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乱唐- 第7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念及此,张元佐当即下令右翼骑兵脱离战场,但结果果然像他想到的那样,大食兵死死的纠缠着,说什么也不让他们离开一步。

    张元佐频频皱眉,觉得今日的战斗有些失策,如果不是自己过于大意,抑或是再多有一点耐心,也不至于下令与这些大食兵硬碰硬。

    现在既然不能脱离接触,便只能硬碰硬到底,将他们彻底打垮。

    吐蕃人常年生活在高原苦寒之地,不论耐力还是战斗力都远远胜过大食人,拼命拼到最后,大食兵已经渐渐士气不支。

    也就在此时,张元佐突然接到了军报,一支规模在万人左右的骑兵出现在三十里外,正在以极快的速度向此处接近。

    算上探马回返的时间,这支大食骑兵距离神威军可能直剩下二十里不到。

    张元佐的瞳孔骤然收缩,他意识到自己中计了,优素福以这三千大食兵做诱饵,其目的就是彻底将他们缠在战场上,消耗掉他们大部分的士气和体力之后,再以大部人马出击,一举将他们歼灭。

    张元佐清楚,越到最后关头,越是不能慌乱,如果现在贸然下令强行撤军,带来的很可能是灾难性的后果,这五千吐蕃奇兵很可能就交代在了这里。

    他懊悔在自己的战阵经验还是太少了,没有看透优素福的诡计。但事已至此,不管怎么后悔都没用了,只能将这股作为诱饵的三千大食残兵彻底击溃,而且必须在大食万人骑兵抵达之前,将其击溃,才有可能离开这个是非之地。

    有了这个念头之后,张元佐不再犹豫,连同坐镇的最后一千人都压了上去,包括那些用来换乘的战马,一拥冲了上去。

    生力军的加入,使得大食兵越发不支,但却依旧坚持着不肯逃散。

    张元佐到现在才认识到了大食人的实力,知道他们不能小视,否则怎么会有人不怕战死而甘愿充当诱饵呢?仅仅是这种执行力,能够做到的除了神武军以外,怕也不多见了。

    不过,实力的天平很快就倾向了张元佐,大食人就算意志再坚强,最终也抵不过实力的碾压。在经历了整整一日的鏖战之后,三千大食兵终于崩溃了。

    只是这一次,张元佐却不能像对付哈西姆那般穷寇猛追,他以最快的速度收拢两翼兵马,向北方疾驰而去。

    之所以没有奔西面的酒泉撤退,是因为波斯人不可靠。他们能够投降倒戈唐朝,当然也会在形势逆转之后再一次倒向大食。酒泉绝对不是合适的选择,而且那里处处戈壁,离开了城池寨垒的补给,大军几乎没有可能在野外生存。而往北去就不一样了,翻过要涂山以后,北面有大片的草场和林地,虽然不能和删丹相比,但总强过那些不毛的戈壁。

    “报,大食骑兵距离我军只剩下不到五里!”

    五里的距离对于骑兵而言,几乎是眨眼既至,张元佐再不犹豫,催促所部加速撤离……

第一千一百五十六章:山壁现绝境() 
    当最后一队骑兵从战场上撤离时,大食骑兵的主力距他们仅仅只剩下了三里地,几乎举目就可以清晰的看到漫山遍野的骑兵和战马。

    不过,张元佐所部撤的十分迅速,而且还保持着基本完整的建制,这得益于吐蕃人常年作战所产生的本能,并非仅仅通过半年功夫就能训练达到的。

    张元佐将所部骑兵分作了四路,分别往西北、正北、东北三个方向撤退。他的谋划也很简单,只要大食兵想要追歼,要么直追一股,那么其他三股就能安然撤离。这是断一臂以保全全身的办法,至于大食兵去追哪一部,那只能看各自的造化了。

    如果大食兵也分兵追击,则正中张元佐的下怀,他们可以凭借耐力甩掉追兵的同时相机行动,或在聚集一起,或穿插游走,以优势兵力歼灭分兵的大食兵。

    这些都是张元佐吸收了吐蕃兵的战法以后所演化出来的战术。并且在关中时,就已经拉着神武军的骑兵演练过不止一次了。就连神武军的骑兵都不得不承认,张元佐的这支神威军确实有着极强的生存能力。

    眼见着唐朝骑兵分路向北逃窜,哈西姆急了,这次侥幸活了一命,却不意味着优素福会一直优待于他。

    然则,哈西姆只作为其中一部的主将,并没有对全军发号施令的机会,因为优素福亲自指挥着大军的迂回和突进,他只能俯首听令。

    “将军,唐兵分路逃了,追,追吗?”

    优素福斜了哈西姆一眼。

    “追,怎么不追?”

    他几乎不假思索的就下令兵分两路,一路追击逃往西北方向的唐兵,另一路则追击逃往东北方向的唐兵。

    如此一来,不管唐兵如何分进合击,除非所有聚集在一起,大食追兵总是在战场上有着人数优势的。

    哈西姆一拍大腿,才觉得自己此前犯难的问题竟被优素福轻描淡写的就解决了,看来阿巴斯总督让优素福做出征的主帅不是没有道理的。

    由此,哈西姆看向优素福的目光都愈发敬畏了。

    不过,虽然他们解决了兵力多寡的问题,可还是忽略了唐兵马力更加耐久的问题,毕竟唐兵一人至少三马,甚至还有一人五马的情况,一旦坐骑马力松弛,便换一匹马,由此奔出去十余里地之后,唐兵与大食追兵的距离便渐渐拉的开了。

    张元佐便在奔往东北方向的骑兵之中,他见大食兵越落越远,竟又下令部众将速度放缓,只不远不近的坠着大食追兵。

    有部将不解张元佐的意图,担心如此一来会被大食兵咬住而难以脱身。

    张元佐却另有打算。

    “诸位放心,如此拖着大食兵走上一日一夜,将他们耗得人马力竭,便正是咱们反击的时候到了!”

    虽然张元佐只带了一千五百骑兵,却仍然敢向五千大食骑兵发起挑。只不过现在不是最佳的时机,须得将这些大食人遛的筋疲力尽再说。

    大食骑兵多数都是一人一马,比起一人三马甚至一人五马的唐朝骑兵,马力的长久性自然是无法比拟的。

    张元佐也正是有着这个优势,才敢于无所顾忌的行险玩火。

    哈西姆指着前方的唐朝骑兵,惊讶道:

    “将军快看,唐,唐朝骑兵的速度慢了……”

    原本两军之间的距离越拉越远,他还有些着急,现在不禁大喜过望。却听优素福冷哼着说道:

    “唐人自大,以为千五百人就能挡得住我大*兵吗?会让他们付出代价的!”

    说最后一句话时,优素福的牙齿已经咬得嘎嘎直响。

    哈西姆吓了一跳,他没想到优素福今日的反应已经全然不似从前在人前的优雅,此刻的优素福更像是一头绷紧了全身肌肉,伺机咬死猎物的豹子。

    意识到这些,哈西姆狠狠的打了个寒颤。

    “放缓速度,徐徐前进!”

    既然唐人有意与之纠缠,优素福反倒不急着追了,一方面降低马速,以积蓄马力,一方面则是消耗对方的耐性。现在比拼的就是耐性多寡,除了体力上的耐性还有心理上的耐性,哪一样跟不上,便可能功亏一篑。

    优素福笑的有些阴冷。

    “唐人该头疼了……”

    果然,张元佐有些郁闷的回望着追兵,对方居然看出了他的意图,如此应对却大大超出意料之外,该怎么办,继续放慢速度吗?当然不能,毕竟敌众我寡,万一速度过慢,被对方迂回夹击,那可就麻烦大了。

    “全军,加速前进!”

    既然一计不成,张元佐也不再犹豫,直接放弃了磨死大食追兵的念头,转而继续北撤。

    与之相隔五里之外,哈西姆在战马上狠狠啐了一口。

    “唐人究竟在闹什么鬼?忽快忽慢的……”

    这一次,优素福竟笑了。

    “有意思!”

    对方居然能够看出他的意图,并能果断的放弃此前已经行不通的计划,棋逢对手不但没有让他感觉到压力,反而心情大好,仍旧下令追去。

    至此,优素福已经可以确定,整股唐朝骑兵的主将一定就在前方五里的逃兵队伍里,只要将千五百人唐兵追上彻底歼灭,这只钻到大象肚子里的小老鼠也就末日到了。

    “追,全速追击!”

    优素福不再积蓄马力,他要在对方奔入要涂山之前,将其彻底歼灭在林地之外。

    但是,挡在张元佐面前的却不是林地,而是一道左右都望不到尽头的峭壁,高耸的山壁如刀劈斧凿一般,足有十余丈高。这道天然的高墙挡在了唐朝骑兵面前,给人带来的不仅仅是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惊叹,更多的则是一种绝望。

    原本可以凭借耐力优势任意改变速度,以磨损大食追兵的士气,现在却突然间一头撞进了死路里,再想转向向东,或是向西怕是不容易了。

    因为即便可以向东或是向西奔驰,只要越不过要涂山,便有极大的几率撞上河西走廊的其它大食兵,到那时……

    张元佐不敢再想下去,但眼看着大食追兵越来越近,他不得不艰难的做出了决定。

    “放弃多余的战马,轻兵前进!”

    放弃战马的主要目的就是要用这数千匹战马挡住大食追兵,这至少会给他们争取到半个时辰以上的时间,大食人即便无疑得到这些战马,仅仅将战马群清理收拢到追击道路之外,也需要不少的时间。

    当机立断,毫不迟疑,之间成群的无主战马沿着与来时路相反的方向狂奔过去。

    哈西姆又吓坏了,原本看到要涂山高耸的山壁之后,便等着捡现成的胜利,可谁又想得到对方居然又来了这么一手。

    数千匹战马,他们要不要?即便不要,要避开这些受惊的战马重新追击也是须得颇耗费功夫的。

    优素福脸上的笑意更浓了,他们不紧不慢的下令部众停止追击,开始收拢战马。

    有了战马,再追也不迟,更何况唐人壁虎断尾一样放弃了战马,虽然可以暂时逃离灭顶之灾,但在另一方面也证明了他们已经到了穷途末路。

    否则,骑兵怎么可能放弃视之为生命的战马呢?

    又一连奔出去二十里地,见身后没了追兵的影子,张元佐总算松了口气。

    现在的千五百骑兵,每人只剩下了两匹马,在部下的劝说下,他终究没有放弃所有的战马。

    现在,他不敢休息,因为在这里多耽搁一刻,大食追兵便可能距离他们更近一分。

    “换马,换马,全速前进!”

    实际上,这已经是他们第三次换马,战马的马力已经消耗的几近一空,但在天黑之前,必须有多远跑多远,否则在这种不利的情势下,一旦被优势兵力的大食人咬住,恐怕就凶多吉少了。

    军心士气这个东西也是奇怪,一道绵延数十里的高耸山壁,竟然轻而易举的就将骁勇善战的吐蕃兵弄的失去了斗志。

    吐蕃兵简单骁勇,这是他们的优势,同时也是劣势。要涂山的这道山壁在他们看来便是天神的惩罚,如此一来还怎么可能以足够高涨的士气投入到战斗中呢?

    张元佐心下郁闷,他是绝对不信鬼神的,但麾下的吐蕃兵已经无法正面硬抗大食追兵,只能有多快跑多快了。

    想必其它几股人马也遇到了与之相同的问题,但现在自身尚且难保,对他们也就爱莫能助了。

    而且,张元佐心中存着一个想法,对方的主将一定就在身后的追兵里,所以被分兵去追击的另一股大食兵很可能就不会有这种应变能力,甚至士气也会多少有些不如。

    如此一来,他们逃脱的机会亦会增加不少。

    终于,天色渐渐黑了,大食追兵没有追上来,要涂山的陡峭山壁也逐渐变得缓和,只是想要带着骑兵翻越过去,也绝非易事。他们只能沿着山脚继续摸黑向东,寻着一个可以扎营的稳妥之处前,在这种开阔地休息,绝非明知的选择。

    天知道在这狭窄的河西走廊,还有多少大食兵在赶过来包抄他们……

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绝命只一战() 
    骑兵转进,往往一日可达数百里,在狭窄的河西中部,南北宽度也不过数百里,如果不能撤到北方的草原上去,最终等待张元佐的结局很可能就是兵败乃至全军覆没。

    当阻挡北上的山体峭壁终于消失以后,横档在张元佐面前的则是连绵不绝的沙漠,在不知具体地形的情况下,显然不能贸然进入。

    张元佐开始觉得左支右拙了,原本顺利的战斗在一瞬间居然就完败了。他现在唯一的指望就是,带着身边的兄弟逃出去,绝不能让神威军第一次出兵就落得个全军覆没的下场。

    索性有一点还是他颇为欣慰的,那就是在向东部撤退的途中,基本可以断定追兵将大部主力都用在了自己的身上。这也就说明,对付其余分兵撤离的兄弟,其兵力是远远不足的。

    当然,这一定是大食兵的主将意识到张元佐的所在才有此决定,毕竟擒贼先擒王,射人先射马这是古今中外都通行的道理。

    一旦干掉了一支军队的主将,那么这支军队也就基本散架了,即便还能苟延残喘,也失去了原本的威胁。

    如此种种,张元佐更是一遍又一遍的提醒自己,千万不能放弃,千万要坚持住,只要逃过了张掖再往东,北面就是茫茫的林地,遁入林地之中,大食兵便再难追击了。

    不过,此处距离张掖北面的甘俊山还有至少三四百里的距离,能不能坚持到那里还在未知之数。

    优素福就在距离张元佐所部之西的五十里处,他优哉游哉的看着西斜落日,一战就打垮了这支*骑兵,又俘获了数千匹战马,他的心情实在是还不错。

    他的心情也只能说还不错,因为这些军马原本就是属于他的,只不过放在删丹马场一直没有腾出手来处置安排而已。现在损失了大半,虽然又夺回来了一些,但比起从前总归是不尽人意。

    然则,不尽人意的事情比起击败这支实力强劲的唐兵而言,自然就算不得什么了。

    因为他已经发现,与之对抗的唐兵其实并非唐人,而是盘踞在高原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