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乱唐- 第80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只是听到战鼓和号角频频响起的情况,马赫迪反而不着急了。

    因为按照他的经验,如果敌人当真死命强攻,就不会这么装模作样了,

    之所以把动静闹的如此之大,其目的就是吸引注意力,现在,唐人的目的达到了。

    马赫迪虽然有点不甘心,可还是因为唐人如此兴师动众的闹出一套把戏来觉得有点可笑。

    那些草原蛮族只得他们冒着主力受损的风险去拯救吗?

    “赛义德,你来看看他们的旗帜,有没有那个唐朝丞相!”

    马赫迪在做出这种判断以后,并没有急着返回军营,而是和他的禁卫军爬上了一处坡地,远远的观察着战场动向。

    只不过唐人多如牛毛的旗帜实在令人看的眼花缭乱,不得已只能请赛义德来辨认。

    毕竟赛义德在安西住了许多年,接触过形形*的唐人,非但精通汉字,而且还对唐人的礼节习惯有着高于一般大食人的了解。

    此时的赛义德只觉得两腿发酸,胯部酸疼,即便跟随马赫迪有些日子了,他也还是不适应如此强度的急行军。

    赛义德揉了揉眼睛,仔细看向战场,在众多的旗帜里寻找着属于唐朝丞相秦晋的纛旗。

    实际上,唐兵统帅的纛旗是十分醒目的,这是唐兵凝聚士气最基本的手段之一。

    扫视了一圈之后,赛义德失望的发现,这里面并没有秦晋的纛旗,相反,在军中多数都是千人将一类的旗帜。

    看来,马赫迪的判断没错,如果唐兵当真要大规模的强攻,军阵之中则必然要有更高级的统帅。

    “殿下果然双目如炬,唐朝丞相不在军中,而且军中的旗帜也都是在虚张声势,他们的实际人数远没有看起来的那么多。如此说,咱们倒不必这么急着回来了!”

    马赫迪也是叹了口气,他承认自己在某些地方还是过于自信,而正是这种过分的自信,才会使他面临今日的窘迫选择。

    “你不是常说唐人的一句话么,叫做‘吃一堑长一智’,现在我算不算是长了一智呢?”

    赛义德谄媚的笑着附和道:

    “当然,当然,殿下不必这么妄自菲薄,许多名将在殿下的这个年纪,可没有如此的冷静和理智呢!”

    马赫迪难得的谦虚了一把,竟然不理会远处的战场,而是与赛义德开启了闲聊模式。

    “名将都是从娘胎里就有的,我的资质虽然不是很优秀,可胜在从小就跟随哈里发征战,看得多了,也学会了不少,唯一的问题是,往往过于自信,比如今天就成了现在的……”

    说着,马赫迪两手一摊,面显苦笑。

    此时,赛义德倒是真对这个年轻的大食王子另眼相看了,二十多岁的年纪,能够如此正视自己的问题,倒是少见呢。

    轰!轰!轰!

    忽然,猛烈的炮声此起彼伏……

第一千二百八十九章:浓烟滚滚来() 
马赫迪笑着抬手虚指战场方向。

    “听听,唐人又在弄那些虚张声势的把戏了!”

    响声隆隆不绝,人在马背上好似都感觉得到大地在颤抖。

    这让他心底里生出了些发虚的感觉。

    赛义德也同样有这种感觉,再一次举目向战场上望过去,却并没有什么特异之处。

    渐渐的,所有人都发现了异常,战场的西北方向飘来了团团浓烟,竟有将战场统统笼罩的态势。

    这就令人觉得恐怖了。

    马赫迪诧道:

    “难道唐人打算放火,烧了军营?”

    话一出口,就连他自己都觉得不可能,如果这么轻易就能放火烧掉大军的营地,战场上的仗也就不用打了,只需要留在晚间放火烧营就是。

    却见赛义德的眼睛直直的盯着战场,口中含混喃喃道:

    “这,这就是唐人的火炮啊!”

    “唐人火炮除了可以制造雷电一样的巨响,难道还有发烟的作用?”

    他只觉得唐人弄这些烂七八糟的东西,实在令人莫名其妙,两军对垒怎么可能会被这些东西左右呢?

    好一阵,赛义德才答道:

    “殿下,唐人火炮是用来杀人的!可,可不是吓唬人的,殿下还是要,小心,小心才好啊!”

    马赫迪的目光直直看着战场上愈来愈浓的滚滚白烟,鼻息间也若隐若现的闻到了一股焦糊的臭味。

    赛义德曾不止一次的在神武军中见识过被称为火器的武器,与之相随的就是这种硫磺燃烧以后的臭味。

    他有种预感,看来神武军这次很可能要东真格的了。然则,神武军为什么没有按照预想中的步骤行动呢?这其中有什么猫腻?

    当他再次看向马赫迪时,看到的只是一个骑在战马上正在远去的背影。

    马赫迪预感到不妙,决定在第一时间内回到军营坐镇指挥。

    战马嘶鸣,马蹄踏地,任一处都紧绷的让人窒息。

    “殿下,殿下小心啊……”

    赛义德催促战马,也跟了上去。

    回到军营以后,马赫迪立即召见坐守军营的各大千夫长,让他们做好随时出击应战的准备。

    本来大食军是携歼灭波斯新军的胜利之威而来,乃名副其实的攻方,现在突然攻守异位,让许多人都觉得诧异。

    “殿下,唐人不是怯战吗?怎么今日会发动突然进攻?”

    马赫迪阴沉着脸,在他的目光里看不到多少波澜,只有他冰冷的声音斩钉截铁。

    “两军对垒,攻方往往要付出更多的代价才能取胜,现在唐人不自量力,诸位便让他们得到足够应有的教训,将来我会为你们在哈里发面前请功的!”

    实际上,大食兵将都早就抑制不住心中的战意,马赫迪一直约束他们不得妄动,也都憋得心中怒火难泄,现在终于有机会出击作战,哪里还会有片刻的迟疑。

    马赫迪三言两语就把各部的作战任务安排下去,众将便一轰而去。

    很快,军帐中只剩下了马赫迪和他的十几个随从,当然,还有一直不离左右的赛义德。

    “赛义德,阿巴斯在木鹿城里是如何与神武军对战的?”

    赛义德道:

    “启禀殿下,第一次围攻木鹿城的并非神武军,而是库思老率领的波斯新军!”

    马赫迪一直以为让阿巴斯吃了败仗的是神武军,所谓波斯新军的说法,不过是唐人的障眼法而已。现在见赛义德一意坚持之前的说法,也不由得重视起来。

    众所周知,阿巴斯在王朝内的威名一直是各部统军的领头羊,而波斯人能够让阿巴斯如此狼狈,为什么还会被自己轻而易举的歼灭呢?

    这明显是不合乎逻辑的,除非,其中有什么不为人知的问题。

    马赫迪觉得,自己有必要弄清楚这其中的因由,否则将会影响他对唐朝军队战斗力的判断。

    实际上,神武军搞的战场上乌烟瘴气,与其生平所经历的恶战都大不相同,对方只闻声势,而不见实质,这种一直憋闷的方式,实在让他有种无从下口的感觉。

    “殿下,小人有个建议,不知道应不应该说?”

    “在我这里你可以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不必有任何顾虑。”

    赛义德若有所思,然后才缓缓道:

    “神武军故弄玄虚,殿下可等战场上浓烟散尽以后再出兵应战,甚至是主动出击,现在只需静观其变,对我大食是最为有利的!”

    在东进的路上,马赫迪一直只当他是个可以提供唐朝情况的幕僚,尚未达到可以之为军事参谋的地步,但今日却突然心中有感,觉得自己有必要重视赛义德的意见。

    因为这一路上的许多事情,都被赛义德一一说中,现在面对不明敌情,求稳才是最重要的。

    随即,马赫迪第一次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改变了自己军令,立即召回各大千夫长,让他们据营而守。

    “走,去看看唐人在耍弄什么阴谋诡计!”

    在随从的护卫下,马赫迪登上了军营里高耸的塔楼,塔楼上的视野开阔,可以轻易的众览军营四周。

    只是今日的情况比较特殊,目之所及的战场上都是滚滚浓烟,看起来光怪陆离,倒像是魔鬼存在的世界一样。

    塔楼上的风很大,虽然已经是初夏,仍旧很凉。

    随从为我马赫迪披上了大氅,他只顾着目不转睛的观察敌情,并不在意风的冷暖。

    他只觉得在那白色的浓烟里有数不清的唐兵,似乎他们正是借着白烟的掩护对军营寨垒发动攻击。

    渐渐的,浓烟借着风势飘向军营,竟大有将军营也笼罩其中的架势。

    随着鼻息间的硫磺臭味越来越浓烈,马赫迪的双目也越发锐利。

    谁都看得出来,他这是在思考着该如何应对。

    “赛义德,你说的唐朝火器除了会发烟,还会杀人,它们用什么方式杀人的?”

    这个问题问到了关键的地方,也是赛义德未曾具体描述过的。而在此之前,大食朝廷内部更多的都只将赛义德的描述当做天方夜谭里场景。

    现在,马赫迪终于意识到自己必须要重视和正视了…… 

第一千二百九十章:总督的面条() 
关键时刻,马赫迪表现的十分果决,一改此前的计划,派出了大锐步兵,深入白烟之中。

    就算当真都在烟雾中,双方都难以视物,大不了是两军不相上下的局面,没有什么可以好担心的。

    更何况,战场上本就要死人的,如果瞻前顾后,什么都怕,就不要打仗了。

    大食步兵手持刀盾,鱼贯出了军营,然后在渐趋浓厚的烟雾中列开阵型,呜呜嗷嗷的冲向了烟雾深处。

    这支步兵大概有五千人规模,不多不少,主要目的是试探来袭唐兵的虚实。

    就在马赫迪冷静下来之时,他并不知道,距离其所站的塔楼处不过三里的地方,大唐丞相正在卫兵的护持下,查勘着地形。

    事实上,查勘地形的目的是达不成了,因为此起彼伏的放炮带来了浓烈的硝烟,硝烟弥漫在战场上,使得原本计划的一切都成了不可能。

    秦晋有些抱怨,清虚子骤然下令在后方和两翼放了大量的空炮,以此释放硝烟笼罩战场,目的不过是为了掩护自己。

    可他并不需要这种掩护,为了更清楚直观的了解敌人,才带着随从夹杂在虚张声势的袭扰军阵中偷偷靠了过来。

    谁曾想,在外的大食骑兵居然以远超预计的速度迅速回师,清虚子这些人在得知消息以后,一时间也没什么好办法,只得出此下策。

    虽然说是下策,可目的却达到了,秦晋的行踪被很好的掩盖住了,现在只要派人将他从战场上拉回来就算大功告成。

    可这么做也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大食人误以为神武军借此发动强攻,竟搞的如临大敌,营盘紧闭,看样子十分紧张。

    这些都是浓烟彻底笼罩弥漫战场之前发生的,在硝烟未及散去之前,也无法根据此前获知的情报对作战计划做出改变。

    一切就只能按部就班的进行,小小袭扰过后,所有军卒悉数撤回营垒之内。

    这次袭扰主要目的还是配合郑显礼对草原蛮部的营救,从此时所知的情况判断,已经初步达成了。

    秦晋回到营寨之后,清虚子等人好一通埋怨。

    说什么上位者不可轻易犯险,千金子不可坐垂堂之类的话。

    秦晋不是的点头附和着,他知道,如果自己提出反对意见,只会换来更多人的更多聒噪。

    这就是他倡议神武军中可以畅所欲言的后遗症,虽然可以兼听则明,但有所得便要有所失,也是自然规律。

    很快,探马来报,大食人派出了数千刀盾步兵出迎应战。

    众人都建议给予迎头痛击,以此进一步巩固神武军战无不胜的形象。

    但是,秦晋觉得现在还是示强与人的时候,便一意坚持撤兵,此次袭扰所为就是要策应郑显礼,既然目的已经达成,又何必再贪心呢?

    指望着一次仓促的袭击就能意外的获得全胜,这种侥幸心理可要不得。

    下达了一连串的命令以后,秦晋看着清虚子,询问火器营的各种情况,以及的存量是否足够。

    对此,清虚子拍着胸脯保证,火器营的存量足够打下来泰西封的。

    因为这种东西的原料不是什么稀缺物资,只要不是沙漠,便随处可以取材。再加上呼罗珊相对干燥,制作的周期也相对较短。

    一切物资准备都比预计中更顺利,从河东投靠秦晋以来,清虚子就没这么痛快过,可以敞开了用,否则也不可能如此兴师动众搞的战场上近十里的地方浓烟弥漫,难以视物。

    除了以外,第一批铸铁和铸铜的火器正从安西越过葱岭源源不断的送抵呼罗珊,虽然安西的冶炼技术水平比起长安要差了不少,可终究是能够填补大军作战的正常消耗。

    这些都是清虚子不曾赘述的,他只要让秦晋知道,神武军的火器营有足够的火器便够了。

    而且,唐朝在安西的局面也是有唐百多年来最好的,北方草原的回纥人对大唐十分恭顺,新一代可汗更是对丞相言听计从,而且还从汗庭派遣了一万回纥兵往安西驱使。

    除此之外,安西南边的吐蕃也放弃了以往的敌对态度,从去年唐兵进驻逻些城以后,就已经放弃了从前争夺安西的国策。而且,此次西征,派出了超过两万人的吐蕃骑兵。

    如此种种,神武军在没有后顾之忧的前提下才得以迅速征服了天竺,然后又在新年开春后回师西进,兵锋直指泰西封。

    不过,泰西封是大食人经营了上百年的都城,想要轻易的攻打下来并非易事。所以,神武军从上到下最初的计划也只是重创大食人,使得大食人远远离开河中与安西,保葱岭一线可有数十年平安即可。

    然则,随着神武军的节节推进,作战目标也被一次又一次的修改。

    打下木鹿城以后,作战目标便被修正为攻略泰西封。

    泰西封对于绝大多数唐人而言是个遥远又陌生的地名,可在许多波斯人以及河中等地的土著人看来,这是极为震撼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