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乱唐- 第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有人希望县廷出一笔钱来补偿他们损失,还有人认为县廷应该帮助他们运送财产。

    “无耻,无耻之极。”契苾贺听到这种近乎无理的要求后,大骂那些狮子大开口的人。其实但凡提出这种要求的人,都是本地的名流是神,甚至很多人在朝中都有着深厚的背景,他们已经被太平盛世娇纵的不知道什么是天高地厚了。

    为此,县廷还特地将这些带头闹事的人召集在一起,试图商议出个结果来,结果他们的态度很强硬,连半步都不敢让。甚少对当地百姓发火的秦晋也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

    “不想走的都留下,户曹佐吏何在?”

    “下走在此!”

    “把不想走的人都登记在册,将来朝廷光复,若察觉有附逆的,一概从重论处!”

    说罢,也不给他们解释的机会,秦晋下令将这些顽固的世族悉数都赶了出去。

    相比士绅,本地的普通百姓则要通情达理的多,很多人甚至主动带头提出来,不要给县廷增加负担。

    “父老们,秦少府待咱们新安如何,大伙都有目共睹,到了这个节骨眼,咱们可不能拖了人家的后腿!”

    坊里的百姓齐声称是。

    “老哥不用说了,俺们都信得过少府君,哪个敢矛头炸刺,俺们决不答应!”

    对于这次举县撤离,秦晋在县廷内部也给出了一个别出心裁的说法。

    “虽然决意撤离新安,但是新安的架子不能散,从今而后咱们就是流亡县廷,希望诸君戮力同心,撑过这最艰难的时刻。”

    既然要带着百姓走,就要涉及到人口的管理,这些离开了官府是万万行不通的。

    至于往何处去,秦晋对着地图研究了一夜,黄河以北太乱,到处都有乱兵,绝对不是一个避难的去处,那么只能往南走,翻过熊耳山渡过伊水,往山南道去,商洛与卢氏都是绝佳的去处。

    “这几个地方虽然是避难的好去处,但都是些深山老林,一旦进去,想再出来也就难了,这不是与少府君一贯主张的背道而驰吗?”

    郑显礼发觉了秦晋前后态度的转变太大,以至于有此一问。

    目下县廷仅有秦晋、郑显礼、契苾贺三人商议此事,秦晋也不隐瞒,直言计划。

    “安顿了父老子弟,团结兵们才能免去了后顾之忧,与你我杀贼抗敌!商洛大山里,我是决计不会去的!”

    契苾贺拍案而起,“俺也不去那劳什子山,追随少府君杀贼!”

    “不如咱们安顿了百姓以后去陕州投奔高大夫,杀敌建功!”

    郑显礼的目光中也燃起了熊熊的火焰,恩主封常清也在陕州,能够与他们并肩作战,想想都是快意事!

    “自洛阳陷落以来,咱们从来都是等着被动挨打,与叛军做正面决战。仔细思量,这不是以己之短攻敌之长吗?”秦晋停顿了一下,又道:“从今天起,咱们不如就换个打法!”

    听说秦少府有新的策略,两个人立时精神一阵。

    “请少府君明言示下!”

    契苾贺更是直接询问,秦晋打的究竟是什么主意。

    对此,秦晋只给出了一句话:“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郑显礼思索一阵,当即拍手称妙,只是又显出一点失望,如果按照秦少府的策略推测,他只怕是不会去陕州投奔高仙芝了。

    “难道咱们不去陕州投奔高大夫吗?”契苾贺心直口快,问了出来。

    秦晋摇摇头。

    “咱们人少,又是地方的团结兵,去与不去,对高大夫而言,至多是聊胜于无。”

    “难道少府君打算去往河东?”郑显礼骤然问道。

    “确是如此,王屋山地势险要,背靠河东,直面黄河,进可攻,退可守,难道不是绝佳的去处吗?”

    王屋山位于都畿道与河东道交界处,向东可威胁河北道,向南可进击都畿道,只要能在此处立足,无异于拿着短剑,逼住了逆胡的脖颈。

    “听说河北道不少大郡都反对安禄山,咱们还可与之联络。”

    ……

    长安城,陈千里派了快马将韦娢的信送往新安。他还要等候天子的赏赐,所以须得多耽搁几日。城中的消息果然是一日数变,听说天子已经加封病废在家的哥舒翰为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在唐代,中书门下平章事,就是宰相。天子拜一个病废之人为宰相,其意图已经呼之欲出。

    哥舒翰今春中了风疾导致半身不遂,人人都以为他将从此淡出大唐的官场,没想到几经峰回路转之后,竟然登顶了权力巅峰。

    陈千里却喟然一叹,看来封高二人的死期越来越近了,不过往陕州传旨的中使迟迟没能走出长安,这让一直置身事外旁观的他有些奇怪。

    谁都没想到,这封夺命敕书居然卡在了门下省,几次审核下来,不是中书省的用印不合规制,就是敕书的抄件有字迹不妥处,总之都是些平素里睁眼闭眼的事,现在却都较真起来,再加上各省之间处置公文的效率不高,竟一连耽误了两天。

    天子身边的内侍宦官边令诚几次都没能将敕书从尚书省领出来,便法。

    韦见素位列宰相,平素里并不过问门下省庶务,面对边令诚的质问一头雾水。

    “不如请将军宽座,某现在就遣人去了解下情。”

    边令诚不是个简单的宦官,早在天宝六年,天子便以此人在安西监军,高仙芝历次征讨西域都少不得他的身影。这个人在大唐开了宦官监军的先河,又屡有战功,于兵事上颇受天子重视。现今,高仙芝顿兵潼关外的陕州,他就以监门将军继续充任监军。

    他曾经与高仙芝打的火热,又互为奥援,而今说翻脸就翻脸,检举高仙芝贪污军粮,拥兵自重,简直比翻书还要快。按照古人的说法,这就是彻头彻尾的小人,万万得罪不得。

    几经折腾,这位监门将军终于如愿以偿的离开了长安,踏上东去的道路。

    然而,事情并没有结束,从新安大捷开始,天子接二连三的决断处置,使得原本人心惶惶的朝野立时就安稳了下来,人们开始期盼着一场更大的胜利,以期彻底打消他们胸中的恐惧。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一道天子敕书再次颁行,右迁新安县尉秦晋为弘农郡长史。但这则消息从门下省传出后,再一次于百官中引发了不小的议论。天子将一个从九品上的县尉擢拔为正五品上的州郡长史,有唐以来空前绝后。多少官员穷其一生也难以越过五品这道龙门,一个区区小吏竟如此容易的就成就了。

    并且,弘农郡太守因督办粮草不力,已在数日前待罪贬官,长史又为州郡长官之副,在没有任命太守的情形下,就已经在实际上掌管了一郡的权柄。

    对此,有人嫉妒,有人赞叹。

    一直滞留在驿馆中陈千里得到这个消息后,喜出望外,恨不得插上翅膀,立即飞回新安去,将这个好消息告诉秦少府。

    弘农是上州上郡与陕州南北相望,原本同为一郡,武德年间弘农被一分为二,陕州被单独分出。在潼关设置以前,弘农还是关中门户,现在朝廷的二十万大军就驻扎在陕州。将秦晋放在弘农为长史,天子的用意不言自明,也足见天子对秦晋的欣赏与重用。

    归心似箭的陈千里久候不到中书行文,不敢擅自东返,又不知具体因由,急的如热锅上的蚂蚁。奈何在长安举目无亲无故,只好去求见唯一有些干系牵连的韦娢,原本也没报多大希望,这位望族贵女能够屈尊一见。

    不想,韦娢竟当即见了焦心不已的陈千里,并痛快的答应了他的所求所请。

    关注官方qq公众号“” (id:love),最新章节抢鲜阅读,最新资讯随时掌握

第三十章 :恶向胆边生() 
焦急等待了半日,眼看着天色见黑还没有消息,陈千里打算再次登门去询问情况,不想韦娢竟轻车简从亲自来到了驿馆。

    “查清楚了,中书省行文到文部,你即将被调入龙武军!恐怕,新安是回不去了!这也不算坏事…。。”

    韦娢进门便直接道明了情况,龙武军是当今天子最信重的一支禁军,左龙武大将军陈玄礼追随天子四十余年宠信不衰,能够进入龙武军寻常人连做梦都没这个资格。

    然而,陈千里心里惦记着新安,惦记着曾并肩战斗过的袍泽,对于突如其来的升迁没有一分欣喜和兴奋。

    “也是奇怪,杨国忠竟然亲自过问了此事。到现为止,除了天子,没有任何人能够推翻这个任命……”

    陈千里知道,韦娢这是在告诉他,调入左龙武军已经板上钉钉,再难更改。同时他也暗暗咋舌,杨国忠办事果然秉承天子心意,明明那日在兴庆宫中,他已经拒绝了天子的留任,而且天子也没有表示反对和坚持,这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相还是亲自过问并留下了他。

    看到面色失望又复杂的陈千里,韦娢安慰了一句。

    “龙武军中将佐向来由勋贵子弟充任,等闲之人都可望而不可及,能在龙武军中任职绝不是坏事。而且秦少府不日将赴任弘农,你再回新安,也是物是人非了。”

    明知道韦娢说的不无道理,可陈千里的心里仍旧疙疙瘩瘩,他只想阵前斩杀逆胡,而不是终日在深宫大内做一个执戟之人。当然,陈千里是文吏出身,即便在禁军中,充任文职属官,才是他最合适的位置。

    有了确切的消息,陈千里也终于不用七上八下,他深深一躬,谢过了面前这位险些命丧新安的贵妇。

    “下走,谢过……夫人……”

    岂料韦娢却咯咯笑了,“还谢甚?当初如果不是你拦着契苾贺那莽夫,此刻站在这里说话的就是女鬼了!”

    陈千里暗道惭愧,当初他阻止契苾贺杀戮崔安世的亲眷,不过是出于少惹麻烦的心理,谁曾想过今日竟还会有交集。

    韦娢又幽幽一叹:“你来日与秦少府再见,请代为致歉,答应他的事我已经尽力了!”

    ……

    新安,迁民的速度出奇的快,先后已经两批共两万余人在县廷的组织下翻过长石山,赶往洛水,然后他们将沿着洛水溯流而上,抵达卢氏后,再向西便可进入商洛大山。

    叛军兵锋再盛,也不会轻易进击人口稀少群山遍布的商洛。与之相比,河南道南部与淮南道遍布丰腴富庶之地,那里才是他们除长安之外,进军的主要目标。

    换言之,只要百姓们到了商洛,便算安全了。

    “听说,安禄山已经开始征发各占领郡县的丁壮,叛军的兵力应该已经到了捉襟见肘的地步。”

    郑显礼说的不错,秦晋点点头,“嗯!河北道平乱,占领河南道,又要进逼长安,他那十五万人的确不够,怕只怕那些不肯走的百姓会遭到叛军的报复。”此前他们在新安杀伤叛军过甚,叛军自起兵南下以来,头一次如此伤亡惨重,等到叛军卷土重来的时候,大举报复的可能性将十分之大。

    紧接着秦晋的目光一凛,此前他一直处于被动防守的境地,那是因为有新安,这是他的根本,但有时也会成为累赘。现在渑池失陷,新安的战略地位尽数丧失,在丢掉根本的同时,他也甩掉了包袱。

    这让秦晋看待目下局势时,又站在了另一个角度。

    诚然,叛军现在四面进击,表面看占尽了优势,却也是四面漏风,所占领的郡县并没有足够的守军,投降叛军的官员也没有足够的忠诚度,随时都会重新反正归唐。

    如此,他和团结兵将大有机可乘。

    “少府君,这是最后一批八千人,走吧!”

    一名佐吏催促着秦晋。秦晋在牙缝里挤出了两个字:“点火!”

    拥挤的城中坊市已经堆满了柴草遍洒火油,随着秦晋的一声令下,大火腾腾窜了起来,很快,整个新安城都陷入了一片火海之中。就算是走,也不能留给叛军蕃兵一砖片瓦半粒粮食。

    当然,秦晋还有一个隐隐的理由没说,烧了新安就等于断了百姓后悔的路,这样做虽然残忍了点,可很快中原腹地将会陷入唐军与叛军的反复争夺交战之中,他们留在新安也只有任人鱼肉的份,到最后还能有几个人活下来?

    转过山口,回望了新安最后一眼,大火映红了半边天。

    最后这批离开新安的人没能看见,一名骑士自西向东打马而来,眼见着新安燃起的熊熊大火,惊急万分。他不知道新安究竟发生了什么,只好绕路往附近的乡里打探消息,但却骇然发现,整个新安县各乡里的人似乎都人间蒸发了一样。

    就在他几乎陷于绝望的时候,忽然遇到了一名从长石山上下来的猎户。

    ……

    “是从长安赶回来的信使!”

    契苾贺领着人断后,发现了一路打马向南疾驰而来的骑士。等他拦下对方时,马上之人则突然翻落马下人事不省。很快就有人认出了落马之人的身份。

    “那不是郭七郎么?跟着陈四郎上京献捷的!”

    契苾贺立刻命人将他救起,几口水喂了下去,又悠悠醒转。

    “信!信!”

    这位郭七一路马不停蹄,在新安又惊惧过度,以至于脱力坠马。醒来迷糊间也不忘使命,右手捂着胸口,不断的重复着一个字!

    众人立即明白过来,七手八脚的在他胸前摸索着,果然从他衣服中掏出了一个油布包,打开油布包,里面有一封信,封皮上写着五字,笔体娟秀,“秦少府亲启”!

    契苾贺不敢怠慢,当即便向南追了过去,将这封信亲自交给秦晋。

    才看了几眼,秦晋捏着信纸的手就不由自主的发抖,愤怒很快充斥满了他的胸膛。

    “是陈四的信吗?他都说了些什么?”

    就连契苾贺都注意到秦少府看信时,表情很是不对。信上的字字句句落在秦晋眼中,如针刺刀扎。

    秦晋没有回答契苾贺的问题,只将手中的信递给了身侧的郑显礼。一头雾水的郑显礼接过信件后,才看了两眼就痛叫一声,竟罕见的失态,破口大骂起来,骂朝廷,骂天子,骂宰相。。。。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