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乱唐- 第8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圣人虽有敕令与闻军国重事,殿下亦当如往常一般不闻不问才是!”

    得了李泌的提醒,李亨猛然警醒,焉知这不是天子的试探之举?若自己果真堂而皇之的到宰相政事堂去与闻国事,又不知天子会作何等猜忌想法。

    李亨颓然一叹,“难也,难也!”

    一连两个难字,包含了他这十数年来的压抑与委屈,如果再有来世,他绝不会选择当这个太子。然而,命运却没掌握在他的手中,做太子也好,做普普通通的藩王也罢,都不是他能够决定的,就算做皇帝,也有太多的身不由己。

    李泌又道:“殿下也不必灰心,再等等看,说不定还有转机呢!”

    还能有什么转机?李亨已经难再奢望。除非……他很快压下了这个大逆不道的想法,父皇春秋正盛,怎么可能就此西去……

    ……

    大明宫,天子所居便殿,秦晋在此置身于其中,大有恍然一梦的错觉。好像那几日牢狱之灾,仅仅是刚刚醒来的一个噩梦。不过,天子李隆基的言语中,却在时时提醒他那不是梦,是切切实实存在的。

    “数日囚室之苦,秦卿受委屈了!”

    秦晋正身答道:“能够为国除贼,些许冻饿,算不得什么!”

    李隆基哈哈大笑,赞道:“当此之时,我大唐就需要秦卿这等直言敢谏的骨鲠之臣,可不要辜负了朕的期望啊!”

    “臣万死不敢!”

    君臣二人的对话机械而又和谐,秦晋就算再愚钝也看得出来,此时的李隆基神思不属,表面上谈笑自如,心情远不如表现出来的那般愉快,甚至应该说是郁闷。

    的确,李隆基罢黜杨国忠一定经过了复杂的心理斗争,边将反叛,天下糜烂,使他产生了巨大的挫败感,杨氏姐妹拌的哭诉,又使他原本就年老空虚的精神世界更是雪上加霜。

    倏忽间,由盛世太平天子跌进了地狱,家事国事都成了一团乱麻,就算精神力再强大,意志再刚强的人,也很难承受得住这种打击,更何况,此时的李隆基已经是七十高龄的老人。

    让一个身体和精力都不济事的老人,来承受这种双重压力,就算他是皇帝,不也还是个血肉做成的人吗?

    秦晋还是头一次从这个角度去看待李隆基,他甚至有点同情这个古稀老人。然则,既然李隆基做了大唐天子,就要承担起天子的责任。当然,由天子之位带来的痛苦,也要一并承受!

    “朕问你,在弹章末尾那些话,究竟夸大其词,还是真如所想?”

    秦晋沉默了,他所描绘的乃是人们所熟知的历史,就这他还轻描淡写了几分!

第一百三十三章 :杨家皆失势() 
说实话,秦晋也没想到,对于他所描述的晚唐惨况,李隆基并没有失去理智的报以愤怒。与之相反,这位老迈的天子竟以极为冷静的目光去审视了一番,也许正是基于此,才艰难的做出了决定,罢黜杨国忠的宰相之位。

    由此,秦晋在惊叹唏嘘的同时,也明白了,李隆基并非不知道是杨国忠的无能与自私加速国事的糜烂败坏,只是做了四十余年的太平天子,他太自信了,自信到以为自此可以高枕无忧,安于享乐。

    直到安禄山攻陷东都洛阳,才将李隆基从这个虚幻的大梦中一锤击醒。然而,他却已经不是当年那个锐意进取的李隆基了,他就像鸵鸟一样,将脑袋拱在地上,以为如此就可眼不见为净。可是他错了,一个失去了自信的天子,再也难以平衡臣下的勾心斗角,乃至无所不用其极的构陷,以及**上的毁灭。

    秦晋的一道弹章,仅仅使李隆基正视了其中的一个问题,在内忧外患之际,朝堂上再也容不得内斗。

    “臣也是据实情分析,若形势发展科分为上中下三等,自中等以下,只怕,只怕实难避免!”

    李隆基目光陡然一凛,问道:“何为上中下?”

    “外患频仍,内斗不止,此为下。外患与内斗有其一,此为中。内斗息而外患绝,此为上!”

    有了那道看似妄言大胆的弹章打底,秦晋在与天子李隆基对话的时候也再无所顾忌,将自己所能想到的和盘托出。

    “以臣所见,安贼逆胡势已坐大,靖乱平难已非朝夕可成。我大唐为由内部精诚团结,方可度过难关。”

    李隆基的脸色变得极为难看,反问道:“河北道十五郡联合反正,若逆胡后路断绝,安贼坐困洛阳,已经是朝不保夕,何来非朝夕可成之语?”

    秦晋叹了口气:“地方各郡实权在黜陟使与节度使,郡太守此其一。十五郡联合反击安贼,看似声势浩荡,实际却力量分散,互不统属,手下既无精兵又无良将,安贼只须派强将领精锐一部,则可轻易各个击破,此其二。朝廷反应迟钝缓慢,朔方军顿兵不出,坐看时机消逝,此其三!”

    李隆基默然不语,不知在座何种想法,秦晋诚然不希望历史的悲剧重新上演,然而河北道的消息迟迟送不到关中,不详的阴云已经在心头弥漫积聚,越来越多浓重。

    做了这么多,说了这么多,秦晋只希望李隆基能够开开窍,别再为了些蝇营狗苟而杀人。高仙芝和封常清这两个人就算难以扭转危局,但他们对唐朝的忠心,秦晋是可以感觉到的,只要李隆基能够善加利用,安禄山想要翻了天去,只怕也没那么容易。

    两军对垒亦如对弈,在难分上下的时候,只要别下臭棋,就轻易不会输掉战争。

    ……

    杨国忠罢相以后被勒令搬出永嘉坊的府邸,原本他还幻想着天子能一如往日般送来金帛以作慰问补偿,谁料天子这回却一反常态,不但没送来一文钱,甚至连他在城中各坊的几处宅邸都一一查抄充公。而带头负责查抄的,正是秦晋一手带出来的神武军。

    现在让他搬出永嘉坊岂非要露宿街头了?杨国忠心里究竟还存了幻想,毕竟天子没有勒令他返乡,一旦出了长安,再想翻身只怕就难上加难,老家伙毕竟是七十多岁的人了,还有几年好活都不知道。

    家中上下奴仆乱哄哄一片,妻妾们叽叽喳喳的指挥着他们将金银细软,随身拥堵打成包,等待装车。

    杨国忠可没有这等心思,天子进一步的旨意还没有送来,万一抄没全数家产,现在也都是白忙活。

    都说落架的凤凰不如鸡,杨国忠陡然从高位上跌了下来,自是已经初尝人情冷暖,就连看守坊门的役卒都开始拿捏起脸色。想当初,想杨家五门夜游长安,家奴鞭打公主的威风往事来,此刻他剩下的只有苦笑。

    “天子敕令!杨家府中不论老少,日落之前,必须迁出永嘉坊!”

    府门外一阵骚乱,密集的马蹄声隐隐传入后宅,妻妾们顿时慌了神,胆小的竟呜呜哭了起来,没哭的也是一副大难临头的模样,大呼小叫着。

    杨国忠被女人们吵嚷的失去了耐心,忍不住骂道:“嚎丧吗?我还没死呢!”

    满院子的人顿时鸦雀无声。这时,杨国忠的贴身老仆惶惶然进来,脸上还挂着淤青。

    “相公,不得了了,禁军的人要硬闯宅子,老奴,老奴拼死才争取到一刻钟时间……”说着,又抬起袖子拭去噼里啪啦滚落的眼泪。

    杨国忠大怒,“欺人太甚!”

    就算他现在不是宰相了,可族妹现在还是皇贵妃,谁敢如此落井下石?

    杨国忠豁出去要卖一卖这张老脸,可来到前庭后却更是怒火上涌。只见,数十名禁军甲士明火执仗的闯了进来,几名试图阻挡的家奴已经被打翻在地。

    原来,此次带兵入府的,竟是杨国忠一手提拔起来的杜乾运。他一直对杜乾运忽冷忽热,就是觉得此人太过油滑,若非夹袋里缺人才,岂会用这等人?

    现在提拔了他,他不但不感恩戴德,反而恩将仇报。

    “杜乾运,你个吃里扒外的王八蛋,谁给你的胆子 ,敢到这里胡作非为?就不怕死吗?”

    杜乾运来到杨国忠面前恭恭敬敬的行了一礼,然后笑道:“杨相公勿怪,下吏也是奉命行事,否则不用您老动手,旁人就先动手要了下吏这吃饭的物什!”

    杨国忠怒极,“信不信我现在就宰了你,刀呢?拿刀来!”他身边并未随身携带武器,就冲家奴大喊着去取刀。

    只是一言未落,杜乾运带来的禁军纷纷横刀出鞘,阳光映在雪亮的刀身上,闪出偏偏白光,刺眼至极。眼见着这等情况,那些家奴吓的脚步都挪不动,竟没人再听杨国忠的指使。

    杜乾运立时转身,冲着麾下禁军作色斥道:“都作甚?把刀收起来,别吓着杨相公!”

    此等装腔作势,杨国忠岂能看不出来,想他当朝宰相,今日竟被这样一个卑鄙小人羞辱,不禁仰天长叹。

    “杨相公别只顾着叹息,天子敕令,须得日落前搬出永嘉坊,再晚,下吏可,可就为难了!”

    杨国忠无可奈何,自己豁出这张脸,总算不用一刻钟限时搬走!日落至少还有两个时辰,时间倒是从容的很。

    “装车吧!”

    他冲家奴一挥手。

    杜乾运却又凑了上来,“天子敕令,只须装私财五车!相公且安坐,下吏都府门外候着!”说罢,带着凶神恶煞的禁军一拥而出。

    杨国忠已经出离了愤怒,剩下的全是惊心与恐惧。

    天子这是要将他一步步赶上绝路吗?

    老仆却过来请示,“车装好了,不知去往何处?”

    “永宁坊!”

    老仆又迟疑道:“虢国夫人亦有天子敕令,今日勒令出府!”

    ……

    长安城南,崇业坊,五辆大车先后驶入,坊内街道拥挤肮脏,路边水沟里散发着阵阵骚臭。一名姿容艳丽的女子从轺车上下来,不禁掩面怨道:“甚鬼地方,如何住嘛!”

    “夫人,平民之坊,都是这样,比不得永宁坊!”随车婢女低低答道。

    那女子轻叹了一声:“好吧,既来之,则安之,走,进去看看!”

    忽的,坊门外响起一阵吆喝之声:“坊内车队可是虢国夫人府上?”

    那女子闻言停下脚步,惊奇的望向坊外大街,口中讶道:“哪个找我?”

    一个矮胖中年男子一步三摇的进来。

    “咦,你不是那个薛景仙?”

    薛景仙的目光在虢国夫人脸上身上上下游走,嘿嘿笑道:“正好,夫人既在,也省了景仙麻烦,特向夫人讨还阴山雪!”

    虢国夫人娥眉微蹙,不悦道:“马既已送我,还要讨回去,好没道理!”

    薛景仙很有耐心,说道:“杨相公失势,夫人也自身难保,下吏所请之事自然也就泡汤了,阴山雪价抵万金,夫人留下就不怕烫手?”

    ……

    大明宫,潼关送回的奏报就在御案上,李隆基烦躁的倚靠在软榻之上。

    哥舒翰果然没让他省心,刚刚到潼关就杀了田建业。杨国忠任用私人与哥舒翰争斗,李隆基是知道的,只想不到哥舒翰下手如此之快,之狠!

    尽管李隆基心中很不快,但他还是强忍了下来,哥舒翰毕竟领兵在外,若无大过是万不能责罚的,除非像当初下定决心要杀掉封高二人一般,遣了心腹宦官去,突下杀手,否则,就只能以安抚为主。

    思忖半晌后,李隆基伸手揉了揉太阳穴,以缓解疲劳。

    高力士蹑手轻脚的进入殿中,低声道:“圣人,贵妃来了!”

    闻言,李隆基又是一阵心烦,“朕不见她,让她回去吧!”

    殿外已经隐隐然有哭闹声,责骂声传了进来。

    一想到贵妃痛苦伤心的模样,李隆基原本凝成冰的心肝似乎又渐渐融化了!

第一百三十四章 :寺中有贵客() 
次日一早,朝廷风云再起,天子颁布诏书,拜门下侍中韦见素为中书令,总领国政。同时又颁下敕令,命太子同在政事堂与闻国事。

    朝野顿时哗然一片,唐代中书令执政事之笔,有出令之权,但凡以此为本官的实乃宰相之首。百官们何曾想到过,一向以影子宰相著称的韦见素,竟也能接替杨国忠为宰相之首。

    更想不到的是,一向被天子打压,重重防备的太子,居然也能堂而皇之的入政事堂与闻国事了!

    政事堂内,韦见素端坐在数日前还属于杨国忠的位置上,面上静如古井之水,看不出任何情绪波动。一众佐杂官员见礼之后便各忙其事,独独这位韦相公仍旧端着身子坐在案前,仿佛老僧入定一般。

    其实,韦见素心里苦啊,却不能说。这哪里是做名副其实的真宰相,分明是将自己架在了火上炙烤。李林甫、杨国忠做宰相均有所依仗,李林甫有满朝无人能及的权谋勾当,杨国忠有皇贵妃的族妹以作奥援,他韦见素有什么?什么都没有。

    什么都没有也就算了,天子居然还将太子也塞进了政事堂。

    这让韦见素好生为难,如何处理与太子的关系,就成为顶顶头疼的一个大麻烦。与太子同在政事堂办公,难免就会有交集,距离太近了难免会招致天子的猜忌,距离太远了又会恶了太子。

    正冥思苦想间,一身常服的太子李亨举步进了政事堂。韦见素赶忙起身行礼迎接,李亨却近走几步上前,谦逊的扶住韦见素。

    “韦相公不必多礼,李亨到政事堂来是做学生的!”

    “殿下客气了!”

    李亨敢自认学生,韦见素可不敢接这顶老师的帽子,天知道大明宫中的那位圣人哪一天会翻脸。

    其实,现在是冬季,按照往年旧例,远没到办公的日子,只不过非常之时,政事堂便时刻要有一名宰相当值。现在杨国忠被罢相,政事堂内暂时只有韦见素一名宰相,所以即便无事,他每日亦要坐在政事堂中,以应对突发事件。

    韦见素与李亨枯坐了整整一个上午,仅有两桩事亟待解决。

    其一是潼关大军的军资粮草调配,其二是北衙禁军的扩军章程须得审核批准。

    军资粮草一事都有成例在前,只要循例办理即可。唯一有些难处的是北衙禁军,兵员成分,招募多寡,这些都是秦晋实现你定好了呈递上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