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乱唐- 第10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从装药到塞入铅球,秦晋都亲力亲为,装好了引信以后,他将所有人都赶到十余步开外的土埂子后面。

    一名甲士递上来点着的火把,秦晋再小心翼翼的将火把凑向引信,随着咝咝声,引信火星四溅。眼见点着了,他立马就将火把扔掉,快速奔向身后十余步开外的土埂子。

    才跑了几步,秦晋便觉大地一阵晃动,紧接着耳畔嗡嗡作响,整个人便失去了平衡一跃扑向了地面。

    包括郑显礼、老工匠等人在内,何曾听过这般巨响,便是雷雨季节的闷雷也比这弱了十万八千里。

    片刻之后,秦晋狼狈的从地上爬起来,顾不上掸掉身上的尘土,便去查看火炮的试射情况。然则眼前的一幕却让他心里顿时凉了半截。

    但见土台上的铁炮管已经从根部被炸成了数片,鼻间充斥着火药燃烧后的味道,秦晋的口中却泛起了阵阵苦意。

    也许是火药放的太多,这才导致了炸镗。

    很快,秦晋调整了情绪,打起精神重新试射。他减少了近一半的装药量,在做好一切准备之后,再次点燃了引信。

    这次他跑的从容了许多,在炮响之前,便已经躲到了土埂后面。

    随着一阵地动山摇的惊天巨响过后,老工匠先秦晋一步奔上去查看,秦晋跟在后面只见他到了土台前后,脚步一阵踉跄,便心知不好,等到走进以后,果见铁炮再次炸镗。

    “这,这……”

    老工匠的神情凄然,仿佛看着的并不是几块破铜烂铁。他虽然事先便已经和秦晋声明,造出来的东西未必济事,但事到临头还是不免难过。

    郑显礼亦在秦晋身后,连连摇头,又安慰道:“好在铁块融了还能再用,也不至浪费,只是多花了些功夫而已。”

    秦晋咬了咬牙,再次减少装药量,铁炮终于没再炸镗,但效果却差强人意,铅球仅仅射离炮口而是二十余步。

    古时一步相当于后世的一米半,二十余步居然连五十米都不到。很明显,这就是个派补上用场的废物。五十米的距离,敌兵眨两下眼睛的功夫就已经冲到了阵前,这种火炮要来还有何用?

    老工匠的嗓音略显干涩。

    “还有三根铜管,中郎将不妨在试一试。事到如今也只能试一试剩下的三根铜炮管了”

    结果三根试射了一遍,仍旧有一根炸镗,余下两根虽然没有炸镗,但射程也堪堪才超过三十步。

    劳心劳力了数日功夫,造出来的东西居然如此不堪。

    秦晋向老铁匠询问有没有加固炮身的办法。

    老工匠查看了那些炸镗的碎片以后,才黯然答道:“铁管的制造工艺还是有问题,铁水浇铸以后,管壁产生了大量大小不一的气泡,炸掉的原因也许就是出于此处。”

    “那,那铜管呢?”

    秦晋捡起了几块铁炮的碎片,又捡起了几块铜炮的碎片。只见铁质碎片的断面上果然有很多清晰可见的气泡。但是铜块的断面上却坚实的很。

    只听那老工匠声音犹疑。

    “真是奇怪,卑下冶炼青铜,有半辈子的经验,这成色已经是上上之品,竟也炸了。若要加固的话,恐怕只能再加厚管壁。”

    秦晋原本火热的心顿时彻底凉透了。这种成色的铜炮已经一千多斤。如果再加厚管壁,重量达到两千多斤,甚至三千多斤,这种东西究竟还有没有作用,实在难说的很了。

    不过失败归失败,毕竟秦晋知道,造炮的思路没有问题。他们的问题大致应该有两处,一是制造炮身的工艺不过关,二是铁本身的质量底下,比如杂质太多之类的问题。

    可惜,秦晋对炼铁一窍不通,在这方面他比起老工匠都差了不止十万八千里,若想再这些环节有任何改进,也只能完全依靠军器监的工匠们,也可以说,只能完全信任这些军器监的工匠们,有这个能力和才智,将工艺不过关的问题的解决。

    秦晋相信,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并不比现代人差,他们需要的只是时间,也许在反复试验个一两年,一定会造出可堪一用的火炮,但他却等不起。

    乘兴而来败兴而归,秦晋领着数十甲士离开了城南荒地,返回了神武军于城北禁苑的驻地。

    就在秦晋研制火炮的同时,杨国忠也在紧锣密鼓的制定着三日后演武的各项规则。天子指名由杨国忠来负责这次演武,等于正应了他下怀。

    杜乾运毕恭毕敬的立于杨国忠身侧,静静的听着他在滔滔不绝。

    “某这次有个绝佳的主意,可将右领军卫、神武军、龙武军、左武卫四支人马分成两部分,分别扮作唐军和叛军,在禁苑数十顷地面上做一次野战推演,圣人看了一定会满意……”

    杜乾运惊诧于杨国忠的想象力,这种法子,他自问就是打破了脑袋也想不出来。但仔细想想,如此一来还真是别出心裁,以当今天子的性子,也没准真就喜欢这调调呢。

    又偷看了神采飞扬的杨国忠一眼,杜乾运暗叹一声,知天子者果然非杨相公莫属。杨国忠也只有在献媚于天子的时候,才会爆发出惊人的想象力。

    “相公韬略,远胜白起、项羽,下走佩服,佩服之至!”

    杨国忠目光扫向杜乾运,笑道:“白起、项羽,某自问不如,但这演武观兵的法子,怕是满天下只有杨某一人能想得出来!”

    得意之色,溢于言表。

    杜乾运拍马屁的同时,也暗自赞同杨国忠的说法,的确,这种以一路人马扮作叛军,一路人马扮作唐军杀贼的法子,也只有杨国忠能想的出来。

    想到此,杜乾运禁不住心头一颤,莫非,莫非杨国忠有意安排神武军扮作叛军?

    这个念头一经跳出,杜乾运便可以百分百的肯定,杨国忠一定是打算如此一箭双雕,让秦晋拌做叛军,当着天子的面将神武军打的屁股尿流。从此之后,秦晋也必然在天子中地位尽失!

第一百六十二章 :抽签定生死() 
杜乾运又忍不住有点期待,他真想看看,处处强势的秦晋,如果真落入了杨国忠的彀中,又会如何应对?

    这个消息究竟告不告诉秦晋呢?这个想法仅仅在肚子里绕了一个圈子,杜乾运就彻底将之打消掉。想起了那日提醒自己的甲士,还有秦晋有神明庇护的猜测,此时此刻与这位中郎将做对,怎么看都不是明智之举。

    回到了居所之后,杜乾运换了一身便装,悄然离开了右领军卫驻地,偷偷溜进了长安城。其实,在右领军卫里,每日都有很多军将偷偷离开军营,或回到城内的家中过夜,或到坊市间去寻花问柳,吃酒作乐。

    杜乾运不是那种清心寡欲的人,平日里他便没少带头往那些烟花之地跑,是以这次进城也不会有任何人起疑。

    到了约定好的酒肆,杜乾运装作独自喝酒吃肉,将消息传了出去,然后才酒足饭饱的离开。

    对于秦晋的谨慎,杜乾运嗤之以鼻,不就是传个消息吗?何必弄的如此鬼鬼祟祟,还当真会有人跟踪他不成?

    杜乾运并不知道,从他进城开始,便一直有双眼睛没离开过他的身上半寸。

    当夜,秦晋收到了密信,杨国忠的计划被一一罗列其上。不过,这反倒让他从一开始如临大敌的心境中解脱出来。还道杨国忠要闹什么幺蛾子,他甚至还猜测过使用刺杀等极端手段,却想不到竟仅仅是要搞一次红蓝军的演习对抗而已。

    如果不是深知杨国忠的底细,秦晋甚至要怀疑杨国忠是不是穿越过来的人。

    对此,秦晋并不放在心上,即便是搞红蓝军的对抗,也没有一定之规,蓝军必败吧?更何况,神武军这些世家子们,哪一个又是省油的灯了?让他们不战便败,怕是自己也做不到吧!

    次日一早,秦晋收到了杨国忠派人送来的公文。

    公文上果然介绍说明了这次演武的形式与用意。

    在杨国忠的说法里,秦晋由于和叛军有过多次交手的经验,所以便让他勉为其难,来扮演叛军的角色。其余右领军卫、左武卫、龙武军则分别以唐军的身份与之对抗。

    在公文的末尾,杨国忠还特地交代,这次演武是为了宽天子的心,让天子高兴,希望秦晋以大局为重,千万不要一时意气用事,而坏了天子的心情。

    杨国忠的态度于这份公文中,从头到尾都谦恭客气,让人挑不出半分毛病来。秦晋不禁为杨国忠这种近似于顽童嬉戏般的心态,感到有几分好笑。

    这些话说的好像冠冕堂皇,但凭什么偏偏让神武军来扮作叛军?而让右领军卫、左武卫、龙武军去扮作唐军?

    当秦晋将这则公文在军中公布时,立即便激起了一片义愤,纷纷要求找杨国忠评理去。

    部下们的吵嚷反而给了秦晋启发,何必此时认下了这倒霉的差事,在大庭广众之下与杨国忠做对呢?这事,搁在哪里,神武军也是占着理的,不如今日便去找杨国忠理论理论。

    想到便做,秦晋立即动身策马赶往右领军卫驻地。杨国忠连日来,住在军营,吃在军营,也曾多次得到天子的赞赏。正因为此,秦晋倒军营后,毫不费力的便寻到了这位忙碌不已的节度使。

    在见到秦晋的那一刹,杨国忠的脸上写满了吃惊,他想不到秦晋竟亲自找上门来。

    但很快,杨国忠就恢复了平静,表情也恢复如常。

    “中郎将来杨某处,不知有何指教?”声音很冷,可以明显感觉出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意思。

    秦晋笑道:

    “指教不敢,下走却是来讨教的!”

    杨国忠眼皮一翻,目光中显露出些许疑惑。

    “向杨某讨教?”

    “正是!还望相公不吝赐教啊!”

    当下的官员在与杨国忠打交道时,不称呼他现任的本官,而是一律称呼其为相公,一如他还在宰相之位一般。这诚然是一种恭维,但在百官的眼里,杨国忠再入政事堂,只怕也是迟早之事了。

    杨国忠的脸上的笑容顿时就显得有几分古怪。

    “赐教不敢,有事但讲无妨!”

    啰嗦了半天,秦晋自己都觉得烦了,便直接道明来意。

    “杨相公派下来的公文杨某看了,也对部下传达了,不过很多人都觉得杨相公这么做有失公允。”

    杨国忠不觉皱起了眉头。

    “有失公允?哪里不公允了?”

    “其实,下走今日之所以私下请教,就是不想使相公落下公报私仇的口实啊!谁都知道叛军不好做,若世人都知道,这是杨相公一言而决,便容不得他们不遐想连篇啊。”

    秦晋的话让杨国忠太阳穴突突乱跳,他哪里是来替他着想的,分明是在指桑骂槐。但又碍于气度,不能与秦晋当场发作,便强自忍着问道:“敢问如何才能使世人觉得杨某处置公允,不是公报私仇?”

    他原是随口一问,让神武军扮作叛军的事,板上钉钉,而且他事先也已经与陈玄礼和高仙芝达成了一致意见。就凭秦晋一个人的反对,别想翻过天来,神武军不想做,难道让龙武军和左武卫去做叛军?

    陈玄礼和高仙芝又岂能甘愿?

    不论从哪里论,这个叛军的位置,都非年资浅薄的秦晋莫属。

    “抽签,神武、龙武、右领军卫、左武卫,四支人马的主将聚在一起,抽签决定,不论谁抽中了断无反口的机会。由此,杨相公也不会落了公报私仇的口实!”

    听到秦晋说出抽签的法子,杨国忠笑了,当即就拍板道:

    “好,既然中郎将提出异议,便抽签好了!”

    秦晋又道:“但有一条,抽签却须双方都认可的居间作证之人。”

    杨国忠本想暗中操作一番,仍旧将秦晋装进去,但却想不到秦晋竟已经料到他的前头去了。

    “嗯,那就让韦相公来做这个居中作证的人吧!”

    秦晋摇了摇头,“下走以为,当请圣人做四军抽签的证人。”

    韦见素与杨国忠颇有渊源,在杨国忠罢相之前,他更是对杨国忠言听计从。因此,杨国忠认为,让韦见素来做个居间作证的人,也能与之疏通。然则,秦晋却张嘴就推荐了天子。

    而以杨国忠对天子的了解,他若是得知了此事,一定乐意之至。

    杨国忠再想反对,顾虑的也就多了,万一时候天子知道了他曾经反对过,会不会就因此而对自己生了嫌隙呢?现在凡是涉及天子的言行,杨国忠都谨慎的反复思索数遍,才敢下决断。

    “也罢,就劳动圣人来举荐作证。”

    果如杨国忠所料,李隆基听说让他来主持四军抽签,当场就答应了下来。而且,他还一时兴起,立即派了宦官去传达敕令,将高仙芝与陈玄礼从军中招至兴庆宫。

    当他俩从李隆基口中听了一遍抽签决定哪一军扮作叛军的法子时,便不由得对视了一眼。

    说实话,无论从何处出发,他们都不想做叛军的角色,所以,当杨国忠找他们商量事,便都一口答应了下来。但却想不到,秦晋竟也有胆子,将此事捅到天子驾前,甚至还出了个抽签决定法子。

    有天子在侧,肯定没人敢在抽签上做手脚。如此一来,花落谁家便也就未可知了。高仙芝与陈玄礼两个人都禁不住一颗心使劲的提了起来。

    “高卿、陈卿,两位意下如何啊?”

    李隆基表面上是征询意见,但实际却仅仅是通知,传达,这也是他一贯使用的方法。

    高仙芝和陈玄礼哪敢说不同意,便同声应道:“此法甚妙,又不失公允!”

    李隆基露出一个满意的笑容,又抬眼去看杨国忠,心中暗暗夸赞:杨国忠越来越有宰相的模样了,首先,两军对立演武的法子就很是不错,让人耳目一新。再者,又以抽签的法子堵了世人质疑他有失公允的口实。

    “好,朕这里有四张羊皮纸,其中只在一张写有字,诸位卿家谁谁抽中了有字的,便要服输!”

    “臣等遵旨!”

    片刻功夫,李隆基便已经准备好了四张羊皮纸,分置在御案之上。

    “未免作弊嫌疑,诸位卿家不许接触羊皮纸,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