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乱唐- 第57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皇后殿下,大将军求见!”

    姐弟三人的脸上同时掠过一丝不悦抑或是厌恶之色,宫人口中的大将军所指的正是龙虎大将军李辅国。李辅国作为他们发动兵变的共谋者本应该受到重视才对,但张氏姐弟也早就看透了这阉人的秉性,素来只会阿附于强者,又如墙头草一般随风摇摆,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像恶犬一样狠狠从后面咬上一口。

    李辅国和李豫本是盟友,但在关键时刻却反水,使得李豫功亏一篑,被撵出长安城,失去了太子之位。试想想,与这样的人合作,又何异于与虎谋皮呢?

    “姐姐,这阉竖半夜来作甚?不如回绝他,明日再来觐见也不迟!”

    张安毫不掩饰自己对李辅国的厌恶,但却被张清当即拦住。

    “不可,李辅国手握兵权,深夜求见一定有要事,如果回绝就等于暗示要与之翻脸,他手握兵权,现在可还是不与之翻脸的最佳时机啊!”

    张皇后点头赞许道:

    “三弟说的对,一切都要以定王的太子之位为重,就让他进来吧!”

    过不多时,李辅国急匆匆出现在张氏姐弟三人的面前。而他此来,也的确有件说大不大,说下不小的事。

    “老奴的属下探知,军器监丞郑显礼夜入京兆府,似有不轨之意!”

    “军器监丞?”

    张安有些惊讶,直以为李辅国在开玩笑,区区一个军器监丞用得着如此兴师动众,连夜求见吗?不过,张清却一脸的紧张,语气急促的问道:

    “这个军器监丞可是封常清的旧部,又曾追随秦晋从新安一路到长安的那个郑显礼?”

    李辅国道:

    “正是此人!”

    得知此人的底细,张氏姐弟俱是一惊,但张安还是有些疑惑:

    “既然此人与秦晋的渊源如此之深,为何只做了个军器监丞?”

    他对郑显礼的名字还算熟悉,因为那份神武军系官员的今生名单里就有此人的名字,就算破格简拔,也只做了个从四品的左武卫中郎将。比起秦晋身边的那些亲信,要么位居大将军,要么成了镇守一方的节度使,此人当真太低调了。

    李辅国摇了摇头,说道:

    “据老奴所知,正因为重视,秦晋才让郑显礼在军器监丞的位置上一坐就是三年。”

    张皇后也很是诧异,他们分析秦晋的臂膀亲信时,都只围绕着卢杞、裴敬、杨行本这些人,就连最不受秦晋待见的陈千里都仔细研究过,却从未将这个叫郑显礼的人纳入视线之内。

    “请大将军说的详细一些,为何秦晋重视他,又让他做军器监丞这种小官呢?”

    李辅国的脸上露出一丝阴笑,道:

    “至德元年,贼兵围困长安城,关中遭安贼叛军烧杀抢掠,天子曾下诏,军器监所督造武器,无须再经过兵部,而直接分发往敌前各军,如此一来省却诸多文书环节,就大大提升了效率……军器监自然也就间接掌握了分发武器的职权,直至今日,天子也未曾取消这一举措呢!”

    闻言,张氏姐弟均恍然大悟,神武军再厉害,也一直仰赖于军器监所督造的武器,如此重要的位置,自然要用靠靠之人守着。

    而且,更为难得的是,郑显礼在军器监丞的位置上一坐三年,居然毫无怨言,此等人才是最莫测的,如果不是从李辅国的口中得知这些事,恐怕他们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秦晋的用心竟如此之深。

    啪的一声,张安一巴掌拍在了面前的条案上。

    “秦晋这是要作甚?掌握了兵权,还要掌握武库不成?长此以往下去,岂不成了第二个安禄山?”

    “三弟慎言!”

    张皇后毫不留情面的斥道,只有他们姐弟三人时,发发这种牢骚也无所谓,李辅国虽然与他们是盟友,但此人的心机太过叵测,又岂能在此人面前如此口无遮拦?

    李辅国也附和着张皇后,道:

    “殿下所言甚是,秦晋毕竟领兵在外,不能轻易与其撕破脸,以老奴所见,还是要安抚为上策!不过,这个郑显礼……”

    说到此处,他停顿了一下,似乎在措辞,但又有些犹豫。

    张安被当众驳了面子,早就有些急躁,见李辅国迟迟没有下文,便忍不住道:

    “区区军器监丞而已,随便安个罪名,杀了了事,谁又能非议?”

    “此举不妥!”

    不等旁人说话,李辅国就率先跳出来表示反对,他在这种事情上的底线不容挑战,因为一旦把秦晋得罪的死了,在眼前的局势下是绝没有好结果的。而李豫的逃脱,与李辅国有意无意的放水也不无关系,在唐室经历了多少年的政治斗争以后,他已经深谙其中的竟要,如果没有能力赶尽杀绝,那就一定要留有余地,否则焉知他日不会死无葬身之地?

    只是这种想法,他是无法对张氏姐弟三人直言的,因为他们的目的不一样,定王李侗夺得天子之位才是终极目标。

    张安瞪着眼睛语气中尽是不满。

    “龙虎大将军,都到了什么时候,你还对秦晋抱着幻想吗?别白日做梦了,赶走李豫夫人仇怨,他一定会记一份在你的头上。”

    李辅国两手一摊,苦笑道:

    “老奴现在已经和殿下是拴在一根绳子上的蚂蚱,又岂会再有二心呢?将军莫要冤枉了老奴啊!否则,老奴何至于夜半时分觐见殿下呢?”

    “好了,都不要再争了,大将军的忠心,有目共睹,吾绝对相信他是出于一片忠心。至于那个叫郑显礼的官吏,吾认为不宜在此时轻举妄动,多派人手,密切关注便是,如果此人当真有什么出格越轨的行为,再行论处就是!”

    “殿下圣明,老奴谨遵谕令!”

    张皇后很满意的点了点头。

    “裴敬已经答应了吾,在太子人选确立之前,断绝潼关的内外交通,任何人都不得任意出入。龙虎大将军以为,当以哪位皇子立为太子,才有利于我大唐的江山社稷千秋万代呢?”

    这种问题还用得着多想吗?李辅国立刻就答道俯首道:

    “定王聪慧过人,年纪轻轻就贤名远播,当为太子的最佳人选!”

    这一夜实在决定了太多人的命运,整个长安城仿佛也有着预感,时时处处都笼罩着一种不安的情绪。

    而这种不安的情绪也很快随着太阳的升起而渐渐消散,一轮红日隐隐在鱼肚泛白的天际跳了出来,深秋的寒露开始消散,京师城墙上的铁甲将士岿然不动,露珠沿着甲叶滴滴滚落。

    又是一个崭新的黎明,眼看着就到了昼夜轮替的时刻,自从秦大夫率领全城军民大败了安贼叛军以后,身受伤害的关中大地在这种日渐趋于平静的日子里疗伤恢复,虽然这伤痕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平复的,但一切毕竟在朝着好的一面发展。

    突然,有甲士瞪大了眼睛指向西北方向,结结巴巴的说道:

    “看,看那里,有,有骑兵!”

    此言一出,所有的人的目光都齐刷刷的向西望去,果见团团烟尘滚滚而起,一支黑衣黑甲的骑兵正以惊人的速度狂奔过来。

    当值的校尉得到禀报以后不敢怠慢,登临城上仔细观察了一阵,面色骤然灰败入土。

    “是,是吐蕃人!吐蕃人的骑兵!敌袭……”

    敌袭示警的钟声很快响起,瞬息之间就传遍了整座长安城……

    最快更新阅读,请访问 请收藏本站阅读最新小说!

第八百九十三章 :危情乱人心() 
♂!

    “吐蕃人围城了,吐蕃人围城了!”

    敌袭的钟声很快也让大明宫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但张氏姐弟三人的第一反应却是城内某些不安分的人又再搞事情了,张安当即招过鱼朝恩,令其带兵戒严长安街市,严防有人趁乱闹事。

    张皇后也在此时召集两个弟弟紧急议事,张安见到姐姐时,便一副高枕无忧的模样安慰她:

    “姐姐尽管放心,俺已经安排了鱼朝恩带神策军戒严长安城,哪个不开眼的敢轻举妄动,便格杀勿论!”

    奈何警钟之声敲得撕心裂肺,久久不绝,还是惹得张皇后心神不宁。

    “现在是多事之秋,你们也别怪姐姐多事,今日吾右眼皮总跳个没完,莫非要在此处印证了?”

    张清则适时的劝慰了一句:

    “子不语怪力乱神,这些捕风捉影的说法,当不得真。姐姐当务之急是稳住咱们的阵脚,待了解具体情况之后,再做出相应的处置措施。目前来看,二哥派鱼朝恩戒严长安城内的做法是十分妥当的!”

    张清很少夸人,今日着实的夸赞了这个二哥一句,张安立时就觉得有些飘飘然,同时也认为自己在军中的威信远比此前想象的重要。

    “不过,我的随从在第一时间禀报说,城外的的确确有不知底细的兵马,具体数目不祥。怕只怕……秦晋的人不甘心太子被废,意图反扑……”

    这个说法差点把张安惊得跳了起来。

    “他疯了吗?公然反叛朝廷,难道就不怕天下攻击之?”

    说着,他又看向张皇后:

    “姐姐,淮南节度使高适一直对秦晋颇有微词,不若再让他兼着江南西道与淮西道的节度使,伺机对神武军狠狠的咬上一口,看他顾此失彼之下还如何嚣张狂妄?”

    用高适这颗棋子限制秦晋,是他们姐弟三人一早就商量好的,只不过现在不能与秦晋立时翻脸,为了不过分的刺激他,才没有大张旗鼓的为高适加官进爵,扩充辖地。

    此时,张安在愤怒之下提了出来,一心只想尽快的解决掉秦晋这个尾大不掉的贼子。

    “二哥不可鲁莽,此时情势未明,怎么能轻易就下决断呢?再说,高适这颗棋子乃天子及早布下的暗局,对咱们姐弟而言却又是一把双刃剑,既能伤人,也可能伤到咱们自己,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是绝对不能轻动的。”

    “好了,都别争了,等军报到了,再做筹划吧!”

    等了大约一个时辰,军报才姗姗来迟,张安愤怒于军中情报传递的效率低下,当即要将那个传令的军吏斩首。

    而军吏也是满腹的委屈:

    “郎中令容禀,小人也是夹在中间两头受气,各军只见推诿责任,又不肯明确出具军报,小人没了办法才,这是接到了北禁苑民营的军报才,才能赶了过来,否则……”

    张安大怒,也不等那军吏说完,便一脚踢在了他的胸口上,军吏猝不及防立时就仰面飞了出去,撞在柱子上,登时闭气。

    “二弟鲁莽,军中推诿责任,关你的属吏何事,还不先看军报?”

    经张皇后的斥责之后,张安才如梦方醒,赶紧拍开了军报上封口上的封泥,从中抽出了一张羊皮纸,上面字迹寥寥,却是让他触目惊心,心惊肉跳。

    “吐蕃,吐蕃,二十万大军……”

    话未说完,手中羊皮纸拿捏不稳,滑落在地。

    张清也是疑惑重重,赶紧上前一步,将落在地上的羊皮纸捡起来,仔仔细细的看了一遍,登时也是倒吸了一口冷气。吐蕃人居然引二十万大军进逼到了长安城脚下,而他们这些坐镇长安的高官大将们竟浑然不觉!

    “坏了,姐姐,是外敌,吐蕃人,二十万!”

    几个词一句句从张清的嘴里蹦出来,可把张皇后吓得花容失色,她毕竟还是个女人,宫廷斗争时,她能毫不手软,心狠手辣,可一旦涉及到外敌,又不免暴露了胆小的本性。

    这当然也不全然是张皇后胆小的原因,因为有过安贼攻破潼关,荼毒关中的例子摆在前面,现在吐蕃人穿过陇右,直抵长安城下,难免不让人想到两年前的那场浩劫。

    那时就连秦晋和神武军用尽了吃奶的力气,也堪堪左支右拙,几乎不保长安城。而他们这些人有能力退敌吗?如果打不过吐蕃人,又该怎么办?

    “定王呢?快把定王带来!”

    嗅到了危险之后,张皇后的第一反应就是把心爱的儿子带在身边。张清是个心思极度敏锐的人,微微一皱眉,问道:

    “姐姐难道想效仿太上皇当年,西狩?”

    此时,张皇后已经乱了方寸,忙不迭的点了点头。

    “二十万吐蕃人势大,长安已经无险可守,吾绝不能拿天子和定王的性命当做儿戏!”

    张清很赞同姐姐的主意。

    “既然如此,就要做好两手准备,一面调兵遣将,组织抵抗。一面秘密积极安排西狩事宜,不,西狩怕是不成了,吐蕃人从西面来,谁也不知沿途各郡县的情况如何,为今之计,咱们只能往潼关走。”

    张皇后和张清的商议引起了张安的不满。他认为这封军报很可能是北禁苑民营炮制出来的居心叵测之物,为得就是乱他们的军心士气。

    说起北禁苑的民营,还是长安守卫战时期的遗留产物,至德二年以后,由于关中秩序渐渐恢复,在战时组建的大批民营也就随之裁撤,重新编入当地官府的户籍之中。而长安城内则有上一支规模万民营是有过与安贼叛军硬碰硬的野战经验的,这些人便没有被解散,而是一直驻扎城南的荒地之中。直至前几日兵变事发,太子被废,这些与神武军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民营民兵便被移驻到城外的北禁苑内。

    也正是如此,北禁苑的民营便也有了直接与吐蕃大军接触的机会。

    但是,当张安把他的种种疑虑和猜测都说出来以后,张氏姐弟又一齐的犹豫了,如果当真是民营搞出来的事情呢?否则,神策军和左武卫因何没有确切的军报发过来?

    这时,张清才建议道:

    “姐姐还是速将鱼朝恩与李辅国招至殿上问话为上!否则,一切揣测和谋划岂非都是空谈?”

    没了主意的张皇后更是同意自家兄弟的建议,命人急令鱼朝恩与李辅国返回大明宫。

    只是他们并不知道,此时的鱼朝恩根本就无暇顾及什么返回大明宫的命令,因为他正在城上,远眺入眼处尽是黑压压的吐蕃兵,嘶吼阵阵,马蹄隆隆,如此排山倒海的气势,比之当年的孙孝哲贼兵有过之而无不及。

    而鱼朝恩也并非泛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