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乱唐- 第48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在,小人在呢……”

    中堂里只有一盏烛台亮着,本就不大的堂内,依旧昏暗,依稀可见秦晋就正襟端坐在主位之上。

    “有罪之人严同拜见御史大夫!”

    “严同,你何罪之有啊?”

    严同在来此之前就已经下定了决心,又经过了一整日的煎熬,更是决心为自己的将来设谋。

    “小人有欺瞒大夫之罪。”

    秦晋冷哼了一声。

    “欺瞒?如何欺瞒?”

    “小人临来时,严相公有交代,可找准机会,暗中,暗中……”

    原来,严同从洛阳赶过来与秦晋会面,绝非如他此前所说,是代严庄商谈弃暗投明之事。而是于暗中窥伺机会,抓住神武军内部的矛盾大做文章。再者就是以商谈为手段,达成拖延进军速度的目的。不过,神武军根本就没给他这个机会,直到尹子琦大败以后,他才如梦方醒。

    ……

    长石乡大营,杨行本回到军营以后,当即就命令部将,整顿兵马,对叛军的反击即将大举展开。

    军中上下原本在为杨行本的处境而担忧,裴嗣将矛盾扩大化以后,全军上下都知道他受到了秦大夫极为严厉的惩处。许多人都以为这一回肯定要阵前换将了,然而出乎他们意料的是,杨行本不但回来了,而且还在回来的当日就对军中所有人马做了一连串的部署。

    部署之后,杨行本也没有闲着,而是召集了军中所有校尉以上的军将进行集体训话。这种情况是前所未有的,谁都知道这个杨将军性子冷淡,又不爱张扬,就连必要的军事会议都甚少参加,更别提现在了。

    其实,杨行本的目的十分简单,就是为了告诉所有人,他虽然受到了严厉的惩处,可依旧是前军的主将,任何人都不容替代,而且这也是出自于秦大夫的本意。以此安定军心,让他们不要多想,尽快围歼这最后的叛军才是。

    就在集体训话之后,有军卒来报,在营外活捉了十数名来自于叛军的奸细,听口音都是些洛阳人士。

    杨行本只以为捉到的都是些寻常奸细,打算循例审讯一番,谁知刚见到那些奸细,十几个人就齐刷刷的跪成了一排,纷纷表示自己是弃暗投明,而且身在叛军之中也是因为被裹挟不得也以而为之。

    “只要将军肯收留我等,便有一桩天大的秘密告知将军!”

    这几个奸细居然不知天高地厚的讲条件,杨行本不禁莞尔,他身侧的军将却怒喝道:

    “若有重要消息便从实招来,否则自有方法让你们开口!”

    说着话,抽出了腰间的横刀在他们面前晃了几晃,又作势揪住一人的领子,挥刀便要砍。

    “饶,饶命,饶命,说,这就说……”

    刀架在脖子上,直接就把那人吓的屎尿齐窜,账内顿时便腾起阵阵骚臭之气。

    杨行本也看出来了,这些所谓的奸细应该是尹子琦在洛阳强征的汉人,并非来自于叛军核心,不打算继续浪费时间,便要转身离去。

    “我等是尹子琦的随军郎中,尹子琦中了风邪,难以自理,将军正可趁此机会一鼓作气,痛歼叛军,直捣洛阳。”

    这个消息确是大出所料,杨行本停住了脚步,回转过身来。

    “你们再说一遍,尹子琦如何了?”

    其身侧的军将却道:

    “勿信这些变节之徒的话,谁知道是不是尹子琦派来故意散布假消息,以迷惑将军的!”

    杨行本未知可否,只盯着其中一人问道:

    “你来说,尹子琦病症如何,军中动向如何?”

    那名被指到的郎中颤颤巍巍的答道:

    “尹子琦前一日夜里受了箭创,后来听说三万精锐全军尽殁,又见了钟如海的惨状,激动之下就中了风邪,当即卧榻不起,难以自理。叛军营内见主帅病倒,也都慌了神,小人等就是趁着这个机会逃出来的。”

    杨行本若有所思,片刻之后又问道:

    “尹子琦的病症短时间内可以恢复?是否有性命之虞?”

    还是那名郎中。

    “性命无虞,若悉心将养,半年时间可复旧观。只是三五日内,就算下地也未必可能……”

    

    【活动】领全额红包,拿万元大奖

    【专题】最新热销小说top20

第七百五十五章 :叛军临换将() 
燕军大营,灯火通明,众将齐聚在中军帐内。只是与往常不同的是,主帅尹子琦的位置空空如也,余者一个个也都是心事重重。

    “唐兵连续袭营,虽然规模不大,可也见得他们是得寸进尺。我幽燕铁骑岂能容他们如此羞辱?”

    经历老马坡的惨败之后,燕兵全军上下都笼罩着一种雪耻的情绪。也由此,战斗情绪反而比平时更加高涨。究其原因,营中的燕兵几乎都没参加过老马坡战,觉得那是受了钟如海指挥不当的连累,如果是尹子琦亲自指挥胜负还未可知。还有一点就是,燕兵自起事南下以来,这些精锐几乎没打过败仗,所遇到的唐兵也尽是些土鸡瓦狗之辈。现在突然败的如此之惨,许多人心里都转不过这道弯。

    “言之有理,诸位且都说说,尹将军现在昏迷不醒,就留下了撤军两个字,谁知道他那时候的神志还是否清醒?脑子胡不糊涂?”

    “对,若是糊涂之言,将来尹将军清醒过来,还要责备我等哩。。。。。。”

    一干人七嘴八舌,议论纷纷,宗旨就只有一个人,不想执行尹子琦在昏迷前下达的撤军令。

    “可如果不撤军……万一这是尹将军深思熟虑后的结果呢……”

    话说了半截,这位郎将就闭上了嘴,言下之意,将来万一被追究起来,责任由谁来担。

    “哼!能不能醒过来且不说,咱们就这么回去,到了洛阳,全都是败军之将,这个责任由谁来担?”

    众人又是面面相觑。

    “钟如海死了尹将军又人事不省,不如便推选个主事之人,将来但有责任,大伙一体承担!”

    “如此甚好!”

    这些人终于定了下来,不执行尹子琦的撤军令,而是留下来准备和唐兵一战。

    可大战也要有大战的准备,现在他们频频遭受唐兵的袭扰,派出的探马也常常有一半以上的人回不来。既然留下来就不能再这么窝窝囊囊的守在此处,必须想出办法来,破掉这个令人恼火郁闷的局面。

    郎将李忠国被推选为了主事之人,没有秩级,没有职司,全凭众将的共识。

    这个李忠国原本是契丹人,后来投了唐朝,循例被赐姓李。通常这种被赐姓李的契丹人都是契丹方面的贵族,且有着相当的实力和能力。

    也因此,今年才四十出头的李忠国就成了余下来两万余人共推的将军。

    “承蒙诸位同袍抬爱,既受将旗,便请诸位一体配合!”

    此时,原本属于尹子琦的将旗被交在了李忠国的手里。与之共同代表军中权力的印信与符节也已经放在了案头。

    只要凭借这几样东西,就可以调遣洛阳以西的所有人马。

    “咱们所余下的这两万多人肯定不够,必须要向洛阳请调援兵。但有一点请诸位严格保密,请调援兵要用尹将军的名义。除此以外,任何兵马调动,乃至与阵战之上,均须冠以尹将军的名义,悬挂尹将军的纛旗!”

    “这,这是何意啊?”

    在座的许多人并非尹子琦的嫡系,此时便有意削夺尹子琦的影响力,可见李忠国居然事事都要打着尹子琦的名义,便多有不满。

    李忠国却道:

    “不但对外,对内也要严格保密。一会李某就会召集众军士当众宣布,尹将军的病情已经大为好转,毋使军心再度波动。至于对外也要用尹将军的名义,原因很简单,唐兵所畏惧者只尹将军一人而已,谁知道李某了?”

    众人面面相觑,觉得李忠国说的有道理,也就不再反对。

    李忠国走马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拔营起寨后撤十里,拉开与长石乡唐兵的距离。

    又有人对这个看似多此一举的军令表示不满。

    撤退十里与留在这里又有什么区别?无非是后退了几步,反倒使大军上下徒然遭受折腾。

    “诸位有所不知,唐兵擅长以袭营乱我军心,往往入夜便在左近神出鬼没。究其原因,都是我军大营距离长石乡太近。一来一回也只耗费小半夜的功夫,因此才防不胜防。如果咱们把大营撤退了十里,看似没有什么影响。但唐兵再想袭营,一来一回却要多搭进去二十里的时间,如此一来,袭营的难度自然也就水涨船高!”

    众将闻言,都大为叹服,觉得推举李忠国为将果然没错。先后下达的几个军令都有板有眼,那些郎将校尉们也就更加的信任他。

    李忠国的判断果然没错,撤退十里的当夜,军营竟头一次没有遭到唐兵的袭击,而且唐兵也因此受到了迷惑,一时间竟有些后继乏力。

    就在众将欢欣鼓舞,纷纷抚额相庆之时,李忠国又警告道:

    “唐兵中素来以神武军最为奸狡,其主帅秦晋更是神鬼莫测,如果诸位以为这样就能使他们无所适从,难免要重蹈钟如海的覆辙!”

    钟如海的名声在军中已经越传越臭,而且不论地位高下,都一致认为,老马坡的全军覆没此人至少要负七成的责任,而另外那三层,就算不明说,所有人也都心知肚明,自然该由昏迷不醒的尹子琦来负。

    得了李忠国的警告,众人觉得有道理,可是如果就这么守下去,还有什么意义?如果不能西进拿下新安,这里的事早晚就露馅的。

    “咱们在这里按兵不动,就怕朝廷催促下来,不好交代。”

    现在的大燕朝的天子已经不是安禄山了,安禄山虽然残暴,可至少还能说得通道理。但眼下的安庆绪则与乃父大大不同,一切全凭一己好恶,万一暴怒降罪,在座的各位都是吃不了兜着走的。

    李忠国却劝说众将:

    “诸位同袍稍安勿躁,之所以按兵不动,绝非一味的采取守势,而是要以守代攻。”

    在座的也都是战场上厮杀出来的,经过李忠国的解释,马上就明白了他的意图。

    “如果唐兵不来攻呢?也等着咱们攻过去,岂非白白浪费时间?”

    唐兵最擅长的就是以守代攻,他们有这种担忧也不奇怪。

    李忠国还是胸有成竹的模样。

    “放心,唐兵军力倍于我燕军,岂会错过这等建功立业的机会?”

    一言说罢,众人又担忧尽去。然则,终究有人还是唏嘘感叹,

    “想当初太上皇在位时,咱们说攻哪里就攻哪里,何曾像现在这样受气了?”

    “此一时彼一时,风水还有轮流转的时候呢,何况这用兵的运势?李郎将的计策,诸位如果都觉得可行,不妨就试上一试!”

    说是试上一试,实际上,这就是经过了一番议论之后,决定执行以守代攻的军令。

    然则,这一等就是三天,居然再没等到唐兵的袭扰,也不见唐兵大举来攻。许多人又开始沉不住气,觉得此前是不是判断有误,唐兵不敢来了呢?

    李忠国现在也是一脑门的雾水,他可是在众将面前信誓旦旦的保证了的,岂料现在就被狠狠的打了脸。在大伙前来兴师问罪之前,必须得找出个站得住脚的原因,或者说须得找出神武军按兵不动的真相。

    于是,李忠国将探马游骑的数量有增加了两倍,范围更是直抵新安城下。

    此前李忠国为了不过度的刺激唐兵,只将侦查范围保持在长石乡以东三里的位置,仅仅保证军中大营有足够的反应时间。现在看来,这种设想显然是不够的,可等侦查的范围扩大以后,他竟又是吃惊不已。

    唐兵的的确确在这三日的功夫里按兵不动,偃旗息鼓了。

    这可与此前的消息截然相反啊。在大营后撤之前,早就有多处明显的迹象,表明驻守在长石乡的唐兵要发动大规模的突袭抑或是全力进攻。

    李忠国也正是基于这个原因,才产生了后撤十里的想法,如此更是为了避敌锋芒,而不至于使这两万余燕兵面临难以摆脱的险境。

    可现实的情况却让他也理不清头绪了,究竟是唐兵另有诡计,还是……

    这时,一个想法突然从李忠国的眼前闪过,霎那间有如暗夜惊雷闪电,把这个世界照得如同白昼。

    难道唐兵内部也有了分歧?抑或是唐朝的朝廷有人在为秦晋掣肘不成?

    这种先例在唐朝军中可谓是层出不穷,当年的封常清如此,哥舒翰如此,高仙芝也是如此。

    当时军中甚至有一种笑言,指称李隆基亲手将唐朝土地一寸寸的献给了安禄山。

    事实也差不多如此,如果李隆基当年不在敌前军中搞平衡,钳制主帅的权力,通过宦官大加干涉,幽燕铁骑的进军速度未必会如此之快呢!

    现在秦晋眼看着就要兵锋直抵洛阳,说不定长安城内有些人不希望看到这种情况出现,来个阵前走马换将也未可知呢!

    总而言之,就算不是走马换将,但有干涉主帅决策的行为,对他们而言无疑就是绝好的消息。

    一想到这些,李忠国就觉得胸中有如沸腾之水,忍不住的兴奋难耐。

    他当即就召集众将,将自己的这个判断说了出来,众将闻言,也都觉得极有可能!

    

    【活动】领全额红包,拿万元大奖

    【专题】最新热销小说top20

第七百五十六章 :注定必落败() 
入夜,长石乡大营。除了点点风灯,与阵阵刁斗之声,内外一片安静。中军帐内灯火通明,杨行本静坐沉思,在三日前突然接到了暂停进军的命令,而且并未说明缘由,这令他觉得心中有如吊桶一般,七上八下。

    他担心的并非是秦晋最自己的信任,事实上他也很少如此担心,因为秦晋是个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性子,如果对自己有一丁点的怀疑,都会毫不犹豫的拿下自己。他最担心的,怕是朝廷上又有人掣肘,想找秦晋的麻烦。

    然则,几番思量之下,杨行本又觉得这种可能性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