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乱唐- 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陈千里见到秦晋对这架石砲大感兴趣,便介绍了几句:“听说这架石砲还是前隋造的,我大唐立国以后,中原再无战事,武备逐渐松弛,抛臂是上好的桑木打造,可做强弓,也不知哪一年被县廷的佐吏偷偷拆走,圆斗是生牛皮缝制的,拿到集市上也值不少钱哩……”

    “此物,县廷中的工匠可还能打造?”

    “石砲原理简单,工匠们打造不难,不过想要达到与前隋一般的水平只怕不易!”

    只要能打造就好办,秦晋心里有了底,而且打造石砲的主要原材料新安也不缺乏,城西就有一大片桑林,砍来做成抛臂也是正好。

    陈千里又提出了一个要害问题,“打造石砲的原料新安并不缺乏,就是木料需要风干,没有一年半载只怕难以成型!尤其是石砲的抛臂,刚砍下来的桑木韧性不够……”

    在秦晋看来,这些都不是问题,他的要求很简单,不求造出来的石砲有多精良,只要能够具备基本的功能就行。相信十几架这种大家伙架上新安的城头,石砲齐发的场面一定很是震撼。

    说干就干,秦晋立即召集了县廷的工匠,同时又在丁壮中征募会木匠手艺的人,经过一天一夜的捣鼓,终于折腾出来一架看起来还像回事的石砲。

    不过,比起县府库中的那一架残骸,工艺上明显粗糙了不少,而且底座上也没有用作移动的轮子。但这都不是问题,反正是用来守城的,能不能移动都无所谓。将这种大家伙装置在空间局促的新安城墙上,着实让工匠们费了一番心思和功夫。

    工匠们将加工好的木料抬上城墙,然后在城墙上组装固定,但问题也接踵而来,安装好炮架之后,负重石与抛臂便施展不开。最后秦晋从记忆力一部电影中得到了灵感,取消负重石,仅以抛臂做弓,伸向城墙内侧,然后以小臂粗细的麻绳绑住抛臂末端,再用十数人在城下用力下拉以使抛臂弯曲,最后松开弯曲的抛臂,圆斗中的石弹就势击发。

    工匠甚至还别出心裁,在石弹表面绑缚火油易燃物,以增加威力。

    看着距离城外三里的叛军连营,秦晋觉得仓促建成的石砲恐怕难以达到这种距离。书上记载,宋代石砲可发石百斤,射程五里,他认为那都是古人吹牛逼的春秋笔法,实际上能有一两里地的射程都不错了。

    “少府君,发令吧!”

    陈千里在催促秦晋进行第一次试射,秦晋闻言后点点头。

    “传令,发射石砲!目标,叛军连营!”

    早就准备好的工匠轰然领命,调整好方向后,将石砲的抛臂压缩到了极点,然后骤然松开。几十斤重的石弹带着浓烟和火焰呼的一声腾空而起,在夕阳映照下于空中划出了一道完美的曲线。

    城墙甬道上站满了看热闹的团结兵和丁壮,眼见着着火的石弹砸进了叛军的连营中,顿时就爆发出震天的欢呼声。

    就连秦晋都暗暗咂舌,想不到这个时代的石砲竟又如此之大的威力,如果精工细作,石砲的射程和可靠性也许还会更上层楼。

    “再来一发!”

    工匠们再次卯足了劲头,用力拉下抛臂,但不知何故,抛臂居然咔擦一声从中间断裂,众人顿时又嘘声一片,意兴索然。

    未经过严格加工程序的桑木果然稳定性不佳,但也不是问题,大不了多打造几根抛臂,一旦有折断损坏的换上新的就是。

    对于这次试射的成果,秦晋甚为满意,当即下令大规模打造这种石砲,多多益善。

    ……

    孙孝哲招待洛阳来的使者喝了不少酒,刚刚卧在榻上小憩,便听闻营中一阵骚乱。他秉承安禄山的风格,治军甚严,对这种目无军纪的行为深恶痛绝,还没等他派人去查看情况,便有亲卫慌慌张张的跑了进来。

    “将军,出大事了……”

    亲卫的表情很是震惊,说话更是口齿不清,显然受了不小的惊吓。

    “慌张个甚?慢慢说!”

    见到主将沉心静气,亲卫的情绪稳定了不少。

    “唐军发射飞火石,击中了一帐营兵,死伤十数人!”

    说来也是巧合,那几十斤重的石弹正好砸中了一顶军帐,里面的蕃兵无一幸免,非死即伤,除此之外甚至还引发了一场不小的火灾。凭空飞来的着火石头给人的震撼太过强烈,因此那亲卫才被吓得面无人色,口齿不清。

    孙孝哲闻言之后也是大惊,酒顿时就醒了一半,唐军竟能由城中发射发石达到三里开外,如果砸中的是他的中军帐……

    关注官方qq公众号“” (id:love),最新章节抢鲜阅读,最新资讯随时掌握

第二十二章 :燕兵夜引弓() 
孙孝哲看着支离破碎的军帐与满地的残肢断臂,面色阴沉难看至极。最让人震撼的是,一块几十斤的石弹竟生生将地面砸出了一个深达数尺的大坑。如果唐军一次发射十几块这种飞石,一连射上几轮,他的军营岂非要被打成了筛子?

    这个想法让孙孝哲陡然心惊,大声疾呼下令:“传令,大军拔营,后撤五里!”

    早在上午,孙孝哲就收到了关于新安城头的异动,他初时并未在意,城中的守将喜欢捣鼓些奇技淫巧之法,或许会收一时之效,但攻城守城拼的是粮草和人马,而燕军无论哪方面都远胜唐军,所以也就由着那些人折腾。可万万想不到,唐军的一次试探性射击,竟然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恐慌和麻烦。

    经过了一夜的折腾,天色大亮以后,大军连营终于重新安扎完毕,但番兵们也都累的筋疲力尽,以至于每日的例常袭扰攻城都不得不暂停了。孙孝哲抬眼望了望刺眼的太阳,突然想起了那个预言三日内必有大雪的老啬夫。

    就在昨天,安庆绪居然派了使者来催促他加快进军的速度,并且希望他最好能够在安禄山登基之时拿下潼关,以作为恭贺大燕立国,皇帝登基的贺礼。

    孙孝哲与安庆绪一向不对付,两个人都看对方不顺眼。安庆绪此举绝对不会是出于好心,很可能会在进军速度慢这件事上大做文章,没准还会在安禄山面前进献谗言。

    此前他之所以不愿强攻新安,是不想自己的精锐人马在西进中折损过甚,同时也在等待着一场及时的大雪,然后偷越皂河谷,袭击新安的后方,由此新安关城便旦夕可下,又甚少折损,一举两得。

    看来要加快攻城的步伐了,孙孝哲暗暗下着决心,如果今日再不下雪,说不得就只好下令强攻了,即便拼着损失部众也不能失去了安禄山的宠信。心事重重之下,他便和身边的亲卫议论了几句天气,询问他们,觉得今夜是否会有大雪。

    那几个亲卫支支吾吾一通,当然说不出个子午寅卯来。但其中一个人却欲言又止,孙孝哲看在眼中大为奇怪,便问道:“有话但讲无妨,不要吞吞吐吐的,你知道我的脾气!”

    “是!昨天那老啬夫曾来求见将军,说,说新安城中在备制火油、还在大肆伐木,让将军小心应对……”

    “哦?”

    这让孙孝哲大为惊讶,没想到那老啬夫也有些手段,看来此人必在新安城中有内应,至于他说的那些情况,可能就是唐军在新安城头竖起的几架石砲。

    “将军要不要见一见那老啬夫?”

    见到孙孝哲的面色有所缓和,那蕃兵试探的问了一句。

    “不必,他知道的都已经说了,见与不见都一样,如果今夜能有一场大雪,本将倒真要重赏一番!”

    孙孝哲现在急需打破僵局,以堵住安庆绪的嘴,省得这厮在背后给自己制造麻烦。

    “传令下去,大军白天休息,到了晚间随时待命,准备出击!还有,告诉那老啬夫,一旦天降大雪,请他辛苦辛苦,出面带路!”

    突然间,孙孝哲觉得自己忽略了什么,寻思半晌才终于恍然警觉,以目下情形判断,那新安县尉必然是个狡黠之人,皂河河谷这个隐忧,怎么可能全然无觉?

    想到这里,孙孝哲有点意兴阑珊,同时又犹豫着,究竟是否应当冒险执行偷越皂河河谷的计策。

    也曾有人质疑范长明是唐军的奸细,但经过仔细的摸底之后,孙孝哲就打消了这种顾虑,此人二子皆因新安县尉而死,据说新安县廷还曾派人去长石乡锁拿全体范氏族人,试问谁会和与自己有杀子之仇的人坑壑一气呢?

    ……

    新安城头,经过了一日一夜的赶工,十架石砲在东关城上组建完毕,这一次他们选择了更长,看起来更加结实的桑木加工成抛臂。

    “少府君,要不要再试一次齐射?”

    昨天第二次试射,抛臂就因为不堪拉力而折断,这让很多人都耿耿于怀。城外军营连夜开拔,退到五里开外重新安扎,大伙都看在眼里,如果抛臂没能折断,亦或是当时有根备用的抛臂及时换装上去,至少可以多发射些着火的石弹,一方面可以杀伤蕃军,另一方面则可以对蕃军进行持续的震慑。

    秦晋欣然点头,他也要看看这种石砲齐射的威力究竟有多强劲!

    片刻之后,风声呼呼响起,十枚几十斤重的石弹夹着烟火,抛射向了天空,直往极目尽头而去。他不指望这种石砲的射程这能超过五里,但只要能够形成持续有效的杀伤,就会尽可能阻滞叛军的攻城。

    石砲的射程果然没有超过五里,但威力还是让新安城上的众人深感震撼。

    就在众人啧啧称叹的当口,一名团结兵忽然发问:“如果叛军也造出了这种利器该怎么办?”

    他的话让所有人都是一愣,当然也包括秦晋。石砲技术简单,制造过程并不复杂,木匠只要稍加研究就能制造出来,而且很多涉及到匠作的书籍上也对石砲有各种记载,相信叛军中的主将只要有心,未必造不出这种威力巨大结构简单的大杀器来。

    一时间,所有人的兴奋都戛然而止,很显然大家都认同了这个简单的推断,石砲的威力有目共睹,几十斤重的石弹砸在地上就是个数尺深的大坑,如果砸在夯土城墙上呢?如果石弹足够多,足够密集,破坏了绝对是人们难以想象的。

    这时,一向不甚发表意见的郑显礼出面道:“诸君有所不知,胡人擅战阵,却不擅技艺,短时间内向造出石砲来也不容易……”

    现在新安军民都知道,这位姓郑的将军曾是封常清的亲随,在西域戍守边将十几年,和胡人打过无数大小战斗,他的话自然是有说服力的。

    专门负责操纵石砲的石砲手又继续进行试射,他们甚至还总结出了一套办法,可以通过控制拉抻抛臂的弯曲度,以改变石砲射程的远近。

    这一日平静的让秦晋多少有些不安,现在新安众人已经得知统领数万蕃胡叛军的主将是孙孝哲,对于此人,他多少还有些印象,史书记载此人在留守西京时,曾受命屠杀霍国长公主等数十名唐朝宗室,并残忍的将他们剖腹剜心。

    面对这种人物,如果说秦晋没有心理压力那是假话。他也不知道,自己的对手究竟几斤几两,不过能在安史之乱中留名的安史叛将多数都不是无能之辈。他深知不能轻视古人的智商,所以此前筹划的火烧皂河谷,后来仔细琢磨一番,又觉得有些想当然了。

    就算范长明真的顺利与孙孝哲接上头,又成功将皂河谷这个新安的软肋吐露给他,孙孝哲又岂能不评估衡量其中的风险性?如果真就傻乎乎一头撞上来,那么安禄山又凭什么重用这样一个蠢货呢?

    这种侥幸的心思淡了以后,秦晋又重新开始琢磨守城的法子,所以才有了石砲这种大杀器。

    由于叛军白天并没有发动攻击,所以秦晋在夜间格外警觉,甚至还在东关城上待了一夜,但直到天亮叛军也没发动袭击。随着太阳冉冉升起,所有人紧张的心都渐渐放下,黎明这一刻是最令人安心的,不论敌我双方都在起锅造饭。

    忽然有人发出了一阵急促的惊呼:

    “天哪!快看,那是什么!”

    秦晋闻言,向城外望去。只见叛军军营前赫然出现了两架石砲,每架石砲由数十人推着,正缓缓的向新安方向移动。

    所有人都惊呆了,没想到那名团结兵的担心竟在一夜之间就成为了现实。任谁都知道,新安城墙是死的,面对石砲打击只有默默承受的份……

    一向勇武的契苾贺当即表示要带着敢死之士,出城去将那两架石砲捣毁。秦晋想都没想,就拒绝了这个提议。在他看来,麾下团结兵的性命比那两架石砲重要多了。更何况,叛军能在一夜之间早好两架石砲,就算捣毁了这两架,他们一样能很快造出第三架,第四架……

    “所有石砲手,各就各位,考验你们的时候到了!”

    经过秦晋的提醒,石砲手们立即反应过来。

    “快,快,操砲,把绳子拉紧了!”

    “把石弹装好,往胡狗身上招呼!”

    “放!”

    木轴急促的摩擦声,石弹呼呼的破空声,骤然突响!

    “砸空了……”

    城上的团结兵们爆发出一阵惋惜,十枚石弹远远的抛在了对方石砲的后面。

    石砲手们并不气馁,第一轮只不过是校正落点,他们用足了最大的力气。

    “兄弟们,松把劲,拉紧绳子……”

    “送胡狗回老家去!”

    甚至还有人脱下裤子,冲着石弹尿了一泡尿。

    “童子尿辟邪!打的胡狗魂飞魄散!”

    一句话,城上所有人都为之轰然!

    石弹再次齐射,迎着朝阳划出了一道道弧线……

    关注官方qq公众号“” (id:love),最新章节抢鲜阅读,最新资讯随时掌握

第二十三章 :萧萧北风起() 
齐射的石弹再次砸在了空地上,唐军石砲一而再的没有准头,使得逆胡叛军气势大盛,蕃军打造的两架石砲也不再向前推进,十几名蕃兵开始往石砲的圆斗中放入十几斤重的石弹。为了方便移动,蕃军打造的石砲明显比新安城头的固定石砲小了许多,然后他们又松开勾住负重石的木杆,负重石狠狠落下,带动抛臂猛然向前方翘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