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乱唐- 第7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因此,裘柏不敢有丝毫的放松,立即请调于城内控制局面的封常清部兵马。只有这些人才是真正的精锐骨干,有他们在,便可一夫当关,而万夫莫开。余者,不论所谓的监国卫率抑或是守城兵马,都是战斗意志不强的军队,可以打顺风仗,可一旦形势被逆转,就会有倾覆的危险。

    随着攻城势头的愈演愈烈,时间好像也随之凝固,城下的死尸堆积的已经和坍塌的城墙一般高,攻城的贼兵只须蹬着这层层叠叠的尸体,便能轻而易举的攀上城墙。

    在短短的时间内,守军射空了城墙上储备的所有箭只,滚木礌石也已经失去了效用,现在他们所能做的只能是以手中的横刀进行肉搏,以血肉对血肉将贼兵最后的疯狂扑灭。

    终于,裘柏明白了史思明的用意,现在的史思明已经到了背水一战的境地,想必他已经发觉了河东神武军的存在,才会如此疯狂的,不计一切代价的攻城。只有夺回范阳城才是唯一的生路。

    所以,压力更大的是史思明才对,现在就看谁先泄了这一口气。

    何敞第一时间撤离了对范阳皇宫的包围,正所谓两害相权取其轻,伪燕政权君臣已经被刀逼着架在了火上,剩下的就靠他们自由发挥吧,

    当何敞带着人马抵达城门甬道时,他忽然发现一直卧于病榻上的封常清居然披挂整齐的出现了。

    “大夫,你,你这是……”

    封常清笑了一下,说道:

    “我知道神武军就要进城了,如果再不杀个痛快,此生,怕也与此无缘了!”

    何敞的眼睛湿润了,颤抖着点点头,所有人一拥而冲上了城墙。

    在击退了一波强攻之后,何敞深刻的体会了,什么叫强将强兵,什么又是弱将若兵。这些蚁附攻城的兵卒大部分都是史思明收编的史朝义残兵,但今日所爆发出来的战斗力和战斗意志却是此前无法比拟的。

    就算这些人以新败之残兵的情况投入攻城战,其表现仍旧可圈可点,由此,也看出了主将强悍之重要性。

    战鼓隆隆作响,几乎是毫无停歇的响彻着整个战场上空。

    “杀!杀!杀!”

    封常清眯着眼睛,在评估着这场战斗的烈度,守城战他打过的不多,但他似乎又看到了多年前洛阳之战的那一幕。骤然间,他的瞳孔急剧收缩,危险的味道时时刻刻充斥着他的鼻腔。

    “除了小心其余各门遭到偷袭以外,余者精锐务必守住这处缺口!”

    目视一番,城墙外面层层叠叠的死尸至少要达到上万人的规模。可以说,范阳守军在短短两个时辰的功夫里,杀伤敌人的数量已经相当于过去旬日间所杀伤敌人的总和。

    然则,这万余尸体却依然发挥了他们的剩余价值,以死尸堆积的斜坡可以让攻城的贼兵直接冲上城墙。

    随着战鼓声再次变得急促而密集,新一轮的强攻又开始了。

    与此同时,范阳城西南十五里处,卢杞与河东神武军已经抵达了范阳城外最后一处勇于防御的堡寨。不过,这些堡寨在经历了史朝义与史思明的先后过境之后,早就被毁废弃。

    在此处,已经隐隐然能够听到十数里外密集的战鼓声。所有将士们一个个摩拳擦掌,他们等这一天等的太久了。

    只是任何人都没想到,他们会以如此轻松的方式,轻而易举的就兵临范阳城下了。

    “报,抓到了奸细!”

    卢杞面无表情的挥挥手,下令审讯之后就地斩杀。

    “大帅,杀,杀不得,他们自称捉了史朝义来投……”

    “史朝义?”

    这让卢杞有些意外,他甚至觉得这是有些人发了疯,打算到自己面前坑蒙挂骗。

    但现在反正是行军途中,索性就看一看,所谓的史朝义是真是假!

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狂欢终有期() 
    卢杞见到的是两个邋遢狼狈的人,其中一人自称丁孝礼,另一人则自称是史朝义的后军主将蔡文景。丁孝礼何许人也,在河东并不挂名,但蔡文景却是知道的。他们身后还有一个被绑缚的,就是所谓的史朝义。

    此时,三人早就没了伪燕高官所应有的气势,卢杞当即命人找来伪燕降人进行辨认,果然认出了确系史朝义其人。

    这对卢杞而言可谓是意外之喜,于是马上对丁孝礼和蔡文景改变了态度,他虽然痛恨这种背主求荣的人,但为了大局还是要假以辞色的。

    “卢某对蔡将军可是久闻大名,今日弃暗投明,朝廷一定不会亏待你们的!”

    蔡文景和丁孝礼本来还有八千精锐心腹用作投靠唐朝的依仗,但在昨夜被史思明派出的追兵连续三次咬住,最终被打的四分五裂,能够仅以身逃脱已经是难得的了。

    事到如今,没有了选择,只能企望着卢杞能够善待他们,如果卢杞现在动了杀心,他们也只有引颈待宰的份了。

    丁孝礼是个极有眼色的人,马上就看出了卢杞的言不由衷,但还是自持有用,便眼巴巴的说道:

    “小人熟悉伪燕各路情况,可住节度轻取范阳!”

    闻言,卢杞噗嗤一声笑了。

    “君何以助我轻取范阳啊?”

    丁孝礼被笑的有些发虚,因为他明显从卢杞的笑容里品味出了丝毫不加掩饰的嘲弄。

    “史朝义曾为伪燕太子,小人是曾得伪太子信重,因而有幸参与军机,许多内情,小人是知晓的,或可为节度提供助力!”

    心虚之后,丁孝礼不再那么胸有成竹。

    卢杞忽然问道:

    “苑乡土城饿死史思明的计策,莫非出自君之手?”

    提起苑乡土城那段憾事,丁孝礼就连连叹息,如果史朝义肯听从劝告,见着史思明死透了,他们又何至于有今日之败呢?恐怕已经攻破范阳城,史朝义如愿登基继位,他们也都位极人臣。

    现在倒好,生死莫测,成了人家砧板上的鱼肉。

    “唉!如果史朝义听我之言,又何至于落得这般田地呢?”

    卢杞大笑道:

    “如此说来,君确实功不可没!”

    像丁孝礼这种人,燕之贼,在客观上却是唐之“功臣”。在卢杞看来,什么饿死史思明的计策都是瞎胡闹,捉住以后,一刀宰了干净利落,还管什么本就臭的不能再臭的名声呢?

    丁孝礼被笑的浑身发窘,捆成粽子一样的史朝义则拼死的挣扎着,奈何口中塞着东西,满腔的愤怒无从发泄,只一双眼睛赤红似喷火一般。相对于这两人的浮躁,只有蔡文景立在一旁,不说话。

    卢杞又问

    “可知范阳城内守城的是何人吗?”

    “何人?”

    丁孝礼对这个问题有些迷茫。

    卢杞直言道:

    “封常清,你可听说过?”

    “封,封常清?”

    好半晌,丁孝礼才艰难的说出了后半截话。

    “他何时,何时投了伪燕?”

    卢杞身侧的将佐指斥道:

    “封大夫一片丹心,怎么会投了你们这群叛逆?直说吧,你们的覆灭也就在今朝了!”

    丁孝礼喃喃道:

    “怪不得,怪不得……”

    范阳守军的守城之法的确奇怪,但封常清又是怎么与史朝清他们走在一处了呢?难道史朝清也投了唐朝?

    这个想法刚冒出来就被他否定了,不可能,史朝清对其父史思明十分忠心,应不会如此。

    简单的交流了一番之后,卢杞便命人看管史、蔡、丁三人,大军则继续前进。

    十几里的路程,说远不远,说近,数万人的行军也至少要一日半日的功夫。他只希望不要出什么意外,史思明毕竟和史朝义这种人不同,他能够与安禄山经营河北近十年,绝对不是浪得虚名。

    此时的范阳城下已经杀得昏天黑地,城墙上成了修罗场,没眨一下眼睛都有人随之死去,攻城叛军的士气打了鸡血一样高涨,守军则渐渐有些力不从心了。

    史思明的大纛旗打了出来以后,对守军的确是有触动和震撼的,尽管史朝清登基的消息已经先一步通知各部,还是对军心预示其造成了相当的冲击。

    情知到了最关键的生死存亡一刻,封常清不顾病体支离,挥舞着横刀在敌兵面前左冲右突,所到之处,无人可挡。

    裘柏用力抽出了捅入一名敌兵腹内的横刀,鲜血淋漓渐了满身,他的衣甲早就被敌兵之血浸透。可敌兵就像蝗虫一样,竟无论如何都杀不干净。他头一次杀人杀到手腕酸软,瞥了一眼城外,敌兵仍旧蚂蚁一样,踏着由尸体垒成的胁迫不断涌上城墙。心中腾起一丝无力之感。

    他心里暗暗的嘶喊着:大帅啊大帅,你怎么还不来?

    城墙上的厮杀惊动了皇宫中论功行赏的大燕君臣们,元复作为三朝元老,终于如愿以偿的当上了中书令,亦即是宰相之首。

    史朝清听得战鼓声时大时小,时密集时稀疏的响个不停,便想询问究竟,可扫了一眼身旁之人,张炎等代王府掾吏亲信竟一个都不在,便只能询问元复:

    “元相公可知城外战况如何了?”

    说实话,元复也对战局一无所知,尤其昨夜的杀戮,他的名字没有在那份名单上,到现在还后怕的很呢,哪里敢去与那些凶神恶煞的监国卫率交涉呢?不过,就连史朝清都不清楚监国卫率在做些什么,这就有些奇怪了。

    好半天,元复才颤颤巍巍的反问道:

    “陛下难道不,不知卫率的情况吗?”

    监国卫率的动向,史朝清都是经由张炎的汇报得知,现在张炎不在他也是两眼一抹黑了。

    “朕,朕也要等到张先生来了,询问一番,再,再计议……”

    朝臣散去,只剩下元复等几个“重臣”,但他们这些重臣在从前就只是样子货,现在史朝清登基了还是样子货,想要多掌握一些权力,就只能紧密的跟随在皇帝身边。

    史思明是不信任他们的,因而只是给予高官厚禄,好在没有杀了他们。史朝清对它们似乎也不怎么信任,但元复等人还是觉得可以争取一下。

    “陛下,监国卫率的兵力,应该继续扩充,以充实城防,如此朝廷方可安心!”

    扩军这种事,史朝清觉得是当务之急,便道:

    “元卿建议的是,朕也觉得兵力捉襟见肘,等张先生来了,便与之商议!”

    说着话,史朝清看了看殿门口,表情有些焦急。

    “张先生因何还没有赶来?”

    他并不知道,张炎此时正在提调兵力,堵住城墙上越来越大的人力窟窿。

    元复则道:

    “陛下,老臣以为,可用右威卫将军陈绛负责招募!”

    “陈绛?”

    史朝清有些惊讶,陈绛今年已经六十有八,十分年迈,还能有精力吗?他觉得,启用代王府的掾吏才最为放心。实际上,元复是另有想法的,如果能用陈绛掺进监国卫率当中,只要掌握了兵权,他们这些只负责摆设的样子货朝臣们便会有了一定的发言权。

    只可惜这些想法都是一厢情愿的,他们已经没有多少时间了。

    军报终于打破了这个小朝廷的各种春秋大梦。

    “报!城外大军攻城猛烈,眼看,眼看就守不住了!”

    “甚?守不住了?”

    史朝清大惊而起,这,这怎么可能?

    “史朝义不是兵败了吗?”

    “城外,城外大军的纛旗是,是太上皇帝……”

    “谁?”

    “太上皇帝!”

    得到肯定的答复以后,史朝清傻眼了,他甚至不相信这是真的,直认为那报讯的军将在欺骗自己。

    不过,元复等人不是傻子,觉得这种事怎么可能有人故意编造呢?建议史朝清遣使者去询问具体情由。

    约有半个时辰,派出去的使者慌慌张张的跑了回来。他没能上得城去,因为城上除了活人以外,已经被死人填满了。几乎所有的兵力都被调到了城上,他可以一路没有阻挡的抵达城墙甬道的入口。

    如此种种,就已经足够说明问题了,城墙上的局势实在已经到了不能再危急的地步。

    “陛下,城墙,城墙确实要攻破了!”

    “这,这怎么可能?张先生明明告诉朕,可以守得铁桶一般!”

    还是元复比较冷静,直关注到问题的重点。

    “可看到了纛旗?到底是不是太上皇帝?”

    “城墙上全是死人,已经堵塞了通路,没能,没能上得去……”

    如果攻城的是太上皇帝,问题就麻烦了,一旦城破,他们这些拥立新君的人没有一个能活得下去,族灭是可以预见的下场。当然,还有一种可能,攻城的是唐兵。

    一旦抵挡不住,他们还可以选择投降,唐朝对待降兵降将还算优待,至少不会将他们统统灭族。

    只是应该如何选择,至少也得有个前提,那就是必须弄清楚了攻城的究竟是谁。

    最后,这个艰巨的任务在众官员的一致推举下,落在了元复的头上,他带着十几个随从,出了皇宫就直奔战况最为惨烈的城墙处。  https:

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满朝无忠臣() 
    元复是个很有心机的人,他知道自己既无兵权,也没有与地位相等同的威望,并不足以服众,于是就找到了一名与张炎素来交好,又与之关系不错的掾吏,请他代为引见。

    这位掾吏也算实诚,直接就告诉他,现在的情况即便见到了张炎,也很难有什么改变,城外的叛军攻势很猛烈,监国卫率已经把所有能够调动的兵力全都调到城上去了。

    而张炎就在城门处负责兵马提调,已经没有功夫去应付那个小朝廷了。

    这些情况是元复早就做好心理准备的,他又请那位掾吏代为引见,因为他无论如何也要弄到第一手的最新消息。

    于是,在那位掾吏的引见下,元复见到了浑身是汗的张炎,今日的天气并不热,只是紧张和危机感让他压力甚大。

    在元复的印象里,张炎一直是个很能沉得住气的人,现在如此模样,也是令其暗暗心惊,看来局势果然不妙。

    “元相公如何到这里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