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剑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盛唐剑圣- 第7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中文武诸将都不愿意开兵事,增添国家百姓负担,也是这个道理对于吐蕃的使者,李隆基格外重视。目的自是希望两国能够和平相处下去,等到大唐军事实力提升了,再行兵事,也是不迟。

    李隆基与满朝文武的想法是没错的,若裴旻不知道历史进程,也许也会有着相同的看法,都不希望在这个时候妄动兵戈。

    事实证明这一切都是妄想,两国的兵事不是你不想打对面就不打的,相反你越不想打,你的敌人才会在这个时候出兵。

    这才是真正的用兵之道,吐蕃有今日之盛,岂能不知这基本道理。

    唐朝先前朝政混乱,周边自然是乐得作壁上观,自我发展,坐看大唐内斗,他们好坐收渔翁之利。如今大唐经由李隆基的拨乱反正,走向稳定,吐蕃、突厥又怎会坐视唐朝安逸的发展?

    因故裴旻打算借助此事打破李隆基与朝中大多文武和平的妄想,让他们意识到:尽管不是时候,却由不得他们避而不战。

    回到御史台,裴旻直接找来了王小白。

    王小白为人实在,即便升任御史中丞,裴旻依然让他跟着自己,只听自己的命令行事

    。官职依旧是巡按,地位却大不一样。

    “中丞!”王小白得裴旻器重,混的风生水起,地位俸禄提高不说,青梅竹马的邻居也答应了婚事,可谓情场事业双丰收。他为人老实,没有多少花花肠子,也不知怎么报恩,以行动表示,干起事来特别卖力。

    裴旻对他点了点头,目光落在他的下盘,问道:“小白!你学过一些武艺吧?我看得出来,你的腿脚特别有力!”

    王小白颇为不好意思的点了点头道:“算不上什么正经的武艺,我太祖父是李卫公麾下的奇兵校尉,后来家族落败,祖上只留下了口头相传的训练方法。我至小跟着练,真本事没有什么,就是腿脚练起来了。跑的特快,没几人追的上我。原本我只是小小的坊丁,就是因为跑得快,能抓贼,才给升到巡按的。”

    裴旻听过薛讷说过奇兵的事情,记得薛讷给他上行军布阵课的时候,曾说:“我大唐名将辈出,但论行军布阵之法,无人出李卫公左右。正如昔年淮阴侯韩信所说用兵‘多多益善’。兵卒越多,越考验主帅调兵遣将之能。真正能做到如淮阴侯般多多益善的,唯李卫公一人。李卫公用谋胆大,用兵精细。上至十万将士,下达百余兵卒都能细分清楚。凡他出战,必分弩手、弓手、马军、跳荡、奇兵、战兵等,每一兵卒,每一兵种,他皆调度的恰到好处,于阵仗交锋时,发挥彼最大优势,不会有任何错漏。”

    裴旻当时听了心中充满了对李靖这大唐军神的崇拜,若非统率力爆表,又岂能在变化无常的战局中将每一个兵种的特点如指臂使的发挥出来?想着有朝一日能够如李靖一样,统帅千军,上阵杀敌,那该多好。念及唐朝吐蕃战事即来,裴旻心底也不免有着小小的期待。尽管他在御史台任职,但他的心却不在这里。

    奇兵是李靖军中必不可少的胜负手,大唐李卫公兵法云:大率十分之中,以三分为奇兵。这三分奇兵的要求是跋山涉水如履平地,能够在任何时候以最快的速度切入敌阵的薄弱处,已定战局。

    王小白根据奇兵的方法练习,有一身强悍的脚下功夫也是理所当然。

    “给你一个任务,你去崇仁坊找到大将军杨矩的府邸,根据我给你的联系方式,悄悄的联系一个叫孙周的。你在附近找一个地方住下,记得他一联系你,立刻向我汇报。不论什么时候,不论发生什么情况,都要将消息送到我手上。”

    王小白坚毅的拍了拍胸口,领命去了。

    目送王小白离去,裴旻也发现自己身旁可以用的好手不多,关键时候手上似乎没有靠得住能干的助手,沉吟着是不是该从江湖里招募一些人才为他所用。江湖人多有一技之长,只要忠诚可靠,比重新培养心腹管用的多。

    裴旻现在暂时不能打草惊蛇,局以布下,目下只能静待其变。

    裴旻重新处理御史台的事物,却听高力士走进了他的办公厅,口中焦急的叫着:“裴中丞,裴中丞!”

    裴旻心下好奇,高力士的出现往往代表李隆基,即便是宰相官邸一样去得,只是高力士是出了名的谨慎细心,每次寻人觐见,他都耐心的等着通传,几乎不存在硬闯的事情,尤其见高力士的脑门竟然有着一块红肿印迹,鼻子也有着点点伤痕,更是古怪。高力士是李隆基身旁公认的第一红人第一心腹,有人竟能伤的他?

    “高内侍,你这是?”裴旻起身相迎。

    高力士急道:“我们边走边说,我大唐的颜面就靠中丞挽回了

    。”

    裴旻茫然不解,却依言跟着,忍不住又问了一句道:“内侍你这伤?”

    高力士又是懊恼,又是愤恨,道:“是给吐蕃番僧伤的。”

    高力士今时今日的地位确实无人能伤他,可比武较艺,拳脚无眼却又是另说。

    今日李隆基一如既往的让礼部招待吐蕃使者,午边与他们一到看大唐的马球比赛。李隆基的用意是很明显的,想跟吐蕃来一场友谊赛,再次挫挫吐蕃锐气。当初,也是请吐蕃使者看马球比赛,吐蕃使者提出要跟唐朝马球队较量一事。

    当时唐朝的马球队并无准备给吐蕃打的落花流水,但后来李隆基、李邕、杨慎交、武延秀出场,四人战十人,直接将吐蕃马球队打懵逼了,扬眉吐气。

    这一次李隆基做足了准备,事先特地安排了昔年与他一起玩马球玩的好的几位“球友”,督促他们特别训练,以为今日之用。结果谁也没有预料,吐蕃绝口不提马球比赛之事,丝毫没有与唐朝比马球的念头,诸多准备徒然无功。

    在马球之后的国宴上,吐蕃使者却提出仰慕大唐勇士神威,吐蕃勇士希望能与大唐勇士一教高下。

    李隆基虽无防备,却也不信大唐勇士比不上吐蕃的勇士,应诺了下来。

    结果大唐派出了两位勇士,都给吐蕃番僧击败,而且打的毫无还手之力,十招都未接下。李隆基面色极为难看,高力士看不过眼,为主争光,亲自下场比试。

    高力士并非是电视里演的那般猥琐不堪,反之他身高马大,还拥有不俗的胆略武艺。他与吐蕃和尚力斗了二十合,本是不分胜负,却不想番僧使诈,倏地横扫一腿,将他踹摔倒在了地上。高力士伤的不重,可面门着地,鼻子额头碰出了痕迹,看上去却极为吓人。

    大唐连败三场,自是颜面无光,而吐蕃使者自是万分得意,嘲笑大唐无人。

    李隆基最好颜面,只气得一佛出世,二佛升天,奈何自己麾下勇士不给力,只能生着闷气。

    高力士想到了裴旻,跟李隆基提议将裴旻请来,由他来对付吐蕃番僧。

    裴旻近日连败长安江湖名宿,李隆基即便身在皇宫也听得一二传闻,那里还有半点犹豫,直接让高力士出宫来请了。

    裴旻听极缘由,端是勃然大怒,他对吐蕃贼子甚无好感,尤其是刚刚得知吐蕃贼子竟然兵不血刃的取了他们大唐的河西九曲地,心低更是深恨,现在又闻吐蕃渣碎,欺他们大唐无人,在宴会上耀武扬威,那里还忍受的住,怒道:“内侍放心,这仇我一定给你报了。”

    高力士对裴旻印象极佳,主要原因是裴旻将之视为常人,一个正常人,不巴结也不歧视。作为身有残疾的太监,高力士固然心态放的极好,终究会有那么一点点的自卑。他如今地位极高,可谓功成名就。但身为阉人歧视他的有之、讨好他的更有之,无视他的也有,如裴旻这样,将他视为一个正常人的却没有几个。

    高力士不在乎别人歧视、讨好甚至无视,反而在意裴旻以正常人的态度对他。此刻见他怒气冲冲的为自己说话,忙道:“这点伤算什么,只要裴中丞能打败那吐蕃番僧,挽回陛下的颜面。高某这里感激不尽……”顿了顿他道:“中丞不可大意了,那吐蕃番僧不是庙堂常见的猛士,到有几分江湖人的架势。”无言不信说第二更!

第四十三章 舅国甥国() 
高力士的话让裴旻顿住了脚步,好奇问道:“当真是江湖人?”

    高力士颔首道:“应该错不了,那番僧的拳脚很有章法,比我家传的冯家豹拳高明的多。”

    裴旻也露出了慎重之色,冯家豹拳厉不厉害他不知道,可高力士的家世背景他却是知道的。高力士本名冯元一,是巾帼英雄第一人岭南圣母冼夫人的第六代孙。冼夫人历经梁、陈、隋三朝,是当时岭南部落首领,为人明大体、识大义可以说的岭南的无冕之王。

    高力士祖上如此了得,他们祖传的功夫又能差到哪里去?

    裴旻想不到吐蕃竟然也有精于武艺的江湖人,却不知吐蕃的功夫跟他们中原有什么差别?他最近拼斗经验丰富,与各门各派的江湖名宿都有过交手,可还真没跟外国的和尚打过。眼中战意十足,情不自禁的加快脚步。

    李隆基宴请吐蕃使者的地方是在武德殿!

    吐蕃自从松赞干布崛起于西南,国力日渐强盛。尤其是文成公主入藏,吐蕃与大唐建交之后,吸取了大量的中原文化,各方各面有了实质性的提升。

    当然吐蕃当年也确实诞生了不少的人才,君王松赞干布、名相噶尔东赞、还有战神论钦陵,都是天下一时之选。他们仅用了短短的十余载,就将奴隶社会的吐蕃带入了封建社会,成为大唐的强敌。甚至因为武则天的缘故,吐蕃一度获得对西域诸羌的绝对控制权,将大唐的西域收入囊中。

    吐蕃至崛起后一直是大唐的心腹之患,直到近年方才罢兵。吐蕃的罢兵,并非没有原因的。

    国无恒强亦无恒弱,在李唐陷入武后年老昏庸,韦氏、宗楚客乱国的时候,吐蕃出色的赞普器弩悉弄意外在征伐六诏的时候病故。

    不可一世的西南霸主吐蕃因君王的去世,少主不足以服众,而陷入了内无谋臣,外无良将的地步。因此政局动荡不安。属国起兵反抗,居心叵测的大臣们也纷纷叛乱。

    这才是吐蕃大唐十年息兵的关键。

    相对大唐长期的政局混乱,吐蕃的情况要好很多。吐蕃新继任的赞普尺带珠丹在祖母没庐氏赤马类以及大论韦乞力徐尚的辅佐下,在四年前就扫平了不服者,稳定了吐蕃的局势。吐蕃摆脱了困局,利用大唐君王昏庸臣子无能贪财的特性,谋取了河西九曲。

    吐蕃使者尚赞咄高举着酒杯哈哈大笑,看着强颜欢笑的李隆基,大有扬眉吐气的感觉:三年前,他领着等一千多吐蕃迎亲队前来迎娶金城公主入藏。那时他看不起大唐的马球,结果给当时的临淄王李隆基领着四人横扫了,颜面丧尽。他这辈子也忘不掉那时候李唐皇帝那股志得意满的模样。

    就跟他现在的表情一样,得意之情现于脸上不说,还不住的劝酒,让憋屈的李隆基陪他一并高兴。

    李隆基心中郁闷若死,可偏偏出于外交礼节,他又不得不陪着一张笑脸,强颜欢笑,眼神不住的看着殿外,心底没有那么迫切的希望看见裴旻那帅气潇洒的身影。

    尚赞咄道:“大唐皇帝陛下,外臣没有说错吧。我们吐蕃的这位悉佐勇士,勇猛无匹,即便你们大唐人才辈出,也胜不得我吐蕃这位勇士。不怕跟大唐皇帝陛下说实话,悉佐勇士在我吐蕃还排不到前十呢。”

    他笑着看着李隆基,眼中有着几分嘲讽。作为敌对的双方,大唐现在的情况,伟大睿智的吐蕃大论已经分析的很清楚了。大唐现在不能战,不敢战,正是因为这样,他们才更要挑起战火。不让大唐安逸的发展起来,一但大唐安定,他们吐蕃将无出头之日。

    特地来多此一举的朝见李隆基,也是他们伟大的大论的主意,要在这决裂之前,最后从大唐捞上一笔,向他们索要医卜星象之类的百家书籍,以充实吐蕃文化层次的不足。

    在尚赞咄下手的一个红衣大喇嘛,对着李隆基一阵哇哇大叫。

    尚赞咄笑道:“伟大的大唐皇帝陛下,请恕我吐蕃勇士的无礼,他是个憨人说的是大唐这是没人了嘛?还不来人,他都等得不耐烦了。”

    李隆基还没有话说,眼睛却是一亮,他以看见高力士得身影了,长笑道:“让你们的勇士别急,我大唐勇士已经来了……”还没等高力士入内禀报,高声道:“力士让裴爱卿速速入殿,让吐蕃勇士见识见识我大唐的勇士。”

    尚赞咄见李隆基如此笃定,心底莫名的一慌,随即见跟在高力士身后的居然是一个少年郎,忍不住“噗嗤”一下笑出了声来,道:“大唐皇帝陛下,这少年就是你们大唐的勇士?他的手臂还不极我的粗壮?”说着,他拉起了自己的手臂。吐蕃人生活在青藏高原上,那里环境恶劣,生活在高原上的百姓个子大多不高,但身子骨向来粗壮。就算尚赞咄是文官,但他的胳膊依旧要比裴旻粗壮的多。

    红衣大喇嘛却怔怔的看着走进来的裴旻,眼中露出了忌惮之色。

    裴旻刚进大殿就听到尚赞咄的话,不免咧嘴笑道:“使者这就不知了,我大唐能人异士太多。得知甥国的勇士求指教,争着想来指点一二。但是一想,又觉得不对。毕竟是甥国的人,作为长辈,侄儿胡闹,当身为舅舅国家岂能计较太多。这打赢了也有个以大欺小的说词,落得不光彩。想了又想,只能派我这个年纪最小最没用的上了……”他苦着脸,要多委屈就有多委屈。好像来“指点”吐蕃是委屈了自己一样。

    尚赞咄脸色瞬间青。

    裴旻甥国甥国的叫着,也并非没有原因的当年吐蕃来大唐求亲,中宗李显并未答应。吐蕃一连求了三年,李显方才应了吐蕃的要求,唐蕃之间结为“舅甥之盟”。唐是舅蕃是甥……

    在大唐面前,吐蕃确实是甥国无疑。

    李隆基本心中郁闷,但见现在尚赞咄吃瘪,心情突然大好。

    裴旻意外见那红衣大喇嘛嘴角翘了翘,那表情似乎想笑,却又强行憋着的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