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乱唐- 第75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却拒不奉诏,回到了王朝的都城泰西封,最终被冠以叛逆的罪名,活生生剥皮而死。

    作为杀掉穆斯里姆的谋划者与执行者之一,苍老的呼罗珊总督至今还能清晰的记得那一声声凄惨的嚎叫。

    望着白晃晃的日头,阿巴斯微微闭上了眼睛,又猛然睁开。

    狮子虽然暮年,但也不是毫无用处,作为杀掉了王朝最勇悍之人的人,绝不会让呼罗珊成为野心勃勃者的囊中之物。

    正思忖间,仆人低着头,一溜小跑送来了一封以丝麻包裹的铜管。铜管以蜡泥封口,轻轻的拧开封蜡以后,阿巴斯从里面抽出了一张油浸过的羊皮纸,上面弯弯曲曲写着大食文字。

    在阿巴斯的脸上看不到一丝喜怒模样,但他的心里却是微微失望的,优素福在张掖迟迟没有东进,这很可能导致联军错过了征服东方的最佳时机,长期顿兵于孤城之下只围而不攻,很可能会耗尽了最初由一系列胜利带来的锐气。

    他又叹了口气,对身边站立着的仆人说道:

    “好了,派可靠的人去告诉优素福,东征就到此为止吧,只要守住从唐朝手里夺来的安西四镇,就足够震慑吐蕃人与突厥人的了。”

    实际上,这些年来与大食直接冲突的更多则是吐蕃人和天山以北的草原蛮族。大食人搞不清楚这些草原蛮族的部落所属,因而一直习惯性的统称他们为突厥人。

    掌握了唐朝的安西四镇,向北可以攻打所谓的突厥人,向南则可以翻越昆仑山,威胁吐蕃人腹地。

    “唐朝还陷于叛乱的泥沼中难以自拔,从去年商队带回来的消息看,三五年内都难以结束,让他们继续打下去吧,打的再烂一点,便可以轻而易举的征服东方!”

    “是!”

    这位侍立的仆人实际上是隶属于总督的大臣,他在阿巴斯面前如此的谦卑,可以兼得阿巴斯地位声望之隆绝非一般总督可比。

    在应了一声之后,大臣离去。

    阿巴斯觉得自己刚刚向真主的祈求得到了垂怜,优素福夺取了唐朝的安西四镇就已经达到了他的预期,再打下去,未必能胜,一切就都按照预期的发展了。

    除此之外,阿巴斯还祈求,让自己的伤腿尽快痊愈,身体也尽快恢复到可以骑马出征的程度,哪怕不能骑马,至少也可以经受住长途跋涉的颠簸……

    刚刚的礼拜并未多做活动,阿巴斯身上的袍子已经被汗水浸透了,这当然有天气炎热的缘故,但很大程度也是身体虚弱所致。

    想起自己的身体,阿巴斯的好心情有些转坏,开始咒骂着这该死的木鹿城。

    木鹿城好像受到了诅咒一样,自打来到这座繁华的城镇,他的身体就每况愈下。

    “过了这个夏天,将呼罗珊的首府搬到距离泰西封更近的尼沙布尔去……”

    想了想,阿巴斯又觉得不妥,摇头自语道:

    “尼沙布尔距离河中与吐火罗还是太远,不如到巴里黑去,对,就到巴里黑去!”

    相比较而言,巴里黑距离吐火罗更近,距离唐朝的安西四镇也更近,到那里去更有助于强化对安西四镇的统治。

    一切都思谋定了,苍老的总督正打算闭目小憩一会,却又有仆人踮着脚,小跑了过来。

    “总督,来自优素福的军报。”

    “念!”

    阿巴斯没有起身,闭着眼,懒洋洋的说道。

    却听仆人嗫嚅道:

    “是,是粘了狼毫的军报。”

    大食人的习惯里,但凡军报粘了狼毫,都是十万火急的……阿巴斯终于腾的坐了起来。

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拔汗那叛乱() 
    拔汗那国起兵造反了!

    看到这则消息以后,阿巴斯的第一反应不是愤怒和惊惧,而是面带着不屑的笑意,拔汗那国的阿悉烂达汗是个无用的糟老头子,如果不是哈里发曼苏尔出于刚刚继位统治不稳固的顾虑,早就将河中一带那些草原蛮族悉数剿灭了。

    阿悉烂达的造反,正好给了大食一个合理的借口,呼罗珊只需要派出五千精骑就可以将那个不自量力的家伙杀掉,并将他的首级带到木鹿城,向各部族昭示,这就是反抗者的下场。

    阿巴斯的身体虚弱,当然不会亲自提兵去灭了拔汗那,但他手下的猛将也不止优素福一个人,伊普拉辛这个名字很快出现在他的派遣名单上。

    伊普拉辛是个比优素福还要年轻的王朝贵族,也是阿巴斯最为器重的侄子。他的儿子们都不争气,只能做享受富贵的人,所以就只能将家族所有的期望放在了侄子身上。

    “伊普拉辛,剿杀调拔汗那人是一次机会,如果能成功带回阿悉烂达汗的头颅,叔叔可以许诺,来年东征便让你取代优素福做东征联军的统帅!”

    伊普拉辛的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焰,他等这个机会已经等的望眼欲穿了,优素福在东方征服了大片的土地,任何一个王朝的贵族都艳羡不已,他自然也不能例外。

    阿巴斯又叮嘱道:

    “拔汗那国向来与唐朝亲近,如果不是怛罗斯之战王朝击败了唐朝,他们也不可能向王朝称臣,缴税。据说,拔汗那的王后还是来自唐朝的公主,他们敢于在这个时候造反,一定是闻到了什么味道,你去了以后,不能轻视阿悉烂达那个狡猾的豺狼,明白吗”

    啰哩啰唆的交代着各种注意事项,阿巴斯不厌其烦的叮嘱,就像对待自己的儿子一样。

    伊普拉辛郑重的点着头,他知道,只有让叔叔高兴了,自己才有可能成为呼罗珊总督的继任者。

    毕竟阿巴斯的身体已经很不好,说不定哪天黎明之时,就再也见不到太阳了。

    所以,伊普拉辛必须尽一切可能的抓住更多的兵权,率军出征,既是掌握兵权的捷径,也是建立功勋和威望的最佳手段。

    药杀水的北岸,拔汗那都城渴塞城,阿悉烂达汗召集了全族的部众,他已经下定决心彻底与大食人决裂。

    “拔汗那的勇士们,从今天开始,杀光你们所见到的任何大食人!”

    阿悉烂达汗的呼喊得到了震耳欲聋的回应,每一个可以弯弓射箭的拔汗那男人都对大食愤恨不已。

    从前,他们作为唐朝的藩属,不但可以得到唐朝边军的庇护,每年还能从唐朝的使节那里得到丰厚的赏赐。可自打怛罗斯之战以后,唐朝的兵锋再难翻越葱岭,他们便无可奈何的归顺了大食人。自此以后,拔汗那不但要频繁的派出青壮跟随所谓联军东征西讨,每年还要向呼罗珊总督进献大量的牛马。

    大食人还对这种明晃晃的强抢勒索行为还美其名曰“缴税”。

    再加上这几年雪灾旱灾不断,部落的牛马财产都锐减,许多帐篷里甚至不断发生新生的幼儿被饿死这种惨剧。如此对比之下,拔汗那就更加怀念向唐朝称臣的日子了。

    但是,仅仅怀念还不足以让阿悉烂达汗做出冒险反叛大食人的决定。真正让阿悉烂达汗做出这个决定的,是一支由北方而来的唐朝军队。

    郑显礼的手握紧了系在腰间的横刀刀柄,炎炎的太阳让地面温度高的烤熟羊肉,说服阿悉烂达汗他下了不小的功夫,所幸从河西传来了丞相亲征的消息,并在张掖击退了优素福率领的联军。

    优素福是个傲慢且能力出众的大食贵族,郑显礼虽然没见过,但仅从阿悉烂达汗心有余悸的模样来看,此人一定给他造成了不小的心理阴影。

    如果没有自己麾下货真价实的五千精骑,这个老狐狸是说什么也不会为唐朝火中取栗的。

    不过,从拔汗那部众的态度来看,他们显然是倾向于唐朝而痛恨大食的。这种可有可无的东西,应该就是相公们整天挂在嘴边的民心吧。

    郑显礼是个粗人,不懂文人那些曲里拐弯的心思,但却深悉人性,就算上升到两国之间也好,都是因利而和,因利而分。

    现在的拔汗那,不正是如此吗?

    郑显礼在去岁遭到了突骑施人的暗算,长途跋涉远征盘踞在药杀水以北大片草场的葛罗禄人,却哪里想得到被西域这些草原部族联合起来断了后路。

    直到优素福率领十万联军东征,郑显礼权衡利弊之后便决定在河中北部地区蛰伏待机。而现在,正是站出来给大食人添堵的时候了。

    沿着药杀水的这一片谷地水草繁盛,不但有拔汗那人,还有为数不少的粟特人。当年高仙芝灭掉的石国国都拓折城,就在渴塞城西面两百里。

    很快,阿悉烂达汗对部众的动员进入了尾声,这位已经进入壮年的拔汗那汗扭头对郑显礼笑道:

    “拔汗那的勇士们都已经准备好了,随时可以迎接丞相的驾临!”

    郑显礼淡然道:

    “在迎接丞相之前,我们恐怕还要先迎接一些不速之客!”

    阿悉烂达汗会心一笑。

    不速之客自然是指来自呼罗珊的大食讨伐军。但是,呼罗珊的大部分精锐都已经被优素福带走,留在木鹿城内养病的老总督还能派来多少可堪一战的货色呢?

    与此同时,张掖城下已经聚集了将近数万周边各部族的军队,这里面包括回纥人、突厥人、羌人还有许多流落在河西的西域各国残兵。

    唐朝丞相的大纛旗就像一块磁力无边的磁石,吸引着人们源源不断的赶来张掖。

    秦晋站在张掖的城头,看着城下乌泱泱耸动的人头,心中对胜利毫不怀疑,他知道,出兵继续西进的时机到了。

    现在,秦晋倒是想起了一直没有音讯的郑显礼,他相信,郑显礼一定不会就这么不声不响的兵败身死,如果此人能在西域与其遥相呼应

第一千一百七十四章:攻略昭武地() 
    郑显礼打了个喷嚏,起事的议事在白天很盛大,但到了晚上以后,渴塞城却静的与往常一样。拔汗那的精锐部众自打定居以后,渴塞城就成了重要据点,几乎全国的部众都围绕着渴塞城定居,因为这里的水草也是最肥美的,他们甚至学着粟特人开始进行耕种。

    麦收的时节刚刚过了,家家户户的口袋里都满满当当的装着粮食。每个人心底里对饥饿的恐惧都降到了最低。阿悉烂达汗在此时发动对大食的反抗,也正是瞅准了粮食最富裕的机会。

    而反抗大食人的第一步就是进攻拓折城,那里的土地比就在药杀水的东岸,甚至比渴塞城还要肥沃。大军由此向西,直到木鹿州,这里都是粟特人最传统的粮食产地。

    如果拔汗那的军队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征服这些土地,那么随之而掠夺当地的粮食的数量,就足以支撑他们坚持到来年的夏季。

    趁着漆黑的夜色,郑显礼与阿悉烂达汗的儿子薛裕分兵进攻两河流域亦即是河中地带最富庶的地区。

    这里也是大食人极为重视的税赋之地,此消彼长之下,一定也会对大食的东征联军带来极为严重的影响。

    郑显礼深深的吸了口气,他丢掉了安西四镇,没能完成秦晋的嘱托。原本打算以死谢罪,但是一死虽然容易,可却也毫无意义,他只能忍辱负重,尽自己最大的可能,在河中之地搅动大食人后方的安定,让大食人的东征联军前后不能相顾,如此以来,秦晋的西征军一到,不但可能收复西域的失地,还极有可能将河中之地也纳入囊中。

    只要计划顺利,在大食呼罗珊总督的援兵来到河中之前,便可以将两河流域的粮食产地都搜刮一遍。

    河中的粟特人都是些首鼠两端的人,谁的实力强大便依附于谁,只要没有屠族灭族的仇恨,谁他们便会毫无心理障碍的倒向任何一方。

    倒向大食人便是如此,在大食人的势力之手伸向河中之前,唐朝在此地具有很大的影响力,粟特人便与唐朝暗通款曲灭掉了盘据此地的西突厥,使得突厥最后的强盛仅仅昙花一现。

    骑兵开始大规模的进行机动,之所以趁夜行动,一是为了达成袭击的战术突然性,二是为了抢时间,大食的阿拔斯王朝现在正是鼎盛时期,兵力也空前的强盛,谁也不能保证他们不会在意料之外以以与以往的速度进抵河中地区。

    而在大食人进抵河中之前尽可能的搜刮这片肥沃之地的粮食才是制胜的关键。

    郑显礼甚至已经做好了打算,一旦他们来不及搜掠全部的夏收粮食,宁可放一把火,付之一炬。

    当然,这是背着阿悉烂达汗的想法,但就在出发之前,阿悉烂达汗的儿子,薛裕却第一个提出了与之相同的意见。

    薛裕是阿悉烂达汗的儿子在唐朝做人质时使用的名字,但是即便如此,这个名字也成了他异于其他王子最特殊的荣耀,即便在六年前返回拔汗那以后也一直使用着这个令素有拔汗那贵族艳羡不已的名字。

    当然,阿悉烂达汗也有一个唐人的名字,叫做王忠节。父子不同姓,却是他们身为草原蛮族不了解父子一脉相承恶传统,对于姓氏自然也就没有什么概念。

    拔汗那汗父子二人使用唐人名字完全出于喜好,当时的宰相杨国忠也就不予揭破,任由父子二人使用了不同的姓氏,在他们的册书上请用了天子的玺印。

    不过,除了官方册封唐人姓名以外,拔汗那的贵族私下里也都为自己选了一个唐人名字,但没有唐朝的册书加持,也就没有多少政治光环。

    薛裕因为有着独一无二的政治光环,在拔汗那内部已经成了默认的汗位继承人,哪怕阿悉烂达汗一直对汗位继承人讳莫如深,但人人都知道,薛裕是当之无愧的继承人。

    这次,阿悉烂达汗用薛裕领兵征伐河中的粟特人,便是在事实上坐实了所有拔汗那人的猜测。

    薛裕的果决让郑显礼很是惊讶,他敢于逆着阿悉烂达汗的心意行事,更不怕触怒在拔汗那有着绝对权威的副汗,仅仅是这一点就足以令其在汗位的诸多竞争者中胜出。

    “郑将军,你我在此分兵吧,希望郑将军能够考虑在下的意见,就算粮食到不了咱们手中,也绝不能便宜了大食人!”

    提起大食人,薛裕的表现仿佛比郑显礼更为愤恨,但他的建议确实与之不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