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乱唐- 第34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你不觉得孙孝哲如此大张旗鼓,态度反常吗?”

    “反常?旗开得胜,招展而回,又反得甚长了?”

    秦晋本想详细解释,但一转念又放弃了这种想法,有些事说的明白了,反而不如保持神秘感更令人深信。于是,他只神秘一笑,便要与崔光远做赌。

    果然,崔光远将信将疑的看着秦晋,一时间脑子里却也转不过这道弯来。

    “看着吧,孙孝哲怕是要对长安不计代价的狂攻猛打了!”

    这句话又把崔光远吓了一跳,只觉得今夜来见秦晋,把连日来所有的不祥预感都坐实了。

    “难道孙孝哲已经有了必胜的把握?”

    秦晋鼻息间轻轻出了一口气。

    “崔大尹如何只长叛贼的气势,来灭自家威风呢?难道就不能是他穷途末路,孤注一掷?”

    对这个说法,崔光远实在想不通透,甚至有点不认识一般的盯着秦晋,只觉得今夜的秦晋说话也太不靠谱了,把正常的事说成反常,把叛军泰山压顶的进攻说成孤注一掷,实在匪夷所思。

    “大,大夫,莫非劳累过度?有,有些……”

    他本想说秦晋因为劳累过度而头脑不清楚,尽说些胡话,不过终究觉得碍口,没能说得出来。

    秦晋却替他说了。

    “大尹是否意味秦某糊涂了?”

    被说破了心思,崔光远尴尬的点点头,表示承认。秦晋又反问道:

    “大尹可见过秦某无的放矢?”

    崔光远下意识的摇摇头,秦晋此人的确从未说过空话,若说他信口雌黄,也实在令人难以置信。

    把满脑子浆糊的崔光远打发走了,秦晋也不由得轻叹一声,所有的一切都是自己揣测推演的,孙孝哲反常的高调而回,一定有背后的原因。冯翊郡败是肯定败了,但他不相信,以杜甫和杨行本的性子能让他轻而易举的就得了那几百万石粮食。

    更何况,还有十数名信使带着自己的军令赶往冯翊郡,只要有一个到了白水,将军令传达给杨行本或者杜甫任意一人,孙孝哲都只能无功而返,铩羽而归。

    想到这里,秦晋一掌重重的击在案上。

    是了!孙孝哲去时低调,又在回军之时,大张旗鼓,为的就是这一点。只有空走了一趟,一无所得,才会急着向世人炫耀。而他这么做,绝非是给唐。军的。换言之,乃是为了稳定军心而撒的弥天大谎。

    想到这些,秦晋只觉得心脏扑扑直跳,倘若果真如此,孙孝哲便到了穷途末路。

    可是,这毕竟都是秦晋的猜测,军中的人除了郭子仪对时局向来不动声色,绝大多数人的态度都像崔光远一般,日日惴惴不安。

    崔光远算是心思坚定沉稳之人了,都如此的心浮气躁,又何况那些军中的中下军将了?

    这个问题的出现是秦晋所没想到的,长安的守军多数都是以民营为基础组建的,相当于神武军之外另起炉灶而成的,思想工作比起神武军来还是失色不少。加之长安乃天子脚下各方消息铺天盖地,随便哪一天不是谣言满天飞呢?

    对了!是时候管制谣言了,若是任由这些捕风捉影的信息在城中传播发酵,说不定还会造成什么难以预料的危害呢!

    思来想去,秦晋更是难以入睡,便直接入城去见天子李亨。

    自李亨登基以来,对几位重臣无论何时何地,只要请见便必然接见。

    秦晋身为主持长安防务的重臣,更是没有拒见的理由。

    事实上,李亨也是夜不能寐,最近皇城内谣言他也多有耳闻,人心不稳之下,令人心神恍惚。但是,为了不给秦晋添乱,他硬是忍住了不去过问,正在烛台下看着公文发冷,听到宦官轻言细语的说着:

    “御史大夫秦晋请见!”

    李亨下意识的坐直了身子,连忙道:

    “请,快请!”

    刚刚正在想着秦晋,不想秦晋就深夜请见了,他有种预感,秦晋深夜入宫,一定与他刚刚所担心的有关。

    “臣秦晋拜见皇帝陛下无恙!”

    “秦卿平身入座,不必拘泥常礼。”

    虽然李亨给了秦晋见君不拜的免礼特权,但他还是每次都毕恭毕敬的把臣子之礼做足了。对于与此相似的人和事,秦晋没少耳濡目染,天子在重用臣子的时候恨不得把心掏出来给臣子看,但只要用过了,就会立即翻脸。

    此时自己做足了臣子之礼,就算有朝一日飞鸟尽良弓藏,也不会给其以杀人的口实。

    当然,这些只是秦晋在经历过长安官场各种龌龊阴险后,本能的小心谨慎,此时他手中的权势,只怕就算天子也不是说杀就能杀动的。

    权力的怪兽被掌握在手中,这种力量究竟有多么强大?秦晋毕竟在官场日短,且心思尚不在此,只是懵懵懂懂,跌跌撞撞的前行。

    “长安遍地谣言,已经达到了动摇军心的程度,臣以为当立即禁止谣言,增加宵禁的时长。”

    李亨正为谣言祸乱人心所烦恼,秦晋的建议正当其时,当即就允准了。

    “此等寻常事,大夫但请自行其是,事后写成条陈报与朕知晓即可!”

    不过,提出了对谣言的处置建议,对谣言的源头,李亨还是心有重重疑虑,不过他的耐心极好,只等着秦晋自己说将出来。

    “冯翊兵败了,孙孝哲凯旋而回,许多人都在担心,孙孝哲搜刮了数百万石军粮,长安危矣。臣请陛下放心,只要有秦晋在,长安断不容有失!”

    说这话也许有些满,但如果不这么说,又怎么可能给心生疑虑的李亨以足够的信心的呢?

    果然,李亨不自觉的轻吁了口气,身体也由僵硬转而松弛。

    与崔光远不同,李亨对秦晋报之以绝对的信任,仅凭秦晋统兵以来未尝一败这一条,就足以凭借。

    秦晋对李亨、李隆基父子的性格早就揣摩的透彻。李隆基做了四十多年的天子,早就养成了多疑的性子,就算亲生儿子也不例外。而李亨做了十几年的夹尾巴太子,对身边的人也城府甚深,但有一点与乃父大为不同,那就是只要认准的人,就深信不疑。

    也正是凭借此点,秦晋才有把握一再说服李亨,支持自己的计划。

    心中的疑虑一去,李亨当即说道:

    “秦卿放手对外,这些琐事朕自有处置。”

    这当然不是琐事,只不过李亨在没有定计之前会显得犹豫不定,而在有了足够的信心之后,执行力也会激增。

    “臣还想请陛下做好准备……”

    疑虑之事尽除,李亨的话也多了,笑问道:

    “何事?秦卿吞吞吐吐,可不符一贯的性子啊。”

    秦晋一本正经道:

    “这几日叛军或许会不计代价,大举攻城,臣还请陛下做好心理准备。”

    李亨闻言,不以为然的笑道:

    “还以为是什么大事,秦卿尽管好好守城,余下琐事自有朕去处置。”

    秦晋立刻就明白过来,李亨误会了自己的意思,他当然知道李亨的执行力,断不至于拖了后腿,但叛军的攻城,其烈度可能甚于以往,甚至会令人难以招架。

    他只想李亨明白,长安即将面临的压力和危机是前所未有的,二十万人倘若不计代价的强攻,其威力定是极为恐怖的。

    以往两个月间,叛军的历次攻城,之所以都无功而返,很大程度在于孙孝哲爱惜人力,不想以过分的伤亡来换取胜利。因而,每一次,守城的唐。军都能将叛军从容击退。

    “陛下,叛贼有人马二十万,倘若不计代价,权力攻城,长安必然面对百多年来从未有过之压力,臣请陛下坚定心思,莫要被杂念左右了心思。”

    直接把话挑明,也是秦晋不愿意耐着性子和李亨兜圈子,就差明明白白的告诉他,一旦战事更显劣势,只怕各路小人都会跳出来叽叽喳喳,到那时就怕李亨的心思不够坚定。

    李亨的心思何等通透,立刻就明白了秦晋话中所指,原本颇为轻松的情绪也瞬间尽去。只见他面色凝重,沉吟了许久才道:

    “秦卿,你给朕交个实底,若二十万人不计代价,全力强攻,应对起来,究竟有几成胜算?”

    秦晋暗道,其实李亨问这个问题完全没有任何意义。既然当初选择了坚守长安,不论胜败,都是一次豪赌。赢了就盆满钵满,输了便一败涂地,一文不剩。

    然则,这张饼还是要画的,有时虚假的希望反而是人挺过难关至关重要的因素。

    伸出手指,比划了个六字。

    “六成?”

    李亨的声音有些激动。

    “这还是保守估计,臣已经得到密报,杜甫和杨行本在冯翊烧了五百万石粮食,孙孝哲无功而返,万年县储粮又被付之一炬,叛军积粮已经见底,用不上半月就会彻底断炊。”

第五百二十九章 :决战终开端() 
得到了秦晋的保证,李亨终于疑虑尽去,表示将会全力挡住一切杂音,他只须一心处置城内外的防务即可。

    出了太极宫,秦晋非但没有如释重负之感,反而觉得肩上的胆子越发沉重 ,沉重到自己也几乎看不到希望的地步。

    远处接头,隐隐有几声狗吠,刁斗阵阵传来,北风呼呼刮过,秦晋下意识的打了个寒颤,随即又将身上的大氅裹紧。此时的他尽管疲惫已极,却毫无睡意。

    “大夫,郭将军正到处寻你呢。”

    一名军中随从打马而来,在皇城内正寻着了秦晋的马队。

    “何事寻我?”

    秦晋知道,郭子仪没有事绝不会急着寻自己,一定是有什么他难以决断的问题。

    “郭将军没有交代,直说兹事体大,须得大夫立下决断。”

    “他现在何处?速引我去。”

    郭子仪此时正在金光门内处理一桩突发事件,就在这里巡查队抓到了私收财物,放纵他人出城的守门军将。为此,巡查队特地找来了郭子仪处置,但他仔细询问了具体情况后,也觉得很是棘手,只能向秦晋请示。

    “甚?牵连陈希烈和他的儿子?”

    秦晋被郭子仪的话吓了一跳,想不到这老家伙竟又跳出来刷存在感,而且还是在这种极端敏感的时刻。

    “还查出了什么?”

    他才不相信,陈希烈的儿子买通了守将,为其沟通内外仅仅为了逃出长安。

    “这是密信,请大夫过目。”

    秦晋接过了郭子仪手中的密信,一目十行的看了几眼,顿时就觉得脑后冒着嗖嗖的凉风。

    陈希烈居然有心通敌?

    这个消息实在过于震撼,难道他在政争落败以后还不甘心吗?宁肯出卖唐朝也要东山再起?

    秦晋暗叹一声,人的**真是无穷无尽,明知道希望渺茫,却也要不惜一切代价的飞蛾扑火。

    试问,向陈希烈这种人,就算投了安禄山,也只会被当做可耻的叛臣,尽管安史叛贼出于收买人心的需要,会在最初予以后代安抚,可终究不会信任重用于他的。

    “大夫,此事当如何处置?要不要请准天子?”

    秦晋想了想,还是摇了摇头。在这种时候,让李亨知道了陈希烈谋叛的事,只会动摇他的信心。倒不如神武军在暗中解决了此事,等到事后再一一禀明也不迟。

    其实,郭子仪的神情里所流露出来的,压根就没有打算将此事禀明李亨的意思,只不过是一次试探而已。见秦晋否定了这个建议,他不由得稍稍松了口气。

    “就怕天子身边有陈希烈的耳目,万一消息走漏,咱们岂非丢了一个可以大做文章的契机?”

    觉得郭子仪话中有话,秦晋就问道:

    “大做文章?郭将军详细说说!”

    原来,郭子仪的打算竟然是想将计就计,假作陈希烈与叛军联络,说不定就能收到奇效。

    秦晋觉得也是可行建议,便将此事全权交给郭子仪处置,只又着重叮嘱了一句。

    “保密工作做好,陈希烈那里也要严密监视。”

    郭子仪则道:

    “请大夫放心,末将一定会谨慎从事。”

    此事说完,既然见到了郭子仪,秦晋索性把明日的安排也一并告知于他。

    “走,先回中军,咱们路上边走边说。”

    两人上马,并排而行,秦晋就把自己的判断又详细说了一遍。

    “孙孝哲的军粮肯定撑不了多少时日,接下来的日子肯定要比以往更加艰难,如果所料不错,明天,长安就可能会面对更加猛烈的进攻。”

    郭子仪的反应与崔光远大不相同,只见他一脸的凝重,目光稍稍放低,似乎在思索着什么。

    “倘若果真如此,玉石俱焚,也未必不能!”

    闻言,秦晋重重一击马鞍。

    “就是这个道理,我也担心孙孝哲会起了同归于尽的心思,到头来只会让局面更加的复杂危及。”

    这一下过于用力,以至于秦晋胯下的战马突然受惊,竟四蹄乱刨,希律律一阵长嘶。也多亏了秦晋有了足够的驾驭能力,死死的将其控制住,才没有使得惊马脱缰疾奔。

    “既然如此,末将今夜便去布置,要应对好叛军不计代价的攻城。”

    秦晋点点头。

    “只可惜神武军还要守住河东,不能调来关中,现在看来,竟是我低估了孙孝哲的能力。”

    对于秦晋的这种半是自责半是懊悔,郭子仪却不以为然。

    “大夫过于妄自菲薄了,河东乃朝廷定鼎天下的根本,居高临下可钳制河北,隔河相望又对河南形成泰山压顶之势,只有河东依旧在朝廷手中,安史叛军才不敢轻举妄动,倾巢而出,才使得孙孝哲部二十万大军成了没有后援的孤军。一旦河东有失,只怕朝廷危矣,平叛也将难上加难。”

    郭子仪的话并非好言安慰,而是他心中实在所想,秦晋能以神武军主力扼守河东,而仅以孤身赴关中,一肩扛起守住长安的重任,其胆识绝非普通人可比。

    不过,人毕竟是人,都有不够坚定的时候,郭子仪在今夜,就意外的发现,这个似乎一切都尽在掌握之中的御史大夫似乎有些难言的焦虑。

    然则,既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