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乱唐- 第68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万不可如此,乱兵向来是最难控制的,大夫一人身系千万人安危,怎么会如此涉险呢?达扎路恭,你若能劝住他们便去劝,如果劝不住,便由神武军去劝,到时候刀箭齐下,不论什么牛鬼蛇神都要雌伏于兵威之下!”

    此时的达扎路恭早就没有了当初的骄傲和气势,现在的他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俘虏囚徒,能够做的也仅仅是卑微的求饶。

    “不,不”

    很快,达扎路恭被两名壮硕的军卒一左一右夹着拉了下去。大约一刻钟的功夫,达扎路恭被送到了降卒俘虏左近。秦晋等人登高远望,只见那些闹乱子的降卒并没有如达扎路恭所言安静下来,反而像开锅的水一样愈演愈烈的沸腾了。

    清虚子就跟在秦晋的身后,发现这种情况,便警告着秦晋,让他尽速离去,如果让那些降卒得知了他在这处哨塔的消息,万一不顾一切的冲过来,则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

    行刺的案件犹在眼前,又怎么能让秦晋再身临险地呢?清虚子见秦晋一脸的不以为然,便急切的劝说道:

    “大夫请快随贫道离开,这些吐蕃降卒可都是些桀骜不驯的家伙,当初在苦力营就没少闹事,也被驻军杀了不少,可绝对不容小觑!”

    如果在以往,秦晋一定不会在意,但现在他就听从了清虚子的建议,决定带着人进入内苑新军的中军大营,那里有重兵护持,是最安全的地方。

    百十骑从护持着秦晋离开了哨塔,直奔内苑新军的中军大营而去。

    然则,令所有人没料到的是,秦晋刚刚离开不过一刻钟的功夫,便有一股叛乱的降卒直冲这处哨塔。

    只可怜了哨塔伍长张三郎和他手底下的十五个劲卒,面对乱卒的冲击没有一丝一毫的胜算和抵抗能力。不过,张三郎自至德元年从军以来,经历大小恶仗无数,从死人堆里爬出来无数次,面对此情此景,他第一个想到的不是逃,而是迎上去,杀个同归于尽。

    最后看了一眼黑压压越来越近的一群乱卒,张三郎仍旧觉得口唇发干,他回头向身后十五个劲卒大声的发问着:

    “你们怕吗?”

    “不怕!”

    “很好,这才是我神武军的好男儿,今日便杀个痛快!”

    说罢,张三郎挥起了沉重的陌刀,刀口指向了越来越近的乱卒。

    “全体听令,冲!”

    哨塔没有围墙,连最基本的栅栏都没有,他们没有任何可以依靠的东西防守,倒不如冲上去厮杀,就算死也死个痛快。

    按照神武军军律,擅自离开值守的军将,不论身份地位,都将处以斩首的刑罚。所以,张三郎宁愿选择力战而死,还能搏个死后殊荣,荫及子孙。

    “大夫快看,乱卒,乱卒冲上了哨塔高坡!”

    护军主将高长河一直随侍在秦晋的左右,他也一直注视着乱军的情势和状态,然则令他没想到的是,这些乱军居然好像受到了什么指引一般,竟直冲上了哨塔高坡。

    秦晋回头一看,也禁不住冷汗直流,心中暗暗庆幸,多亏刚才听从了清虚子的建议,否则自己可真要在家门口身临险地了。

    不过,他又想到了刚刚哨塔的伍长张三郎和那十五个劲卒,恐怕已经凶多吉少了。按照神武军的军律,只有力战不退,才是他们唯一正确的选择。只要逃了,便会被打成逃兵而受到通缉。与此同时,他们的家人和子弟因为加入神武军所得到的优待也会因此而一并取消。

    秦晋暗暗叹息,这不是他冷酷无情,明知道那些军卒有死无生也要以军法约束他们战斗到最后一刻,而是唯有如此才能使这样一支临时拼凑起来的人马在最短的时间内发挥最大的战斗力。

    “下令,左右两翼步卒向乱卒方向徐徐前进,骑兵随之迂回到,但有意图逃离内苑者,尽皆射杀,斩杀!”

    这么做只能尽可能的保证乱卒不会逃出内苑为祸百姓,但对哨塔的张三郎和那十几个劲卒却没有任何帮助。

    不是秦晋冷酷无情,就在乱卒们冲向高塔之时,张三郎那十几个人的命运就已经注定了,纵使千军万马在此时碾压上去,也难以将他们从虎口中救下来

    有那么一瞬间,秦晋甚至觉得自己生出一丝后悔了,如果一早就下令将那些作乱的降卒绞杀,也不会平白的损失了这十几个大好男儿。

    正惋惜间,清虚子却忽然一支哨塔高坡处讶道:

    “大夫快看!他们,他们停住了!”

    停了?什么停住了?秦晋一时间有些莫名其妙,顺着清虚子的手指看了过去,只见原本黑压压乱纷纷的降卒们果真停住了。料想中的情形没有出现,秦晋举目望去,不知道那十几个劲卒的命运如何。

    停留仅仅是片刻的,高长河催促着他们尽快进入内苑新军的中军大营,只有如此才是最安全的。在抵达大营的同时,十几名骑兵也从乱卒方向狂飙而来。

    “达扎路恭回来了!”

    秦晋没想到,达扎路恭居然回来了,这一行人原本以为他们凶多吉少,可谁又料到他们居然全须全尾的站在了大营中。

    清虚子十分愤怒,上前一把就揪住了达扎路恭的衣服,抡圆了胳膊就要一巴掌抽下去。岂料,达扎路恭竟然主动说道:

    “道士打完了,我有话说!”

    如此,反倒将清虚子气乐了,他看着昂着脖子的达扎路恭问道:

    “你倒说说,那些乱卒因何都冲向了塔楼高坡处?难道不是你在通风报讯?”

    “不,不是,绝不是我!我绝没有吐露半句大夫的行踪,在那之前,他们,他们就已经知道了大夫的下落。”

    “胡说八道!”

    清虚子怒从心头起,觉得达扎路恭再戏耍他,但与之同去的骑卒们却很快证实,那些闹乱子的降卒,的确已经先一步得知了秦晋的下落,而且目标也都十分清楚,就是直奔秦晋而去的,

    这就奇怪了,秦晋今日的行程可是临时制定的,在今日一早,他还没有出城到内苑新军来视察的打算,仅仅这小半日的功夫,又有什么人能够将消息送过来呢?

    神武军组织严密,可从来没有出现如此失察之事!

    不过,当务之急的问题并非弄清此事原委,而是尽快平定因为那几千降卒闹出的紧张局面。

    万余新军得了秦晋的军令,已经开始行动,逐渐向高坡处围拢,只要他们有一星半点的反击,便可以将之悉数剿杀!

    新军主将姜凤翔是天宝十四年时神武军的老人,此前一直因为功勋不显仅仅是个郎将,去年克复长安时立了功,才擢升为中郎将,更被委以节制新军的重任。

第一千七十二章:慧眼识英才() 
张三郎傻了眼,他和手下的十五劲卒手握着雪亮晃眼的陌刀直冲进吐蕃降卒之中,但所到之处却呼呼啦啦散开了一大片。似乎那些吐蕃降卒对他们有些惧怕,而事实上,张三郎已经紧张到了极点,双手紧握着长长的摸到刀柄,用力的恨不得双手与刀柄成为一体。

    “杀”

    一个杀字还没等落地,却有一名吐蕃降卒突出人群,与之对面而立。

    “不,不要,我等是,要投秦大夫,不想,不想再做苦力!”

    虽然汉话说的十分生硬,但张三郎还是听得明白,他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半晌才反应过来。

    “你,你再说一遍?要投谁?”

    “投,秦大夫!神武军!”

    几个字说的极重,张石头这回算是完全明白了,他们确确实实要投秦大夫。可投奔秦大夫因何偏偏要到这鸟不拉屎的哨塔处呢?还是他们之前就已经知道了秦大夫的行踪?

    张三郎虽然只是个伍长,但心思转的极快,将陌刀的刀身由高举转而横在胸前,问道:

    “你们是如何知道秦大夫就在哨塔上的?”

    那吐蕃降卒并没有听清楚张三郎极重的乡音,张三郎不得不放慢了语速,又慢慢的重新说了一遍。这样,那吐蕃降卒才算听明白了张三郎问的是什么。

    “小人识得几个汉字,认得旗帜,是秦大夫”

    张三郎这才恍然,秦晋出行虽然没有纛旗,但随扈骑从的旗帜依然十分鲜明,这在长安原本是识别和彰显身份的标志,想不到让吐蕃人差点钻了空子。

    为了确认吐蕃人的目的,张三郎再一次发问:

    “你们因何要投秦大夫?”

    “秦大夫是唐人的英雄,不但打败了玛祥仲巴杰大相,还打败了东代大将尚悉结,吐蕃人向来崇尚英雄,能为秦大夫效力,是无上的荣耀!”

    简单的一句话,那吐蕃降卒磕磕绊绊的说了半天,但张三郎还是听明白了,不过依旧心怀疑虑。

    “你们这个样子哪像投诚?倒像乱!

    张三郎将手中的陌刀刀箭朝下杵在地上,他只觉得喉头发干,连说话的声音都干而发涩。

    “既然投诚,便要有个投诚的样子,现在你就告诉他们,所有人双手抱头,背向哨塔,坐在地上,等待收编!”

    又反复经过了几次沟通,那吐蕃降卒总算弄清楚了张三郎的意思,竟当真依言而行,让那些乱哄哄的降卒坐在了地上。

    末了,那吐蕃降卒还道:

    “小人绝对没有作乱的意思,只是想见到秦大夫,不想做苦力”

    此时的张三郎后背都已经被汗水浸透,带着十五个人冲进数千吐蕃乱卒之中,说不害怕那是假的。但此时,勇敢已经得到了回报,他们并没有与吐蕃人拼个你死我活,反而还有了转机。

    但是,张三郎还在拿着架子,不能露出一丁点怯惧的意思。

    “秦大夫现下并不在哨塔,张某现在派人去通报,你告诉他们,都在这里稍安勿躁,否则神武军碾压过来,都要被碾成齑粉!”

    他这话也绝非虚言恫吓,那些负责监视的神武军一左一右正在收拢,将吐蕃降卒夹在当中,还有上千骑兵不断的徘徊游弋,似乎在伺机而动。

    至此,张三郎再不敢犹豫,下令那十五个劲卒坚守在当场,他则快马飞奔直奔中军大营而去。

    见到秦晋时,张三郎几乎浑身脱力,刚刚太过紧张,以至于差点一跟头摔在地上。

    秦晋也是惊讶不已,本以为张三郎必死无疑,谁想得到居然捡了一条命。

    待听完张三郎讲清楚来龙去脉,便觉得此事未必是假的,于是他当即拍板。

    “好,只要他们不是作乱,收编也未尝不可。张三郎,秦某现在就委你为全权收编使者,调拨一千军士与你,立刻出营”

    “什么?”

    张三郎觉得秦晋的话更加的不可思议,更加像是在做梦,他不过是个小小的哨塔伍长,居然被委任为全权收编使者,实在是令他受宠若惊。

    秦晋委任张三郎也算是临时起意,但绝非不靠谱,张三郎能在千军之中无所畏惧,虑事也算小心周密,又第一个与作乱的吐蕃降卒接触,让他来做这个全权收编使者也算是人尽其用。同时,秦晋还给他派了个身边的军吏做副使,以帮助他处理一系列不熟悉的条例。

    说穿了,秦晋直觉认为,张三郎在与那些吐蕃降卒接触时,已经初步取得了他们的信任,正所谓一事不烦二主,由张三郎此人继续与吐蕃降卒接触,也能进一步安抚他们的情绪。

    张三郎领着军吏离开,新军主将姜凤翔却对秦晋的处置不以为然,便劝道:

    “大夫难道就这么轻描淡写的放了那些作乱的吐蕃降卒吗?如果再有人如此效仿,又该如何处置呢?”

    秦晋没有急于否定姜凤翔的意见,而是饶有兴致的看着他。这个姜凤翔他是记得的,当年自己初掌神武军时,此人还是一个军中纨绔,与街头的泼皮无赖也没什么区别。现在,当年的纨绔泼皮已经成长为了可以领军数万的将军,若再回到当年,实在难以相信,大家都会走到今日这般地步。

    “你来说说,该如何处置他们?”

    “自然该剿杀的,该充入苦力营的充入苦力营!”

    苦力营一般是安置俘虏的地方,只要送进去,便要面临着数不尽的高强度劳作,从修墙到挖沟,甚至春耕在无主荒田上犁地,到处都有着苦力营的影子。但凡进入苦力营的,就算不累死,也难免积劳成病而死。

    所以,姜凤翔的意见是,将这些吐蕃人一个不留,全部都加以惩罚,当场毙命的比起那些在苦力营中受罪的人,反而是幸福多了。

    秦晋摇了摇头,说道:

    “这不算轻饶,收编吐蕃降卒不过是给诸胡做个样子而已,只要态度恭顺,不但可以加入神武军,还能够入朝为官,倘若一味的排斥,反而落了下乘!”

    在秦晋的眼里一个伟大的时代应该是兼容并包的,当年的汉朝何其强盛,汉武帝临终时所选定的托孤重臣里便有一位投降了汉朝的匈奴王子,太宗时亦曾用归顺的突厥降将宿卫皇宫。

    只有当一个民族变得不自信时,才会狭隘的一味排外。秦晋不希望煌煌盛唐就此被安史之乱打断了脊梁,成为一个敏感而又假装自信的天朝上国。

    秦晋不但要收编吐蕃人,还要收编契丹人,回鹘人,抑或是西域之西的粟特人。

    “走,去看看外面的情形!”

    许多话秦晋不说,底下的人不明白,但出于威信使人,一旦做出了决定,就再也没有人会反对。所以,姜凤翔的建议也就到此为止。

    “河西局势进一步恶化,自打敦煌郡失守以后,张掖就直面叛军兵锋,梁宰不是独当一面的材料,苗晋卿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数千吐蕃降卒虽然已经被折磨的精疲力竭,但只要一两月时间,就可以恢复的生龙活虎,投入到战场上就是一只虎狼之师。如果招募良家子,从头训练,又不知道要多少时日了,至少也要以半年计吧!”

    一边登上军营中的塔楼,秦晋一边与姜凤翔说着话,语重而心长。姜凤翔连连点头,他的确听说河西的局面出现了反复,但也没料到会是如此的严重。敦煌郡失守,整个安西的所有*就必然陷入了孤军作战的绝地,河西的补给和兵源运送不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