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乱唐- 第18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么不利的影响,得出的结论恰恰相反,对它们还颇为有利。

    如此一来,麾下将士们的士气必然得到极大的提升,另一方面也是向朝野上下释放了一个清晰的信号,打破了神武军是受贬外出的谣言。换言之,就是天子在这最后时刻,亲自站出来为秦晋清扫了近来甚嚣尘上的谣言。

    想到这些,秦晋不禁摇头笑笑。人还真是有些贱,被天子和大臣们猜忌排挤习惯了,今日陡获支持竟然还觉得别扭,有些不至信了。

    尽管秦晋对天子的真实想法还是不甚了了,但至少有一点可以确定,天子是十分重视这次出征的。

    神武军众将听说天子将率百官亲自来为他们壮行,一时间欢声雷动,战鼓咚咚敲的也是震撼云霄。

    秦晋的猜想果然没错,天色刚刚鱼肚泛白之时,大批的羽林卫禁军便陆续开到了禁苑之中,紧接着出现的就是上百个骑马的宦官,最后一众甲士簇拥着的,就是天子了。让秦晋大吃一惊的是,老迈的天子竟然一身戎装,精神矍铄抖擞,所有人看了都不禁为之一叹。

    天子这是老当益壮吗?竟然在天色蒙蒙亮时,亲自于战马之上来为大军壮行,其诚意可见一斑。

    跟在天子身后的,亦是大片马队,战马上骑乘的不是禁军士卒,而是三省六部的各级官吏,远远望去,竟好似一眼见不到尽头,长长的队伍一路延伸到了巍峨的长安城下。

    裴敬一直紧随在秦晋的身侧,他对朝中的各项典礼的规制流程都十分熟悉,一眼就看出了天子今日的壮行之举是规制之外的。

    “使君,天子今日的排场大不寻常啊。”

    秦晋点了点头,大不寻常无外乎有两种可能,一是对它们毫不在乎,可以任意敷衍,二则是为了以示看重,故意做惊人之举。但天子今日的作为,怎么看都像是后者呢。

    果不其然,大唐天子李隆基纵马来到了队列整齐的神武军阵前,气沉丹田大声说道:“今日,勇士出征,必皇天护佑,朕等着你们凯旋归来!”

    李隆基毕竟是七十余岁的老人了,这一串动作接连坐下来已经有些吃不消,但他仍旧咬牙坚持着,因为还有该做的没有做完。

    只见大唐天子翻身下马,一步步向鼓手走去,继而从鼓手那里夺过了鼓槌,亲自踏上了木架搭成的台子,一声声重重敲了下去。

    天子亲自擂鼓壮行,这是何等的荣耀。

    “大唐万岁,皇帝陛下万岁!”

    随着有人振臂一呼,万岁之声立即响彻了整个禁苑,就连秦晋都有些大受感染,觉得胸口内在激情鼓荡。

    这时,忽有甲士来到秦晋身侧轻声禀报:

    “使君,政事堂拨下来了箭矢二十万,已经运抵营中,都在驮马大车上,随时可跟随大队人马上路。”

    这真是个令人振奋的好消息,在此之前,秦晋一直与政事堂交涉,要求拨付箭矢,但一直被各级官吏借口推诿拖延。就连一向与秦晋关系不错的侍中魏方进都叹息着告诉他,这事背后有杨国忠的意思,虽然高仙芝是名义上的宰相之首,但政事堂的官员们却都唯杨国忠马首是瞻,都是没有办法的事,让秦晋死了这条心。

    **的野战能力强大,一方面是因为**有着弓弩上的优势,可以此压制敌军,另一方面则是有着出色的骑兵,有了这两点,高仙芝和封常清才能在西域纵横捭阖,安禄山才在幽燕之地打的契丹人满地找牙。现在神武军的骑兵是明显的短板,如果连弓弩都不能敞开了供应,就等于放弃了**的两大优势。

    原本秦晋打算到了冯翊以后再就地想办法,现在看来,杨国忠突然示好的举动,正解了他和神武军的燃眉之急。

    就在天子紧咬着牙关擂鼓之时,好消息竟接二连三的来了。

    除了杨国忠主动送来的二十万箭矢,就连鱼朝恩都亲自送上了一份厚礼。

    “秦使君,这是河朔两地的地图,一直是禁中内档……”

    这地图虽然不精确,仅仅是极为简单的线条勾勒而成,但鱼朝恩如此示好,秦晋又怎么可能不明白他的意思呢?只不过碍于天子在卖力的敲鼓,将士们欢声雷动,不好当场与之有明显的示好举动,只能正常的拱手一礼。

    “谢过大使!”

    终于,大唐天子李隆基在郑重的敲完十六下军鼓以后,重重的将鼓槌掷于地上,两名宦官赶忙登上了太子欲将其搀扶下来。谁知李隆基却一把将两名宦官推开,一步步走了下来,又翻身上马,拨马来到了秦晋的面前。

    “秦卿,朕在长安会时时为你祈祷,平定蒲津叛乱,杀贼立功!”

    “臣绝不辜负圣人期望!”

    “好!出发吧!”

    随着天子一句话掷地有声,牛角声立时又呜呜咽咽的吹响了,神武军各部人马开始有条不紊的向东开进。

    秦晋亦双腿一夹马腹,战马腾的窜了出去,将长安城远远的甩在了后面。

第二百八十七章 :阴云蔽天日() 
神武军开拔,大唐天子李隆基也终于忍不住从战马上跌了下来,若非一旁护持的宦官手疾,就一头栽倒于地上了。

    “快,护驾,护驾!”

    宦官早就吓的魂不附体,如果天子出了意外,他们这些侍奉在身边的人一个都活不了。但李隆基却又用力将那些扶住他的宦官推开,沉声斥道:“慌什么慌?朕不过是一时大意而已,都各归各位!”

    几句话就将那些晃了手脚的宦官们训斥的不再大呼小叫,李隆基原地稳定了一下心神,继而又重新跨上了战马。今日既然亲自到禁苑为神武军壮行,就要有始有终,骑马而来亦要骑马而回。否则这些异常之处,落在群臣的口舌之中,还不知要如何传播呢。

    李隆基做了四十余年的天子,最是了解这些流言蜚语,他虽然贵为天子,可以决定任何人的生死,但对这留言却是无可奈何。他对这些流言蜚语也经过了一个从紧密控制,到耐心疏导的过程。随着年龄渐长以后,他才明白,人心最是难于控制的,而流言往往就是摧垮人心的无形之剑。

    令他沮丧的是,这无形之剑他从没有一刻能真实的掌握于手中,因此不得不时时打起了精神,小心应对。今日,他骑马而来,又亲自为神武军擂鼓壮声威,不仅仅是要向世人展示自己对军队的信重,更有一点他不便明言的理由,那就是向朝野上下证明,他身为大唐天子不但牢牢的控制着军队,而且身体也硬朗到可以骑马擂鼓。

    警示那些心怀不轨的权贵臣子们,切不要做那些非分之想,否则等着他们的一定不会是好结果。

    就在李隆基下令摆驾回宫之后,一骑信史疾驰而至。

    “军报,军报!”

    听到军报二字,李隆基的身子不由得猛烈的摇晃了两下,一种不详的预感突然而生。

    “呈上来!”

    裹着汗渍的油布包被打开,里面的羊皮纸也被轻轻的展开。李隆基看着上面略显潦草的字迹,虽然极力的克制着表情变化,但眉头仍旧不自禁的紧锁了起来。

    是潼关的急报。安禄山叛军的前锋已经杀到了潼关,就在昨天晚上,两军刚刚在潼关外经历了一场厮杀,双方各有损失。

    虽然哥舒翰在军报中写明了击退叛军的攻势,但李隆基并非对兵事一瞧不通,他知道随着前锋的到来,叛军的攻势必然就会像海浪一样,一浪猛过一浪。

    这时,杨国忠和鱼朝恩已经紧紧的跟在了天子的身后,他们同样也紧张的看着天子手中的军报,一面又判断着天子的表情,究竟军报中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然而,从天子渐渐拧紧的眉头上,从天子渐渐凝重的面色上,两个人都隐隐觉得,一定不会是好消息。

    就在两个人各自揣测之时,李隆基陡然将手中的军报高高擎起。

    “潼关捷报,哥舒翰大败安贼叛军,斩首上万!”

    继而又专门又宦官尖着嗓子,将李隆基的话一遍便复述着,以使在场的所有人都能听的一清二楚。

    “大唐万岁,皇帝万岁!”

    这封捷报宣布的可谓是正当其时,禁苑中百官将士们刚刚被调动起来的情绪更加高涨了。

    李隆基满意的扫视了一眼在场的所有人,“回宫!”

    ……

    秦晋离开了禁苑,神武军以不疾不徐的速度绕过了北城,向东开进。裴敬和卢杞聚在他的左右,卢杞的脸上仍旧是一副阴冷的表情,而裴敬却在兴奋中又有些烦闷。他的烦闷全是因杨行本的突然背叛而起。此时,杨行本倒向了杨国忠的消息已经在神武军中小范围的传播开了,裴敬作为军中仅次于秦晋的二号人物,自然是先于很多人知道的。

    “使君,杨二的事,是不是有什么误会?”

    卢杞罕有的冷哼道:“误会?我亲眼所见,怎么可能是误会,看看这,就是那厮的杰作。”与此同时,他将右手指向了自己的面部,只见上面青一块紫一块的,显然是被人狠狠的揍过。

    秦晋与卢杞的密议,只有他们两个人知道,除此之外,就算裴敬都浑然不知。秦晋深知做这种类似于间谍的工作,保密是头等大事,但为了杨行本的行事安全,对此事进行全方位的保密,也是很有必要的。

    “好了,过去的事,再争执也没有意义,不如好好研究一下,到冯翊以后,咱们该如何处置!”

    裴敬轻叹一声,便不去想杨行本倒戈一事,他此前曾往冯翊派出去了数百游骑,现在陆续有人返回,也带回来了关于冯翊的第一手消息。

    “皇甫恪对冯翊志在必得,据说已经兵临城下了,咱们最好在他有所动作以前,赶到冯翊城下。”

    卢杞却道:“皇甫恪不是个莽撞的人,应该知道冯翊城高池深,不是轻易能够拿下的,就这么大摇大摆的陈兵城下,难道就不怕被援兵朝发夕至对它们里外夹击吗?”

    卢杞的质疑也不无道理,秦晋放慢了马速,战马毕竟是动物,不能做长时间的高速前进,为了保证它的持续体力,有必要将马的速度降到足够低,以最大限度的节省马力。

    “难道皇甫恪此举是有意为之?”

    裴敬对卢杞的质疑也深以为然,觉得皇甫恪这么做没准就是诱敌之举,然后在不经意处,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秦晋思忖了一阵,觉得卢杞的疑虑虽然有道理,但这里面还有一个最大的疑点令人费解。无论有什么诡计,皇甫恪打算歼敌攻城,如果想要保住现有实力,有个很大的前提,那就是身后有强援。否则,仅以蒲津之兵,是很难在关中掀起多大风浪的。

    在之前的判断中,皇甫恪谋反能造成最坏的结果就是勾结安禄山叛军,以蒲津危跳板,叛军从此处直插关中腹地,威胁潼关二十万军的后路,只有如此才会对关中的防备造成极大的撼动。

    “换种角度想想,皇甫恪主动攻击冯翊,和来援的**,算不算飞蛾扑火?”

    “蒲津存粮不多,冯翊城中则积存有大量的物资,皇甫恪狗急跳墙,强攻冯翊也许有此种可能!”

    三个人议论了大半个时辰,也没得出一个确切的结果。

    “等着游骑进一步探明的具体消息吧,现在说的再多也是没有根据的揣测!”

    裴敬和卢杞对秦晋飞蛾扑火的说法不以为然,认为皇甫恪围攻冯翊城,主要的目的就是要得到城中的物资,以维持大军。因为总所周知,各节度麾下的大军供应粮食都是以月计的,如果皇甫恪不再一个月之内弄到大批的粮草,或者是取得决定性的胜利,他的叛乱最终都只能以失败告终。

    当然了,皇甫恪还有一种选择,那就是向安禄山的伪燕求助,如果不能在一个月以内扭转乾坤,他就只有这条路可走。

    所以,他们最担心的并不是皇甫恪能否攻下冯翊,而是皇甫恪会不会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投降了伪燕叛军,一旦如此,对唐朝而言,才是最坏的结果。

    三个人默然无语,紧随着大队人马在官道上又转而向北,冯翊在长安的东北处,东边紧挨着黄河,北面则是朔方河套之地。

    “使君,使君,有消息,长安有消息送到了……”

    说话的声音很是尖细,一听就是宦官。只见景佑手中挥着一封羊皮纸书信,催马赶了上来。他作为天子任命的神武军监军亦在大军之中。

    秦晋心中顿时一紧,这才走了不到两个时辰,长安传来的消息一定不会是什么好消息。

    果然,景佑催马来到三人近前,略有些慌张的说着:“安史叛军已经打到了潼关下,哥舒老相公和他们打了一仗,没能占到便宜!圣人让咱们尽快解决皇甫恪之乱,最好,最好在半月之内!”

    卢杞冷哼了一声。

    “半个月?监军有妙计可半月平贼,卢杞从命就是!”

    景佑不像边令诚鱼朝恩等人那么强势,见卢杞没有好脸色,脸上挤出了笑容,缓和气氛。

    “这,这是圣人说的,军中不是一直有句话吗,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结合实际情况,能半月平乱自然最好,如果不能,就按部就班的应对……卢将军以为如何?”

    这一番话说的滴水不漏,卢杞又抓不到漏洞和把柄,总不能再无理取闹,于是便将头扭向别处,不与景佑做任何交流。

    说实话,神武军的人因为边令诚和程元振的缘故,对宦官的感官极差,再加上景佑的身份又是监军,等同于天子派到军中来的奸细,盯着他们的一举一动,因此又怎么可能给景佑好脸色呢?

    裴敬则赶紧打圆场,“监军言之有理,半月不能平贼,再从长计议。只是,只是潼关兵危,咱们只怕要孤军作战了!”

    几个人都忧心忡忡,如果叛军尚未抵达潼关,一旦冯翊战事有变,还可以请调潼关援军,以现在的情形,潼关的哥舒翰未必会出兵了。

    “必须在皇甫恪投敌之前,解决蒲津之乱!”

    秦晋的声音决绝,已然有了决断。

第二百八十八章 :勇士展身手() 
就在秦晋下了决断以后,游骑们陆陆续续从冯翊折返,同时也带来了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