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乱唐- 第10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话不投机,李隆基失去了与宰相们议事的兴趣,便以身体乏累为由,将他们都撵出了勤政楼。

    高力士看出李隆基在一个人生闷气,便适时的劝慰道:“国有诤臣,乃天子之福,圣人该高兴才是啊!”

    李隆基没好气的瞥了高力士一眼。

    “韦见素算哪门子的诤臣?早晚有一日,朕要将他……贬出京师!”

    其实,李隆基内心的独白却是,早晚有一日必将杀掉韦见素这个田舍翁,但又不想为史家们留下一个刻薄的印象,便只好说了句贬出京师。

    与此同时,李隆基又瞪了一眼旁边负责记录起居注的史官。

    “刚刚‘一派胡言’之语,能不能删了?”他觉得刚刚在与韦见素的争执中有些失态,便想将这一段删掉。

    岂料那看似一直低眉顺眼的起居注官员却不紧不慢的反问道:“圣人目下一句,臣当删不当删?”

    李隆基心里顿时就像吃了苍蝇那般腻歪,就此闷声不语。高力士又是何等的聪明,知道再争下去,只能让天子更加生气与尴尬,便作色怒斥那史官。

    “宰相们都已经走了,你们还留在这里作甚?还嫌圣人不够添堵?”

    起居注官员也觉得,既然天子与宰相的议事已经结束,他也就再没必要记录这些生活琐事了,便顿首告退。

    李隆基终于觉得浑身放轻松了,这些负责起居注的官员整日里就就像苍蝇蚊子一般在他耳边飞来飞去,打不得,赶不得,和臣下们的一言一行每每都要思虑再三。

    即便如此,李隆基也总有把控不好的时候,每与负责起居注官员商量,多数时候便如今日一般被顶回来。只不过,今日这起位居注官员,说话也的确不积口德,竟然还敢讽刺天子!

    “圣人何必与那芝麻绿豆大点的角色置气?改日奴婢寻了史馆的官员,将起居注私下拿来,圣人想删哪一句便删哪一句,岂不更好?”

    在高力士的安慰下,李隆基的气顺了不少,当初他也的确授意高力士多次买通了史官,删改起居注的记录。但这种事毕竟是见不得光的,万一被朝中好事的官员知道了,将之散播出去,他的脸面还要不要了?

    高力士丢得起人,李隆基身为天子却丢不起这个人,他只好无奈的摇摇头。

    “随他记去,朕一心为国选拔开创之才,难道说的错了?做的错了?”

    “圣人苦心,那些官员们不知晓,奴婢却是看在眼里的……”

    李隆基叹了口气,“外廷的那些臣子们,如果有你一半的善解人意,朕又何必日日气的如此这般?”

    ……

    杨国忠失势了!

    车水马龙熙熙攘攘的崇宁坊在一夜之间又恢复了往日的安静,原本打算破土动工修缮坊内大街的工程也半路终止,被先期运来的沙土和石板乱七八糟的对方在坊内狭窄街道的两侧。

    大街上被弄的一片狼藉,却没有人出面收拾,害的坊内百姓们怨声载道,纷纷咒骂杨家到崇宁坊坑人。

    而杨府的家丁奴仆们出门时,更是得到了坊内居民一致的明里暗里的声讨与鄙视。

    这些宰相门前七品官也在一夜之间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更有甚者,还有官员上门讨要前几日曾送过来的礼金。

    杨国忠被气的火冒三丈,又哪里理会得这等腌臜事?只让府中的执事尽快将这些不堪之人都打发了。

    谁道那讨要的官员却也顾不得官仪,在崇宁坊内撒泼打滚,引来了一干百姓围观。

    眼见着围观的百姓越来越多,那位上门讨要礼金的官员竟当众诉起了苦。

    “诸位父老,诸位父老,给薛某评评理!”

    百姓们顿时一阵起哄。

    “快说吧,俺们都听着呢!”

    “某家中上有八十老母,下有嗷嗷待哺的小儿,日前为了求一个上县令,砸锅卖铁,还借了官贷,才堪堪凑足百金之数。不想杨相公却是行骗之人,明明难再入政事堂,却信誓旦旦的保证。现在他落得这般田地,某要回送出去的钱,也是实属无奈,若没有这笔钱,又失去了进项,每日的利息钱滚上几个月也得把人压死啊!”

    百姓们听罢,又岂会同情这种买官鬻爵之人?大骂他不知耻,同时更大骂杨国忠是大奸臣,朝廷败坏下去,就和他这种不知道做正经事,每日只知道卖官敛财的奸贼有着脱不开的干系。

    “这种人吃人饭不干人事,就该一刀刀刮了,若让他再入了政事堂,还能有咱们活路吗?”

    “谁说不是,看看咱崇宁坊,被姓杨的折腾成什么样子?”

    百姓们原本就因为坊内街道被弄的狼狈不堪对杨国忠大有怨愤,现在又听说杨国忠卖官鬻爵,自是人人喊打喊杀,似乎不诛此国贼,便不善罢甘休一般。

    不知谁喊了一句:

    “请杀杨国忠!”

    一时间,百姓们群情激奋,将一场由家长里短引发的矛盾上升到国事高度,以东都陷落,关外局面败坏为由,声讨诛杀杨国忠。

    混乱的局面一触即发,很快便在整个崇宁坊中蔓延而来开来,就连始作俑者的买官人都看的傻了眼,万想不到局面竟由此失控了。

    杨府的宅院不深,院墙不高,外面鼎沸的喊杀声很快就传到了杨国忠的耳朵里。

    “外面发生了何事?”

    杨国忠铁青着脸问着身边老仆。

    老执事打发人出去询问情况,半晌后竟惊慌失措的跑了回来。

    “不,不好了,外面闹大了,那,那个索要礼金的官员,煽动,煽动百姓……”

    “岂有此理!”

    没等那家仆说完,杨国忠便怒不可遏的骂了一句。但形势使人得低头,万一闹到了天子那里去,恐怕他想清静的“闭门养病”都会成为一种奢望。

    所以,愤怒归愤怒,杨国忠还是打算息事宁人。

    “那人送了多少钱?还他便是!”

    老执事答道:“送了百金!账房已经入了帐的!”

    杨国忠的脸上更是羞愤难当,想不到竟为区区百金而遭受如此羞辱,他真是连撞墙自尽的心思都有了。又极是不耐烦的挥着手,“赶紧将拿百金还他,让他不要再闹了!”

    杨府的大门忽然开了,一名家仆手捧木匣闪身出来。

    “这是百金,如数奉还!赶紧走吧,不要再闹了!”

    那讨要礼金的官员万没想到,居然闹上一闹就成功了,顿时喜出望外,一把将家仆手中木匣抢下,掂量着斤两不差,才又换上了一副谦卑的笑容。

    “请转告杨相公,下吏,下吏也是情非得已,否则官贷追债都要把下吏追死……”

    那仆人早就不耐烦了,便轰他走。

    “拿了金子便走吧,杨相公说了,不想再见到你!”

    只是,平息了百金的事件,崇宁坊内百姓们却仍旧不依不饶,他们的诉求还没得到满足。

    坊内街道原本的地面已经被刨开,四周堆满了沙土石板,现在再没人过问,各家各户出行都极不方便,百姓们焉能不怨声载道?

    “街道的勾当什么时候解决?让杨国忠出来给俺们一个说法?”

    百姓们仗着人多自然不怕事情闹大,然而杨国忠却怕了。

    “外面如何竟不依不饶了?百金之数不是已经还给那厮了吗?”

    老执事也是愤慨异常。

    “还不是那个京兆少尹,为了巴结相公,派了人来坊内修路,现在又撒手不管,百姓们把这笔帐却都记在了相公的头上!”

    原京兆少尹王寿此时已经升任京兆尹,现任京兆少尹则是魏方进的一个同宗兄弟,自然也是得了这位政事堂内相公提携才补任了这个差遣。

    此人也与魏方进一般德行,巴结起来极尽能事,翻脸却也比翻书还要快!

    杨国忠一日连遭两次羞辱,这是此前从未有过的。

    修建坊内街道原本是好事,可这事一夜之间变成了坏事,却又让他来背黑锅。在大骂京兆少尹的同时,杨国忠连魏方进都一并骂了。

    但追根究底,一切的始作俑者还不是那个最近风生水起的秦晋?若非秦晋屡屡与之做对,又对禁苑演武从中作梗,他又焉能有今日之辱?

    “秦晋小儿!杨某与你势不两立,不共戴天!”

    老执事却被杨国忠疾言厉色的模样吓坏了,慌忙劝道:

    “相公噤声慎言,若传了出去,便是大祸啊!”

    杨国忠苦笑了三声。

    “传出去?大祸?难道现在就好过了?”

    杨国忠怨恨秦晋然则更怨恨那些自己得势之时便上赶着巴结,失势之日又转而落井下石的一干小人。

    罢相之前,他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之首,一连两次起伏之后,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感受,也从没有像现在这般的深刻,深刻到连做梦都会咬牙切齿的地步!

第一百七十三章 :得胜未有心() 
神武军沸腾了,谈及活捉陈玄礼与杨国忠,将士们便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

    裴敬与卢杞成为军中令人瞩目的焦点,而秦晋更是因为此前的训练和决断为演武得胜夯实了基础而得到了所有人的赞叹。

    “还是便宜杨国忠那老贼了,如果当时俺在场,如何也要啐他一口浓痰才解恨!”

    “看你这出息,吐口痰就算完了?依着俺的性子,不整治的他灰头土脸,俺就……”

    “你就如何?”

    一个冷冷的声音从背后打断了这名禁军的大话。而这个声音也让军帐中的所有人都安静了下来。

    “参见校尉!”

    声音的主人正是在演武军中充任后军主将的卢杞!

    卢杞在军中一直以狠辣著称,凡有违禁的士卒,无不被他以神武军军法整治的喊爷叫娘。现在卢杞的面色明显不好,又有谁敢上前去触霉头。

    “杨国忠毕竟身兼两节度使,你们如此非议,将来传出去,不是给中郎将添乱吗?”

    众军默不作声,静静的听着卢杞的训示。

    “眼看着就到了熄灯的时辰,都准备准备,休息睡觉!”不过,卢杞却高高抬起轻轻放下,让所有人都长长出了一口气。

    忽然一名甲士进入帐中,拱手道:

    “卢校尉,中郎将传见!”

    卢杞当即不敢怠慢,便匆匆离开了军帐,赶往秦晋所在的中军。

    进入中军帐内,秦晋仍旧稍显疲态的面色赫然在目,依旧显示他的身体还没有恢复如常。

    “中郎将何必苦熬自己?这段时日便应该回到家中好生将养才是。万一落下了病根,将来后悔莫及!”

    裴敬先卢杞一步抵达,正在秦晋的身边苦口婆心规劝着,让他暂且回到家中,养好了身体再回到军营。

    的确,军中的条件十分简陋,就算秦晋身为中郎将,也只有一个随从负责照顾生活起居,而军中日常的饮食,按照神武军的规矩,无论品官士兵,一律同等待遇,也就是说在吃喝上也得不到应有的滋补,这要到何时才能恢复元气?

    那一日演武当晚,中军的不少将士有半数到现在还卧床不起,甚至有世人则在当夜因体力耗尽而一命呜呼。

    “中军将士与我一样,都累的不成人形,不也都在军中将养吗?没事!”

    秦晋自有他的心思,表面上看神武军在演武中出尽了风头,但他也知道此举得罪了太多人,而现在政事堂还没做出最终的决断,所以在这种关键时刻就算爬不起卧榻,也必须手中军营,不能出一丁点的纰漏。

    相较之下,前军后军由于压力较小,全程奔跑的总时间也不超过两个时辰,这种强度甚至还不如神武军的日常训练,所以对裴敬和卢杞更是全无影响。

    秦晋咳嗽了一声,随着体能的降低,他似乎又染上风寒。这种病在缺医少药的唐朝可小可大,如果身体强壮,七八日的功夫就可以不药而愈,如果恰逢身体虚弱,便是一命呜呼也有可能。

    也正因为,裴敬才极力劝说秦晋回到家中将养。

    但是,感冒在后世是一种极为常见的小病,秦晋并未将之放在心上。

    “都不用劝了,今日召集大家,中心议题只有一个!”

    “请中郎将吩咐!”

    诸校尉旅率都同声应和。取得了大演武的逆转大胜之后,秦晋在神武军中的威望已经如日中天,所有人都想不到,平日里严加训练的逃跑技能,居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有人便私下里议论,言及秦晋或有未卜先知的能耐,早就料定了神武军会有杨国忠刁难,因此才有了令人匪夷所思的先发制人与未雨绸缪。

    不管如何,到现在为止,但凡秦晋所下达的命令和指示,都会被人穿凿附会一番,揣测一阵其中的深意。

    “从明日开始,军中的训练可以进入下一阶段,你们对枪阵的领会如何,都说说!”

    最先发言的是裴敬,他受唐军的传统战术思想所影响,大体上与郑显礼差不多,更加推崇长途奔袭,分进合击,大开大合的这种战术。相比之下,秦晋拟定的枪阵,则器局要小的多。

    而且,枪阵还有着一个不容忽视的弱点,那就是机动能力将十分之弱,即便能够将敌军击溃,也休想再追击战中,尽奸敌军。

    裴敬的看法也得到了其它人的一致认同,都纷纷点头随声应和。

    但在说了一通缺点以后,裴敬又转而叹道:

    “中郎将这或许是军中缺马的权宜之法,在而今这种境地中,似乎也找不到比枪阵更胜一筹的战法了!”

    说来说去,裴敬居然又绕了回来,卢杞等人不禁一阵气苦,这不是前后矛盾吗?

    秦晋被一干人争论的有些头疼,他现在浑身虚弱无力,心情也不免有些烦躁,便挥手将他们打断。

    “好了!今日召集诸位不是讨论枪阵可行与否。枪阵的推广势在必行,其它卫军我管不到,神武军所有战兵步卒都必须从即日起进入训练状态。”

    说到此处,秦晋又咳嗽了两声,这才又缓缓的说道:

    “训练刻不容缓,你们也不必过于有心理压力,我的亲随中尚有百人是新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