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乱唐- 第79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想到此,骨咄禄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黯然。

    秦晋马上注意到了骨咄禄的情绪变化,笑着问道:

    “骨咄禄叶护,说说你的想法吧,大家好讨论讨论。”

    “什么?”

    骨咄禄一愣,然后才反应过来,大唐丞相在称呼自己为叶护。

    叶护是葛逻禄部最高统治者的称呼,可现在葛罗禄部的叶护是默棘连啊,难道大唐丞相有意废了默棘连,让自己恢复叶护之位?

    很快,他就知道自己想多了。

    因为秦晋紧接着说道:

    “近日在呼罗珊收拢了为数不少的葛逻禄部散民,为了更有效的进行约束,我决定将他们划归到你的麾下,自成一部。为了与默棘连部进行区别,并称左右二部,默棘连为左部叶护,你就是右部叶护……”

    接下来秦晋又说了些什么,骨咄禄没听得清楚,他已经彻底沉浸在了这触不及防的欣喜与幸福之中。

    “丞相如此信任何重用小人,小人感激涕零,不知如何报答,唯有效死!”

    骨咄禄学着唐人的模样表示自己效忠于大唐丞相的激动心情。

    他从未想过,自己居然这么快就恢复了叶护之位,就连与吐火罗和天竺人并列的屈辱都被抛却在脑后,直恨不得将心肝肠子都掏出来向秦晋表忠心。

    很快,唐朝联军进行了战术调整,吐火罗、天竺、草原蛮部的一部分军队被分散到了戈尔干的西部,迂回渗透到大食联军侧后方,对他们的物资补给队伍进行袭扰。

    骨咄禄所率领的葛罗禄右部尤其卖力,仅仅一日功夫就轻松斩获了数百首级,烧毁罗马车数十辆…… 

第一千二百八十三章:较量初失利() 
负责袭扰的各部骑兵仍旧是小股行动,遇到有人拦截追击就四散而去,一旦遭遇大食的辎重队伍,则像狼群样一哄而上。原则是不要任何东西,只负责杀光和烧光。

    仅仅几天功夫,十万大食的部族附庸军便不堪其扰。

    马赫迪十分恼火,早在库思老率领的波斯新军那里就已经遭遇过这种袭扰战术,想不到刚刚歼灭了它们,现在又冒出了更多人来。

    但是,为了尽可能的拖延时间,马赫迪也只能忍着,为了大局计,些许损失也是值得的。

    然则马赫迪忍得了,草原各部却已经怨声载道了,原本他们也都是野狼一样来去如风,现在十万大军聚集在戈尔干这个地方,进不能进,退不能退。唐人派出的蛮部骑兵就像苍蝇牛虻般,打也打不死,轰也轰不走。

    只要一放松警惕,就被狠狠的叮上一口,随不要命,却痛痒难当,难受至极。

    很快便有人到马赫迪那里请命,要求进行一次大规模的肃清行动,以保证后方的安宁。

    马赫迪来者不拒,一概答应。

    实际上,他也知道,这种骚扰是不足以让他们伤筋动骨的,可一旦因为这个而乱了头绪,就很有可能被对方牵着鼻子走。

    为此,马赫迪决定对阵前的唐兵发动一次试探性的攻击。

    与众不同的是,大*锐在日落时分发动了冲击,位于两军之间的唐兵游骑措手不及,狼狈逃窜。

    只可惜,狼狈逃窜的也只是那些游骑而已,真正的神武军精锐正据营而守,严阵以待,头一次,马赫迪居然犹豫了。

    主动出击的大*锐稍做强攻之后就潮水一般的退却。

    天黑以后,马赫迪召集麾下百夫长以上的军将们商议军情,大家的一致意见是进攻营寨并不划算,最好是将唐兵的主力从营寨里吸引出来,然后再进行野战,大食的勇士们在野战中还从未怕过谁呢。

    罗马帝国的重步兵和重骑兵何等的厉害,还不是被打的屁滚尿流。

    马赫迪也开始总结经验教训,认为自己此前过于轻敌,把唐人想的简单了,所以才有了仓促出兵然后又仓促撤兵的事件。

    这一进一撤,非但没有取得有利的效果,反而还令部分军队士气有低落的趋势。

    思来想去,马赫迪觉得还是要故技重施,吸引袭扰唐兵游骑,然后伺机将其围歼。

    骨咄禄这几日烧杀的好不快活,自打跟着优素福以来,受到卓多限制,不能做的事情太多。现在忽然间放开了手脚,不禁大有两世为人的感觉。

    神武军向来军纪严明,从来不许任何烧杀,而今对付大食人的优势兵力,不得不使用一些极端手段。

    向葛罗禄这些草原部族变成了最好的急先锋。

    看着新近加入麾下的数千部众,骨咄禄一阵阵感慨,如果能将那些烧掉的战利品带一部分回来,再扩充个千八百人也不是问题啊。

    然则,他也是知道轻重缓急的,袭扰骑兵胜在行动自如,如果一旦负重,很可能会因为转移撤退不及时而被大食军咬住,陷入重围之中。

    到那时,别说恢复部众旧日的规模,恐怕连命都要丢掉了。

    “叶护,叶护,丞相军令到了!”

    贴身随从急惶惶而来,手中高举着一根铜管。

    骨咄禄不识字,自有随军的汉人军吏替他验看。

    “大唐丞相有令,即日起,离开敌后,集结于戈尔干南部季节河东岸,随时候命!”

    骨咄禄大惑不解。

    “将军倒是说说,丞相下达如此命令,究竟是为了什么呢?”

    他识不得汉字,却会说汉话,十分不满的看着面前念诵军令的汉人军吏。

    其实,骨咄禄知道,这些都是唐人派来监视自己的,但自己现在的一切都是唐人给的,人家派监军来坐镇不也是理所应当的吗?

    “报!此地向西十里,发现大股辎重车队,另有骑兵护卫,看样子应该有十分重要的东西运送!”

    骨咄禄闻言双眼放光,当即就要带兵去抢上一票。

    不过,却被汉人监军拦在了面前。

    “叶护必须遵守丞相军令,如有擅动,某可先斩后奏!”

    汉人监军对这些蛮部向来不甚客气,尤其葛逻禄部又有着出卖倒戈的斑斑劣迹,这些日子以来能够与之相安无事,已经是做了极大的克制。

    那监军面色从容冷峻,见骨咄禄严重露出惧色,脸上青筋频起,便又道:

    “叶护可知道波斯王子库思老的一万新军是如何全军覆没的吗?”

    “如何覆没?”

    葛罗禄当然知道扎马斯的儿子库思老,这个人虽然年轻,却是雄鹰和苍狼一样的人物,曾经让许多敢于觊觎昏陀多城的人吃过苦头。

    现在,突然听到监军提及此事,便已经猜到了其中的因由。

    “难道与那些押运辎重的车队有关?”

    监军缓缓道:

    “库思老的新军深入敌后初时也是令得大食人苦恼至极,后来大食人用十几大车的黄金做诱饵,库思老终是没能忍住诱惑,一步步踏进了陷阱,落得个全军覆没的耻辱下场,希望叶护要引以为戒啊!”

    骨咄禄沉吟犹豫了一阵,忽然大笑。

    “幸亏监军提醒,骨咄禄谨遵大唐丞相军令就是!”

    说罢,便下令所部骑兵撤往季河以东,等候命令,伺机而动。

    次日,马赫迪看到了陆续送来的军报,但结果却让他十分失望,精心准备好的圈套,依附于唐人的那些蛮部骑兵却像狡猾的狐狸闻到了气味一样,非但没有一拥而上,反而渐次撤离了,只在远处野狼般的虎视眈眈,似乎在等着更肥更安全的肉出现了才会冲出来撕咬。

    马赫迪摇着头叹道:

    “这也难怪,波斯人就是如此被全歼的,那些波斯残兵难免有漏网之鱼,逃回去以后一定会将这些情况告知唐人的,可惜,可惜啊……”

    赛义德全程目睹了马赫迪的排兵布阵过程,一丝不苟,极尽细致,现在遇到了麻烦,他便来了兴趣,打算看看这个大食王子如何与神武军对弈战场! 

第一千二百八十四章:暗流涌动中() 
谁料到,马赫迪对于神武军的应对措施却嗤之一笑。

    当赛义德询问缘故的时候,他才反问道:

    “唐人主动撤离,不再袭扰我军的后方,这不正是想要达到的目标吗?现在不费一兵一马,又何必自寻烦恼呢?”

    这些话乍一听,觉得马赫迪有点自欺欺人的意思,明明是不想在当下与神武军爆发大规模的战斗,又对那些袭扰的草原蛮族游骑无可奈何,现在对方撤了,便可以见好就收。

    但仔细想一想,马赫迪的话又没错,他们的目的就是要拖延下去,拖得唐兵自家阵脚先乱。以便用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

    “殿下英明!小人佩服之至!”

    面对赛义德的恭维之词,马赫迪已经逐渐适应,只不太在意的摆摆手。

    赛义德又道:

    “唐人这么做算不算自作聪明,又反被聪明所误呢?”

    马赫迪闻言,击掌大笑。

    “说得好,就让他们自误下去吧,还抵得上大食十万精锐呢!”

    不过,马赫迪虽然松了一口气,表面上却摆出了大张旗鼓的架势,一面作势要歼灭袭扰的游骑,一面又准备着进行大战。

    以此来迷惑唐兵,让他们不敢轻举妄动。

    这些以不变应万变的措施看起来有了效果,针对后方运送辎重队伍的袭扰果然少了许多。

    那些依附于唐朝的草原蛮部大都撤到了戈尔干南面的一条季河两岸,看样子不打算再进行大规模的袭扰。

    赛义德建议道:

    “殿下何不派兵突袭,一举将聚集在季河两岸的蛮部一举消灭呢?也省却了后顾之忧!”

    马赫迪摇头道:

    “现在留着他们,也是迷惑唐人,让唐人不知道我方虚实,甚至让唐人觉得我军在胆怯,这在未来即将爆发的战斗中都是极为有利的!”

    赛义德暗暗咂舌,马赫迪用兵的稳重与其众所周知的性格和年龄并不相符,一个年轻又性格急躁的人用兵应该急切求胜才对,想不到竟然如此沉得住气,如果不是亲眼所见,谁又能相信呢!

    “可以适当的派一些波斯商人,放出风去,就说我军因为部众杂多,各部之间的矛盾因为物资分配不均正在逐渐激化。”

    实际上,戈尔干草原聚集的十万蛮部,的确有着不小的矛盾,但在马赫迪的协调和弹压之下,并没有到激化的地步。

    但是,这则消息传出去,为得也是迷惑唐人。

    马赫迪的笑容略显阴鸷,赛义德见了不免浑身一颤。

    果然,秦晋很快就得知了大食内部出现矛盾激化的基本状况。

    波斯商人向来都是各地消息的传递者,至于真真假假,就要自己加以判断了。

    不到一天的功夫,又陆续有消息传过来,这一次则与之前相反,声称那些矛盾激化云云都是误传,实际上他们正厉兵秣马等着上面下令发动攻击呢!

    如此种种,各方的消息传过来,反倒让人无从确认了。

    郑显礼觉得,大食十万蛮部矛盾激化的消息有可能是真的,而之后传过来则很可能是大食人加以掩饰的手段,为得就是不希望内部的不利情况被神武军利用。

    放出来各种消息,也有混淆视听的作用。

    得出这个结论以后,郑显礼很兴奋,如果大食的十万蛮兵果然出现了矛盾计划的问题,对于神武军而言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如果加以利用,甚至可以不必耗费一兵一卒,就让对方的十万蛮兵彻底土崩瓦解。

    正是基于这种认知,郑显礼希望秦晋多等等,看看,然后再做出相应的处置决定。

    秦晋却失笑道:

    “我们什么都不做,只按部就班的执行计划便好,又何必被人牵着鼻子走呢?”

    一言惊醒梦中人,郑显礼扶额连连。

    “还是丞相清醒,如果随意改变计划,还不知道会再发生什么。”

    实际上,他对秦晋和神武军那种制定计划,执行计划的作战方式是不以为然的,因为战场之上的形势瞬息万变,怎么可能用一套若干天前,甚至是数月之前制定的计划来对付呢?

    只有审时度势,随机应变才是正理。

    但,这一次,郑显礼也不得不承认,与其让神武军被大食人放出的各种真真假假的消息牵着鼻子走,不如按部就班的执行作战计划。

    秦晋笑着揶揄郑显礼。

    “怎么,何时改变了看法,觉得这制定计划与执行计划的法子好了?”

    郑显礼尴尬笑道:

    “郑某的看法从未改变,只是当下局势与丞相的计划契合而已。”

    不管怎样,能够取得胜利才是重中之重,为了打败大食人,秦晋才不介意用什么法子,谁的主意呢。

    只要能够获得最终胜利,他愿意做任何尝试。

    这时,有军吏走了进来,呈递上一叠公文。

    其中有一封是葛罗禄右叶护骨咄禄的请愿书,希望再让他率众出击,袭扰大食的军需辎重队伍,否则此前的付出就白费了。

    提起这个骨咄禄,郑显礼一直是抱有极大怀疑的,害怕此人再在关键时刻倒戈,也一直建议秦晋将其当做一个不可忽视的隐患,尽早解决掉。

    莫要等到无法回头时,再后悔就晚了。

    对此,秦晋自有他的考量,留着葛逻禄部,甚至在打压了一阵之后再度重用骨咄禄,其目的不仅仅是为了重用,更多的是做给各蛮部看的,不管他们此前做过什么,只要一心归附,便可获得唐朝的重用与信任。

    因为在河中一带的各部落,几乎没有一个是从一而终的,都有过左右摇摆的经历,甚至与唐朝为敌时,也欠下了不小的血债。为了打消这一部分人的顾虑,留着骨咄禄,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只是,这个法子也是一把双刃剑,既能够起到稳定人心的作用,但在危急关头也正如郑显礼所言,这些人无论如何都会有倒戈一击的可能的。

    但秦晋自信神武军不会重蹈安西军当年的覆辙。而现在的大食人也不是当年的大食人了。

    更何况,秦晋早在由安西翻越葱岭之前就派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枚棋子…… 

第一千二百八十五章:擅动终得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