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乱唐- 第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此言一出,又立即有人连声附和:“我大燕军威武,杀到长安城区,捉了兴庆宫李的皇帝佬,给咱大燕国皇帝端洗脚水。”

    随即,众人爆出阵阵哄笑。

    孙孝哲暗骂了两句赶忙也催马跟了上去,前面这位就是大燕皇帝的儿子,安庆绪。

    眼看着安禄山即将登基称帝,安庆绪的身份肯定也就水涨船高,此时他们这些人自然不敢有所忤逆。

    关注官方qq公众号“” (id:love),最新章节抢鲜阅读,最新资讯随时掌握

第六十五章 :鸟雀有壮志() 
安庆绪指着残破废弃的夯土城墙,一连感慨了数声。

    “难以置信,就凭这样一片低矮的城垣,竟能抵抗我燕军旬日时间,听说带兵的才是个县尉?”

    孙孝哲落后安庆绪半个马头,答道:“正是,新安县尉秦晋,此人虽然年轻,胸中却很有些韬略。”他说起秦晋时,表情一如此前般平静,看不到半分难堪与尴尬,若有不知真相的人,还以为谈及的是正要投效“大燕”的人才。

    呼的一阵风起,墙头上突出的雪壳断裂,扑簌簌掉落,碎雪随之四散飘荡,撒了安庆绪满身满脸,煞是狼狈。跟在后面的许多随从见状,都是低头掩嘴,想笑又不敢笑。

    “倒是个人才,可惜不能囊入我大燕朝廷,为父皇效力!”

    安庆绪拍掉身上的碎雪,的语气中带有几分可惜。现在安禄山虽然还没正式登基称帝,大燕也还未正式立国,但他们在私下里早就当大燕国已立,视安禄山为大燕国皇帝了。

    “收为大燕所用未必不能,只要擒住此人,还不是予取予求?”

    “孙将军所言甚是,都说自古艰难唯一死,这世上爱惜性命的人不在少数,就算那素有令名的常山太守颜杲卿又如何?还不是也有屈膝请降的时候?”说到这,他忽然意识到,颜杲卿已经降而复叛,此时举这个例子似乎不太恰当,于是便一挥手,提气说了一句:“走,进城!”

    刚刚那一阵碎雪并没有扰了安庆绪的勃勃兴致,他带着一众将领进入了新安城,入眼却到处都是残垣断壁,这多少让安庆绪有些意兴索然。想不到经自己之手攻克的新安,竟是一座为付之一炬的空城,废城。

    新安之抵抗唐军是自行撤走的,但是安庆绪手下的书吏再向大燕皇帝安禄山奏捷时,却对安庆绪歌功颂德,称其力克唐兵,攻下函谷故关。

    此前,咄莫同罗部与孙孝哲部人马纷纷折戟于此,而两人在燕军中都并非庸碌之辈,相较之下,自然就衬托出了安庆绪的能力超群。安禄山得知奏捷后果然“龙颜大悦”许诺会对安庆绪的部众大加封赏。

    “临出洛阳时,父皇曾几次叮嘱,大燕立国后,这些百姓就是我大燕的百姓了,不得再像以前那样恣意烧杀抢掠。如果有违命者,抓到一个杀一个,抓到一百个便杀一百个,尔等都听清楚了吗?”

    众人纷纷应诺,但却都在暗自腹诽着,这到了新安以后,别说遇到一星半个百姓,就连活物都不曾见过。

    果然,安庆绪甚是奇怪的问孙孝哲,“唐军逃走了,如何百姓也都不见了?”

    以往燕军攻克的城池,虽然也多有百姓逃亡,但毕竟还有留下来的,至于城池左近的乡里,留下的百姓更是多达五成,似新安这种城里城外都杳无人烟的情形,绝对是个例外。

    孙孝哲早就有了答案,回道:“新安县尉狡黠的很,带走了本县的百姓也不为奇怪。”

    “我燕军乃吊民伐罪之师,唐皇无道,将失天下,百姓们愚昧看不清楚大势,以后进入关中时,一定要多多宣讲一番。”

    此次安庆绪乃是奉了其父安禄山之命,巡视洛阳以西各处郡县的情况,顺道安抚百姓,以为元日称帝要买人心。可是,这一路上百姓们畏燕军如虎,根本就没人听他那一套。

    背地里蕃胡将领们都说安庆绪魔怔了,天下从来都是马背上得来的,也不知这夯货听了哪个书呆子吊书袋,竟然也学着那些汉人想搞这一套,真是滑天下之大稽。其实,就连燕军内部也没人理会安庆绪一遍又一遍发出去的命令,不让大伙抢唐朝百姓,手底下的勇士们,吃什么,穿什么?又哪有动力杀敌克城?

    是以将领们都私下里议论,幸亏安禄山还没老糊涂,否则让这夯货领兵,攻克潼关入主关中,只怕就要遥遥无期了。

    派出去的探子很快回报,新安县方圆十几里地空无人烟,也就是这个县几乎等于名存实亡。

    安庆绪摸着络腮胡须思忖了一阵,继而又叹道:“幸亏唐朝的地方官不都是那小吏之才,否则没到一处,百姓便空一处,到那时别说入主东都洛阳,怕是还没出河北道就要被饿死了!”

    这番话落在孙孝哲耳朵里,直让他憋不住想笑,迁移一县的百姓,若事先准备周全,或许不难实现,但若是将整个郡乃至几十个郡的百姓迁走,便没那么容易了,先不说百姓们舍不舍得抛弃财产背井离乡,几十上百万人安置到何处,供应的粮食来自哪里,这些都是几乎没有解决办法的难题。

    唐朝虽然有粮食,但也绝不会如此败家,掏空了粮仓做这等愚蠢至极的无用之功。

    新安已经没有待下去的必要,安庆绪带着孙孝哲等人继续向西,他的下一站是渑池。崔乾佑的奇袭十分成功,一举打开了自新安到陕郡的僵局,这个人的本是胜过孙孝哲多矣,一路上他在心中逐一品凭着几个领兵主将的优劣。

    这些人在范阳的时候,均不过是些镇将,守捉将这等芝麻绿豆大武官,仅仅一个多月的功夫,便都突然间大放异彩,立下了让人咋舌不已的大功勋。

    笼络像崔乾佑这种善于用兵的人,就成了安庆绪此行不可明言的主要目的。

    岂知抵达渑池后,安庆绪却没能见到崔乾佑,渑池守将所言,崔乾佑带兵奇袭弘农去了,力图在安禄山登基之前,拿下陕州城,得到陕州城外的太原仓。

    这时,一个想法突的在安庆绪脑袋里冒了出来,便问渑池守将:

    “目下我燕军正面向西已经推进到了何处?”

    “陕郡硖石,以东所有府县皆为我燕军占领。”

    闻言之后,安庆绪大为兴奋,“陕郡硖石?如此说我燕军兵锋已经直指陕州城了?”

    “正是!”渑池守将毕恭毕敬的答道。

    安禄山双掌交击。

    “好,今日不在渑池歇了,走,到陕郡去!”

    关注官方qq公众号“” (id:love),最新章节抢鲜阅读,最新资讯随时掌握

第六十六章 :胡儿非良马() 
自范阳起兵南下以来,安庆绪一直都紧随其父安禄山左右不得立功,现在逮着机会,岂肯轻易放过?也怨不得他立功心切,这位大燕皇帝的次子心中实在是有着难以对外人言说的苦衷与危机感。

    对此,在安庆绪左右的孙孝哲洞若观火,安禄山身边比较有地位的一妻一妾,正妻康氏生长子安庆宗,次子安庆绪;妾段氏,生子安庆恩。按照宗法制,安禄山的继承人,也就是将来的大燕国太子非嫡长子安庆宗莫属,但问题却是安庆宗与其母康氏此时在长安为质,只要大燕立国,皇帝登基,母子二人必死无疑。这就给了本无望承继大统的安庆绪以希望,是以整日都盯着那太子的宝座。

    战马疾驰,踏碎了一地冰雪,孙孝哲打马仅仅跟了上去,却闻听一阵放浪的大笑与粗鄙的谩骂自前方传来。是安庆绪一面催促部曲加速,一面又因为不知何种事体谩骂他们。

    孙孝哲眉头紧皱,如果这种粗鄙少文又喜怒无常的人将来承继了安禄山的大位,他们做臣子的就要日日夜夜提心吊胆了,时时刻刻都要为自己的脖子担忧。想到这里,他情不自禁的打了个冷颤。

    “驾!”

    于是挥鞭催马,也紧赶了上去。

    也正因为安庆绪粗鄙少文,便很不得安禄山欢心。相比之下,反而是年轻貌美的段氏所生安庆恩更受宠幸。这就使得安庆绪的地位很是尴尬,为了获取梦寐以求的太子之位,便一心要在安禄山的面前证明自己的能力。

    看着前面魁梧的背影在马上颠簸起伏,孙孝哲暗暗品凭着,此子不过是恐有野心的蠢猪罢了,若由他来做大燕国的太子,大燕国说不定就要二世而亡。

    就孙孝哲的本心而言,燕国太子的最佳人选,非康氏所出的嫡长子安庆宗莫属,此人性格温厚,又素有果敢机智之名,若作为一个守成之君,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了。

    可惜啊……

    前方忽然传来一阵骚乱,紧接着便是人喊马嘶,孙孝哲悚然一惊,过了渑池再向西就随时可能面对唐军的袭击,虽然陕郡硖石还在燕军手中,但这段驿道显然是不太平的。

    安庆绪这次出来巡视地方,仅仅带了一千于众,人马并不多,若是突遭袭击还当谨慎应对。孙孝哲原本和安庆绪尿不到一个壶中,只因为新安城下大败,损兵折将两万余,同罗部更是生生被打散了,安禄山大怒之下欲行军法将其处斩,关键时刻正是安庆绪为他求情,这才让孙孝哲得以逃脱伸头一刀的下场,然后戴罪立功。

    所以,此时的孙孝哲就算再看不惯安庆绪,因着这份相救之恩,他都只能捏着鼻子景从相随。还有一点,孙孝哲由于母亲的缘故,到处被人蔑视的称呼为骈妇子,偏偏安庆绪则不然,反而颇为优待,这些都是令他纠结的症结所在。

    孙孝哲的部众多数都被瓜分,此时仅有几十个部曲跟在身边,当即催促部曲加速赶上去,以防止安庆绪出了什么意外。

    到了近前才发现,竟是硖石负责警戒的燕军游骑,孙孝哲大声呵斥着这些不长眼的游骑探马。

    “此乃安大夫次子,尔等还不速速闪开!”

    安庆绪虽然在燕军将领中口碑不佳,但于这些底层军卒却是高不可攀的人物,谁都知道安禄山即将登基称帝,安庆绪则有很大希望成为太子,能够见到太子可不是人人都有的福分,是以一个个跳下马来,匍匐在地上膜拜请罪。

    游骑们的举动令安庆绪大为受用,被冲撞的小小不悦也在转瞬间消失不见。

    “起来,都起来吧!甲胄在身,不必行此大礼!”

    很快附近星散的游骑听说未来“太子”到了硖石,纷纷结伴赶来,小半个时辰竟聚了有数百人之多。安庆绪的自尊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然后又在众人簇拥下赶往硖石城。

    路上,安庆绪招来一位游骑旅率,似模似样的询问了一番当前的形势,然后对其大加赞赏了一阵。

    不过,孙孝哲却从那旅率颇多闪烁的言辞中,觉察出一丝不详的预感。果不其然,到了硖石以后,守将却迟迟不来拜见,安庆绪自觉受了冷落,便大骂崔乾佑,骂够了又带着人去逮那敢于蔑视自己的守将。

    城中的几名留守校尉被逼无奈才不得不直言,硖石主将早在几天前就被唐军诱伏斩首了。

    安庆绪不可思议的瞪大了眼睛,“甚?主将被斩,尔等为何不速报渑池中军?”

    一干人等面面相觑,孙孝哲略一思索便明白了个中因由。此时无论唐军亦或是燕军,失主将者,其下部将皆要受到严厉惩处,相关甚重的则会被依军法处斩,想来这些人一定是为了活命,才瞒报了这次惨败。

    尽管洞悉了其中的猫腻,孙孝哲却不打算站出来说话,他要看看安庆绪会如何处置这些人。

    谁道一波未平一波再起,一个校尉禁不住内心的恐惧,便把所知道的情形一股脑都说了出来,从崤山的一场大火,再到崔乾佑已经与之失去了联络达七日之久,一切的一切都在暗示着,或许还有更大的灾祸在等着他们。

    安庆绪竟一时间难以接受手足无措了,连声道:“这,这如何可能?崔乾佑不是连封瘸子都打的屁滚尿流吗?怎么可能败?”

    “卑下也不敢断言崔将军会兵败,只是失去了联络,杳无音讯,这不符合崔将军的用兵习惯。”

    安庆绪道:“这有甚奇怪的?行军打仗,岂有不遇到意外的?万一是有事情耽搁住了呢?”

    “卑下也希望如此,但崔将军有定制,大军必会每日派回信使,即便耽搁了也至多不会超过三日,而今已经七日没见一名信使往渑池去,甚至连片纸只字都没收到过……”

    “住口!崔将军用兵向来谨慎,岂会有如此纰漏?由弘农到渑池的路又岂止硖石一条?数万大军奇袭虢州城,走的不就是崤山中的河涧吗?”

    毫无征兆的,孙孝哲出言斥责了那本就战战兢兢的校尉。

    ……

    陕州,秦晋站在东门城头,眼望着远方,目送一队队军卒消失在驿道的尽头。就在中午时,他已经做出了决定,现在派契苾贺与乌护怀忠再度联手出击,正是此番计划所有环节中的第一环,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环。

    “长史君,把崔乾佑也搭进去是不是有些冒险了?万一有个闪失,咱们可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了!”

    不知何时,郑显礼已经站在了秦晋的身后,他对秦晋的冒险举动很明显颇不以为然,认为这样做过于冒险,万一失败他们连到手的一桩大功都要丢掉。

    秦晋却十分自信的笑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再说了,郑兄弟可还有更合适的计划吗?”

    一句反问让郑显礼咂了咂嘴,他如果有更稳妥的计划,此时契苾贺与那乌护怀忠便不会带着人马向东而去了。

    郑显礼实在想不明白,契苾贺与那乌护怀忠并非愚蠢的盲目之人,如何对秦晋的任何计划都不加任何质疑呢?

    其实秦晋的心里也没有完全把握,但事到如今,凡事又岂有万全的?倘若如此,天下间哪里还有诸多的突发事件,如果一切都是精确计算好的,只怕这场令盛世大唐走向衰落的叛乱也便不会发生了。

    久久,城头上的两个人都默不作声,最终还是秦晋先打破了沉默,“走吧!咱们肩上的担子同样不轻,容不得一星半点纰漏!”

    ……

    夜色渐浓,阴云笼罩之下,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