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乱唐- 第3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天色还未放亮,郭子仪就急匆匆来到秦晋的帅堂,他们今日原本要商议一下未来七天的行动方略,不想先看了一通军报。

    军报在城外耽搁了一天的功夫,本应该先后而至,现在竟是一齐到的。

    “想不到,叛军分兵以后,进出反而更难了!”

    说话的是多日未曾露面的清虚子,这老道本不算是神武军的核心人物,没有资格参与这种决策级的军事会议,但今日将要谈及火器,而清虚子又算得上半个火药专家,因而才让他列席。

    “真人有所不知,正因为分兵,叛军的巡防反而更加频密,这本就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

    郭子仪笑吟吟的解释着,清虚子却白了他一眼。

    “既然叛贼如此不自信,郭将军何不率人出去,杀个痛快再回来?”

    “叛军戒备甚于以往,如果此时出兵,我军势必如鱼入网!”

    清虚子似乎颇为享受和郭子仪抢白的乐趣,又揶揄道:

    “贫道早就听说郭将军天赋异禀,谋略勇悍过人,今日一见却是盛名难副其实,竟只知道长敌人威风,灭自家士气!”

    “真人言过其实,郭某虽不才,但说的也都是实情,假若执意出兵,受损的一定是我**!”

    其实,郭子仪的说辞,很多判断都极为浅显明了,一般人只须稍加分析就能明白,清虚子不是个笨人,自然早就想的明白,只是觉得他凡事都端着,不够真性情,因而便以揶揄讽刺取乐。

    偏偏郭子仪不论清虚子如何挑衅都只是副一本正经的模样,桩桩件件都不厌其烦的解释。

    最后硬是把清虚子弄的没了脾气。

    “哎呀!御史大夫从哪里寻得此人,真乃不世出的人才,贫道甘拜下风!”

    他这话自然又是揶揄,但心中也对郭子仪另有品评,倘若让自己与之合作,不出半月准保得闷死。这厮虽然有些才具,但人却实在无趣,仿佛任何事都能在他的肚子里消化掉,然后只摆出一副宠辱不惊的模样,谁知道他肚子里时时刻刻都在转着什么念头。

    “好了,时间紧迫,闲话少说些,冯翊郡的牺牲想必诸位都多少有所耳闻了!”

    冯翊郡坚壁清野,虽然撤走了绝大部分的人口和物资,但终究是百姓流离失所,十几座百年积蓄的大城都毁于一旦,比人、物损失之外更严重的则是对军心的打击。冯翊郡毕竟是神武军的发迹之地,秦晋如此壮士断腕,实在有些冒险。

    万一谋划失败,冯翊郡也再没有回转的余地。

    比起镇定的表面,秦晋内心也是忐忑不安的,自从下了决定以后,左右战局胜负的关键因素便已经不在自己这里了。

    杜甫对坚壁清野的执行力度,杨行本能否守得住白水、澄城一线,卢杞和裴敬能否在孙孝哲叛军回援之前袭取潼关……这些都是左右胜负的关键因素。

    “我准备单独成立一营,专攻火器,如此也可以集中规模大批量的训练可以熟练使用火器的军卒!”

    “将人力大量放在火器上,守城的后备军力就要相应的减少,万一叛军大举攻城,出现人力不济的局面,情况就危殆了!”

    郭子仪竟对秦晋把火器自成一营的决定表示反对,其实这也不难理解,现在的火器都十分粗糙,且多是霹雳炮的变种,这种火器的使用受制于地形和时机,实际操作起来有着诸多不便利的条件。

    说穿了就是,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投下去大量的人力和精力训练,最后可以用到的场合却寥寥无几,如果单单是守城,霹雳炮点着了扔下去就是,又何须专门训练?

    其实,这也就是秦晋作为穿越者的一种偏执,先入为主的认为火器既然是将来发展的兵器主流,早一天重视,就会早一日发展完备。殊不知,这种想法严重脱离了现实情况,在火枪和相应的战术没有出现时,这玩意更主要的作用只是用来打击士气。真正能够杀伤敌兵的,还得是战兵一刀一枪打出来的结果。

    秦晋思忖了一阵,觉得郭子仪的话说的有些道理,也认为自己的想法有些过于超前,在这种战事紧迫的时刻与其把精力放在充满未知因素的火器上,还不如以神武军的老办法训练处一批令行禁止的精锐。

    打定主意以后,秦晋决定暂且搁置关于火器的想法,等到战事平定以后,有大把的时间捣鼓这些东西。

    “好,火器一事暂且搁置,从明天开始,恢复夜间袭扰!”

    见秦晋轻易的就被郭子仪劝服,清虚子顿感不快,他在神武军的地位超然全凭着秦晋重视火器,现在本该他大展拳脚的机会,竟被这厮轻轻巧巧的一句话就给说没了,这让他如何甘心!但酝酿了半天,也只能狠狠瞪了郭子仪两眼,不敢再这个时候胡搅蛮缠。

    清虚子是知道秦晋的脾气的,当初他打算装神弄鬼以期糊弄秦晋,险些被砍了脑袋的事至今还记忆犹新,因而在大事上绝不敢胡闹。

    ……

    扶风郡,一队骑兵趁着夜色未散,于官道上纵马如飞。

    “将军,眼看着天就亮了,再不回去,就有可能泄露了行踪!”

    “无妨,叛军主力已经开到陇右边界去,就算被发现也是小股人马,咱们的兵也不少,对付他们还是绰绰有余的。”

    百十骑翻过了山坡,纷纷驻马,看着远处弯弯曲曲的道路,只见一只车队沿着道路蜿蜒向东而来。

    “是叛军运粮队!劫了他!”

    “仆固将军,咱们恐怕不能去灵武了!”

    仆固怀恩眼皮跳了两下,不去灵武自然就是留在关中三辅腹地,随时都面临着被叛军围歼的危险。

    “副帅另有筹划了?”

    李嗣业指了指朝阳初升下的运粮车队。

    “叛军四处搜掠粮食,又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运往长安,说明围困长安的叛军储备不足,非得劫掠关中诸郡,才能补充!”

    对此,仆固怀恩也有不同看法。

    “就算劫掠粮食,也不一定就是缺粮,做应急储备也是常有之事!”

    李嗣业道:

    “关中二十万叛军的粮食供应全凭含嘉仓,洛阳距离长安数千里,难免粮道出现问题……眼看着深冬将至,叛军如此大张旗鼓的劫掠物资粮食,仆固将军不觉得过于奇怪吗?”

    仆固怀恩道:

    “叛军凶残成性,所过之处无不烧杀抢掠,有什么奇怪的!”

    “不然!我听说安禄山抵达洛阳以后就一改烧杀抢掠的习惯,改以经营地方,拉拢世族。尤其在建国伪燕以后,更是要与我大唐分庭抗礼,对富庶的关中如此烧杀抢,岂非自毁根基?”

    仆固怀恩终于不再驳斥,思忖了一阵反问道:

    “副帅以为,我军须去往何处?”

    李嗣业神情冷峻,道:

    “哪也不去,就在三辅之地,专劫叛军车队,断其粮道!”

    闻言,仆固怀恩击掌道:

    “就如副帅所言,不去灵武了,留下来袭扰他娘的粮道!”

    说着,又从容笑道:“山下车队便交给末将吧!”

    李嗣业答应了一声,仆固怀恩便带着数十骑兵风卷残云般冲了下去。

    车队随行有数百步卒,突闻马蹄急响,立时都抽刀弯弓,准备作战。但等他们反应过来后,一轮箭雨突然砸落,立刻就有十数人中箭倒地,随之箭雨一轮接着一轮,直让这数百步卒如堕阿鼻地狱。

    箭雨稍停,战马铁蹄已经到了近前,马刀平推向前,立时又是血肉横飞。若是以往,仆固怀恩甚少以骑兵队对步卒军阵做强攻,但现在一则形势紧急,二则对方都是些战斗力一般的步卒,因而只能拼着有死伤的可能强冲进去。

    结果却出人意料的顺利,这数百人的步卒竟然毫无抵抗能力,甚至还有不少人丢下手中的武器,哭喊着逃命而去。

    仅仅一个冲击,竟使叛军的数百军卒四散瓦解。仆固怀恩不屑的吐了口卡在嗓子的浓痰。叛军显然过于轻视关中的**,竟然派了些不值一提的蠢货来护送粮食。

    “杀光!一个不留!”

    仆固怀恩冷冷下令,战马透阵而过后,转向,加速,马刀再次挥起!

    “饶命啊,饶命……”

    不少人见状,逃散不及,竟纷纷跪下来求饶。

    “俺们原是濮州地方的团结兵,被迫从了叛贼,不要杀……”

    铁蹄碾过,又是血肉飞成一片!

第五百零九章 :粮食在冯翊() 
“大帅,扶风郡太守阎谊求见!”

    孙孝哲心情舒畅,这次四面出兵,大规模的攻掠关中各郡县,许多官员纷纷请降,表示愿意归顺大燕皇帝,扶风郡太守阎谊是这些官员中秩级最高的,也最为积极的人,因而他一直待此人为座上宾。

    不过,比起扶风郡太守而言,孙孝哲更加看重长安城里的那些宰执重臣,只有这些人的归心才更有分量,但这又是后话了。

    “让他进来!”

    孙孝哲兴致颇高,即刻接见了阎谊。

    若是在一年以前,孙孝哲就算备下重金求见这位三辅大郡的太守,也未必够资格得其一见,而今时今日,阎谊却在他面前陪着一百分的小心,如此巨大的身份反差,使得孙孝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满足感。

    “搜缴各乡里存粮进行的如何了?”

    燕军必经是外乡人,对关中本地不了解,收缴粮食的差事自然由这些本地官吏去施行更为合适。

    “现在恰逢冬季与战乱,百姓们不少都逃离家乡,收上来的粮食和预想中还有不少差距。不过请大帅放心,下吏定当亲自督责将粮食收缴足额!”

    “大规模的攻城战斗即将开始,届时粮食靡费也比以往更甚,如果能存上足够多的粮食,本帅做决断时也方便的多,阎使君可不要让本帅失望啊!”

    只见阎谊的两鬓间开始渗出了细密的汗珠,并逐渐汇聚成流,沿着脸颊滴滴淌落。

    “下吏一定竭尽所能,不使大帅失望!”

    “如此甚好,只要阎使君能达成本帅的要求,本帅一定亲自向陛下请功,待天下平定以后,时让你做一部的尚书,就算进入政事堂也未必不能!”

    孙孝哲一面以不善的语气威胁,一面又抛出了诱人的诱饵,阎谊战战兢兢又双目放光,入政事堂为相可算所有官员毕生所追求,想到自己若能帮助孙孝哲攻克长安,说不定就能因功达成所愿。

    “下吏定不会辜负大帅期望!”

    阎谊兴冲冲去了,孙孝哲却对这位毫无骨气的郡太守嗤之以鼻,这种极尽溜须拍马之能事的人做个郡太守都已经是天大的恩典了,让他入政事堂为相?国之重器岂是所托非人?

    不过,为了尽可能的激励激发这些降臣的热情,孙孝哲不在乎许下些根本不可能实现的承诺。

    连日来的搜刮效果不错,很快就有近十万石的粮食入帐,但比起二十万大军庞大的消耗量,这些还是杯水车薪,所以必须有更多的粮食才行。

    “派往潼关的人可回来了?”

    想到这些,孙孝哲又变得不耐烦起来,询问着身旁书吏。

    “人还没回来,不过有信到了,请大帅过目!”

    孙孝哲接过从潼关送来的书信,迫不及待的拆开阅览,一看之下却更是烦乱。

    原来,为他这二十万大军供应粮食的主要是洛阳的含嘉仓,以前在潼关的外面与唐。军对峙时,每一个月解送一次。但这次攻陷潼关以后已经有两个月,可运来的粮食只有一批,第二批到现在还不见影子。

    虽然军中的存粮再吃上半个月也没有问题,但粮食不能如期运到,这本身就有问题,莫非洛阳又有了什么变故?

    所以,孙孝哲一面派人往洛阳去催粮,一面又在关中各郡县大肆搜刮,以备不测。

    不过,说来也怪,按理说关中积蓄百年,应该积存了不少粮食,可整个京兆府搜刮下来,却偏偏只有十万石粮食,真叫人奇怪。

    难道唐朝早就料到了潼关即将不保,事先将粮食搜刮一空?

    这显然是不现实的,但如果不是,那又是什么原因呢?

    正暗自揣测间,忽有军报送达,孙孝哲心不在焉的翻开,连续看了几则,不禁眉头紧锁。

    扶风等地接送来的粮食,竟有半数遭到来历不明的唐。军抢夺,这真是令人烦躁。如果唐。军肯拉开架势和他正面对正面的打一场,也就不必这么烦躁了,可他们竟像苍蝇老鼠一般,偷偷摸摸,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上来咬一口,燕军想要彻底消灭他们,这些零零散散的唐。军却又逃的无影无踪,纵使围歼了几股人马,最多也不过数百上千,无济于事。

    “大帅,阎谊又回来了!”

    这厮又回来作甚?孙孝哲对这个只会溜须拍马的官员印象并不好,嘴上的功夫远远大于实干能力,如果不是因为此人熟悉当地民情吏治,根本就不会启用这种人。但想了想,他还是命人将阎谊请了进来。

    “下吏为大帅带来了一个人!”

    “哦?人?”

    孙孝哲觉得莫名其妙,自己又没有向民间征集人才,这个阎谊不会是在为私人求官吧?

    阎谊马上又解释道:

    “下吏的妻兄杜挚一直在关中做行商,有重要消息禀告大帅!”

    “商人?”

    孙孝哲没想到,阎谊竟给他带来了个商人,但还是耐着性子让杜挚入帐说话。

    这个杜挚一进屋,孙孝哲立即就发现,此人目光中所透射出的精明,绝非阎谊这种官吏可比,因而也就收起了轻视之心,静静的等着这商人说出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杜挚显然也是见惯了大场面的,面对孙孝哲竟不卑不亢,寻常见礼之后就开门见山的说道:

    “大帅现在最想要的可是粮食?”

    孙孝哲不置可否,但心里却是一惊,这商人果然一语中的,说中了他最在要害处。但表面上,他则声色不动,只等杜挚继续说下去。

    “大帅又知道关中粮食最多的地方在哪里吗?”

    经此一问,孙孝哲不再沉默,脱口问道:

    “在何处?”

    杜挚淡然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