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乱唐- 第1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见到中郎将还是一副慢声细语的模样,那东宫掾吏才稍稍安心,简明扼要的说明了他所知道的。

    原来,高力士搬来的救兵,十有**竟是出自去岁在大演武中溃散被裁汰的新军。

    “这怎么可能?数万溃散的新军不是在月前为止就已经被大部裁汰了吗?剩下的也只有不足五千之数!”

    那东宫掾吏咽了口吐沫,“中郎将有所不知,裁汰新军的具体事务由杨相公,不,是杨国忠,负责。只是遣散费被挪作了他用,所以实际的遣散工作并没有完成。”

    “政事堂那里明明都已经落案封档了的,难道也能有假?”裴敬禁不住问了一句。

    “政事堂自然要落案封档的,否则便瞒不过天子,杨国忠只需买通上下经手的官吏,对付那些大门不出的相公们还不是易如反掌?”

    秦晋暗暗心惊,原来这种公款挪作他用,欺上瞒下的事体,古今都是一个德行。

    难道杨国忠就不怕这些拿不到遣散费的裁汰新军心生不满,闹出兵变?

    不管高力士使了什么手段,现在这些心怀怨气的上万人马正无处发泄,一旦事态激化,整个长安没准就会陷入前所未有的大动乱之中。

    然则,没等秦晋从震惊中平复下来,那东宫掾吏又说出了一则令人更为震撼的消息。

    “下吏跟随天下在政事堂行走,巧合之下从管理封档的佐吏口中听得这些消息,原本以为只是他们无聊的吹嘘,想不到竟是真的。只是,那些被裁汰新军的规模却不是一万人,而是整整三万人!”

    说话的同时,东宫掾吏甚至还抬起了右臂,伸出了三根手指。

    三万人!就算陈玄礼龙武军也不过才三万人,加上秦晋的神武军也还不到四万人,这么多人一旦打起来,谁胜谁负,还真不好说。

    而且太极宫被高力士掌控在手中,城外所有的待裁汰而裁汰的新军,便可以经由宣武门进入太极宫,再经由承天门永安门进入皇城,继而进入长安。

    ……

    太子李亨惊闻战鼓,见秦晋离去后又久久未归,心中便已经有些慌了。

    这一日夜,李亨的经历如惊涛骇浪般跌宕起伏,先是受了杨国忠和程元振的陷害,眼看着就要被废贬黜,谁曾想裴敬带兵入东宫,擒了杨国忠,继而秦晋宣布兵谏,又设计迫使陈玄礼站在了他的一边。

    对李亨而言,仿佛大唐天子的宝座已经近在咫尺。然而,这看似极不真实的一切,在刚刚瞬间变被声声战鼓击的粉碎。

    “殿下,殿下……”

    东宫的内监气咻咻来见李亨。

    “陈玄礼托大,以治安不靖为由,拒绝放车队出城。”

    东宫的车队出城,并无特殊意义,不过是例行之举,然则陈玄礼的态度却令李亨心下再次一沉。

    难道陈玄礼也已经得知了高力士反扑的消息?抑或是他早就知道了高力士准备反扑的消息,只不过一直隐忍不发,与东宫虚与委蛇而已?

    李亨越想越是心惊,再也不敢在东宫逗留,这里距离太极宫只有一墙之隔,万一高力士派了人强行攻打东宫,自己岂非便要落入贼人之手了?

    “李辅国,李辅国……”

    李亨心生惧意之后,第一件事便将李辅国叫在了是身边。

    再看李辅国此时也失去了趾高气昂的神情,仿佛街市上斗败的公鸡,不甘心的跟在太子李亨身后。他也想逃跑,但是他知道,自己已经与太子的前程死死绑在一起,如果太子不能保全,自己就算逃到天涯海角又有何用?难道没了下边不说,还要做一辈子的丧家之犬吗?

    李辅国不甘心,他要赌,赌太子李亨一定会反转局面。再说,那个神武军中郎将不是很厉害么?能够以数千人打败数万人的叛军,甚至生擒了叛军的主将,难道就打不过几万人败军?

    报有这种心思的不止李辅国一个人,整个东宫的上下官吏,以及神武军上下的将士们都以为这不过是暂时的失利而已,太子和中郎将一定会反转局面的。

    李亨打算到神武军军中去,只有在那里他才会感到安心,谁知才出了东宫便门,便见李泌满头大汗的追了上来。

    “殿下慢走!”

    李亨见到李泌在这种时刻没有离自己而去,心中还是颇为感慨的,此人能危局两度都不离不弃,实在是忠义无双。

    “请先生与李亨同车!”

    满头大汗的李泌便在车上向李亨指明了两条路。

    “太子殿下眼下只有两条可选!”

    “请先生教我!”

    尽管车上空间狭小,李亨还是作势大礼一揖!

    “臣听说高力士打进了皇城,只怕秦将军难以控制局面。”

    这种说法正与李亨的预感不谋而合,他的脸色瞬时间就变得煞白一片。

    “中郎将足智多谋,杀伐决断,又深谙兵法之要,如何难以控制局面?”不过,他的嘴上还是要为秦晋在李泌面前争一争。

    李泌沉重的叹息了一声。

    “太子殿下难道没听过宝渐锋利则易折的道理吗?秦将军就将像一柄锋利无比的利刃,削铁如泥,然则却最是易折的,高力士虽然官至骠骑大将军但却从未听闻以兵事见长,今日能够调动那些欠着遣散费的新军,便已经是一件奇事。难得的是,高力士身上又担着大义名分,恐怕气运只会转到此人身上,秦将军那里自然便是此涨彼消……”

    李泌的气运之说,李亨并不以为然,但也赞同高力士能够调动那些欠着遣散费的新军这一点极不简单。

    “多亏先生提醒,还是要早通知中郎将做好准备,万万不可掉以轻心!”

    李泌却只是苦涩一笑。

    “殿下还没没能明白下走的本意。中郎将非凡夫俗子,岂能犯这种低级错误?气运一旦走了,就是大罗金仙也挡不住的。”

    李泌身为大家名士,喜欢从这些玄而又玄的理中解释万事万物。李亨从不相信这些神怪玄学之说,对此他又不好出言驳斥,只能婉转道:

    “事在人为,中郎将心忧天下,断不会轻言放弃,李亨相信中郎将一定会有办法的!”

    这是李亨对秦晋的真实看法,对于秦晋其人,他是极为看好的。只可惜困在长安的政争漩涡中难以脱身,虽然惋惜却无可奈何,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这个有可能成为大唐栋梁的年轻人在漩涡深渊里越陷越深。

第二百二十章 :最难是人心() 
李泌突然用两声冷笑回应了李亨。

    “恰恰是以天下为重,才未必会事事以殿下为重!”

    闻听此言,李亨心头一震,直觉难以接受这种诛心之言。他直视着李泌的眼睛,想要从中寻出一丝他的本意。但是,李泌的一双眸子里尽是坦荡,让他很快放弃了。

    “先生直说,究竟是何意思?”

    “现在殿下面前只有两条路急待选择。其一,立即杀入兴庆宫,控制天子,如此高力士便成了无本之木,早晚必要覆亡。”

    趁着李泌顿住的当口,李亨便追问道:“其二呢?”

    李泌目光转而内敛,叹道:“其二,太子殿下放弃长安,流亡去吧!”

    一句话震的李亨呆若木鸡。

    “这,这……”

    马车陡得停住,驭者的声音响起。

    “殿下,到了!”

    李亨失魂落魄的下了车,见李泌仍旧跟着自己,便挤出了一个极不自然的笑容。

    “李亨断然做不得弑父之举,先生又何必再追随我这个优柔寡断的妇仁之人?”

    岂料李泌却笑着回应道:

    “如果殿下选择了前者,李泌会毫不犹豫的离开殿下,回终南山去!”

    李亨大奇,为君者向来以软弱寡断为下乘,比如太宗与当今天子,都是为了皇位绝不手软之人,宁肯向至亲之人刀枪相向,而后才开创了一代盛世。现在自己反其道而行之,李泌一代奇才,能如此说,自然不会是虚言。

    “李亨糊涂了,请先生解惑!”

    李泌正身一躬到地。

    “臣要追随的,正是是天下苍生为念的太子。殿下尽管凭本心行事,臣可保得殿下无虞。”

    李泌的回答反而让李亨越发的糊涂了,李泌不过是一介道家名士,手无缚鸡之力,又没有半分兵权,如何在这险恶的形式中护得自己无虞呢?但李亨也知道,像李泌这种名士,从来不说诳语,既然能够说出口,定然是有着十成的把握了。

    ……

    高力士的人马夺下承天门与永安门以后,便与神武军互为对峙之势,然则却并不急于进击,似乎在等待什么。

    秦晋知道,如果高力士全力压上,拿下皇城应该不是问题。毕竟神武军只有三千多人,一面要围困兴庆宫,一面又要负责皇城和东宫的守卫,兵力上本就捉襟见肘。而且,由于主力都在兴庆宫那里,皇城和东宫的守卫就相对薄弱的多了。比起高力士的三万新军,力量悬殊到了极点。

    他的第一个应对处置便是亲往龙武军于丹凤门内的驻地去见陈玄礼。然而,意外状况却发生了,陈玄礼以外出巡视不在营中的借口,将其拒绝了。

    秦晋从来不相信什么巧合,陈玄礼如此做只能证明,他的想法已经产生了变化,也许又在为自己寻找退路了。但是,即便真的如此又能怎样?难不成冲进去,指着陈玄礼的鼻子骂他首鼠两端?

    听说太子已经到军中去了,秦晋的心思才稍稍安定一点,眼看着局面就要失控,他却只能干瞪眼而束手无策。无力感充斥着秦晋的身体,即便在新安时大兵压境的绝地里,他也从未如此的沮丧和无奈过。

    返回兴庆宫外军营的路上,郑显礼带着一个魁梧的胡人大汉来寻秦晋。

    这个胡人大汉正是乌护怀忠,自从他带领部众投了秦晋以后,这个同罗部出身的铁勒人便一直视秦晋为主人。

    现在他与郑显礼联袂而来,让秦晋产生了一种不好的预感。

    还好,郑显礼与乌护怀忠并没有带来坏消息,不过是让他做两个选择而已。

    乌护怀忠不善言辞,汉话说的又不够好,所以全程只有郑显礼一个人在说话。

    秦晋听罢两个人的来意之后,眉头紧锁。

    郑显礼的建言可谓是肺腑之言,可这都不是秦晋所愿。

    提兵攻破兴庆宫的宫门,冲进宫去,寻到当今天子,或杀,或俘。

    不过在杀和俘上,郑显礼更倾向于杀,甚至还提供了一个可以完美掩去外人耳目的法子。将天子杀掉以后,再一把火烧掉兴庆宫,对外则宣称是宫城破后宦官纵火,到时候随便寻一具焦尸充作天子遗骸便可。而且这还不算完,要遣人在坊间散布谣言,称天子在宫城被破之时趁乱逃了出去,那具焦尸是假的。

    如此视听一乱,谁还会将注意力放在破城的神武军身上?

    这个法子看似天衣无缝,秦晋却想也不想便拒绝了。

    没有办法,郑显礼只得提出了第二个法子。

    如果不能狠心决断,那就只能趁着事态没有完全恶化,带着亲信部众离开这个乌烟瘴气的长安城,这对身负大志大才的秦晋而言何异于龙归大海?

    乌护怀忠有四百同罗部勇士,再加上新安君留下的几百人,总能凑上千人之数。如果神武军的人也肯于跟着离开,那就再好不过了。

    但是,郑显礼一开始并没有将神武军的人算作可以带着离开的亲信。毕竟神武军的主要成分是长安勋戚子弟,这些人的背后都有着无法割舍家族,怎么可能跟随秦晋离开呢?

    秦晋大为动容,想不到在自己心烦气躁的时候,还有两位好兄弟在尽心替他谋划,尽管不会采纳这两种建议中的任何一种,他还是在赞叹之后直言相告:“如果我走了,那就是将三千跟着我造反的神武军兄弟撇下不顾,不论如何也要给他们一个交代!”

    郑显礼一阵默然,秦晋说的没错,他的确应该给三千神武军一个交代,这些人对他死心塌地,又怎么能为了一身之利将他们都卖了?如果秦晋真是这种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小人,郑显礼自问早就毫不犹豫的离开了,今日更不会为之冒死筹谋。

    相比于心思较重的郑显礼,乌护怀忠就简单了许多,他只认为,秦晋如何选择,便是自己的选择。

    无奈之下,郑显礼也不回军器监公署了,便跟着秦晋往兴庆宫外的军营而去。

    到了军营以后,卢杞与杨行本带着众位旅率一同来见秦晋。

    很显然,这些人也听说了高力士带着大军突然杀入长安的消息。不过,他们的态度却乐观多了,认为只要改变策略,加紧攻势,打进兴庆宫,一切便还在掌握之中。

    秦晋此前定下围困之计便是不想在兴庆宫内动刀兵,也不想李隆基有任何意外,他只想逼迫李隆基认输服软,主动将皇位禅让与太子李亨。只有如此,才能最大限度的降低在全力交接时产生的内部撕裂。

    倘若在没有外患的时候,大打出手也无所谓。但此时此刻关中以东还有个“大燕”在虎视眈眈,随时都能冲上来狠狠咬上一口,对精疲力竭的大唐做致命一击。

    可叹内忧外患的大唐还要经历种种奇葩的内乱,有为可悲的是一直对内斗深恶痛绝的秦晋居然也身为内斗的推动者之一。

    但这又有什么办法?为了自保,为了神武军,他也要打起精神振作起来,做着自己深恶痛绝的事。

    而就在一群人情绪亢奋,嚷嚷着一战定乾坤的同时,裴敬却急吼吼的赶了过来。

    见到裴敬,秦晋的心理立时就是一沉。

    裴敬负责皇城和东宫的守卫,若非没有大事,他断然不会离开,亲自来到此处。

    果不其然,裴敬亲自送来的是一封信,一封来自高力士的亲笔书信。

    信的内容很简单,主旨只有一个,那就是威胁!高力士在心中先解释了他因何在拿下承天门与永安门后,便不再继续有所动作的原因。

    因为他不想建设超过百年的皇城遭遇战火,也不想波及长安城的百姓,所以才暂且顿兵。同时,他也希望秦晋能够保持克制,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