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乱唐- 第34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过了一会,秦晋觉得双腿的麻痒之感渐渐退去,便站起来活动着手脚。

    “孙孝哲狗急跳墙了,夜间袭城十有九成都要失败,这个道理他不会不知道,却偏要如此,你说这是为何?”

    郭子仪面色严肃,思忖了一下才道:

    “还要等到具体消息得了确认,才能最终下断言,否则,万一……”

    当然,郭子仪的谨慎绝对没有错,所以秦晋也就不与他争论,又将话题转到了今夜袭城的叛军身上。先后仔细询问了叛军的规模以及战斗力,得到的回答也与预想中大致不差,果然是军中精锐。

    夜袭这种差事也只有军中精锐出马才行,那些填命的白日里的效率都极为低下,如果放在夜间行动,恐怕就要趁着黑天一哄而散了,到时候督战队想要约束都难以奏效。

    忽而,门被推开了,适才那不忍打搅秦晋睡觉的书吏又捧着厚厚的公文走了进来。

    “大夫,一个时辰前送到的公文和军报,卑下见大夫难得睡一会,便没忍心打搅。”

    听到有军报二字,秦晋眉头微皱,想要呵斥,又缓和了语气说道:

    “以后但有军报,不论缓急,不论我在做什么,都要第一时间送来。”

    “是,卑下记住了!”

    书吏将厚厚的一摞公文放在案上就转身退下。

    郭子仪却笑道:

    “那书吏也是为了大夫,大夫数日数夜未曾合眼,睡一觉养足了精神,才好主持防务。再说,那些军报明显不是急递,又何必折了他的一番好意呢?”

    秦晋则一本正经的说道:

    “我当然知道书吏出自一片好心,但神武军向来以军纪严明为战斗力的保证,这些人情通融稍不留心就成了可以溃堤的蚁穴,是以不得不如此苛责。”

    这番回答大出郭子仪意料,他也早就听说了神武军中军纪严明,从这些民营的训练作战中也已经感觉到了这一点,但也没想到秦晋对部下的要求竟如此严厉,连半分情面都不讲。如此也就难怪神武军能在河东道全歼蔡希德部数万精锐,一举打破了叛军虎狼不可战胜的神话。

    两人有一句每一句的搭着话,秦晋已经拆开了摆在最上边的书信,拆开没有字迹的油纸封皮,一行字显露出来。

    “是潼关,裴敬!”

    三两下将信笺抽了出来,一目十行的扫了一遍,秦晋不禁在案头拍了一下。

    “裴敬所言,探马在冯翊白水探知,大火一连烧了七日七夜不绝,虽然内情尚未明了,郭将军猜一猜,究竟是什么能一连烧了七日夜不灭?”

    郭子仪在朔方为将多年,自然对河套以内至关中渭水的地形了如指掌,冯翊郡北部,以贯通南北的北洛水为分界,向西都是连绵的荒山土丘,向北则是稍显茂密的林地,一直延伸到黄河边的离石古要塞。

    因而白水城西三十里处的大火究竟燃烧的是什么,答案已经呼之欲出。

    “军粮!”

    郭子仪一字一顿的吐出了两个字,这判断与秦晋不谋而合。

    与此同时,两个人的目光不约而同的扫向了尚未拆封的那一摞军报。

    秦晋甚至有些急躁,一封接一封拆看着剩下的军报。只可惜多数都是城外何处发现多少叛军,以及叛军又扫荡了多少郡县一类的情况。就在秦晋渐显失望之时,一封军报的防水封皮拆开后,冯翊郡三个字跃入眼中,他只觉得双手都颤抖了。

    “就是它了!”

    兴奋的低呼一声,三两下就将之拆开,然后抽出来急急阅读,半晌后竟兴奋的腾身而起。

    “杜甫和杨行本烧了同官仓五百万石军粮,孙孝哲确实空手而回,他军中的粮食只怕撑不过半个月!”

    闻言,一向沉稳的郭子仪竟也激动的有些声音发抖。

    “既如此,末将心安矣,咱们只须拖上十天半月,就可以眼看着叛贼自行瓦解!”

    秦晋来到门边,一把拉开了房门,冷冽的空气裹挟着雪粒灌了进来,精神顿时为之一振。

    为这一刻,他等的心焦不已,多少年来从未有过如此折磨,好在老天不曾辜负了他的苦心,总教好事多磨。

    “除了坐等,将军可还另有方法,摧毁孙孝哲?”

    郭子仪有些不解的看着秦晋,不战而摧毁敌军,恐怕没有什么方法比这还要高明的了,可看他的意思,竟似还另有想法。

    “末将不明白大夫话中之意。”

    秦晋道:

    “孙孝哲麾下多是敢战精锐之士,倘若能为我所用,将来出关平定天下乱局,岂非也多了一层臂助?”

    闻言,郭子仪愣了一下,想不到秦晋此时就已经开始思虑出关平定天下的布置,但又对他的想法有点不以为然,便直言道:

    “大夫此计恐怕不妥,孙孝哲军中俱是反复之背,若不加区别招回军中,只怕将来会成腹心之患。”

    秦晋知道郭子仪向来行事谨慎,知道他怕节外生枝,便道:

    “打个比方,兵者,好似滔滔大水。将者,便为束水之堤。水流向何处并不在水之本身,而在堤坝的约束,只要堤坝修建的足够高,足够结实,为祸的大水也可以成为灌溉良田的丰年之源。”

    郭子仪又沉吟了起来,这段时日与秦晋的接触中,虽然其表面上随和,似乎对任何人的意见都能虚心接受,但骨子里却是极为自负的,只要定下的意见几乎不容更改。

    他清楚自己难以说服秦晋这种看似轻率的冒险之举,便只能点头表示赞同,毕竟那一番话也是有道理可以说的通的。

    “报!叛军撤了!”

    郭子仪和秦晋两人都是大惊,从袭城开始到现在,进行了不到半个时辰,难道叛军只为了到城下来丢下几百上千具尸体吗?

    一时之间,秦晋竟也有点摸不清头脑了,孙孝哲的确不爱按照常理出牌,但也不至于如此的任意胡为吧?

    “走,去城墙上看看。”

    秦晋和郭子仪先后去了发生战斗的几处城门视察,经过一番仔细的询问之后才发现,所发生的战斗并不激烈,甚至于连叛军都没有多少尸体丢下,而且来得快去得也快,仿佛早就预定好了一般。

    “派出探马,去查一查叛军究竟再作什么鬼!”

    此时,天色虽然依旧漆黑,但已经接近黎明,远处次第起伏的传来了公鸡打鸣的声音。

    直到天色鱼肚泛白,派出去的探马返回城中,表示并没有发现叛军的异常举动,攻城撤退之后就完全回到了营寨内。

    “这就奇怪了?难道孙孝哲得了失心疯,搭上数百上千条人命,只为了折腾咱们一下?”

    郭子仪不解的自语。

    一名探马忽然好似想起什么似的,一拍脑门道:

    “若说反常,也是有的,但却不在叛军身上。”

    郭子仪当即问道:

    “在何处?”

    那探马又有些迟疑道:

    “其实也在叛军身上,是那些已经死透了的叛军。以往,他们都任由同袍尸体堆积在城外,由大雪掩盖,昨夜不知何故竟挖回去了大半……”

    一个念头顿时在秦晋的眼前闪过,浑身不寒而栗。

    与此同时,郭子仪也望向了秦晋,似乎与他想到了一处。

    “人脯!”

    历史记载中,大军缺粮时,以人肉为食的例子屡见不鲜,战国时秦晋于长平围困赵军,赵军断粮后,竟以城中百姓和战死者的尸体为食。此后,东汉末年,以及南北朝其间,更是屡屡发生以人肉为军粮的骇人惨事。

    现在,孙孝哲遮遮掩掩的把尸体都偷运回去,难不成只是为了安葬他们,让死去的同袍有安身之处?当然不可能,唯一的可能性就是,他准备把运回去的尸体大卸八块,分给麾下军将士卒做军粮。

    “如此暴行,又与禽兽何异?”

    郭子仪竟一反沉稳的骂了一句。

    秦晋却低声道:

    “吃死人倒也还说得过去,我只怕他们……”

    “大夫之意,他们还能吃活人不成?”

    郭子仪反问,秦晋又问了回去。

    “死人能吃,活人难道就不能吗?”

    到长安城下来挖掘尸体毕竟是要冒风险的,而关中百姓毕竟没有逃散一空,只要稍加搜掠,便能聚拢万把人……

第五百三十二章 :丧心病狂也() 
在意识到孙孝哲将以人肉为军粮时,秦晋顿感浑身不寒而栗,如果是这样的话,只怕其军中短时间内便不会断炊,遭殃的却是关中百姓。而最终他和郭子仪都只能空感愤怒而已,以现有的实力除了守住长安,他们根本就不可能多做什么。

    好一阵,秦晋和郭子仪都没有说话,只硬着淡淡的晨曦望向城外白茫茫的雪原。

    “一会叛贼又要作乱攻城,大夫还是会去歇息一阵,这里有末将在,断不会有任何差池。”

    秦晋心里装着事,也知道自己在城墙上并无多少助力,应了一声,便带着人匆匆下城。

    离了开远门,秦晋并没有返回中军休息,而是径自往太极宫奔去,这一夜所得到的确切情报,和惊世骇俗的推测,他都觉得有必要亲自向李亨通报。若是被有心人抓住机会,以此来做文章,总归都是不小的麻烦。

    前者,烧掉了同官仓五百万石的军粮,虽然断了叛军以此为军粮的念想,但毕竟是烧掉了关中半数存粮积蓄,而且又是瞒着天子先斩后奏,无论形势多么危急,都得有人站出来负这个责任。

    倘若是魏方进或杨国忠之类,必然会将责任推的干干净净,而以具体放火的人背黑锅。而秦晋则不打算让杜甫或者杨行本替他背这个黑锅,所有的责任一体承担下来就是,反正出自他手的烂事也不知一桩,正是虱子多了不嫌咬,债多了不怕愁。

    另一个麻烦之处,也就是孙孝哲将以人肉为食的推测,一旦证实是真的,以李泌和陈希烈的性格,绝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将此事和秦晋拉上关系,然后大泼脏水。

    为了避免这些不必要的麻烦,秦晋只能亲自先一步向李亨说明情况,有了李亨的支持,李泌也好,陈希烈也罢,都拿他没有办法。

    叛军围城这两个多月的时间里,李亨对秦晋一直是不遗余力的支持,秦晋也头一次体会到了在这天下第一大城里说一不二的滋味,这当然离不开李亨为他在后面背书。

    当李亨听说孙孝哲军中即将断粮的消息后,兴奋的手舞足蹈,像个孩子,但在得知孙孝哲断粮的同时,冯翊郡五百万石粮食被付之一炬,整个人都僵住了,一时之间竟做不出任何反应。

    良久之后,他才沉重的叹息了一声。

    “白水同官仓的粮食,乃关中半数积存,如今付之一炬,来年开春青黄不接,百姓们又何以为食?”

    饿蜉遍地的景象仿佛已经闪现在李亨的眼前,满面忧惧之色,竟与刚才的兴奋形成了极为鲜明的对比。

    看到李亨如此反应,秦晋居然有些不忍心,接下来他要说的更为残忍。残酷。

    “陛下,昨夜叛贼突然袭城,挖走了不少城外堆积的冻尸,以臣推测,当要以之为军粮,以解燃眉之急。”

    果然,李亨的眼睛立时瞪圆了,仿佛不敢相信,这一番话是出自秦晋之口。

    “也许,叛贼不忍同袍曝尸荒野,为他们好好安葬,也未可知……”

    如果与秦晋对面而坐的是郭子仪,他会毫不犹豫的打消对方这种念头,然则对面而坐的是当今天子,他便只苦笑不语,让李亨自己领悟去。

    李亨倍感艰难的说了一阵,就连他自己都不相信这些话,整整两个月都不见叛军为同袍收尸,又怎么可能在即将断粮的当口为同袍收尸呢?收去的尸体除了当做军粮以外,已经找不出更好的解释了。

    “问题不仅在叛军冻尸,以臣之推断,孙孝哲很快就会把矛头指向关中百姓!”

    此言一出,李亨更是如遭电击。叛军毕竟都是造反谋逆的不齿之徒,死后落得被同袍果腹的下场,也是咎由自取。可关中百姓何其无辜?他身为大唐天子,看着子民被贼人屠戮,以之为食,却不能出手加以制止,其中的痛苦可想而知。

    殿上,君臣相顾无言,空气都好像凝固了。

    秦晋当然能感受到李亨无声的埋怨,但李亨是个做了十几年太子,又无时不刻备受打压的人,城府甚深,隐忍远超常人,不会把这种不满化作实际行动。孰轻孰重,他还分得清。

    “秦卿可有良策,解我百姓遭受屠戮之灾?”

    秦晋默然,李亨的情绪有些激动,追问道:

    “但到就没有办法了吗?朕身为天子,不能庇护子民,又有何面目去见列祖列宗?”

    列祖列宗这种事,秦晋是不相信李亨有朝一日会在地下与他们相见的,但这个黑锅也显然不需要李亨去背,把一个煌煌盛世搞成这般模样的,都是乃父李隆基,要拉一个人出来负责,也只能是老迈不堪的李隆基。

    然则,这种话秦晋又怎么能说的出口,是以依旧默然不语。

    激动过后,李亨的情绪平静了不少。

    “朕刚刚失态,秦晋不要挂怀!”

    秦晋深施一礼,平静的说道:

    “圣人肩负天下,当以社稷为重,叛军覆没在即,关中局势转眼可定,当此之时应放眼于关外才是。”

    这一番话已经说的十分明显,那就是此战之后,唐朝和叛军的优劣势对比,将从此翻转,而他李亨也极有可能成为定乱中兴之君而名垂千古。

    闻言,李亨的眸子里闪过了一丝兴奋,但依旧不能取代满面的忧惧之色,孙孝哲将以人肉为食的推断,给了他太大的刺激。

    ……

    叛军营中,一口口大锅于营中支起,里面沸水翻腾,冒着腾腾热气,水花翻滚间隐约可见带皮骨肉,肉香随风飘散于营中各处。

    站在这些大锅前面,孙孝哲非但没有垂涎欲滴,反而觉得阵阵作呕,但在将士面前,为了起作表述,必须强行忍住。一会之后,他将喝那锅里的汤,吃那锅里的肉。

    “张通儒何在?”

    “末将在!”

    “去尝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