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乱唐- 第36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损失几何?”

    问话时,秦晋的心绪竟然有几分紧张!

    “团结兵五成,神武军四成!”

    这个结果让秦晋悚然动容,神武军伤亡四成,就算在河东最惨烈的那场大战中也不及这个数字。

    秦晋向来重视神武军的人命,从不做无谓的牺牲,今日守城竟伤亡如此惨重,实在超出了他可以接受的范围。

    “料到了孙孝哲会做困兽之斗,也没料到叛军的战斗力依旧如此之强!走,先回营中说话!”

    郭子仪本就是来寻秦晋商议接下来的防务事宜,正好在半路上遇见了,也就省得再四处找寻。

    回到军营,秦晋换下了冰冷透湿的皮甲衣衫,早有仆役烧好了热水,端入屋内。

    不过,秦晋只简单的洗了把脸,就疲惫的坐在军榻上。

    “大夫,沐浴的热汤已经准备好了,先泡一泡,驱驱寒,再商议军务也不迟!”

    “眼下将士们正在外面受罪,我又如何安心享用这热汤沐浴呢?”

    秦晋拒绝了那仆从的建议,直接看向郭子仪。

    “具体数字统计了多少?”

    郭子仪从公案上拿起了一封羊皮纸公文,递到秦晋的面前。

    “大夫且看,这仍旧是大概数目,具体的伤亡情况还在统计之中。末将认为,叛军的攻势不会就此罢手,等到天明以后,恐怕还要猛于今日。”

    秦晋点了点头,他十分赞同郭子仪的说法,以孙孝哲的性格绝不会如此轻易放弃的。

    “叛军的攻城器械尽毁,再打造出来至少也要三日功夫,咱们还有喘息恢复的时间。”

    郭子仪却大不以为然,摇头道:

    “未必,孙孝哲既然已经做了困兽之斗的打算,就绝不会在乎伤亡,不惜一切代价,狂风骤雨的进攻才是最终手段!”

    闻言,秦晋的心中一凛,的确,自己低估了孙孝哲决死一战的决心。不过,没了云车,仅仅靠梯子攀爬,守军还是有极大优势的。

    “报!刚刚统计的火药损失,大雨猝不及防,准备不及,半数以上都受潮了!”

    坏消息接二连三,竟然忘了冰雨对火药的影响。

    只是,这也不算什么,只要不是在行军途中,火药受潮以后可以重新炒制烘干颗粒化,这也不过是多耗费三两日的功夫而已。

    “知道了!”

    秦晋摆摆手,命那军吏退下,他现在心绪烦乱,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以减少防守的损失。

    “其实,我军伤亡惨重,作为进攻方的叛军,伤亡则要倍于我军,可惜,孙孝哲现在疯了,不计代价……”

    郭子仪推崇的是唐。军传统战术,对于火器这种新鲜玩意所报的态度,则是无可无不可,因而即便火药受潮,也不是优先考虑的麻烦。

    真正的麻烦还是军心。

    “末将刚刚巡视了几个营,军心都有些压抑,今日异常的降雨的确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顿了一下,郭子仪又道:

    “末将已经命人杀猪蒸饭,派下酒水,管够吃喝,希望能挽回抵消一些不安情绪。”

    以酒肉为引子,管够吃喝,至少会使人产生些许满足与安逸,但这就足够了,郭子仪的安排的确不错。

    仅仅小半夜的功夫,鹅毛雪片纷纷扬扬,越下越大,竟积雪及膝。秦晋绕过屏风,推开房门,冷冽的空气卷着湿粘的大雪灌了进来,打在他的脸上,身上。

    ……

    “废物,蠢材!撤兵,撤兵,难道就不能把云车也撤下来吗?留在城墙上,等着唐。军破坏吗?”

    孙孝哲破口大骂,张通儒低头顺耳的听着。

    实际上,大战到了最后,真正撤回来的人已经十不足一,他更不愿意为了弄回那几架木头车而再折损军卒们们的性命,因而此时挨骂也只能认了。

    “木头到处都是,没了再打造就是,可军卒的性命没了,又从哪里补充?”

    最终,张通儒还是没忍住反驳了一句。

    孙孝哲本来还想骂他,但话到嘴边竟放声大笑,他没有错,张通儒也没有错,只不过出发点不同而已。

    所谓做困兽之斗就是不计代价的拼命,以赌徒的方式,要么赢的盆满钵满,要么输的干干净净。以目前形势,只有不计代价的攻取长安,哪怕二十万人拼的就剩下了一万人,只要攻下长安,只要把唐朝天子握于手中,就会扭转乾坤,反败为胜。

    然而,张通儒还是妇人之仁,并不明白自己的苦心。诚然,重新打造攻城器械不过三两日功夫,但也就是这三两日功夫,不也给了唐。军喘息的机会吗?战场形势从来都是瞬息万变,天知道这三两日的功夫会不会有天翻地覆的变化。

    “好了,回去歇息吧,明日继续攻城!”

    忽然,探马来报:

    “长安以西二十里,发现大批人马!”

    孙孝哲和张通儒闻言俱是一惊,同声问道:

    “人马几何?”

    “至少在十万上下!”

    闻言,张通儒竟站立不稳,一屁股跌坐在了地上,口中喃喃着:

    “完了,全完了!”

    十万上下的援兵,一旦和长安城内的守军里应外合,哪里还能有他们的活路?

    孙孝哲也与张通儒一般的震惊,但震惊过后,马上又恢复如常,继而面露疑惑之色。

    “关中、河西、陇右已经没有唐。军主力,朔方的人马又在去岁被全歼,这十万人难不成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

    这个疑问让张通儒又生出了希望,他从地上一跃而起。

    “难道此中有诈?”

    “再探再报!”

    打发走了探马,孙孝哲沉思一阵,才缓缓说道:

    “未必有诈,但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本就是兵法之要,秦晋竖子奸诈狡猾,不知在弄出什么幺蛾子!”

    仅凭只鳞片抓不能确定形势,只能等待探马带回具体情况的信息才能有所决断处置。

    大约在天亮之前,各处探马的具体消息终于送到了孙孝哲的中军帐。

    人马的确有十余万众,旗号是安西军节度副使李嗣业,不过令孙孝哲疑惑的是,朝廷在安西的全部驻军也仅有五万人而已,安西节度使梁宰又是个鼠首两端的人,就算派了李嗣业返回长安,也绝不可能派出全部人马。

第五百六十七章 :胡将生新法() 
做出了最基本的判断以后,孙孝哲的心境反而安定下来,既然安西军不可能出动全部人马勤王,那么李嗣业带来的十万人是要有待斟酌的。

    “再探再报!”

    大批的探马游骑被撒了出去,孙孝哲早就困意全无,思来想去一番之后,决定还是亲自却查探一番。

    “张通儒何在?”

    “大帅,张副将去各营巡视。”

    孙孝哲摇了摇头,张通儒在这种几近于绝地的关头,仍旧对他不离不弃,心中不免有几分感慨。

    带了五百余亲随骑兵,孙孝哲一路向西而去。据报,李嗣业的人马距离长安以西二十里,这个距离说近不近,说远不远,既能随时发起攻击,也能随时抽身撤离。说实话他对李嗣业其人还是颇为忌惮的。

    众所周知,唐朝各地的边军里,最能打的军将要么在安西,要么在幽州。

    因为安西乃隔壁酷热苦寒之地,又远离中土,非能者不能派往此处。而幽州又面对着强大而又野蛮的契丹人,就连安禄山都屡曾在契丹人手上吃过大亏,因而无能之辈到了幽州多半就会在一两年内送命。

    剩下的河西陇右朔方,则成了权臣贵戚子弟或者投机者们争相抢着混资历的地方,尽管河西陇右也要时时面对吐蕃人的威胁,但其烈度与安西、幽州比起来自非可同日而语。

    李嗣业曾先后在高仙芝、封常清麾下效命,于安西摸爬滚打十数年,其能力自然也不能小觑了。

    这也是孙孝哲亲自前往,查探虚实的主要原因。

    越往西去,路上的**探马就越多,不过孙孝哲亦是身经百战之人,对此毫无畏惧之色,此行又没有打着将旗,谁会对区区五百人倍加关照重视呢?

    因而,孙孝哲并不在意亲随部属的劝阻,一路长驱直入,渐渐接近了李嗣业大军的中心地带。

    小股的**游骑若发现了他们,便快马加鞭一拥而上,将其围歼。如果对方规模上百,便加速避开。

    “大帅,前面有步卒上千人,咱们若再前进,恐怕就要被对方咬住!”

    孙孝哲勒马,上了高坡,放眼向漆黑的虚空中望去,之间灯火点点,似乎绵延了数里的范围。这哪里是上千人,分明已经摸到了唐。军的营地。意识到这一点后,他内心中一阵紧张,激动,兴奋。

    想不到轻而易举的就摸到了李嗣业大军的左近,也庆幸没再轻敌冒进,否则一冲进去可真就要被围住,叫天不灵,叫地不应。

    忽然之间,他竟听到了一片老弱妇孺的哭泣抱怨之声,心中不免疑虑重重,但凡大军出动根本不会携家带口,李嗣业是军中宿将,怎么可能不知道这个道理呢?

    怀着这种疑问,孙孝哲放弃了即时离开的念头,打算进一步靠近,打探打探对方的虚实。

    不过,孙孝哲也没有贸然行事,而是亲自带着二十余骑亲随,装作普通的探马游骑,再次向西深入了二里有余,终于撞上了负责巡逻的唐。军。

    一阵羽箭噗噗射来,孙孝哲二十余骑熟练的打了个弯,羽箭全数射空。

    这是**的蹶张弩,他意识到不能再深入进去了,然而并未完全探得情况,又怎么能死心呢?好在对方只将二十余骑当做了扑通的探马,只驱散了事,并没有追击赶尽杀绝。

    孙孝哲也正是算准了这一点,才扮作游骑深入**内部,打算抵近军营,一窥究竟。

    躲过了巡逻的唐。军步卒,孙孝哲忽然发现一群人于山坡后方乱哄哄往北而去。

    孙孝哲暗道倒霉,刚刚躲开了一群巡逻的唐。军,这才一眨眼的功夫又撞上了一群。

    “大帅,好像是流民!”

    忽然有部属提醒,孙孝哲这才反应过来,仔细聆听观察,果然是难民。只听这群人里似有女人的吵嚷之声,当真不是行军的风格。

    至此,孙孝哲心中多少已经有了底,看来李嗣业所宣称的十万众,应该是扶老携幼的结果。

    安西节度使梁宰应该没给李嗣业派出多少人马,据他判断,至多不会超过一万人。

    “这个李嗣业还真是忠勇之辈,如果能为我大燕所用……”

    一时之间,孙孝哲竟对李嗣业生出了惺惺相惜之感。不过,感慨之后,他又叹了口气,自己现在已经难以保全,又谈什么替大燕招揽人心呢?潼关落在唐朝手里数月时间,洛阳方面照理不可能毫无反应。可偏偏就毫无反应了,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一定有了不为自己所知的变故。

    可是变故究竟是什么,孙孝哲又不愿深入去想,最坏的可能无非是晋王安庆绪在史思明面前失去了优势地位,从而被掣肘。

    他摇了摇头,把自己的思绪拉回现实,虽然整体局面不利,然则李嗣业的所谓十万大军不过是外强中干而已,由老弱病残的乌合之众组成的人马,又怎么可能有战斗力呢?

    为了确认情况,孙孝哲又冒险,从南往西兜了一圈,这回再没有遇到巡防的**,一路上所见尽是老弱百姓。

    “李嗣业这里成了流民聚集地,真是奇怪,他哪来的这么多粮食?”

    一名部属的话提醒了孙孝哲,是啊,李嗣业哪里来这么多粮食,居然能养活这么多难民。

    意识到这一点,孙孝哲的心思活络了,如果李嗣业果真有一批粮食可以供应十万军民的吃食,那么……

    一个大胆的念头从孙孝哲的脑子里冒了出来。

    “走!回营!”

    探知了想要了解的基本军情以后,孙孝哲放弃了继续冒险,带着五百亲随骑兵返回长安城外的军营。

    回到军营时,张通儒已经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见到孙孝哲露了面,这才急惶惶上前。

    “可算回来了,大帅,有什么事派末将去便可,何必,何必亲身犯险?”

    如果是以往,孙孝哲定然臭骂张通儒一顿,骂他多管闲事,然而今日却舒然一笑:

    “今夜这个险冒得值!来,进账说话!”

    当张通儒得知李嗣业带来的所谓十万大军竟然大半是流民,心中不免奇怪,但马上又紧张的说道:

    “就算十万流民,集中来攻,对咱们也是不小的威胁!”

    张通儒的担心并非多余,若在以往肯定不会把区区十万流民放在眼里,不过现在正值军心崩溃的边缘,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军心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

    却见孙孝哲展颜一笑,继而反问了一句:“威胁?咱们自从跟随陛下起兵以来,又有那一刻不曾面对危险?你何时这么胆小了?”

    闻言,张通儒的眼睛里流露出了迷惘之色,自从以人脯为食以后,孙孝哲就自暴自弃,终日以酒水麻痹自己,可今日的转变也太过突兀,眼神里喷吐出的似乎都是灼人的火焰。

    孙孝哲忽然就像发现了宝藏一般,整个人又从醉生梦死中活了下来。

    “你仔细想想,流民为什么愿意跟着李嗣业?”

    张通儒暗道,这还用说,如果不跟着李嗣业,不就得被抓来做了人脯?

    不过,知道孙孝哲的脾气,他又不愿意把这个事实说出来,只迟疑着,吞吞吐吐。

    孙孝哲见状,便踱步到他的身旁,抬手在他肩膀上拍了拍。

    “你啊你,如何只看到了危险,却看不到其中的机会?”

    张通儒更糊涂了。

    “机会?”

    唐朝军队对他们里应外合,怎么可能还有机会呢?别说十万流民,就算十万头牛羊一拥而上,对他们而言也是不小的麻烦。

    见张通儒还是一连懵懂的神情,孙孝哲也不再卖关子,从容说道:

    “李嗣业凭什么能聚拢十万流民?原因无他,粮食而已!”

    一语惊醒梦中人,张通儒这才拍着额头,恍然大悟。

    “对啊,如果没有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