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乱唐- 第16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上一仗。

    “砍了!”

    轻描淡写的一句命令,宣判了这些人的死刑。

    为了达到震慑效果,卢杞特地将这二百多人押解到了东市前的广场之上,然后强制排开,分别行刑。

    两百颗大好头颅在不到一刻钟的时间里,纷纷滚落在地。就这还不算完,卢杞又命人在东市前的广场上竖起了十几个高杆,然后将二百多个首级穿成串分别挂了上去,以此来震慑城中不法。

    在处决了负隅顽抗的“乱民”之后,卢杞又下令将那些主动投降的疑虑押解到京兆尹大狱中去。由于此乃非常之时,京兆尹的全力已经全部被身在安国寺中杨国忠所暂代。京兆尹王寿更是惶惶然不可终日,生怕下一刻便会有天子使者来宣布罢官夺职,甚至要了他的性命。

    不过,等来的却是数百个聚众闹事的“乱民”。

    卢杞亲自拜访了京兆尹王寿,要求他组织人手,将永嘉坊的高府严密保护起来,不许任何人再冲撞。

    但是,王寿却颇有顾虑,在这种时刻表面看已经风平浪静,实际上仍旧暗流汹涌,一旦不小心站错了队,就有可能跌入万丈深渊。

    卢杞哪里会给王寿考虑的机会,当即就要将他撵出去然后代其行事。

    王寿哪里见过这等阵仗,再看这群神武军身上人人带血,以为要对他武,吓得三魂七魄丢了一半。

    “别,别动手,我干,我干还不成吗?”

    由于兵变大乱,京兆府的差役至少有三成没来应役,但这也足够了,王寿生生组织了四五百人,专门派在了永嘉坊左右,以防止再有人心怀不轨的乱来。

    其实,卢杞这也是秉承了秦晋的意思。龙武军的人手本来就紧张,如果再分出去数百人专门保护高仙芝,便更加捉襟见肘,所以才出此下策,以京兆府的差役来保护高仙芝的安危。

    高仙芝受到了冲撞,背后有鱼朝恩和杨国忠的影子。按理说这件事将会很快惊动天子,天子也当立即有所表示。但是,天子竟像从未听过此事一般,直到秦晋将事态平息下去以后,仍旧不闻不问。

    但是,天子可以不闻不问,有些人却坐不住了。

    鱼朝恩与杨国忠在安国寺内很快就得到了神武军大开杀戒的消息。

    “反了,反了,这还了得?秦晋这竖子难道还想再闹一次兵变?”

    鱼朝恩尖着嗓子,忿忿道。

    “此事当即刻具表,呈送圣人!”

    杨国忠凝眉沉思,他觉得既然秦晋率先动武,这反倒给了他们机会。原本是想先集中精力把高仙芝拉下马来,就算拉不下来也得弄给此人一身骚。哪里想到,秦晋这竖子不知道哪根筋搭错了,竟然主动插了一脚进来。

    这岂非天赐的良机?正好可以交给天子决断。

    鱼朝恩击掌大赞。

    “杨相公所言极是,某即刻去见圣人,这回一定让竖子吃不了兜着走!”

    种种庆幸都表明,天子对这位新立大功的宦官极为信任和重视,甚至乎超过了所有人。否则也不可能破天荒的任命一位宦官为观军容处置使。

    “内监勿要手软,就算不能将此人治罪,也要将他从神武军踢出去,否则遗患无穷啊!”

    鱼朝恩摇头晃脑,显然对杨国忠的担心有些不以为然。

    “随意乱杀无辜,又是在南内,姓秦的小竖子九死一生了。杨相公只等某的好消息吧!”

    ……

    “……冤死,惨死者不计其数,城中百姓怨声载道……请圣人明察秋毫……”

    鱼朝恩绘声绘色,添油加醋的将永嘉坊外发生的冲突转述给天子,顺道将高仙芝也捎了进来。

    不过,大唐天子李隆基在得到了鱼朝恩的汇报之后,却久久没有出声。

    一直跪在地上的鱼朝恩不禁大为奇怪,不耐烦之下抬头偷眼瞧去,却见一双眸子射出犀利目光正直视着自己,吓得顿时浑身一颤,脑袋不由自主的深深埋在地上。

    大唐天子李隆基经此一役之后虽然又重新掌握了朝局,但权威已经大打折扣,鱼朝恩突立大功,又被任命为观军容处置使,已经心有飘飘然,因此在天子面前常常便流露出了不礼之举。

    比如刚刚抬头偷瞧天子,这在大臣身上或是常事,但对于他这种阉人奴婢,那就是大大的不敬。

    “起来吧,你说的,朕都知道。不过朕让你做观军容处置使不是处理治安,而是重新整编十六卫各军,往后心思都要用在此处,可记下了?”

    “奴婢,奴婢记下了!”

    不过眨眼的功夫,鱼朝恩浑身冷汗直流,吓得再也不敢说话,甚至大气都不敢再多出一下。

    “非常之时当用非常之法,长安刚刚经历了大乱,有人趁机欲行不法之事。秦晋以重典论处,并无不当之处。以后休得再提此事。。。。。。”

    就在此时,杨国忠领衔之下,众大臣的弹章也到了。直指秦晋乱杀无辜,其中被杀之人不乏良家子弟,以及官员勋戚族中之人。

    在不到半个时辰的功夫里,内侍宦官就已经呈递上了十几份弹章,在御案上堆积的竟像一座小山。

    李隆基一连看了几份之后,脸色也愈发阴沉。鱼朝恩不敢再偷看天子,但凭借直觉也能感觉到,天子在压抑着他的怒气。

第二百四十九章 :相公有心虚() 
“去,去把杨国忠招来,让他当着朕的面把弹章表文里的话原原本本的说一遍,难道他就不知道脸红吗?”

    大唐天子李隆基突然爆发了,由于情绪激动,胸口随之剧烈的起伏着。鱼朝恩彻底不知所以,按照他与杨国忠所推断的,天子应该暗恨秦晋,巴不得借口将其处置了才是,但是看现在的情形,天子倒有意袒护那竖子了?

    鱼朝恩虽然颇有些志得意满,行事也愈发高调,但他不是个愚蠢的人,在摸不清天子意图的前提下,是绝不会贸然表态的。随着天子的发怒,他表现的就像个受气的小媳妇,一直匍跪在地上,以头点地,不敢有片刻大意,更不敢随意发表看法。

    大约小半个时辰以后,杨国忠惶急不安的来到了天子临时所居的西内苑。在路上,早有宦官将天子发怒的事偷偷禀报于他。

    “臣……”

    尚未及杨国忠行礼完毕,李隆基便怒气冲冲的将几分表文甩到了他的脸上。

    “朕还没追究前事,现在就急着网罗朋党了吗?”

    一句话将杨国忠惊的浑身战栗,天子的指责对他而言可说是前所未有的。第一点,前事未及追究,这个前事究竟指的是什么?是“厌胜射偶”一案,他背地里做的那些手脚,还是兵变中应对不力的责任?

    对此,杨国忠更偏向于,天子所要追究的是前者。如果这件事被一连揭发了出来,还能有他的好吗?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第二点指责,“网罗朋党”!在这个时代,最忌讳的就是大臣“党同伐异”,因为权臣结党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心怀不轨。比起来,这一点是更让杨国忠恐惧难以自制的。

    “圣人明察,臣虽然无能,却忠心可鉴日月。朋党之说,万不敢苟同!”

    杨国忠就势跪了下去,伏地大哭。

    他可以承认自己无能,却绝不敢承认自己网罗朋党,党同伐异。

    李隆基的目光中神色复杂,但语气仍旧透着逼人的寒意。

    “不敢苟同?”

    一连冷笑了三声之后,李隆基竟然欲言又止了,好半晌之后也没再说出一句话。

    这更让杨国忠摸不清头脑,他本就在兵变中表现糟糕,毫无作为,如果不是天子一再重用,他怎么能轻易的重返政事堂,复任宰相呢?现在,杨国忠不知道自己打击秦晋的举动究竟触碰了天子哪一则底线,哪里还敢轻易的辩解?只不停的自称有罪,又声声表达着他对天子的不二忠心。

    就这样毫无营养的反复揪扯了将近一个时辰,李隆基的怒火竟莫名其妙的消失了。

    老迈的天子不但赐宴于杨国忠,甚至还交给了他一项更加重要的任务,那就是修缮兴庆宫。

    太极宫已经焚毁了七八成,大明宫更非李隆基的首选,只有兴庆宫,只有住在兴庆宫里,李隆基才会由衷的觉得安心。

    其实,兴庆宫在兵变中几乎未有损毁,所谓修缮,不过是在向严国忠表明,他要返宫了。

    而负责清理兴庆宫的一直是秦晋的神武军,现在天子让杨国忠负责最后的清理,不是表示信任和重用,还能是什么?

    尽管杨国忠摸不清天子究竟是如何想的,但他还是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为天子返宫做最后的准备。

    杨国忠和鱼朝恩打击高仙芝与秦晋的举动先后失败,知道短时间内无法扳倒这两个人,只得偃旗息鼓,以静待时机。毕竟来日方长,谁能笑到最后,还是个未知数。

    如此三日之后,大唐天子李隆基低调的由建福门进入长安城,返回了兴庆宫。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李隆基在进入兴庆宫之前,先一步去了永嘉坊,看望了重伤将养的高仙芝。

    这则消息一经传出,此前所有关于高仙芝的不利谣言,全部一扫而空。

    在此之前,朝野内外已经盛传,高仙芝的处境堪忧。也许天子仍旧对其杀意未消,否则便不会纵容默许了杨国忠和鱼朝恩在背后搞的那么多龌龊动作。

    但是,一千条一万条谣言都抵不过天子的这一举动。在返宫之前,看望了高仙芝,无疑是在向朝野上下释放信号,天子有意重用此人。

    回到宫禁之中,李隆基伫立石阶之上,不免百感交集,眼热鼻酸。回想连日来的遭遇,就像做梦一般,以至于此刻身在兴庆宫中仍有不真实之感。

    事态的发展果不出百官所料,即便高仙芝尚在养伤之中,天子的敕书便迫不及待的颁行朝野了。韦见素不出意料的被百官夺职,听后处置。高仙芝则再进一步,成为宰相之首的中书令。

    朝野上下对此反应莫衷一是,有人欢喜,自然便有人忧虑忐忑。

    其中百般滋味在心头的,当非杨国忠莫属,他盯着这个宰相之首的位置已经有半年之久,但不论他如何努力,老天似乎总在捉弄他,将他折磨的惨不堪言。如果他不是在兵变之初到东宫去为难太子,便也不会在第一时间被生擒活捉,也不会给了高仙芝表现自己的机会。

    但这些都是既定事实,就算杨国忠把肠子都悔青了也没用,他也只能一边暗恨诅咒,一边静候着合适的机会再做奋力一击。

    不过,更让他时刻感到危及与芒刺在背的则是手握军权的秦晋。经过半年多以来的揪扯,两个人的矛盾已经彻底到了难以化解的地步,就算杨国忠不想再与秦晋为敌,也要时刻担心警惕着秦晋的发难。所以,他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彻底让此人消失在自己的视线之内。

    然则以目下情形来看,这种情况出现的几率越发的渺茫。

    在天子返宫的第三日,一桩公审大案,吸引了长安全城的目光与注意。

    神武大将军秦晋受天子敕命审讯内监程元振,令其招出所有在“厌胜射偶”一案中冤枉的官员贵戚。

    这无疑又释放了另一则让人皆大欢喜的信号。那就是天子将会对兵变之前所有“厌胜射偶”一案的涉案人员予以平反。

    至于程元振,自然就是对此案应负全责的那个人。

    在神武军的威逼利诱下,程元振彻底成了任人摆布的阿猫阿狗,将他所知道的“全部”都悉数招认。不过,这确令案情产生了反复,因为在程元振的供词中,时任陇右节度使的杨国忠才是“厌胜射偶”大案的主谋之人,而这桩大案的背后,还有另一个人也浮出水面,那就是乡啬夫范长明。

    据程元振招认,此人便是在杨国忠背后出谋划策的人,甚至还身体力行的参与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区区一个乡啬夫能有甚影响?不过是程元振和杨国忠驱使的狗而已。但说此案由杨国忠主谋,末将以为当有八成以上的可信度!”

    神武军诸将纷纷对程元振招出的供词发表看法,不过他们都一致认为,范长明是无足轻重的小角色,关键所在是将杨国忠也拉下马来,以彻底绝掉后患。

    秦晋看着这份招认的供词,沉吟了一阵。

    “关键还是要有切实的证据,否则仅凭一副空口白牙又如何能定罪?”

    郑显礼出声附和。

    “此言甚是,外人也可以说,是程元振疯狗乱咬人也有可能的!”

    “证据无非就是书信一类,但这又何异于大海捞针?杨国忠又怎么能傻到留下对真身不利的证据呢?”

    众将有些气馁。

    与此同时,杨国忠却有些慌了手脚。虽然审讯程元振是封闭进行的,不允许任何不相干的人接触案情,但他还是有可靠渠道得到了消息,程元振已经招认了他就是“厌胜射偶”大案的主谋。

    而负责审讯的是秦晋,又岂会放过了为难于他的大好机会?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非但危机感来自于秦晋一方,更有来自于天子那深不可测的心思。

    在返回宫禁之后,杨国忠曾数次委婉的试探天子对“厌胜射偶”一案的看法,天子都无一例外的流露出了,对于此案的厌恶和憎恨。

    如果天子相信了程元振的供词,那必然会追究杨国忠的罪责,到时候别说重新夺回宰相之首的位置,还能不能继续为官,怕都是未知之数了。

    这件事杨国忠又无法与新近结成的盟友商议,毕竟鱼朝恩在兵变之前还是个小角色,鱼朝恩也不会傻到牵涉进来。不过,他也不是全然无人商议,在回到府中之后,便去见了这个可供商议之人。

    “杨相公以为,程元振其人会不会揽下全部的罪责?”

    杨国忠黯然摇头。

    “这厮的秉性某最是了解,他恨不得将所有的责任推到旁人身上,哪里会主动担下来呢!”

    杨国忠所见的这个人正是与之一同钻过狗洞的乡啬夫范长明。

    只见范长明一副老神在在的模样,裂开嘴嘿嘿一笑,目光中透出了一丝狠辣之色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