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乱唐- 第88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尤其是向北渡过乌浒河以后,大批的粟特人首领向这里聚集,赶来谒见大唐丞相,一派万众归心的场面,实在是很多人难以预料的。

    秦晋屏退了一直跟在身侧的马赫迪,让他回去休息。

    望着这位大食王子的背影,秦晋的脸上凝出一丝冷笑,不难猜测,此人内心中究竟有多少分是盼望着神武军陷入战争泥沼的。

    可惜啊,让他们这些人失望了。

    “末将周文遇拜见丞相!”

    秦晋再次抬起头来之时,周文遇已经跪在了面前。他赶忙起身离座,双手将他扶了起来。

    “周校尉此番冒险收获甚巨,可远超计划啊,废太子能够被活捉,免去了神武军离开以后,一大隐患,实在是大功一件。”

    周文遇当然不是什么队正,而是近卫军中一名校尉,此番主动请缨,其任务是侦查废太子军中情形,并相机拉拢其内部可以被分化的人。

    想不到,一直颇为倔强的郭幼明竟然成了被拉拢的首要对象。

    “快说说,独孤良佐是如何一手促成了叛军崩溃的。”

    在此前的军报中,周文遇已经简明扼要的叙述了基本情况。现在,他主要想了解一下,叛军内部究竟有多少人适合改编加入神武军中。

    毕竟秦晋一直最重视的就是人才的吸收。

    周文遇思忖了一阵说道

    “废太子本不至于这么快就失败,都是他身边的那些人,掣肘添乱,竟然对郭子仪这等忠心耿耿的大将下黑手,焉能不失败?”

    他对此多少还有几分愤然,如果李豫不是对身边的那些亲戚纵容包庇,恐怕也不会有今日之败,说白了也是自食其果。

    秦晋轻叹一声。

    “这注定了李豫不能东山再起,与朝廷分庭抗礼,是朝廷之福气,也是他本人之福啊!”

    从秦晋的话里,周文遇听出了一丝弦外之音,暗自揣测着,难道丞相并不打算杀死李豫吗?

    要知道,像李豫这种亲自举兵造反的废太子,历朝历代都要斩草除根的,如果一味的追求仁义名声,唯恐横生祸端。

    在他看来,秦晋这是有些妇人之仁了。

    为此,周文遇直言不讳的提及了李豫将来的命运。

    “末将建议,宜将废太子秘密处决,可将其遗体带回长安,择地安葬,既免除了无端之祸,亦能对朝野有所交代。”

    总而言之,一个活着的李豫比死了的李豫危害大得多。

    秦晋并不避忌与部下商议这等隐秘大事,只摇了摇头,说道

    “李豫不能死,这些造反的罪名只能往他身边的人栽,杀一些人是在所难免了……”

    “难道,郭……”

    周文遇心中一凛,说了半截的“郭”字是指郭子仪。他有个秘密一直未对郭幼明说起,他曾经是郭子仪的部下,后来在长安保卫战时才被编入了神武军。

    就实而言,周文遇对郭子仪其人还是抱有一些期待的,希望他能够迷途知返,亦期望秦晋能够原谅他,让他有改过自新的机会。

    但现在看来明显有些一厢情愿了,像郭子仪这些人恐怕都难逃一死。

    “郭家八郎也算有些功劳,丞相……”

    “此人或可免死,但回到长安以后,只能发回原籍,永不叙用!”

    郭幼明是一心附逆的,如果不是有独孤良佐等人从内部作乱,他和郭子仪都是不遗余力与朝廷和神武军做对的。

    而且,郭子仪的命运已经注定,此人定然不忿兄长的遭遇,对朝廷和神武军多半也会心怀怨恨,所以能够让其返回原籍而不追究其罪已经是天大的恩典了。

    “郭子仪身有伤在身,独孤良佐没少难为他,李豫身边出了这等蠢货,不败才怪呢!不知丞相打算如何处置他本人及其部下?”

    “你的建议呢?”

    秦晋不答反问。

    “末将建议,安全押解回长安以后,明正典刑,以警告天下心怀叵测之人。”

    秦晋赞同的点了点头,郭子仪确实活不了,只要他死才有价值,也算是对朝野上下有所交代。

    原本他对此人抱有很大的期望,但在吐蕃人攻陷长安时,其选择了叛逃,从那时起其人的命运早就不能更改了。

    “丞相要不要见一见郭?”

    周文遇试探的问了一句,秦晋摇头道

    “道不相同,见又何益呢?不过,可以见一见郭家八郎,可惜这个年轻人了。”

    他的话中充满了无限惋惜,郭幼明这种人如果加以引导,确实可以成为国家需要的栋梁之才。然则,以他此时复杂的背景与经历,已经不适合留在朝中为官。

    郭幼明见到秦晋时,脸上多少还带着点尴尬。此前他一直对秦晋抱有相当的敌意,又想到了在俘虏营中那些丢尽脸面的事,不禁低下了头,一言不发。

    还是秦晋打破了尴尬的局面。

    “坐吧,这次平叛你是有功的,回去以后,我会向天子为你请功。”

    闻言,郭幼明亢声道

    “郭某愿与兄长一同赴死,若独善活命,岂非让世人嘲笑贪生怕死,变节求荣吗?”

    “咳……郭兄失言了……”

    不等秦晋说话,周文遇赶忙提醒郭幼明,不要犯糊涂。

    。

第一千四百六十三章:石国节度使() 
秦晋一阵冷笑。

    “对作恶者如何惩处,朝廷自是依照法度判决,如果你若觉得无颜苟活,自裁与否便与朝廷无干涉了,又何必在这里斤斤计较呢?”

    “你……”

    郭幼明顿时语塞,秦晋的话让他汗颜了,所有的尊严都被打落在地,这让生性骄傲的他如何能够承受呢?

    秦晋冷冷的看着这个年轻人,此人虽然骄傲,也有些能力,可终究受不得挫折,到现在竟像个鸵鸟一样,以为自己将投扎进沙土里,外界的一切就都不存在了吗?

    当初战败时,郭幼明没有选择自裁殉战,就改料到了前路是何等的艰难,难道还指望着所有人和事都会同情他妈?天真,幼稚!

    郭子仪何等的英雄,奈何却有这样一个烂泥扶不上墙的弟弟,否则又怎么可能被独孤良佐这种小人所乘呢?

    “去看看你的兄长吧,他病的厉害,能在独孤良佐那里捡了一条命,实属不易。”

    独孤良佐派去杀郭子仪的人只迟了一步,有宦官奉了李豫的命令将其先一步转移,才没有落得个身死异乡的悲惨下场。

    也总算李豫还有些良心,没有坐视忠于自己的大将枉死。但深思其行为,半生都为身边的亲族所累,进而失掉了大唐王朝继承人的身份,这又能怨得了谁呢?

    秦晋和他的神武军也不是从一开始就有谋朝篡位的野心,总归是身为上位者无德无能,失其鹿,有能者逐之而已。

    打发走了郭幼明,秦晋又顶住周文遇。

    “粟特人反复无常,不能对它们有多少好脸色,造反首恶的石国首领必须交出来严惩,至于石国首领的土地和人口统统予以收缴,另置都督府直接管辖。”

    周文遇有些奇怪,这些战略层面的事宜,丞相怎么会突然和自己商量了呢?正自疑惑间,秦晋接下来的话让他目瞪口呆。

    “我打算让你留下来,镇守石国,领石国节度使。此地的粟特人自高宗时代就左右逢源,落井下石的事也没少干。对他们不宜强攻,宜分化瓦解,互相消耗。当年高大夫前车之鉴至今犹在眼前,不可不慎重啊。”

    建功立业是投军者的毕生追求,回到长安等于远离了建功立业之地,留下来虽然背井离乡,可只要用命十载,换个封侯拜将却不是做梦。

    “丞相,小人唯恐能力不足,辜负了丞相的信重!”

    “你不要妄自菲薄,你的能力在护送郭幼明返回营地的过程中已经显露无疑,只要切记莫贪功,被狡猾的敌人所乘便可!驻扎在呼罗珊和法尔斯的神武军中重用了不少粟特人,在这里却不能如法炮制了,突厥人、铁勒人、波斯人都可以重用一些,尤其是波斯人可以委任为地方官。至于,突厥人、铁勒人包括各杂胡在内,只任用为将冲锋陷阵便可……”

    秦晋从未如此事无巨细的交代,想到哪里就说到哪里。

    也无怪乎秦晋如此,河中是勾连安西与波斯的重要枢纽,百多年以来形势复杂,就连大食人对此用兵多年,都不曾完完全全的征服这里,所以神武军也要慎之又慎。

    “丞相,小人认为,经略河中之要务是筑城,只要在几处关键要隘筑坚城,控扼住乌浒河与药杀水沿岸的肥沃土地,就等于在昭武九姓的脖子上套了枷锁,再也没有反抗的余地。”

    昭武九姓便是粟特人,只是时人习惯性的称呼不一样。

    秦晋点了点头,来到一副画在羊皮纸上的地图前,这是老波斯王扎马斯在昏陀多时绘制的河中地图,虽然简陋,但上面的信息却十分丰富,其中就包括许多东西商路的必经之地。

    “你来说说,大城建在何处,方便经略河中各部粟特人?”

    周文遇显然对河中的局势颇有些了解,他的手指掠过乌浒河向东北划去,最终停留在了乌浒河的一条支流那密河附近。

    “这里有康国的萨末鞬城,米国的钵息德城,土地肥沃,又是东西往来商旅的必经之地,适宜建城。不过,如选址这里,只怕康国人和米国人会有所不满。”

    那密水沿岸实在是河中地带最肥沃富饶的土地,不仅康国、米国,包括何国、安国、曹国等亦在沿岸筑城为都。其中尤其以康国与米国最为富庶。所以,周文遇才提议在此地筑城。

    秦晋想了想,便道

    “他们若一心臣服,就不该有非分之想。如果仍有二心,不妨驱虎吞狼!”

    只须几句话,周文遇心领神会,所谓驱虎吞狼正如借刀杀人一样,策略虽然歹毒了些,可没有比这代价更小的办法了。

    河中地区早就不是粟特人一家独大了,这里有逃亡的突骑施人、突厥人、波斯人、大食人、甚至在北部还有不少可萨人。

    随便哪一方势力都可以用来当做虎,只看他们与神武军的远近亲疏了。

    周文遇十分清楚,神武军能够拨给河中的兵力恐怕不会超过一万人,他预计只在四五千上下,用这么少的兵力控制如此广阔而又复杂的地区,就注定了不可能以优势兵力横扫一切,谨慎经营才是上策。

    他迟疑了一下,还是问了最关心的问题。

    “不知丞相打算在河中布置多少兵马?”

    秦晋稍坐思忖,道

    “神武军扩张的太快,大部分兵力都用来监视大食人,这里能给你的神武军,至多只能有一千人!”

    “一千人?”

    尽管做好了足够的心理准备,周文遇还是被这个数字惊呆了。这里规模稍大的马匪,规模恐怕也不止一千人呢。

    “除此以外,收编的废太子旧部,可以交由你整编,满打满算,凑足一万人应该不难。然后再由粟特、铁勒、突骑施等部招募敢战之士补充不足的兵力,应该绰绰有余了!”

    这还算是个不错的法子,否则废太子那些旧部就地遣散肯定是不合适的,都押回长安耗费也将不知凡几,重新整编加入神武军正是两全其美。

    突然,周文遇心中一动,便向秦晋提了个要求。

    。

第一千四百六十四章:抵达那密水() 
“既然丞相打算让那些叛逆戴罪立功,不如,不如将郭八郎也留下来,他至多只是个从犯,放在河中总比回去送死强得多!”

    秦晋沉吟着不置可否,周文遇有些忐忑的继续说道:

    “攻取叛军大营,郭八郎也算有反正之功,如果”

    “如果什么?”

    秦晋眯起眼睛,看着周文遇,这让他打了冷颤,但还是坚持道:

    “如果让他留下来,一定会对朝廷有所价值的!”

    “你如何保证他不会再次造反?”

    “这”

    周文遇一愣,但马上就明白了秦晋这一问中所隐藏的另一层意思,当即一揖到地。

    “末将替郭八郎谢丞相宽恕之恩!”

    秦晋道:

    “我知道你有爱惜人才之心,但也不能过于信赖这种本能,郭幼明这种出身的人,既然有过叛乱的经历,难免在何时的时机会再次出现摇摆。你要做的就是防患于未然,不能使这种机会出现。否则,你将自己的一条命交于他人之手,若被其人反噬,算是查察不明,咎由自取,可朝廷经营西域的总体策略却要因此而蒙受重大的损失,不知道多少年才能恢复过来啊!”

    他很少说话这么不客气,但此次东返恐怕就再没有来到西域的机会了,不说的透彻一些,唯恐这位正值而又感性的近卫军将领有所麻痹大意。

    周文遇当然听得出来这是丞相在敲打自己,身边尽是降将降兵,一个不小心当真有可能坠入万劫不复之地。

    “末将多谢丞相提醒,定然不如使命!”

    “好了,我话虽说的严重了些,可现实残酷,你若大意了,敌人们可不会心慈手软啊。”

    从安西向西到大食的法尔斯,神武军的势力遍布其间,看似形势一片绝好,可危机却也与之相伴相随。

    首先,神武军的兵力不足,只能分散在几处重要的城镇枢纽地区,在短时间内并不能形成有效的统治。这就给了一些人机会产生觊觎之心。

    为了避免不利情况出现,秦晋这些日子以来殚精竭虑,废寝忘食,为的就是将一切尽可能的安排妥帖。

    在石国之乱前,秦晋本打算授意镇守木鹿城的秦琰攻掠河中之地,但现在他的中军跟着李豫的脚印闯进了粟特人的核心地带,昭武九姓最富庶的那密河沿岸,便不能错过了机会。

    周文遇是他近卫军中的一个校尉,在此次行动中崭露头角,展露出奇过人的一面。

    如此,秦晋才临时起意,决定让周文遇留下来并派给他少量的兵马整合降兵,伺机降服粟特各部。

    而他的补给则由波斯都护府与安西都护府共同负责。

    秦晋只留给粟特诸部首领一天的时间,分别接见之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