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乱唐- 第5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季武见了商承泽以后很是客气,但也仅仅是客气而已,商承泽从他的眼神和举止里看不到热情。这是个很不好的兆头,过分的客气就等于疏远,此行目的还未曾提及字半句,他的心就先凉了半。

    “商兄不是应该在河阳镇守吗?怎么到了洛阳来?”

    商承泽自然也不肯如实和盘托出,只模棱两可道:

    “兄弟与偃师严五恭并归顺了大唐,今日此来正是要为四郎穿针引线啊!”

    闻言,季武眉头微皱,好半晌才问道:

    “听说尹大帅和严相公都投了唐朝,他们的境遇可好?”

    关于此,商承泽也料到了季武会有此问,便如实答道:

    “兄弟不曾见过尹子琦,但严相公在神武军中境遇尚可,时时都在秦晋左右,看着秦晋的态度举止也很是礼遇!”

    “是吗?为了这礼遇,严相公连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都做了?”

    这番话反问的不阴不阳,大出商承泽所料,时间竟呆在当场,不知该如何回答。

    忽而,季武纵声大笑。

    “商兄不要在意,玩笑而已,玩笑而已!”

    商承泽也跟着尴尬的笑道:

    “玩笑,玩笑,季兄风趣,有趣的紧!”

    不觉之间,商承泽对季武的称呼也从四郎转为了季兄,人是会变的,当年他虽然为了此人多方奔走,但以目下情形看来,这情分早就在时间的蹉跎中消失殆尽了。既然情分已经没用了,那就只能说利害。

    事实上,驱使人能够做出最终决断的,不也只有这“利害”二字吗?

    “商某临来时,秦大夫再三交代过,只要季兄肯于投诚归顺,条件任提!”

    季武掸了掸肩上的大氅,语气颇为轻挑。

    “秦大夫好大的手笔啊,就不怕季某所要的,他给不起吗?”

    不知怎的,商承泽莫名反问:

    “难不成季兄还想做神武军之主吗?”

    在商承泽看来,封官许愿自是在所难免,但如果像季武这般漫天要价,便是半分诚意都没有。如果是这样的话,哪里还有谈下去的意义?他甚至怀疑,前夜向神武军以箭矢投书求援的,究竟是不是眼前的这个人。

    季武嘿嘿笑道:

    “神武军之主,季某当然不敢奢望,只求麾下之兵仍旧由季某统领,还有,须得仍旧驻兵洛阳,神武军亦不得染指!”

    这等漫天要价虽然有些过分,但也在商承泽的意料之中,他有些为难的摊着手。

    “统领旧部署不是问题,加官进爵也不是问题,如果不允许朝廷王师进城,这,这似乎有些不大合乎常理。”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普天之下莫非王臣,不让神武军进城,难道还想独霸洛阳做听调不听宣的藩王不成?

    他相信,以雄才伟略似秦晋这等人,是绝对不会允许这种情况生的。

    季武却从容笑道:

    “今日安庆绪也派了使者过来,许诺尚书右仆射,河洛兵马大元帅,孰重孰轻以商兄想必和容易分得清。”

    商承泽有些语塞,安庆绪现在内忧外患,眼看着自身难保,就算许诺个实权藩王又待如何?大燕旦被灭,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道理虽然是这个道理,但话却不能这么说,直说了往下也就没法再谈,可不说季武抬出来的又好像是可以讨价还价的筹码,实际上根本就是文不值的东西。

    商承泽叹了口气,开诚布公的问道:

    “商某今日的确是带着秦大夫的诚意而来,季兄也不妨敞开说,需要什么条件,只要能答应的,绝对不会有转折反复!”

    季武的目光中露出丝玩味神色。

    “敢问商兄,何为能答应,何为不能答应?”

    “这……”

    被堵的语塞,商承泽也是怒火上涌。季武不肯记得当年奔走相救的情分也就算了,现在居然还如此出言戏耍,显然是没将他放在眼里,头脑热之下就冲口而出:

    “前日投书求援的不是季兄吗?今日为何毫无诚意?既然是这样,又何必再谈,季兄直做安庆绪的尚书右仆射与河洛兵马大元帅便是!”

    话出口,他就后悔了,但说出去的话就像泼出去的水,已经收不回来,只得硬着头皮撑下去。

    商承泽甚至心中惴惴,季武会不会将他立即绑了,向安庆绪邀功。

    “多说无益,请季兄送我下城!”

    既然撕破了脸,商承泽刻都不想在城上多停留。季武控制的含嘉仓城是洛阳城的城内城,北面就是洛阳城外廓,西面毗邻宫城,位置得天独厚,的确是个不小的筹码,尤其是含嘉仓城内的含嘉仓,有着大唐积蓄百年的粮食,可谓是举足轻重。如果季武诚心投奔归唐,他所得到的回报定不会少。

    但是,仅从此前的对话中看,季武根本就没有商谈的诚意,更多的只是拖延时间而已。

    “商兄莫急,投书之人的确是季武,季武也很有诚意献城,但麾下毕竟还有万把将士,不得不为他们考虑筹谋啊!”

    眼见着季武不肯放自己下去,商承泽有点急了。

    “既然季兄有诚意,为什么就不能拿出点诚意呢?如果再像之前那般说下去,请恕商某难以奉陪。”

    季武很是惊讶,有些难以置信的看着商承泽,陪笑道:

    “实话说吧,季某根本就不想留在洛阳,河东代地,卢龙辽东倒是颇为属意的地方,如果能给个节度使或者副使也是可以的,不知商兄以为如何呢?当然了,此时卢龙尚在大燕手中,但唐朝早晚会平叛,咱们也不能只争这朝夕不是?”

    就实而言,季武提出的这个条件已经可以谈了,如果他开始就如此说,商承泽定会毫不犹豫的答应下来,代为周旋。但现在商承泽已经成了惊弓之鸟,心中所想的全是尽快下城,脱离这龙潭虎穴的险地。

    正是基于此,商承泽连声的应承下来,并要求季武送他下城。

    所幸,季武并没有为难商承泽,交换意见之后很痛快的就用箩筐将其顺了下去。

    直到双脚结结实实的踩在土地上,商承泽长长的吁了口气。

    今日九死生,此生难忘,但他很快又愁了,的确是逃脱了险地,回去以后又怎么向秦晋交代呢?临来之前,自己可是拍着胸脯打了包票的。

    正愁的功夫,却听黑暗中有人问:

    “前面可是商将军?大夫派我等在此迎候呢!”

    天上隐约掉下了雨点,脸上随之渐有点点冰凉之意,商承泽稳定了心神,答道:

    “是我,是我,走吧,回去……”

    路上,负责迎接护送的军将句话都没有,商承泽心中忐忑,盘算着该如何答复,秦晋不是易与之辈,想要糊弄过去,自是绝无可能的……

第八百三十七章 :欲毁洛阳城() 
晋王旧邸,一辆辆马车排成了长队,一直蔓延到坊外,羽林禁卒们扛着大包小裹,一件件仍在了车上。

    “动作快点,别磨磨蹭蹭的,陛下说了,天亮之前必须全部装车……”

    羽林将军也成了临时的监工,手持马鞭焦躁的催促着麾下士卒加紧搬抬货物。

    此时的安庆绪终于穿上了一身可以见人的衣袍,不再是一领中衣丝袍,披头散发。

    “陛下三思啊,一旦迁都,再想回来可就千难万难了!”

    安庆绪整理了一下衣袍,显然他对这种束紧了全身的衣裳还有些不适应。

    “朕不想迁都,可唐朝的兵马连宫城都烧了,宣辉门也让人家占了,你们但能争气一点,朕能舍得这繁花似锦的东都吗?”

    身为天子,就算再贪图享乐,再昏聩无能,也绝没有放弃都城的道理,在安庆绪看来,唐朝对洛阳势在必得,而燕军似乎又已经到了强弩之末,守住洛阳已经成了不可能的事。

    “请陛下再三思,臣已经派人与季武交涉,只要他能顾念大局,臣就算把中书令的位置让给他也无不可。只要含嘉仓城还在手中,咱们就有和唐朝一战的资本,击退神武军也大有可能。还有,齐鲁与淮西两地的兵马也已经回援,陛下,咱们并非孤军作战啊!”

    安庆绪耐不过安守忠的苦苦相求,终是一甩袖子。

    “好吧,朕就给你一次机会,再等一日,一日功夫,如果不能见到转机,迁都之事便再无商量的余地!”

    说完,他又扭头去问站在身侧的达奚珣:

    “达奚卿,朝野众臣对迁都一事持何种态度啊?”

    达奚珣赶紧上前答道:

    “启禀陛下,朝野众臣并无反对之意,迁都一事在朝廷上几乎没有阻力!”

    安庆绪很满意的点了点头。

    “明发诏书,让大臣们准备准备,都跟着一并到洛阳去……”

    话说到一半,他又思忖了半晌。

    “自愿,众臣自愿随朕北迁,不愿意走的,朕也不强求。”

    他忽然想到洛阳官员有数万之众,如果拖家带口的都跟着北上,这一路上要白白的浪费多少粮食?反倒不如实行自愿原则,那些不愿意走的留下来,正好可以给他省下一大批粮食。

    达奚珣应诺,但心里却大不以为然。安庆绪以安守忠这屠夫为相,短短的十几天里就杀了朝臣诸将宗族数万人,早就不得人心了,绝大多数人都巴不得安庆绪赶紧卷铺盖滚蛋,如果实行自愿原则,能有一成人跟着他背上都算多的。

    想及此处,达奚珣又看了看安守忠,此人显然是不希望放弃洛阳的,正在为此而做最后的努力。然而在其看来,说服季武此人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除非安守忠肯自我牺牲,将自己的首级双手奉上,季武才会将含嘉仓城交换朝廷。

    而到了那时,安庆绪岂非就成了季武玩弄于鼓掌之中的玩偶傀儡了?到头来,洛阳城还是要守不住,迁都也是早晚之事。

    安守忠也不是什么节烈忠臣,也不会迂腐到舍生取义的地步。

    如此种种,达奚珣自忖自己都看得明白,为什么安庆绪就看不透呢?还要给安守忠机会留下来,要知道战场形势瞬息万变,鬼才知道明日此时洛阳还会是个什么局面,万一战局恶化的厉害,堂堂大燕天子就算做了唐朝的俘虏也是大有可能的。

    只是这些话达奚珣不会去说,也不想说与安庆绪听。正所谓树倒猢狲散,这位昔日的大唐河南尹也开始为自己的将来谋求出路了。

    安庆绪打了个长长的哈气,但他又强忍住了浓浓的睡意,到了这等关键时刻,他要监督者臣下将尽可能多的东西装车,如果漏了下来,那就只能白白的便宜唐朝人。

    安守忠疾步离去,达奚珣看着他的背影竟觉得有些步履蹒跚,这位亦冷血屠夫闻名,在短短十天的时间里就足以依靠累累恶名而彪炳史册的大燕宰相,居然也心力憔悴了,

    达奚珣虽然能力一般,但自诩看人还是比较准确的。虽然安守忠不断的以强硬来掩饰内心的彷徨,然而身体上的本能反应却已经出卖了他。

    直到安守忠走的远了,安庆绪才低声对达奚珣道:

    “达奚卿马上交代家人收拾金银细软,迁都日期不会拖后!”

    达奚珣愕然。

    “那,那安相公?”

    安庆绪则满不在意的说道:

    ‘朕答应了他可以晚走一日,却没说朕一定要等他啊?’

    达奚珣心道,这明明就是强词夺理,刚刚的情形自己也不是没见到,说过话的也都记得清清楚楚,绝对是肯定的告诉了安守忠,缓一日再下迁都决断的。

    这时,达奚珣竟有些同情起安守忠来,为了一个根本就不存在的约定而作者徒劳无功的努力,倒不如承认失败,跟着安庆绪北逃。

    说实话,达奚珣的内心是纠结的,既想留下来重投唐朝,可又怕秦晋出尔反尔,秋后算账,最终还是难逃朝廷的惩罚。可跟着安庆绪北上,那就真成了丧家之犬,况且史思明早晚要与安庆绪翻脸的,无论怎么看,跟着这样一个昏聩无能的主人都是没有任何前途可言的。

    “臣敢问陛下,国都要前往何处?”

    安庆绪几乎是想也没想就脱口而出:

    “邺城!”

    达奚珣暗道,看来安庆绪也并非全然是仓皇北逃,心里应该多少还有点复起的念头吧。

    邺城自后汉末年成为曹魏的都城以来,一直都是河北大城。尤其在北朝其间,更是地位可与洛阳比肩的大城重镇。

    只可惜隋文帝杨坚篡周自立之前为了彻底断绝河北的反杨势力,一把火烧掉了这座积蓄数百年的大城。自此以后,邺城便一蹶不振,后来唐朝在贞观年间曾修筑了一座方圆不过数里的小城,邺城才重新有了城,但也不过是人口仅仅万余人的小城而已。

    如今河北道的大城一双手都数不过来,安庆绪哪个都不去,偏偏要到邺城去,足以证明此人心中还是未曾绝望。

    然而,未曾绝望是一回事,有没有能力将邺城发扬光大是另一回事。

    “陛下圣明!邺城自古就是龙盘虎踞之地,若以此为根基,有朝一日定能重返洛阳!”

    岂料,安庆绪却露出了一个颇为诡异的笑容。

    “朕不会回来了,这里是朕的噩梦之地,从此以后,这世上再无洛阳!”

    骤然间,达奚珣心中生出了一种不祥的预感。

    安庆绪的眼睛里罕见的闪烁着光芒,直视着达奚珣。

    “朕也不妨先给你頭个低,朕走了,大燕迁都了,也绝不会把完完整整的洛阳留给唐朝,一把火烧掉!就像杨坚当年烧了邺城一般!”

    不祥的预感国安应验了,安庆绪居然生出了要毁灭洛阳的心思,他又忽然想到了那些不肯跟随安庆绪北上的官员们,其下场可想而知。

    “陛下,如此仓促,是否,是否带上百姓?”

    其实,他这么问就是想确认一点,安庆绪是否要将洛阳全城的百姓也一把火烧掉!

    “百姓?那些百姓都盼着唐兵入城,又何曾把朕当做天子?这种百姓不要也罢!达奚卿,朕知道你忠心为朕,所以朕才提前告知你这一切行动的底细,给你提个醒,亲族子弟一定要让他们提前准备,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