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部落间三天一小战,五日一大战,杀得是天昏地暗,血流漂杵。
突厥之前增援高昌,在食汗山被李沐、李沂大败,损失士兵近十万。
咥利失可汗的实力被大幅削弱。
实力此消彼涨之下,乙毗咄陆可汗欲谷设的话语权开始显现。
双方大战之后,以伊列河为界,分地而治。
随着实力的衰弱,咥利失可汗御下变得越来越困难。
次年,咥利失手下俟利发吐屯与欲谷设勾结叛乱,咥利失逃往拔汗那,随之郁郁而终。
众臣拥立咥利失弟弟之子薄布恃勤为乙毗沙钵罗叶护可汗,建牙于睢合水北,称南庭。其辖境东以伊列河为界。
而乙毗咄陆可汗欲谷设建牙镞曷山西,称北庭,其辖境西以伊列河为界。厥越失、拔悉弥、驳马、结骨、触木昆等部附属于他。
由此西突厥以伊列河一分为二,只是双方仇怨已深,时有攻战。
而此时,一匹黑马横空出世。
处月部落首领朱邪克勒在浮图城得到了李沐赠与的数万人口和无数军械之后,实力大增。
加上这几年李沐通过直道源源不断向处月部输送的物资。
处月部俨然已经成为了西突厥第三大势力。
只是朱邪克勒一直隐忍不发,旁观欲谷设与薄布恃勤厮杀,明为中立,暗中不断壮大自己的实力。
大唐发生叛乱,太子篡位自立的消息传到西域。
朱邪克勒感觉时机到了,他并未象李沐所预想地扫荡西域,统一突厥。
而是向欲谷设与薄布恃勤发出了会晤请求。
约定在白山的一处绿洲举行三方会晤。
在这次会晤上,朱邪克勒以中立第三方的名义,极力促成了三方合力,南下进攻,沿路攻焉耆、高昌、伊吾,直至瓜州。
然后视情况而定,是否继续南下。
第533章 白山会盟()
朱邪克勒以一个强大的突厥联盟为切入点,给欲谷设与薄布恃勤描绘了联盟劫掠中原的好处,也阐述了突厥各部各自为政,会被大唐各个击破的害处。
虽然仇怨无法消解,但不影响双方暂时的合作。
更主要的是,如今的处月部已非昔日阿蒙。
强大的实力便有绝对的话语权。
欲谷设与薄布恃勤都不愿意得罪朱邪克勒,而使得处月部站到对方阵营中去。
虽然处月部势力是三方最小的。
二人都知道,如今的西域,处月部加入到任何一方,都会改变整个西域格局。
最后,欲谷设与薄布恃勤同意结盟南侵,各出兵八万,三方合计二十四万,对外称五十万大军,并共同推举朱邪克勒为联军盟主,全权指挥三方大军。
这次会晤,史称“白山会盟”。
不但改变了西域实力格局,也同时改变了大唐。
。
贞观十五年九月下旬。
突厥大军悍然南下,边克西州(高昌),伊州(伊吾),庭州(浮图城),驻守三州一万余唐军皆战死殉国。
突厥军顺势南下,兵临瓜州城下。
军情传至长安,一时朝野震动。
没有任何异议,李世民与长孙无忌商议之后,立即征发自瓜州以东、以南四十九州府兵,共计十六万,然后征调南衙禁军两卫,合计二十万大军,抗击突厥南侵。
以李勣为平西行军总管,以尉迟恭、程咬金为副帅,进驻瓜州抗击突厥。
同时令李沂为交河道行军总管,独领神策卫四万人,跨越金山,攻击伊州。
与李勣形成南北夹击态势。
这战略构想是没错,可李沂四万大军要跨越金山、渡曳咥河,方能到达预定攻击位置。
显然需要更多的行军时间,这就需要李勣大军顶住突厥大军至少一个月。
而肃州、甘州是西域通往中原的门户,不容有失,一旦被突破,凉州首当其冲。
那么当年李沐凉州一战以来,大唐在西域所有的成果都将回到原地。
长安距瓜州太远了。
李勣大军刚至凉州,就传来瓜州失陷的消息。
突厥大军依仗新胜之威,五日之后再克肃州。
李勣只能改变既定方略,进驻甘州,力保甘州不失。
甘州是河西走廊的入口,依据地形,如同一个葫芦口,只要甘州不失,突厥就无从南下。
如此,李沂四万大军便成了一支深入敌后的孤军。
李勣虽然迅速向李沂军传递消息,并向长安禀报。
可相距千里,哪是说传信就传信的?
甘州危急!
听到这个消息,整个长安都混乱起来。
北胡南下,这四个字意味着什么?
稍微有些年纪的长安人都知道,那意味着烧杀抢掠、血腥屠城。
想当年太上皇建国之时,面临北胡南下,就差点动了迁都的念头。
所以,国人闻北胡色变,并不稀奇。
云集长安的各国使者都纷纷离开长安归国。
城中但凡有点门路的,都开始收拾行装,准备向东向南逃难。
家中待字闺中女儿的都忙不迭地寻婆家。
长孙无忌在第一时间封禁了城门,这才使得长安没有变成一座空城。
李世民忧郁地看着江山万里图,喟叹道:“这才短短三、四年的光景,天下就成了这般模样,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朕的江山就脱出了朕的掌控。”
袁仁国低声劝道:“请陛下切莫忧心太过,保重御体要紧。”
李世民转过头来,“太尉来了吗?”
这一转才发现,李世民脸色憔悴,眼中布满了红丝,短短一年间,竟苍老了许多。
袁仁国应道:“太尉已经进宫,正朝承庆殿而来。”
李世民颌首道:“如今朕的身边,恐怕也只有辅机,能为朕分忧解难了。”
说曹操,曹操就到。
“臣见过陛下。”
“辅机来了啊,快,快,赐坐。”
袁仁国为长孙无忌搬来一个锦垫小圆凳。
“谢陛下赐坐。”
“辅机啊,如今甘州军情危急,李勣固守甘州,原定的方略已经无法进行,李沂四万神策卫孤悬在外,卿可有什么妙计?”
李世民其实真有些为难长孙无忌了,虽说不是问道于盲。
可是以长孙无忌的才能,谋划些政务、政斗还成。
说到排兵布阵、领兵打仗,那就欠缺太多了。
虽然李世民为秦王时,长孙无忌也领过兵,带过偏师。
可确实只是按部就班,依命行事。
所以,如今李世民问到他,长孙无忌思忖了半晌才道:“请陛下稍安勿躁,以英国公的能为,守住甘州应该不难,至于李沂大军,以神策卫的战力,就算受敌围困,自保不致有虞,如今最麻烦的是神策卫的补给,如果孤悬在外日久,恐怕有全军覆没之险。”
李世民点头道:“朕也是这么想的,只是神策卫已经越过金山,朝廷补给的粮草根本送不上去。”
“如今只有两条路,一是让神策卫原路退回,然后去增援甘州。二则让神策卫就地补给,以战养战,然后恃机南下。”
李世民摇摇头道:“西域地广人稀,如果是一万大军,辅机就地补给之计或可施行,可神策卫有四万大军,根本没有可能。”
长孙无忌道:“陛下说的在理,那么只有令神策卫原路返回了。”
李世民失望地叹了口气,“朕在想,要是卫国公在,就好了。”
长孙无忌闻言拜倒在地,“臣无能,不能替陛下分忧,请陛下治罪。”
李世民连忙上前扶起长孙无忌道:“辅机多心了,朕并没有责怪你的意思,辅机不是武臣,军务之事非你所长,爱卿何罪之有?朕只是想起当年朕的身边武将如云的情景,心中有些感触罢了。”
说到此处,李世民突然道:“辅机,如今战事紧急,京中缺少可定人心之帅,朕想下旨召回卫国公李靖,不知你意下如何?”
长孙无忌怔了怔,道:“卫国公好不容易进入了李沐的核心层,此时召回,恐怕前功尽弃啊。”
李世民叹道:“朕知道,只是相对江南而言,北方胡族的威胁更大,朕有意下旨让李沐、李靖率军北上。”
第534章 梁仲业再次与长孙无忌密会()
长孙无忌眼光一闪,“陛下所言极是。只是以臣看如今英国公还未与突厥决战,胜败还是未知之数。就算甘州失守,突厥南下,以长安城的坚固,守上一年半载绝无问题。到了确实需要吴王北上的时候,陛下再下旨也不晚啊。”
李世民心中确实也不想李沐再立新功,都道功高震主,何况是一个不安份的臣子。
看了一眼李世民,长孙无忌道:“以李沐的心性,就算陛下确实要下旨令李沐北上,也应该等李沐自己上疏请战才是。”
李世民心中一动,沉默下来。
长孙无忌道:“如果陛下不放心,可令李沂率部继续按原计划挺进,如此一来,李沐自然便会请战了。”
这话说得有些诛心,这是用四万神策卫赌李沐兄弟情深啊。
李世民犹豫了一会,终究还是道:“就依辅机所言,再等等吧。只是朕获报,城中人心浮动,百姓纷纷离京南逃,如此下去,长安城防如同虚设。”
“陛下放心,臣已经下令封城,并令京兆尹协同廷尉加强巡逻各坊,以安人心。”
李世民颌首道:“辛苦爱卿了。”
。
这天夜里,崇仁坊太尉府的书房内。
梁仲业对长孙无忌躬身道:“太尉传某来,所为何事?”
长孙无忌眼神随着烛光闪烁,“老夫欲让你在各州起事,你意下如何?”
梁仲业大惊,他心中不乐意,他十一位兄弟,是他安身立命之本。
“以某麾下实力,在各州呼应尚可,若说起事,恐怕不易。”
长孙无忌摇摇手道:“你放心,老夫不会让你和你的手下去送死。如今突厥大军压境,长安以西各州府兵都被征发北上,长安以东各州的府兵也在向西抽调。此次你在中原各州起事,不会有太大的阻力。”
梁仲业不解道:“太尉这是何意,胡人入侵,虽然是起事的好时机,可仅凭我麾下人手,最多也就占据几州闹腾一下罢了,最后不是偃旗息鼓,就是被官府剿灭,不知太尉是何意图?”
长孙无忌连连摇手道:“不,不,短时间官府不会来征讨你们,而且只要你们起事,便会有人响应。”
“有人响应?”
长孙无忌诡异一笑道,“你忘记了你还有一位少主?”
梁仲业大惊道:“太尉是要我举吴王之名义起事?”
长孙无忌撸须点头道:“正是。以李沐之名起事,天下间总有那么一批人会响应,况且李沐与五姓世家关系紧密,说不定五姓中也会有几家想从龙的。”
梁仲业皱眉道:“可吴王就在江南,我在中原各州起事,以吴王麾下线报的能为,少则五天,多则十天,殿下就会知道,到时他一辟谣,我就露馅了。”
长孙无忌嘿嘿一笑道:“李沐就算想辟谣,恐怕生米已经煮成熟饭,只会越描越黑。到时就算他不想反,也只得反了。你们蛰伏十数年,为得不就是这一天吗?如今有突厥南下,加上老夫暗中配合,岂不正合了你们心意?梁仲业,老夫这是在圆你们的梦想啊。”
梁仲业目瞪口呆,他根本跟不上长孙无忌的思路。
长孙无忌看着梁仲业的傻样,“你放心,老夫答应过你的事,一定会做到。况且你在各州起事,只是造造声势,无须向外进攻,不会有太大的伤亡。”
梁仲业这下有些听懂了,“太尉的意思是,我只是在各州做做样子,让天下人知道吴王要造反?”
长孙无忌点点头,此人不是太傻。
梁仲业问道:“那起事之后,我又该如何收场?”
长孙无忌道:“如今朝廷的精力全在应对突厥南下之事上,你们起事造出声势之后,老夫会奏请皇帝下旨招安,然后老夫会安排自己人去各州招安,到时你与你的手下宣布归顺朝廷就是,然后老夫会将答应你的事一一为你兑现。”
梁仲业终于明白了,长孙无忌是要自己,以李沐的名义演一场造反戏。
由此引得各州李沐的拥戴者现身,由此将李沐拖下泥沼。
到时不管李沐反与不反,就算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只是梁仲业不知道长孙无忌为何要这么做,也问不得。
梁仲业思虑了一会,觉得正如长孙无忌所说,这般行事对自己没有多大的损害。
加上自己有短处捏在长孙无忌手中,便应道:“某依太尉所言行事便是,只是太尉不要忘记自己的承诺。”
“放心吧。”长孙无忌呵呵笑了起来,这笑声仿佛象一只看到母鸡的狐狸一般。
。
突厥骤然来犯,朝廷调动二十万大军和神策卫北上的消息传到杭州。
李沐确实有些急了。
倒不是担心神策卫打不过突厥人。
而是担心补给,自从马周离开京城来了江南,李沐已经无法控制京城交通司了。
朝廷修筑完至甘州直道之后,就不再继续往肃州修建直道。
现在,李沂率神策卫北上,跨越金山插入敌后,这就更不可能有直道的运输便利了。
大唐军队,不用说禁军了,就算各州府兵,战力都远胜北方胡族。
突厥人之所以强悍,是他自小吃肉食吃大,加上天生善射,所以一上马背,就是个骑手。
所以如果从单兵作战,胡族确实胜于中原汉人。
可问题是打仗打得是配合,是团体作战。
汉人的战法、阵法训练远甚于胡族。
所以,如果不算突袭,双方以相同兵力,两阵对垒,十有八九,汉人能获胜。
守城就更不用说了。
李沐心急,欲上疏请战。
可麾下文武却不急。
马周谏言道:“殿下既然抱定逐鹿天下之雄心,就该旁观其变。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道理,殿下不会不知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