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乱唐- 第7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阿爷不但不会反对,还会默许此事!”

    韦娢讶道:

    “这,这怎么可能?”

    “阿妹可听说了,秦丞相打算亲征河西!”

    此事韦娢当然从贵妇圈子里有所耳闻,但也直以为是风言风语而已。最关键的平河北之战,秦晋都没有亲征,为什么仅仅是肘腋之患的河西却要亲征呢?

    但是,这些话从兄长韦倜的口中说出来,那就有另一番意义了。

    “为什么要亲征?”

    不过,此问一出口,韦娢也就明白了。说到底,寿安公主为自己的保媒,也是一桩政治联姻而已。

    一旦秦晋决定亲征河西,关中长安的局势稳定便显得格外重要。而韦见素现在已经是朝廷上举足轻重的人物,只要韦见素坚定的站在秦晋一边,第五琦又是秦晋的忠实拥趸,所有的后顾之忧便都解决了。

    兵权和治政之权都在掌握之中,秦晋亲征河西就有可能了。

    “河西难道比河北还重要吗?”

    韦倜道:

    “河西当然不如河北,否则当年的朝廷怎么会坐看安史二贼坐大呢?还不是为了防御契丹人?不过,秦丞相对河西与安西似乎有着一种外人难以明白的执着,对了,还有甚的大食人……”

    这些动兵的国事不是韦娢所关心的,他所关心的只有一点,秦晋愿意迎她进门吗?

    秦晋狠狠的打了个喷嚏,嫡子诞生的喜悦过后,他又恢复到了之前的工作轨迹上。

    随着严庄的返京述职,巡抚河北的颜真卿也奉诏返京了。

    秦晋仔细的打量着这位以书法闻名于后世的名臣,此人以一己之力在叛军的重重围困中,坚守了数年之久,这种勇气与能力,又岂止是区区书法家可以论断的?

    “久仰颜抚君大名,今日终于得见真颜!”

    颜真卿很是拘谨的行礼,而且话也不多,对秦晋的问题也都是给予言简意赅的回答。

    秦晋能感觉到颜真卿骨子里散发出的冷淡,虽然此人在表面上给予了自己足够的尊重,但也能看得出来,他心中是有不满的,只是这种不满被深深的压制了而已。

    怪不得严庄对颜真卿的能力不吝惜赞美之言,却直言不可重用。

    然则,秦晋对严庄的话是很不以为然的,用一个人的关键在于用人的人,而不是被用的人。就好比太宗用魏征,最终成就了一段君臣佳话。

    所以,对颜真卿这种人,不是谈几次话就能使其改变态度的,也因此秦晋并不急着让颜真卿对自己的看法立即便有所缓和。

    离开丞相府以后,颜真卿便到兴庆宫去拜见了天子李亨。李亨所居住的兴庆宫早就不复天宝年间的车水马龙,而今门庭冷落,几可罗雀。对于颜真卿的到来,李亨显得很兴奋。

    “颜卿在京打算逗留几日?何时返回河北?河北经过安史二贼的祸乱,百姓们可还好?”

    诸如此类的问题,李亨一个接着一个的发问,颜真卿则无不巨细的回答。

    君臣二人,一连说了两个时辰的话,李亨竟丝毫不觉得疲惫。

第一千一百一十九章:颜抚君奇遇() 
    太阳西斜,眼看天色渐黑,颜真卿便要识趣的起身告退,岂料李亨竟一把抓住了他的衣襟,不让他走。弄的颜真卿进退两难,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

    “陛下及早休息,臣,臣改日再来,再来”

    见多了大风大浪的颜真卿也不禁有些结巴,不知道天子今日闹的哪般。

    岂料,这话不说还好,一说出口,李亨反而嚎啕大哭起来,抓着他衣襟的手说什么也不肯松开。

    “陛下,陛下这,这是”

    颜真卿还能说什么?只得又坐了下来,尴尬的进行着谈话,这一回却是没了此前两个时辰的君臣相得益彰,李亨的情绪好像受到了很大的刺激,说话时也常常前言不搭后语,他只得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应付着。

    终于,李亨还是熬不过身体的疲惫,打起了瞌睡,颜真卿便趁着这个当口起身告退。

    离开天子所在的幽深院落,久历兵戈风霜的颜真卿也禁不住落下泪来。李亨还是太子的时候,他曾经见过数面。那时候的李亨,年富力强、谦恭有礼、思维缜密,再看看现在,别说君临天下的天子,就连个普通人都多有不如了。

    然则,世事变化无常,两代帝王的蒙尘,最终换来了承平盛世,这种“牺牲”或许也是值得的吧!

    出了兴庆宫,穿过坊间大街,颜真卿牵着马步行了一阵,便打算动身返回驿馆,却突然被两个神秘人拦住。

    “颜抚君,我家主人恳求一见,不知肯否赏脸?”

    颜真卿楞了一下,选择了答应下来。一行人七拐八拐来到一处荒废的波斯寺中。

    寺中僧侣在吐蕃陷城时被杀了个干净,神武军克复长安以后就一直闲置,近日以来甚至还常常能传出闹鬼的风声。不过,颜真卿刚刚来到长安,对城内的许多事情并不了解,只是面无表情的看着引领自己的那些人说着他听不懂的暗语。

    废弃的殿宇幽暗阴森,阵阵凉风似有似无,让人不禁遍体生寒。

    然则,颜真卿虽是文人出身,但却是在两军厮杀中活下来的人,见过的死人不计其数,杀过的人怕也是两只手都数不过来的。又怎么会在意这点点阴风呢?

    半晌之后,一名蒙面人从暗处显露身形。

    “颜抚君,你忝为李唐臣子,难道也要助纣为虐,与那姓秦的狼子坑瀣一气吗?”

    这句质问严重了,颜真卿以一己之力在平原君坚持抵抗多年,族人子弟因此而牺牲者十有七八,现在别人当面呵斥不忠,自然是心中有气的。

    所以,他并不作答,只是冷眼旁观着这些人还要说些什么。

    “今日,颜抚君只要肯扶住太子殿下,便是我大唐功勋再造之臣!”

    “太子殿下?哪个太子?”

    现在的太子李僖不过是个十三岁的娃娃,难道是此人吗?

    那蒙面人哈哈大笑。

    “自然是当今天子的嫡长子了!”

    颜真卿当即浑身一激灵,图穷匕见,方知道这伙人果然是别有用心的。只万万没想到,他们竟然所托的是废太子之名!

    颜真卿虽然对秦晋专权的现状不甚满意,但他也清楚,废太子的为政生命早就结束了,除非以暴力手段夺回属于他的位置,然则,这可能吗?

    神武军先后平定了国内的叛乱,战力威望甚至震慑四夷,放眼天下还能有谁是其敌手?

    以天下生灵涂炭换来某一人的私欲得逞,这显然是令人不齿的!

    “阁下既然为废太子张目,为何连脸都不敢露出来?难道仅凭你一两句胡邹八扯的话,颜某便要为你所驱策吗?”

    蒙面人并没有因为颜真卿的质问而恼怒,反而从腰间皮囊里拿出了一方银印。

    “颜抚君且看,这是什么!”

    一缕红色丝绦系在银印的钮身上,看起来颇有些来历。

    “此乃太子玺印!还不跪拜?”

    颜真卿冷笑以对。

    “此等把戏糊弄无知小民倒也可以,区区一方银印难道就像令朝廷重臣为之俯首帖耳,任凭驱策?真是可笑!”

    此时,颜真卿已经有些后悔了,自己单身一人来到这荒废的波斯寺中,万一这些人生了歹意,自己岂非危险了?

    不过,他可不是妄自鲁莽的人,不会一力硬扛到底,虚与委蛇总是会的。

    “除非,阁下有确实的证据,废太子还活着,否则一切免谈!”

    蒙面人终是没料到颜真卿的态度如此强硬,或许是此前受唬之人都太容易屈从,他的眼睛里露出了一丝窘意。但马上,他又提高了声音说道:

    “好,既然颜抚君要看证据,便给你证据,不过却需要几日时间准备,还请颜抚君耐心等待几日!”

    颜真卿冷笑道:

    “平定安史叛贼,六年的时间,颜某都等得了,区区几日,怎么会急?”

    重新回到长安城大街时,天已经黑了,巡城骑卒的马蹄声忽远忽近。

    颜真卿知道,宵禁开始了,看来还要与巡城的骑卒多费一番口舌。

    果然,颜真卿被一队十人的骑卒堵在了路上,他表明身份之后,就直接要求,有急务要去见秦丞相,一刻也耽搁不得。

    巡城的骑卒也没难为颜真卿,当真便依言将他带去丞相府官署。

    当秦晋听了颜真卿的描述以后,便颇为玩味的笑了,好像早就知道会有此事一般。

    颜真卿虽然对面前这位年轻的权臣没有好感,可他毕竟在维持着大唐王朝的稳定,波斯寺所见所闻的那些人一定在策划者什么阴谋,以威胁着王朝的稳定。这就是他绝对不能忍受的了。

    “丞相莫非早就知道了?”

    秦晋点点头。

    “这些蒙面客与大食人有着千丝万缕的牵连,在城内打着废太子的幌子坑蒙拐骗,不过,他们骗的却不是钱,而是效忠之心!”

    颜真卿登时觉得难以置信。

    “难道废太子还活着?”

    对此,秦晋没有肯定回答,也没有否定。

    “传闻中,废太子勾结了大食人侵入河西,而今张掖孤城已经被围两月有余,朝廷迟迟没有出兵,是因为尚未做好大举西进的准备啊!”

    “莫非这是大食人的攻心之法?”

    颜真卿虽然人在河北,但对安西与河西的许多风言也有所耳闻。

    初时,他并未在意,今日经历此事之后,目光也不由得深邃了。

    “这些贼人好大的能耐,居然已经渗透到长安了,下吏建议,丞相何不全城搜捕,以彻底消除这些隐患呢?”

    秦晋道:

    “贼人在暗而朝廷在明,如果大肆搜捕,漏网之鱼定然不计其数,幕后元凶和与之勾结的朝廷官吏也就难以尽数侦知。此事,京兆府已经密查了有三两月之久,其勾结的人脉网络也已经大致清晰,只等机缘合适,便可收网!”

    闻言,颜真卿不免有些心惊。

    这长安城内各种明争暗斗,天知道那一招不甚便会招来灭顶之灾。

    这种明争暗斗要比守城杀贼危险叵测的多了。

    颜真卿如此想着,却还有建议。

    “下吏愿与之接触,一探虚实!”

    对于这种阴谋暗室的叵测之徒,颜真卿的态度是嗤之以鼻的。就算他们所打的旗号是真的,废太子李豫果然是幕后的主使,他也不会为之驱策。

    掌国柄者,历来都是以阳谋治理天下。如果事事都用阴谋诡计达成目的,天下岂非尽是些毫无底线的小人了吗?

    按照秦晋的本心,并不愿意让颜真卿冒险,但他执意坚持,便只好点头同意。不过,为了安全起见,秦晋还是从亲卫中挑选了十名佼佼者,随扈左右。

    送走了颜真卿,秦晋抻了个懒腰,不觉间又忙了整整一日,这时他才想起,白日间家老送来了公主的一封亲笔手书,便回到书案前,拆开封皮,抽出里面的纸笺。

    秦晋一开始以为不过是女儿家的一些小把戏,催促他回家吃饭,睡觉这类小事情。是以,一遍漫不经心的扫视着信笺上的内容,一遍端起案头的清茶

    一目十行的扫了几眼,秦晋一口茶水就都喷了出来,站起身,哭笑不得的掸了掸身上的水渍。

    公主就算生了孩子也总能折腾出一些令人意料之外的事情,这不,居然开始张罗着为他纳妾了。

    而且,纳妾的对象居然是门下侍中韦见素的女儿,韦娢。

    这几年,秦晋当然知道韦娢对自己一往情深,但由于许多这样那样的原因,两个人总是无缘在一起。事实上,他对赢取韦娢并不排斥,唯一所虑的便是韦家父子,他们的态度如何。

    寿安公主打算为他纳韦娢为妾,可不仅仅是心血来潮,很大原因是为了即将到来的西征做准备。

    韦氏父子在朝廷上影响力绝非能够等闲视之的,怎么才能将其紧密的与神武军与他秦晋拉在同一辆战车上呢?联姻似乎就成了稳妥的办法。

    秦晋还是苦笑,联姻固然是一种办法,可却要分用在谁的身上,用在何种情形。显然,用在韦见素这老狐狸的身上,仅仅联姻是绝对不够的!

第一千一百二十章:俘虏抵京师() 
    虫娘对自己的事如此上心,秦晋自然心有所感,除此以外,还有一点,那就是韦娢,被当做筹码推来送去,她能乐意吗?细说起来,韦娢也是个苦命的女子。

    在大好韶华的年龄,被父亲韦见素许给了年过四十的崔安世做填房,还差点因为崔安世叛国投敌而受到了牵连。这些,都是足以显见,韦见素将女儿不过是当做了随时可以牺牲的棋子和筹码而已。

    所以,韦娢与其父的关系一直很不好,后来甚至于发展到遭受韦家各房子侄都有意与之为难的地步。当时,秦晋实在看不下去,便为她撑了腰。

    现如今,韦娢又被当做了政治联姻的筹码,不知她又作何感想呢?

    女人这种动物很是奇怪,如果因此而让他对自己心生逆反的抵触情绪,岂非得不偿失了?他实在不忍心再伤害这个命苦的可怜女子。

    当然,除了联姻以外,他有不下于一百种方法可以将韦见素紧密的团结在自己身边,当然,如果可以联姻,自然是好上加好。

    思来想去,秦晋决定亲自去见一见韦娢,看一看她是如何想的。

    不过,当他将此事与虫娘商议之后,虫娘却笑着阻止了他。

    “这种事怎么好亲自去问呢?夫君向来虑事周全,在女人身上,怎么如此粗心大意了?”

    在这个时代,虽然民风开放,但也还没到男女自由恋爱的地步。男女婚姻之事,当事男女还是不能参合其中的,否则就会被世人所耻笑。

    秦晋就像不为自己的名声着想,总也得为韦娢的名声着想啊!

    听了虫娘的劝说,秦晋觉得有道理,就将此事交代给了虫娘,由她再去问一问,韦娢究竟是否出自于真心实意,如果仅仅是为了家族做牺牲,他宁可不要这桩婚事。

    见秦晋一本正经的叮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