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乱唐- 第79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说着,马赫迪神秘一笑,然后便命人领着赛义德去看早早就为他准备好的惊喜。

    惊喜确实是惊喜,十二个美丽绝伦的女子都成了他的宠姬,有来自希腊人,也有波斯人,还有粟特人……

    想不到刚刚返回泰西封居然就弄了十几个女子,赛义德不但喜欢钱财,更喜欢美女,对此他当仁不让的接受了,整整一天享受了未来一年的艳福。

    次日一早,马赫迪派人来请赛义德,并告诉了他一个消息。

    大食援兵已经分批陆续上路。

    马赫迪作为领兵的统帅,跟在后面徐徐前进。

    赛义德吃了一惊,想不到曼苏尔的决策如此果决,而且一旦有了决断,就绝不拖泥带水。怪不得曼苏尔治下的大食能够在四个方向上同时开疆拓土。

    这些都不是没有原因的。

    “怎么这么快?都不用准备一下,说走就走?”

    马赫迪笑了,他以为赛义德被十二个美女榨干了脑袋,连反应都变得慢了。

    “这些兵马都是准备入秋以后攻打君士坦丁堡的,但现在呼罗珊出现了问题,就要先解决掉那些不自量力,远道而来的唐人。”

    接着,马赫迪叹了口气,又道:

    “攻打君士坦丁堡的计划要延后了,哈里发计划了许久的策略被打乱,唐人要为此付出代价!”

    他的目光陡而转厉,赛义德禁不住打了冷颤。

    马赫迪在一万大食步骑的护卫下于三日后开拔,徐徐往东方而去,赛义德作为幕僚也一同随行。

    在此之前,已经有三万人分作两个梯队陆续开赴呼罗珊。

    由于行军缓慢,赛义德得以领略了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沿岸的繁盛景象。

    这里与几十年前相比,似乎更加富庶了,田地一眼望不到尽头,播种下的青苗也延伸到天地的边缘。唯有高高悬挂在头顶上的太阳有些不合时宜,大量的光照和高温使得地上的草树庄稼无时不刻都陷于缺水的边缘。

    但高温和干旱难不倒勤劳智慧的大食农民,他们制造出了巨大而精巧的水车,从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取水,然后引入修建在高架上的引水渠中,流向两岸各处的田地中去。

    有那么一瞬间,赛义德恍惚了,仿佛自己又回到了三十年前的孩童时代,无忧无虑的在祖父的庇护下玩耍嬉戏,享受着绝大多数平民无法享受的奢靡生活。

    然则,风云突变,炸雷惊响。

    赛义德猛的从回忆中惊醒,突然发觉自己出了一身的汗,连罩在身上的白色长袍都湿透了。

    乌云遮住了炽烈太阳,马赫迪抬头看天,喃喃道:

    “这场雨来的好啊,否则两河岸边的庄稼都干涸枯死了!”

    大食人向来注重游牧而忽略农田稼穑,而马赫迪的表现让赛义德有些吃惊,看来他的意识里,对于农田的看重是远远超乎自己想象的。

    大食人发迹于沙漠,生存环境极端恶劣,他们能够时时刻刻补充部落物资的唯一办法就是抢掠。

    抢波斯人,抢埃及人,抢罗马人、希腊人……只要能为他们提供生存的一切生存必备之物,就没有不抢的。

    也因此,作为落后的野蛮代表,大食人一直被波斯帝国压制分化。

    直到穆罕默德的出现,改变了大食人遭受压迫和奴役的状态。

    百多年后,当年的被奴役者成了这广阔土地的主人,而曾经辉煌一时的波斯人,现在却成了次等人。

    离开两河流域以后,地势从平原逐渐变得崎岖,起伏的山地和树林越来越多,他们即将进入波斯人兴起之地,呼罗珊。

    马赫迪与前两个梯队的联系十分紧密,一天三次通信,时时刻刻都保持着对他们的控制。

    然则,令他比较失望的是,一路上并没有发现任何关于唐人的踪迹。

    如果按照常理推断,唐人在占领木鹿城以后,为了稳固夺下的土地,必然要加快扩张的步伐,只有不断的向西推进,才能最大限度的保住现有的胜利果实。

    可是,一切都与预计中不太一样,深入呼罗珊腹地的大食先锋并没有发现唐人的踪迹,甚至连大食的败兵都没有发现多少。

    零星的一些败兵加起来也不过千把人,这与一场大败实在是不相匹配的。

    为了解开心中的这个疑团,马赫迪决定加快行军的步伐,不论唐人搞什么诡计,只要大军以最快的速度推进到木鹿城,便见分晓了。

第一千二百六十三章:拉伊的反抗() 
    很快,赛义德跟随马赫迪来到了拉伊。

    这里曾经是波斯人苦心经营的城市,直到大食人崛起之后,几经放弃,他们所能见到的,大多是倒塌以后的残垣断壁。

    因为末代萨珊王室从泰西封败退之后,曾经以拉伊作为抵抗的据点,萨珊王朝的支持者们也纷纷聚集在此,直到萨珊末代之王死去以后的五十年内,都不断的进行反抗。

    大食统治者对此十分烦恼,便痛下决心废弃这座曾经繁华一时的城市。

    倭玛亚王朝末期,哈里发又决定恢复此地,因为波斯已经灭亡百年,能够有力量进行反抗的,大都已经逃亡在吐火罗一带,距离波斯故地的核心地带,再难泛起什么大风浪。

    不过,就像覆水难收一样,拉伊附近虽然曾经聚集了许多民众,可一旦战乱又起,便都纷纷逃回了原籍。

    没有多久,大食内战,阿拔斯王朝代替了倭玛亚王朝,两代哈里发都以战争为第一执政目标,阿拔斯是为了消灭掉境内的一切反抗力量,而到了曼苏尔时期其主要目标则对准了西方的君士坦丁堡。

    没有哈里发的过多关注,拉伊仍旧以眼睛能看得到的速度衰败下去。

    随着大批贵族和平民的逃离,这里又再度呈现了废弃的状态。

    就好像魔鬼的诅咒一样,后被强制迁徙过来的人,不论有钱人或是穷人,都在逃离,仿佛这是个不祥之第一样。

    以至于复兴不久的城市比以往更加的破败不堪。

    大军最终在城市外扎营,站在一处无名的高地上,赛义德可以一览大半个城市废墟,心中难免腾起了唏嘘与感慨。

    这座城市仿佛就是为那些波斯人而生一般,谁都不知道为什么,好像只有波斯人才能经营好它。

    这里曾经在倭玛亚的初期爆发过不止一次的叛乱,无论有钱人和穷人,都试图推翻大食的统治。

    然则,一切反抗都是徒劳的,他们换来的是一次又一次的屠杀。

    以至于后来的传说中,拉伊的每一寸土地都游荡者不安的幽魂。

    也许这就是被强制迁徙而来的人难以久留的另一个原因吧。

    “哈里发决定在三年后向这里移民,让他恢复往日的繁华。”

    马赫迪的声音在赛义德的身后响起,他这次收起了心思,目光从那些光怪陆离的废墟中转向了当下身在的小山上。

    “倭玛亚用了几十年都没能使这里恢复旧日的繁华,哈里发又何必浪费有限的精力呢?与其恢复一座旧城,不如直接重新选址建一座新城!”

    赛义德的话虽然是随口一说,但也不无道理,拉伊对于波斯人而言留下了太多的记忆,包括大食在内,也有着许多不好的记忆。

    大食人绝不想在一座飘荡满了波斯幽魂的城市里生活下去,繁衍后代。

    而离任哈里发对拉伊的恢复都是以迁徙大量大食人为基础的。

    倭玛亚时期,就有不少大食的贵族们对此怨声颇多,甚至曾经爆发过一次规模不小的叛乱。

    正值晚饭时,远处的城市废墟里开始飘起了袅袅的炊烟,显示着这里并没有完全废弃,仍然有居民顽强的生活着。

    马赫迪指着炊烟袅袅的远处。

    “那些地方都是波斯遗民,随着越聚越多,就会不断的成长为不安定的因素,数次拉伊叛乱都是由此而来,从倭玛亚王朝时代,离任哈里发为了在根本上杜绝这种源头,才选择了以大量迁徙大食人为基础的复兴手段。”

    赛义德想了想,觉得马赫迪的说法也不无道理,坚持了五十余年的荒废政策都没能毁了这座似乎具有魔力的城市,最终便只能选择用大食人来填充并取代波斯人了。

    只可惜,大食人似乎并不适宜在这里定居,每次迁徙都难以长久。

    现在,曼苏尔也决定向拉伊移民,看来哈里发也对聚居在此的波斯人有着不小的忌惮。

    “明日一早绕开拉伊,远离那些波斯人,正是令人扫兴!”

    大食统治者内部,对波斯人都有着天然的排斥和厌恶,显然马赫迪也不例外,他在赛义德面前已经不再试图掩饰自己的内心真实情绪。

    这是信任的一种表现,赛义德从来没想过,自己会在新生的阿拔斯王朝内如此顺风顺水,竟然以商人的身份一跃而成为统治上层最炙手可热的人物。

    马赫迪王子以傲慢闻名,却也对他十分信任的重用,而且向来厌恶商人,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

    忽然,从拉伊的废墟里腾起了一条烟龙,直奔大军的驻扎地缓缓而来。

    两个人都注意到了这一突发的情况。

    “不好,有敌袭!”

    马赫迪身经百战,马上就判断出,所谓的“烟龙”是大队人马前进是搅起的尘土。

    对此,赛义德并不担心,他知道,马赫迪所率领的是大食最精锐的军队,任何波斯人的叛乱都难以对其造成威胁。

    事实上也果真如此,这支叛乱者啸聚成的军队在马赫迪大军面前不堪一击,仅仅片刻功夫就败退的烟消云散。

    败退速度快到连赛义德都觉得惊讶。

    在吐火罗和呼罗珊时,他所见到的波斯人都十分有韧劲,就算败多胜少,也是一群令当地大食统治者头疼的叛乱者。

    而拉伊附近的叛乱者好像绝无此种特质,除了惯性的反抗以外,显得一无是处。

    马赫迪轻蔑的扬起嘴角。

    “哈里发被这些蝗虫们扰的心烦,已经准备肃清拉伊,是我,在哈里发面前求情,才没有彻底毁掉这里,现在看来,不如让它彻底毁灭……”

    从马赫迪的话中,赛义德意识到了两种信息,一是曼苏尔最初应该打算将拉伊夷为平地,二是马赫迪对曼苏尔进行了劝谏。

    看来这位年轻的王子是有着不小的野心的,希望以此拉拢那些已经彻底恭顺的一部分波斯人的支持,然则他并没有提出彻底的解决办法,也就意味着,在保住拉伊的同时,也必须时时面对不安分的波斯人的反抗。

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马赫迪之梦() 
    有时候野心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在不适当的时候,这种野心就变成了贪心。贪多吃不下,在拉伊便是如此,拉伊的波斯人并没有领他的情,反而为他准备了一场特别的“欢迎”仪式。

    作鸟兽散的叛军并不像是有意决战,而仅仅是要给这位高傲的王子一点难堪。

    赛义德看出了其中的端倪,但并没有直说。

    马赫迪是个极要面子的人,到了现在,他也没有必要再以特立独行和惊人之语来吸引曼苏尔父子的看重。

    现在赛义德所需要做的竟是静观其变,然后完成自己的使命。

    不过,他也好奇,唐人究竟用了什么法子,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打败了阿巴斯。

    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赛义德也清楚,阿巴斯并不是个庸碌的人,甚至在看似病弱的身体内蕴藏着极大的反弹力。

    自打无名河之败以后,阿巴斯把木鹿城几乎所有可以信任的大食兵都整编在一起,以此作为抵抗唐人的中坚力量。

    而且为了长期作战,阿巴斯甚至还做好了撤出木鹿城的准备,就算失去了作为呼罗珊首府的木鹿城,他也没有放弃的打算。

    赛义德曾暗暗想过,也许阿巴斯是主动放弃木鹿城的,因为困守孤城的败绩实在令人印象深刻,以至于木鹿城的大食军中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蔓延起了恐惧唐兵的情绪。

    由于拉伊附近突然出现的叛军,马赫迪的进攻计划被打乱了,他计划彻底肃清拉伊的叛军之后再向东进发。

    这里被阿拔斯王朝征服以后,一直没有出现过像样的叛军,甚至许多时候都以阿拔斯王朝支持者的身份出现。所以,马赫迪曾经对拉伊的波斯人报有不小的信心。

    但是,今日的打击让他大为光火,决定让那些恩将仇报的波斯人尝一尝复仇的怒火。

    入夜,马赫迪没有休息,而是组织了一次夜袭。

    一万骑兵被分作十个千人队,每个千人队都将对拉伊城郊附近进行搜掠和进剿。

    按照以往的常识,叛军在招惹了大食军以后从来都不会拒城而守,他们最擅长的就是分散在城市周边的村庄和树林里,寻找机会再一次出击。

    马赫迪虽然年轻,但也经过了许多次大战,从阿拔斯王朝建立之初到现在,不论罗马人、还是波斯人,都不止一次的被他打败过。

    因此,他对波斯叛军这种令人生厌的战术也很是了解。

    赛义德作为幕僚,全程陪同,熬过了这漫长的一夜。

    到了黎明时分,骑兵千人队陆续返回,他们都带回了颇丰的战果,几乎每个战士的马鞍上都拴着数颗叛军的首级。

    看来马赫迪的计划得逞了,赛义德如此暗暗想着,口中却连连称赞:

    “殿下料敌先机,用兵比鬼神还厉害,小人钦佩之至!”

    马赫迪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在信任的幕僚面前,他很少掩饰自己的真实情绪,只是说话时还是谦虚了一下。

    “也不是什么用兵像鬼神,我曾随哈里发进行过剿灭叛军的战斗,对他们的用兵之法很是熟悉,也曾不止一次的在私下里推演过,昨夜的胜利不过是数十次推演准备得到的结果而已!”

    他这么说既有谦虚在内,也很大部分是事实。

    马赫迪作战向来以准备充足为取胜的根本,现在对付拉伊的叛军,就是在准备极为充足的情况下展开的,而且双方力量相差悬殊,取胜自然在情理之中。

    “唐人虽强,遇到殿下,恐怕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