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乱唐- 第5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杨行本与秦琰交钱脚后的寻了来,他除了布置各部在洛阳城内的防区以外,还有许多秘密事情需要处置,因而也是忙得脚打后脑勺。

    “达奚珣可寻到了?”

    刚见面,秦晋就直问到。达奚珣昨夜的消息实在至关重要,否则诺大的洛阳城当真被付之炬,神武军此行先就失败了半。因而,他对这个原本不怎么重视的2臣也多了几分在意,曾特地嘱咐杨行本务必要寻到此人。

    “城破以后,到处都是乱兵,城中半数人家都曾遭受过抢掠,达奚珣的府上也没能幸免,末将赶到时早就人去宅空,连个人影都见不到!”

    杨行本回答的十分平静,他可不在乎达奚珣的死活,反正此人该做的事也已经做完了,像这种不知廉耻的叛臣,多个少个又有什么区别呢?

    秦晋摇摇头,有些遗憾。

    “大夫何须为达奚珣担忧?此人生性狡猾,未必就能遭了难,否则他的宅子里如何没有几具尸体?没准与那安贼并北逃了也未可知!”

    听了杨行本的话,秦晋沉吟阵,继而眼睛竟是亮。

    “达奚珣如果当真能跟随安庆绪北上,未尝不是件好事啊!”

    秦晋的反应让杨行本愣,脱口问道:

    “难道达奚珣还有可用的价值吗?”

    “当然不,此人为间,岂非再合适不过吗?”

    得到的答案虽是反问,可杨行本还是副恍然大悟的模样,但口中还是说着:

    “达奚珣几次出卖安庆绪,难道安庆绪就察觉不出吗?这可有点让人匪夷所思。”

    秦晋笑道:

    “蠢货的世界,就算你我也不能尽数知晓啊!”

    杨行本的想法原本也没什么奇怪的,安禄山父子能摧毁了大唐半壁江山,就绝不可能是愚蠢之人,现在安庆绪的表现比想象中大失水准,也就由不得他不奇怪。

    “蠢货?”

    秦晋的回答半是玩笑,又半是认真,这让杨行本有些愕然,下意识的跟着重复了句。然而,更加耸人听闻的话还在后面。

    “如何,想不通?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吧,这几年以来,唐朝与安贼的对峙,比的,拼的,并非是哪方更勇猛,更智计百出。”

    “那比的是什么?”

    杨行本觉得秦晋这番话有失偏颇,但出于对秦晋的了解,知道他绝无虚言,心中更是迷惑。

    “愚蠢!”

    只两个字,让杨行本哑然失笑。他也是心思通明之人,秦晋把话说到了这个份上,又焉有不明白的道理。

    “大夫所言甚是,从安禄山坐大之初,天子就有无数次机会将其剪除,哪怕是限制手脚。就算错过了这些机会,安贼起兵之后,依旧有大把的机会。可看看咱们的天子都做了什么,仍旧醉心于权术平衡之道,任凭党派争斗,败坏朝局,终至自毁长城,铸成难以挽回的大错。如果不是大夫果断的从河东返回关中,此时的长安恐怕早就是叛贼的囊中之物了,这唐朝的江山,还不知道有几年活头。”

    杨行本向说话刻薄,就算对李隆基这个过气的天子,现如今的太上皇也毫不客气。

    秦晋罕见的点头附和着杨行本惊世骇俗的说法,如果这在以往太平光景,仅凭这几句话就足够他家破人亡的了。

    “二郎所言不差,在此之前,朝廷几乎把所有不应该犯的错都犯了遍,导致叛军节节高歌猛进,这说明什么?不是说明叛军能够攻城略地,不到个月就攻陷了洛阳,不是他们勇猛无敌,而是拜朝廷的屡屡犯错所致。”

    秦晋的这个说法又出杨行本的预计,而且明显有种玩笑戏虐的意思。

    “世间事往复,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如今轮到他们频频犯错,也没什么奇怪的。”

    杨行本点头赞道:

    “大夫所言极是,想想当今太上皇御极天下四十余载,玩弄重臣于鼓掌之中,又岂是愚蠢无能之辈?可还是犯了不该原谅的错误,安庆绪何许人也,又岂能和太上皇比?落败至此,还真就不足为奇了。”

    虽然杨行本对李隆基有着极大的不满,可旦涉及敌我,还是有所倾向的。不过,刨除其中的个人主观因素,杨行本这番话也大致不差,安庆绪比起李隆基又差了岂止是星半点?

    “大夫,房相公来了,在政事堂呢!”

    听闻房琯来了,秦晋则搓了搓手,又舒展下筋骨。

    “走,去政事堂看看!”

    此时,天光已然大亮,太阳高高升起,气温也随之变得闷热。秦晋掀去了肩上的大氅,又摘掉头上重重的铁盔,这玩意重达五六斤,又捂在脑袋上密不透风,实在是受刑般。

    如今皇城已经基本肃清,自然也不用这么全副武装了。

    “咱们这位房相公此时应是百般滋味在心头,当初如果不是他托大,现在就是克复东都的不世功臣了!”

    秦晋暗暗感慨,杨行本说的不错,让房琯夺下这收复东都的功劳,本是他精心谋划的。神武军本就战功赫赫,自打在关中击溃了孙孝哲二十万叛军,力挽狂澜于既倒,其地位早就不容撼动,如果再多了克复东都的功劳,可绝不是锦上添花,而是功高震主,赏无可赏的局面。如果让房琯来分功,神武军和他秦晋本人或许就不会像现如今这般树大招风。

    然而,房琯不争气,丢了整整十万大军不说,还差点连命都没了。到头来,收拾残局的还是神武军和他秦晋。

    秦晋叹了口气,默然不语,脸上竟满是忧心之色,全然没有收复东都洛阳的兴奋、激动和欣喜。

    如果这么步步展下去,就是要逼着自己做曹操,做赵匡胤,也许若干年后……只是,现在的唐朝既不是气数将尽的后汉,也不是根基浅薄的后周。大唐立国百年在李隆基的手中达到了全盛,其根基深入神州大地的每寸角落,如此做就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可他还有退路吗?明明以为自己可以操纵命运,改变命运,到头来却还是被命运推着向前走,不能回头。

    “大夫,大夫……”

    杨行本的声音将秦晋从出神中拉了回来,他定了下心神,见杨行本已经上马,便也上马,同往政事堂去。

    政事堂内,个苍老的身影背对着门口负手而立,远远望去竟显得有些佝偻寥落。

    房琯身为宰相,败军丧师,而今东都终于克复,终于得偿心愿,心里却实在是五味杂陈。

    “房相公如何跑到这里偷闲了?而今东都刚刚克复,还有数不清的差事要办,料理民政,老相公可是当仁不让啊!”

    房琯的确有料理民政的天赋,其人对民营的理解和处置都远远过了秦晋手下诸人,如果重新整合洛阳,他自然是最佳人选。

    冷清的政事堂内多了两个人,也多了生气。房琯回过身来,苦笑道:

    “东都克复之日,就是老夫回京领死之时,这是当初老夫曾许下的誓言,今日又岂可食言呢?”

    秦晋道:

    “留着有用之身为朝廷多加效力,不是更好?”

    看着脸诚挚的秦晋,房琯心内苦涩,当初自己视此人为仇寇,必欲除之而后快,而此人非但没有对自己落井下石,而且还照顾有加,更是放手任其施政,毫不疑心……

    这份胸襟气度,绝对是宰相之才,自己难以相比。

    “秦大夫放心,老夫不是半途而废的人,这东都民政,老夫会料理的。”

    秦晋还真担心房琯死心眼,甩手而去,现在得到了他的保证,不免松了口气。

    “就实际而言,相公理民有功,虽然抵不得败军之罪,也必然会得到天子谅解的!”

    杨行本也跟着劝了句。房琯苦笑着叹了口气。

    “老夫自己却是不能原谅自己呢!”

    闻言,秦杨二人默然不语。

    秦晋打量起这洛阳皇城内的政事堂,比起长安政事堂还要宽敞华丽,只可惜被安贼小朝廷折腾的狼藉片,眼前所见,书案凌乱,纸片竹简散落的到处都是。

    这些都是日常政务的公文,即使是伪燕小朝廷经手的,也都极为重要,秦晋弯腰俯身,件件拾起地上散落的公文,又码放在案头。

    然后,秦晋又在公案后坐了下来。

    “从今日起,就要清理户口,但凡实有百姓,都要悉数编入民营。至于那些没有恒产的流民,也要组织起来,收复洛阳只是个开始,真正的恶战都在河北等着咱们呢!关中距离太远,人力物力难以长久供应,今后的切阵战,都要以洛阳为基础。所以,千万不能有丝毫的马虎。说到底,两军交战,打的是百姓是粮食……”

    秦晋的声音很平静,也有些低沉,寥寥几句话就把神武军接下来的计划简单勾勒出来。

第八百四十二章 :驱虎吞狼计() 
♂!

    是夜,“大燕天子”行在,昔日的晋王府旧邸乱成了一锅粥,宦官宫人们四处奔逃,羽林禁卫亦是人心惶惶,但好在都是昔日的燕辽精锐,尚未出现大规模私逃的现象。? ?

    不过身为“天子”的安庆绪突然气血上脑晕倒了,却着实的让所有人心底里都涌出了一丝丝的绝望。

    “陛下,陛下,醒醒,醒醒啊!”

    一些宦官对安庆绪还算忠心,聚在他的身边七手八脚的折腾着,可惜都是些没什么急救经验的人,好半晌都不得其法。

    “大事不好,大事不好,唐兵破了含嘉仓城,从从宣仁门里杀出来……”

    派出去打探消息的宦官屁滚尿流赶了回来,一副末日降临的德行,只是安庆绪已经昏死了过去,对他带回来的消息没有任何反应。

    “陛下快醒醒吧,唐兵都打到家门口了陛下,陛下……”

    终于,安庆绪悠悠醒转,睁看眼见到一群宦官宫人围着自己,均是一副如丧考妣的德行。

    “都围着朕作甚?朕,朕这是怎么了?”

    缓了好一阵,安庆绪才记起来此前生了什么,达奚珣是他最为信任的重臣,却也在此时离他而去。他虽然是个比较粗线条的人,但背叛的感觉一样难以忍受。

    “陛下,唐兵已经破城了,该,该如何是好?”

    安庆绪一愣,觉得这个消息有些突兀,第一反应竟是难以置信。按照他的预计,唐兵最快也得在日出之后才能有所进展。

    “哪里破了?”

    “是,是含嘉仓城,据说季武也已经死在了乱军之中!”

    闻言之后,安庆绪咬牙切齿,恨不得生啖其肉。

    季武的愚蠢害死了他自己,也还得洛阳城被如此之快的突破。

    他知道洛阳城已经再没有守住的道理,此时不走,恐怕就真要被唐兵瓮中捉鳖。

    “迁都,即刻迁都,车队向南城前进,一刻都不得再停留。”

    此时的安庆绪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果决,几乎没有片刻的犹豫。临走时,羽林禁卫奉命一把火烧了晋王府,虽然已经来不及在全城放火,可这晋王府他也必须焚毁,不想这座府邸落到唐朝的手中。

    然而,安庆绪的“迁都”之路可谓是荆棘重重,步履维艰,刚刚过了新中桥,迎面就有一股乱兵冲上了上来,不由分说就是一通砍杀。羽林禁卫不过五六百人,都聚在安庆绪的身边,这就苦了那些赶车的车夫。可怜这些手无寸铁的车夫无辜惨死在了乱兵刀下,哄抢毫无征兆的生了,其余未曾被砍死的车夫见状,哪里还有心思留在车上,当即作鸟兽散,逃之夭夭。

    由此,车队彻底瘫痪,安庆绪暴跳如雷,却没有半点办法,他甚至不敢让这些羽林禁卫去杀散这些乱兵。因为他生怕不知从哪里又冲出一股乱兵来,趁着自己身边空虚,行杀掠之事。

    “车队不要了,绕路,绕路走!”

    安庆绪再一次罕见的果决起来,满车金银财宝竟弃之如敝履。

    实际上,再爱财也是有极限的,眼看着性命都要没了,谁还顾得上这些身外之物、只要留得性命在,他日卷土重来,丢掉的东西还不是要乖乖的复得吗?

    整整一个车队的金银财宝吸引了大批的乱兵,这些人哪里还顾得上注意这个仓皇逃窜的‘天子’呢?这也算是因祸得福吧,安庆绪得以顺利的逃到长夏门。

    眼看着到了长夏门,安庆绪又紧张了起来,早前就听说长夏门、定鼎门一带有乱兵,万一让乱兵占据了城门,他可真就是叫天不应,叫地不灵了。

    也许是老天对他还有些许的眷顾,安守忠成功的平息了南城的乱兵,两处城门依旧牢牢的在守军控制之下。

    安守忠见“天子”在数百羽林禁卫的护持下疾驰而至,心中就已经腾起了不祥的预感。

    “含嘉仓城已经被唐兵攻陷,季武也死无葬身之地,洛阳再无可为之机会。安相公,早早随朕北上邺城吧!”

    与此同时,探马也赶了过来向安守忠禀报城北生的一切。至此,安守忠只觉得天旋地转,他知道自己所有的努力都已经化为泡影,现在等着他的只剩下两条路,要么留下来死在乱军之中,要么护着安庆绪北上邺城,或许还有翻身的可能。

    几乎用不着任何的权衡和犹豫,安守忠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后者。

    “请陛下稍后片刻,老臣这就去召集部众……”

    安庆绪粗暴的打断了他,激动的吼道:

    “哪里还有什么部众?你的那些部众正在哄抢朕的金银,这城南可控的几处城门还有多少兵马,召集起来,这就走吧。再晚,唐兵杀了过来,就是想走也不一定能走的成了……”

    安守忠既沮丧又愤怒,但心里也知道安庆绪说的大致没错,走的晚了很可能就被唐兵稳重捉鳖。

    只听安庆绪又庆幸的说道:

    “城南闹成这个德行,幸亏唐兵没有大举来攻,否则早就杀进来了!”

    安守忠心下凛然,想辩解几句,可又实在找不出过硬的理由,只得叹息一声作罢。

    经过收拢,长夏门与定鼎门两处大约还有万余人,安庆绪则只急着脱身,离开这已经水深火热的洛阳。

    “一万人也好,总比身边没人要强的多,安相公一定要安排人断后,否则唐兵万一追上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