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乱唐- 第26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五个小兄弟跟在身后,秦琰一步三摇的在军中招摇而过,却忽闻营中一阵嘈杂之声陡起,然后就是战马的嘶鸣和杂乱的脚步声相继传来。

    “不好,有,有大事……”

    纵使秦琰是个没有见识的家奴,面对如此突变的场面,也意识到了不寻常。

    “狗儿……不,队正……俺们是不是去保护家主……”

    本来就心烦意乱,秦琰没好气的骂了一句:“都把家主的将令扔到城外了吗?自入营开始,咱兄弟就只听乌护校尉的调遣,不得将令不得私自出营。”

    见五个小兄弟都低着头一言不发,秦琰纵使同样心里没底,但还是努力装作镇定。

    “都呆在这,俺去请示乌护校尉……”

    话音未落,马蹄声踢踏响起,一名胡兵忽然而至,右臂勒住缰绳,战马不满的啾啾嘶鸣了一声。

    “哪位是秦队正?乌护校尉有令,大军出征晋州,即刻准备出发……。”

第四百一十章 :断燕军粮道() 
听说即将要上战场,秦琰反而不像先前那么紧张了。

    “原来是有仗打,俺还以为兵变了那……”

    传令的胡兵似乎很瞧不起这几个后塞进来的家奴,就算他们是秦使君的家奴,也不会例外。

    “请从速准备,随在校尉左右。”

    乌护怀忠对秦琰这几个人还是破例关照了,知道他们没打过仗,又不想他们在战斗中白白送死,自然是安排在身边最安全了。只要将这几个人全须全尾的从敌前带回来,就算完成了秦使君交代给他的差事。

    虽然是胡将,但不意味着乌护怀忠不懂得唐朝官长的风气,否则将很难融入进去,一直被人排斥。

    同罗部胡兵没有按照计划在次日黎明时分启程,而是在子夜一过就悄然离开了军营。早晨太阳升起,光明重回大地时,人马才愕然发现,秦使君的护兵卫队居然在一夜之间走的干干净净。

    把乌护怀忠派出去以后,秦晋又亲自动身赶往郡守府去见皇甫恪,现在绛县城里尚算老成持重的人也只有皇甫恪一人,他亲自去见此人,乃是有一件极为要紧的大事要商议。

    “主动出击?”

    一声既惊且骇的反问在郡守府中堂回荡着,皇甫恪虽然已经年过半百,但声音仍旧状若洪钟,震的秦晋直觉头皮阵阵发麻。

    “正是!”

    “请秦使君三思……”

    皇甫恪沉吟思忖了半晌,只觉得秦晋此举过于匪夷所思,刚刚在绛县一战中,他们就已经使出了浑身的解数,才勉勉强强取得了微弱的胜利,重新把绛州夺了回来。而且这其中还有很大因素乃是运气使然。如果继续冒险,他不敢保证,能否还会继续此前的幸运。

    得到反对意见早在秦晋的意料之中,所以他才亲自来见皇甫恪,为得就是说服此人。

    “如今强敌在侧,虎视眈眈,依将军之意,我军当如何处之?”

    皇甫恪不假思索的回答道:“自然是小心防备,步步为营。”

    秦晋苦笑反问:“北都以南数郡方圆数百里,河东虽然多山地,却没有大河边墙以为界限,以神武军和朔方军合力,能防得几时?”

    “这……小心谨慎总是上策,至于具体如何防备,还要仔细商议。”

    秦晋冷笑答道:“自古只有前日做贼的道理,从没听说千日防贼是上策的!”

    对此,皇甫恪不以为然。

    “诚如使君所言,千日防贼并非上策,但以你我两军当下的实力,主动出击就不是以卵击石了吗?”

    “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胜算加半!”

    皇甫恪知道秦晋一向不说空话,既然如此言之凿凿,在激动过后便冷静了下来。

    “愿闻其详。”

    在皇甫恪的中堂之内,与秦晋那里同样,也摆着一副巨大的屏风地图。他也是学着秦晋的模样如此设置,如此一来可大大方便了在地图前谋划各种行军方略。

    秦晋三两步就来到地图前,伸手指点着晋州,泌州,汾州一带。

    “此数郡,乃通往北都太原的必经之地,燕军只须派兵截断此地,一样会以最小代价达成切断河东道南北联系的目的。”

    随着秦晋手指在地图上的游移画圈,皇甫恪沉默了,因为他说的很对,蔡希德部叛军的确从旁虎视眈眈,只要分兵袭扰这几个郡,就会让他们陷入疲于奔命之中,长此消耗下去,腿他们而言,绝对是个噩梦一般的存在。

    “可蔡希德部乃燕军精锐,神武军凭借地利防守且损失惨重,如果主动出击,岂非……”

    秦晋却道:“硬碰硬当然是下策,蔡希德部于绛州一战中撤退的仓促,丢下了半数以上的粮草,这个情况将军可知悉吧?”

    “这是自然,缴获的粮草还解了咱们的燃眉之急呢!”

    “如此便是!据游骑探马的回报,蔡希德表面上退往泽州晋城,实际上却在泽州、晋州、潞州三弟交界的冀氏暗中囤聚兵力……”

    皇甫恪闻言大惊,忙在地图上寻找冀氏周边的府县,看了一阵之后,面色已然变得铁青无比。

    冀氏县归属晋州,又紧邻潞州和泽州,可说是四通八达之地,何况又在泌水之北,这种四战之地本不适合防守,但如于此地四面出击,却是绝佳的选择。

    片刻之后,皇甫恪猛然发问:“难道秦使君认为,蔡希德会在近期,重新发动大战,夺回绛州?”

    皇甫恪身为绛州太守,自然不能眼看着燕军卷土重来,所以声音中已经有了几分颤抖。在预计中,燕军经过绛州的惨败之后,至少也要准备三五月的时间,才会重新发动反击。而到那时,绛州上下也早就做好了防御迎战的准备。

    可现在他们连绛州的民政尚未厘清,军事防备更是刚刚入手,倘若此时仓促一战,皇甫恪没有胜利的把握,相反还悲观的认为,胜算的几率将变的极低。

    “燕军初经败绩,又缺粮草,秦使君难道确定他们会不顾一切的反扑?”

    秦晋不答反问:“请将军设身处地的替蔡希德想想,是在我军立足未稳之际反扑胜算大,还是一切防御措施都做好之后,胜算大呢?”

    一旦做了此等换位思考,皇甫恪立即发现,如果是稍具冒险精神之人,一定会选择前者。因为打仗本身就有豪赌的成分在内,没有人会一定打胜仗,也没有人会一定打败仗。最终要看为将者心思是否缜密,决断是否果决,魄力是否过人……

    说穿了,一切都要看为将者的胆识或者天赋。而蔡希德显然不是个胆小懦弱的人,他既然违背常理在冀氏县悄然屯兵,就一定有不可告人的目的,如此秦晋的推测也就顺理成章了。

    “皇甫恪唯使君之命是从!就算粉身碎骨也绝不让胡狗如愿……”

    终于,皇甫恪下定决心,再次与秦晋联手一战。

    秦晋却笑了:“老将军不必如此悲壮,这一回咱们绝不与蔡希德硬碰硬!”

    “不硬碰硬?”

    就在皇甫恪充满疑惑之际,秦晋斩钉截铁的说出了四个字。

    “断其粮道!”

    “使君此计甚妙!”

    闻言之后,皇甫恪顿时恍然大悟,击掌赞叹,脸上也流露出了兴奋之色。

    秦晋见皇甫恪已然明白了自己的意图,便也跟着说道:

    “此一战焦点在于晋、汾、泌三郡,目标却在此处!”

    与此同时,秦晋的手指点在地图上晋州的位置,又急速下滑,于泽州晋城处猛然顿住。

    “燕军粮草仰赖都畿道的接济,泽州南界为王屋山与太行山交汇之地,地势错综复杂,正是我军于山中展开游击之战,断敌粮道的大好地方!”

    此时,皇甫恪一改之前的保守,甚至已经有点跃跃欲试。

    不过泽州的局势也并非如表面上看到的那么简单,还有一桩隐忧,很快就占据了他想法的全部。

    “孙孝哲精锐人马驻扎于泽州以东的夏县与垣县之间,虽然有不少人已经调往黄河以南,但人数至少当在三四万之间,不可不防。万一他们前后夹击……”

    秦晋哈哈大笑:

    “且不说王屋山横亘于两郡之间,翻山越岭绝非易事,就是孙孝哲和史思明之间的龃龉,他也有八成的几率会作壁上观!”

    其实秦晋这种判断虽然大胆,但也绝非是没有依据的豪赌。

    据他从杜乾运那里获知的情报,燕军内部的矛盾已经在安禄山进入洛阳,开始深居简出以后,趋于明朗化,甚至已经有过几次身为激烈的交锋,只是因为双方实力相当没有分出胜负而已。

    所以,孙孝哲一定乐见于史思明倒霉,而秦晋即将发动的断粮之战,于燕军整体形势的影响并不大,且蔡希德部又紧紧是史思明的一部偏师,坐看史思明的势力于河东道败出,一定是孙孝哲所期望的。

    正是如此,秦晋才笃定驻扎在夏县与垣县之间的孙孝哲部叛军不会翻越王屋山,到泽州去干涉战局。

    听了秦晋详细的分析之后,皇甫恪频频点头,继而又道:“就算他真的敢翻越王屋山,老夫在安邑的几万人也不是白吃饭的,直接让他们兵压夏县,让贼子首尾难顾,看他退兵不?”

    秦晋又一阵大笑,并赞叹道:

    “如此甚妙!泽州一战势在必得!”

    与皇甫恪达成了共识以后,秦晋便开始布局,为了给蔡希德造成一种神武军将全力防御晋、汾、泌三郡的假象,新成军的神武军后军被分作两部,开始分别往绛州东北的翼城和绛州西北的太平调动。摆出一副即将兵压晋州的态势。

    而于暗中,秦晋急招回于正平一带剿匪的卢杞,密令其率五千精锐偷偷翻过绛州东部浍高山,然后转道向南沿着王屋山自西向东行军,而他最终的目标则是以泽州南部天井关为中心的太行山各隘口。

    只要袭扰得法,这几个隘口必然不得安生,通往晋城的粮道一旦断绝,蔡希德的粮草不及则只能仰赖于河北道,然则河北道正陷于混战之中,史思明自身且战事缠身,又哪里会有多余的精力不远千里的去援助蔡希德?

第四百一十一章 :改造下山匪() 
如今的绛县城表面上风平浪静,然而几位长吏却心中充满了忐忑,这其中尤其以皇甫恪最为忧虑。他虽然与秦晋达成了一致,但凡是战阵就必然会有胜有负,在当前这种形式下,倘若战胜了一切自不必说,可万一打了败仗,就会提前暴露了唐。军的虚实,招致蔡希德部乃至孙孝哲部叛军的一齐围攻。

    “凡有战事先虑败而后虑胜,这没有错。”

    两匹战马一前一后登上了城东三里外的山坡,秦晋走的有些气喘,话才说了一半就忍不住大喘了一口气。

    “可如果因此而畏首畏尾,丧失了战绩,不战与败几乎是等同的。”

    他回头看了落后自己三两步的皇甫恪,见他闷头不说话,显然是心事重重,便又道:“将军何以如此瞻前顾后了?”

    皇甫恪这才抬头苦笑:

    “年龄大了,魄力都熬尽了……老夫只担心,那些深入敌后的将士……”

    “神武军前军五千人吗,只是你我两军的一部偏师,咱们只须在浍高山以西张好口袋,叛军不来则已,只要来了,就要他们有去无回。”

    秦晋在派出卢杞带领五千前军袭扰天井关,就立即在绛州做了相应的安排,防止蔡希德部叛军趁虚而入。

    “此次动作,若想见效至少要旬日乃至半月以上的时间,据推测蔡希德部的存粮不多,对来自都畿道的转运的粮食颇为依赖,只要袭扰成功粮道一断,大事就先成了一半。到时候,是攻是守,主动权全在你我手中啊!”

    他这个法子虽然行衔,但只要袭扰成功,就会使得绛州局面,攻守自如。反观蔡希德部叛军,则只能在军粮断绝的情况下苦苦支撑,又哪里有多余的精力进攻**所占领的郡县呢?

    秦晋看着仍旧一连担心的皇甫恪,他不清楚是什么事这个一向硬朗的老将军如此畏首畏尾,但既然他不说,自己也就不好多问。不过,这次的行动无论如何都要继续下去,至少如此还有一线希望,如果坐守便只有待毙一条路了。

    这绝不是秦晋持悲观论调,而是以他对叛军的了解所作出的合理推测,毕竟在绛州一战中,他们仅仅是驱逐了叛军,并没有将蔡希德部的主力彻底消灭。所以,蔡希德在实力尚存的情形下,绝不会坐看唐。军在绛州站稳脚跟,在此期间反攻几乎是必然的。

    所以,秦晋常常说,表面看神武军在河东道取得的成果喜人,但一切都犹如镜花水月,只要不彻底歼灭蔡希德部叛军,他们在河东道就不会有一刻的安生。更何况,南面还有孙孝哲部在虎视眈眈。尽管孙孝哲的主攻目标是潼关,可一旦神武军在河东道出现了重大失误,他们又怎么可能坐看蔡希德部风卷残云呢?

    以秦晋此前的推断,孙孝哲部之所以一直按兵不动,乃是为了坐山观虎斗,一方面不愿损耗自家的人力,一方面又乐见神武军给蔡希德部造成人马损失。

    等到二虎相争,两败俱伤之时,继续坐看,还是摘取果实,就变得轻而易举了。

    一阵西风突然卷起,阵阵凉意直透衣袍,秦晋下意识的打了个寒颤,又将身后的大氅紧了紧。

    “刚刚接到了卢之善由正平送回来的消息,汾北巨盗张贾已然投诚,大批盗匪都会下山,编入军中……”

    对此,皇甫恪才露出了颇为高兴的表情,但紧接着又道:

    “汾北盗匪鱼龙混杂,既有避难的良民,也有本就为祸山中的盗匪,只怕悉数便如军中会有隐患。”

    “隐患必然会有,但只要防范得当,得当大于失的。”

    皇甫恪对于汾北盗匪的招安比较感兴趣,又接着问道:“秦使君打算将这些人用在何处呢?”

    只是秦晋却不答反问:“老将军以为当放在何处合适?”

    皇甫恪则毫不犹豫的答道:“以老夫之见,当以蔡贼叛军削之!”

    他毕竟做了一辈子的唐。军,对于那些造反的良民有着本能的厌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