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乱唐- 第76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此所作所为,秦晋想不到自己还能有什么理由放过他们。

    神武军在两日后抵达龟兹,进入龟兹的第一件事,清虚子亲自带兵将在龟兹以北扎营的羌人部族团团围住,凡是高过车轮的男人一律充入苦力营,女人和孩子则被当做战利品分发给立场坚定,一直站在唐朝一方与大食人艰苦作战的部族。

    当真是几家欢喜几家哭,在城内城外奔走的赛义德见到这种场景,也不禁连连咋舌,看来这位唐朝最有权势的人,手段狠辣,对待背叛者既残酷且无情。

    只不过,他是个商人,对于高清洗和清算这种事情,更关系的则是能从中捞到什么好处。

    赛义德也知道,唐朝惩罚的那几个部族都穷的很,就算搜刮也没甚值钱的东西,所以趁火打劫收购一批便宜货的打算是难以实现了。

    不过,龟兹城内也有许多曾经背叛过唐朝的富贵人家,想必对这些人的清算一定会有利可图。

    只是现在有一件更令其兴奋的事情,使得赛义德暂时忘却了在动乱过后的龟兹城内寻找所谓的“商机”!

    唐朝丞相的接见,对于一个在安西地盘上走商贸易的商人而言,意义是非凡。只要求得了唐朝丞相的谅解,那么安西纷繁的税收,还有边军的吃拿卡要,想必都可以杜绝了。

    见到秦晋时,赛义德吃了一惊,他实在没想到,唐朝的丞相居然只是个看起来只有三十岁左右的年轻人。

    相比于秦晋的权势和地位而言,实在是太年轻了,年轻到以至于赛义德以为自己认错了人。

    不过,当一众武将从秦晋身旁恭谨的告退时,赛义德就明白了,自己没认错人,面前正是那个唐朝最有权势的人。

    “小人赛义德拜见丞相!”

    赛义德学着唐人的礼节,一揖到地。

    秦晋并不诧异,一个在安西经商十几年的人,无论说话还是礼仪上,都学的比较像一个唐人,是件很平常的事。在长安就有许多来自波斯或大食的人,他们有的是避难,有的则是沉醉在唐朝虚幻的繁华富庶当中不愿意返回家乡。

    但是,不管这些人来自哪里,他们都无一例外的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像一个唐人。

    赛义德对唐朝丞相接待自己的规格感到受宠若惊,因为这竟然是一次单独接见,他可以与这位东方最有权势的人提出自己的请求,而不必受到其他人的干扰。

    当他张口提出请求之时,秦晋之时稍微一沉吟就答应了下来,甚至于让赛义德垄断安西的商道。

    赛义德几乎难以相信自己的耳朵,因为在此之前,他在杜乾运的耳朵边几乎磨破了嘴,那个老奸巨猾的胖子也没有半点松口。

    所以,这次赛义德也只是漫天要价似的提出请求而已,也没指望着秦晋能够答应下来。

    可事情就是这么让人惊喜。

    “当,当真?”

    赛义德结结巴巴的反问着。

    秦晋微笑答道:

    “秦某向来言出必践!”

    这句话好似让赛义德吃了一颗定心丸。

    “小人愿,愿做丞相忠实的仆人,甘为丞相驱策!”

    秦晋哈哈大笑:

    “赛义德兄弟,你不是我的仆人,你是我的兄弟!作为兄弟,秦某有个不情之请,希望你能答应!”

    “丞相尽管说,小人一定竭心尽力!”

    赛义德说完这话时,马上意识到自己夸下了海口。对方岂是傻子?怎么可能平白无故的送了自己这么大一桩好处,定然还有更大的交换在等着自己呢。

    一念及此,赛义德颇有些懊悔,没想清楚就答应的这么痛快,现在想反口怕是也晚了。

    他忽然觉得,面前这个年轻的丞相比之老奸巨猾的杜乾运要更难捉摸,甚至可说是只要稍微接近对方就会觉出若隐若无的寒意。

    尽管秦晋待人十分热情,礼数周道,可赛义德就是觉得浑身不自在。

    正好到了晚饭时间,秦晋留赛义德一同用餐。晚饭是神武军标准的烤饼配羊肉,秦晋吃惯了这种当世的食物也不觉得有什么难以下咽的了。

    赛义德却吃的味同嚼蜡,心里一直惦记着秦晋会让自己用什么交换垄断安西的商道。

    好不容易将这顿饭挨了过去,秦晋以麻布巾擦了擦手,这才重新提起了说到一半就打住的条件。

    厅中的空气一点点凝固了,赛义德目不转睛的看着秦晋,就好像生怕从他嘴里会蹦出一头怪物。

    “朝廷很快就会对大食用兵,我希望你能到呼罗珊,乃至于泰西封,将更多的阿拔斯王朝的反对者都串联起来”

第一千一百九十六章:葱岭的巧遇() 
    就在赛义德与秦晋共进晚餐之时,杜乾运已经带着少数随从乘快马进入了葱岭谷地,他此去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目的,那就是与安西节度使郑显礼会面。

    神武军在进入安西之前,所有人都认为郑显礼已经战死,包括勇悍的乌护怀忠在内,都死无葬身之地。

    然则,自打张掖之战胜利结束以来,好消息一个接着一个,杜乾运这次急急赶往昏陀多城,就是要向郑显礼传达秦晋的命令。

    安西节度使依旧由郑显礼充任,不过任务却由守卫安西变成了向西扩张,数千里河中之地是秦晋垂涎已久的地方,神武军在安西稍作休整就会兵分两路翻越葱岭。

    杜乾运此去昏陀多城也算是为秦晋打个前站,同时与当地的商人和权贵接头,并传达朝廷对它们信任和重用之意。

    而且,据郑显礼送回的情报显示,城中的大商扎马斯居然就是已故波斯王伊嗣俟的后裔。

    这下有意思了,杜乾运作为跟随秦晋最久的心腹之一,他十分了解秦晋的战略谋划。在寻常的朝臣眼里,此次西征一方面是克复安西,并巩固唐朝在西域的影响力,仅此而已。

    但是,以杜乾运与秦晋数十次的密谈所得出来的结论,此次西征最终的目标恐怕是大食人。

    如果西征的发起者和统帅者不是秦晋,杜乾运真要以为有这种想法的人疯了,大食人的国度距离安西也有数千里之遥,一路上山水重重,在远离关中补给的情况下,很难想象,远征的唐兵还能剩下多少战斗力。

    不过,这就是秦晋,只要秦晋制定的作战计划,在杜乾运的印象里,还从没有过失败呢!

    “总执事,前面十里有身份不明的骑兵,咱们避一避还是,绕路?”

    杜乾运勒马减速,以马鞭的鞭梢蹭了蹭右侧太阳穴上方的头皮。

    “前面就是葱岭谷地,绕路是绕不过去的,派人过去,与之接触接触,看看他们属于哪一方的人马!”

    探马是本地的边军,对周边的风土人情极是了解,有些担忧的说道:

    “看样子不像波斯人,也不是吐火罗人,更不是大食人,看装束也面貌,倒像,像是南面高原上流窜的羌人!”

    “羌人?”

    杜乾运心中一凛,羌人虽然在吐蕃与唐朝互相攻伐的夹缝中生存,然则却从未真心臣服过任何一方。他们叛降不定,哪一方势力坐大就投向哪一方,捞足了好处在伺机而动,总之是一股令人头疼极了的部落力量。

    就算是羌人,杜乾运也没有第二条路,如果不走前面的谷地,绕路的话,起码要晚十天抵达昏陀多。而十天的时间对于一日数变的形势已经太多了。

    杜乾运不敢冒险,神武军主力也等不起。他还是有了决断,立即与那些不明身份的人接触,以弄清楚他们的身份立场和目的。

    等了大约一个时辰,杜乾运竟见到了他绝没想到的一个人。

    “秦,秦将军?你,你怎么到了这里?”

    来人竟是秦琰!

    杜乾运知道,秦琰在两年前就被派到了吐蕃的国都逻些城,他所率领的精锐控制了整个吐蕃的统治中枢,与唐朝争斗百年的吐蕃人以一种令人难以置信的方式成为了昔日敌人的附庸。

    吐蕃入侵关中一战损兵折将,二十万青壮回到高原的十不有三,损失可谓惨烈至极,没有三五十年的功夫休想恢复到此战之前的实力。

    然则,秦琰的胆子也当真大,坐镇吐蕃不到两年的功夫就敢带兵离开逻些城,难道不怕当地反唐势力贼心不死吗?

    但是,杜乾运知道自己的身份,不过是一介商人而已,没有足够的地位和立场质疑秦琰。

    现在的秦琰已经不是六年前的一介家奴,经过多年阵战的历练与洗礼早就脱胎换骨,成了可以独当一方的大将。

    “原来是杜先生,秦某奉丞相之令,征发了吐蕃精锐到此地助战!”

    听到他这么说,杜乾运才放下心来,原来秦琰并非擅自出兵,而是奉了丞相之命。

    与此同时,杜乾运又深为秦晋的深谋远虑和细心而暗暗赞叹。

    在进行了一番简单的交流以后,杜乾运终于弄明白了葱岭东西两侧的局面。据说,郑显礼联合昏陀多附近的贵族与大食人伊普拉辛率领的大食兵打了几次恶仗。

    双方互有损失,大食人对昏陀多必欲取之,秦琰本来打算赶去增援,但后来得知优素福率大食败军集结于疏勒城,随时打算由此地穿过葱岭。

    如果是这样的话,位于葱岭之西的昏陀多势必要面对两面受敌的境地。

    因此,秦琰当即改变了目标,埋伏于葱岭谷地中,准备以一己之力挡住优素福。

    “优素福已经北逃了,应该是改由碎叶镇方向逃出安西,现如今这厮已经是丧家之犬,秦将军如此严阵以待,倒是有点杀鸡用牛刀的味道了!”

    杜乾运说的轻松,他却不知道,秦琰的信息并不灵光,由于与神武军主力联系微弱,又与郑显礼没有直接联系,对于一日数遍的战局自然把握的不是很及时。

    而且,除此之外,现在的秦琰早就不是当年的愣头青,用兵谨慎而又果决。

    虽然侦知了大食兵离开疏勒的消息,但为了保证这不是一次计谋,因而就在葱岭谷地多耽搁了三日功夫。

    不想就因为这多耽搁的三日功夫,竟然遇到了秘密西来的杜乾运。

    通过杜乾运带来的各种消息,秦琰很快就做出了判断,认为继续守在葱岭谷地已经没有任何意义,只留下了数百游骑作为警戒力量,转而与杜乾运一道疾奔昏陀多城而去。

    翻越葱岭以后,杜乾运只觉得一日间经历了两重世界,葱岭以东处处多是峻岭戈壁,而葱岭以西则到处都是大片大片的林地。

    杜乾运从来没有到过这么远的地方,直以为西域越往西就越是荒凉,根本就不适宜人们耕种生活,谁又能想到竟是眼前这般境况!

第一千一百九十七章:昏陀多野望() 
    秦杜一行人向西疾驰,距离昏陀多城越近,道路的界限也就越来越清晰,明显是精心维护过的。

    这与从张掖到安西以后的情景大为不同,杜乾运依稀看到了一些关内、陇右的影子。

    不过,道路两旁零星散步的村落里,处处都是风格奇特的石头房子,都明白的提醒着他,这里并非中土大唐,而是与长安有着数千里之遥的西域之西。

    向导在向两位初来乍到的唐人介绍着当地的风土人情。

    “这里曾经是吐火罗故地,被波斯灭国征服以后,吐火罗人从此散部周边各国,后来大食人又把波斯灭了,可惜大食人的精力都放在了西方,因而就放弃了对吐火罗的统治……”

    听着想到有些啰嗦的介绍,杜乾运若有所思,继而又道:

    “如此说,吐火罗这块土地现在是没有主人的了?”

    向导答道:

    “可以这么说,但也不完全准确!”

    杜乾运不满意的质疑道:

    “这叫什么话呢?究竟有没有主人?”

    向导是唐人,但出生在西域,长大在西域,因而对这些地方的各种掌故都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

    “说吐火罗没有主人,是这里从波斯灭国以后就再没有过大一统的王朝。但吐火罗故地上的城池和领地都有着不同的主人,只是他们的领地都极小,多数又都是商贾所居之地,他们自发聚在一起共同商议治下的各种公事,因而散布在吐火故地的大大小小上百个领地都没有心思攻伐兼并,倒是积极的开辟商路,以低税收吸引各地的商人……”

    杜乾运听那想到啰嗦个没完,就打断了他。

    “嗯,所以现在吐火罗成了各地大商云集的地方!”

    这时,一直没有说话的秦琰冷不丁了插了一句:

    “别忘了,这里是东西枢纽之地,一旦打起仗来,也是大唐与大食必争之地,到那时,这青山碧水、悠悠田园怕是要打烂了!”

    秦琰的话多少有点扫兴,但也却是实情。

    大食人距离吐火罗相较于大唐近多了,占着地利的优势,而唐朝经营西域多年,百年以来形成的积威对西域各部族有着极大的影响,因而只要策划得当,唐朝本身未必需要投入多大的人力,仅仅靠汉胡联军就能够与大食人一较短长。

    这也是此前百年来,唐朝在控制西域上一贯的手段。

    秦琰的想法是联合当地一切反对大食人的力量,只要让大食人进退不能,朝廷在西域的行动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只有杜乾运知道秦晋的真实想法,既然他亲自领兵到了安西,怎么可能浅尝辄止,即行班师回朝呢?如此,秦晋又何必辛辛苦苦的亲自赶来西域呢?

    而且,秦晋在西征之前,花了大量的精力平衡朝局,朝廷上互有牵制,地方上也互有牵制,尽可能的降低了因为他不在中枢而产生动荡的可能性。

    可风险再低,也是有风险的。

    杜乾运一直不了解,秦晋为什么宁可冒着风险也要亲自到西域来。他在秦晋那得到的答案是,要用自己的亲征,换来西域地方一百年的安宁。

    一开始,杜乾运觉得这是秦晋在敷衍自己。西域向来杂胡混居,究竟有多少个部族恐怕就连当地的官署也不清楚。那些定居下来专事耕种的胡人倒还稳定。

    最令人头疼的就是那些逐水草而居的草原部族,不在官署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