知渭州。

    富平之战以后,慕洧在庆阳叛变投敌,进攻环州,张浚命刘锜前往救援。

    刘锜接到命令以后,顿觉尴尬,因为他的兵太少了,一旦全军开拔,慕洧必然会来袭取渭州。

    但军令如山,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刘锜经过斟酌,还是率兵出了城,但留下了部将李彦琪守卫渭州。

    刘锜是这么打算,留下的力量能保住城池就OK,自己做为机动部队,进退的空间都很大。

    不久,金军进攻渭州,李彦琪据城抵御慕洧,并派出士兵求援。

    这个结果对刘锜来说,是最好不过的了,若慕洧躲在城池了,自己这点家底,还真不一定能搞定。现在这小子出城了,那就不要怪本帅不客气了。

    就在刘锜洋洋得意之时,一个消息让他的下巴掉裤裆里了,渭州城破了!

    这是什么鱼,竟无视老子的钩,直接把老子的饵全吃了?

    刘锜暴怒,但没有卵用。慕洧进城了,自己的家没了,强攻的损失太大,而且没有太大的把握,进退两难之际,刘锜率领军队撤往德顺军。

    这一败,前途暗淡,刘锜被贬官降秩,知绵州兼任沿边安抚。

    一直到了绍兴三年(1133),刘锜才得以恢官职,任宣抚司统制。

    金军攻拔和尚原后,刘锜率兵分守陕西、四川地区抵抗金军。

    南宋使者从四川回到行在,将刘锜的事迹报告给朝廷。高宗诏令刘锜返回朝廷,被任命为带御器械,不久之后,改为江东路副总管。

    绍兴六年(1136),充任宿卫亲军指挥官。

    高宗驻于平江时,解潜和王彦两军争斗。作为将军,是可以不合的。气场就不对付,又能怎么办?但闹内讧,绝对是犯忌讳的事,于是两人都被罢免。

    俩倒霉蛋下野,便宜了刘锜,朝廷的命令下达,刘锜兼任两军将领。估计王彦和解潜想死的心都有,这么到哪说理去,这事凭什么啊?

    刘锜不管外界的情绪,自己干的开心就行。他上书朝廷,请求以前护副军及马军,合并分为前、后、左、右、中军和游奕军,每军各一千人,设有十二将。

    其中的前护副军,就王彦的八字军。自此刘锜才开始单独成军,随从护卫高宗到金陵。

    (本章完)

第226章 226刘大将军(二)() 
    绍兴七年(1137),任合肥军事长官。

    绍兴八年(1138),率部戍守京口。

    绍兴九年(1139),被擢升为果州团练使、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主管侍卫马军司。

    绍兴十年(1140),金国归还三京,刘锜任东京副留守,统辖当地兵马。

    东京就是汴梁,所以刘锜要带兵前往汴梁付任。

    此时刘锜部八字军有三万七千人,将要出发时,又增加了殿前司三千人。军队并不是要去打仗,是接收地盘的,所以携带了家属。朝廷的意思,让军队驻守汴梁,家属留在顺昌。

    刘锜率部从临安渡过长江淮河,共二千二百里,对当时的交通来说,这个距离是很恐怖的。

    军队到达涡口,正准备吃饭时,大风将解潜的坐帐拔起。

    刘锜对部下说:“此贼兆也,主暴兵。”立即下令部队兼程前进,希望能早日到达汴京。

    抵达离顺昌三百里的地方,刘琦得知金朝毁弃盟约南侵。

    带恶这个时候,摆在刘锜面前的是两条路,要么原路返回,要么进入顺昌城抵抗金兵。

    当时大家的意见是进入顺昌城,因为军队带着家属,行军是很缓慢的,原路返回虽然安全,一旦被金国的骑兵追上,那结果可想而知。

    于是刘锜和将佐舍弃舟船登陆急行,先于金兵进入顺昌城中。这个时候完颜宗弼进入汴梁。

    知顺昌府陈规和刘锜商量如何抵御金兵,刘锜说:“城中有粮,则能与君共守。”

    陈规说:“有米数万斛。”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刘锜微微一笑,说:“可矣。”

    当时刘锜所部先锋、游奕两军和老幼辎重,距离顺昌城还很远,刘锜派骑督促,夜里四更才赶到。

    第二天早晨得到报告,金军骑兵已进入陈州。

    刘锜召集各位将领讨论战策,此时得到金国势大的消息,很多将领改变抵御金兵的想法,建议说:“金兵不可敌也,请以精锐为殿,步骑遮老小顺流还江南。”

    刘锜见这些人胆怯,只好下死命令说:“吾本赴官留司,今东京虽失,幸全军至此,有城可守,奈何弃之?吾意已决,敢言去者斩!”

    不管如何,宋军的士气还是低沉。不过一个外号叫做“夜叉”的部将许清说了一通给大家鼓劲的话:“太尉奉命副守汴京,军士扶携老幼而来,今避而走,易耳。然欲弃父母妻子则不忍;欲与偕行,则敌翼而攻,何所逃之?不如相与努力一战,于死中求生也。”

    这话说的太经典了,这些兵将之所以胆怯,除了怕死以外,更怕自己家人性命不保。许清把话说的很明白了,金兵的骑兵就在陈州,两军相距不远,金兵一旦得知我们跑路的话,肯定派骑兵来追杀。我们是步兵,扶老携幼的怎么可能跑的过金国骑兵?

    这就把大家逼到了绝路上,横竖都是死,那肯定选择壮烈的死。于是再也没有人说要逃走了,不仅如此,刘锜为了彻底断了难逃的想法,派兵凿穿舟船沉于河中。这些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