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剑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盛唐剑圣- 第57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要是常人进入芒砀山还真不好找,可是安禄山是一个三百五余斤的大肉山大胖子。

    芒砀山山水复杂,安禄山那里吃得消走?

    不过半日,穷追不舍的哥舒翰就将累得如死猪一样的大燕国皇帝,贼首安禄山给擒拿了。

    此消息传到长安,举国欢腾。

    安禄山作威作福,几乎占据了唐王朝的半壁江山,最后甚至还攻打下了长安,逼得李唐王室西逃,给了沉迷享乐的盛世王朝一记重重的耳光,拨开了这盛世背后存在的不安隐患。

    然而随着裴旻返京,东边局面大定,捷报频繁,这才不满三月,将天下闹得大乱的安禄山这个罪魁祸首居然给生擒了。

    两者相比,实在不可以道理来计。

    裴旻也是拍案叫好,立刻下达了全新的命令“传我命令,让哥舒翰亲自动身往洛阳,将安禄山捆缚于洛阳城下,给城中叛军看看。让李光弼、哥舒翰两军并力,以最小的代价给我拿下洛阳。最后,分别给他们带一句话,就说让他们安分一点,洛阳城一下,立刻带着安禄山、史思明这一众贼首来长安给我说说颖桥的故事。”

    想着不安分的李光弼、哥舒翰,裴旻不由的念及在怀州兢兢业业的郭子仪,突然发现比起让人头痛的李光弼、哥舒翰,郭子仪无疑可爱多了。

    他没有忘记了自己当初对郭子仪的反感。

    即便是现在,裴旻也更加欣赏李光弼、哥舒翰直爽的军人风采

    可真要从一个上位者的角度来看事情,有能力却听话政治觉悟奇高的郭子仪,又显然比有能力有性格却有缺陷的欢李光弼、哥舒翰,更加让人省心。

    此次四将合围安禄山,张巡可以不谈,他手中无多余的力量。

    真要换做李光弼、哥舒翰来代替郭子仪,他们能够安分的坐视战功让另外两个“对手”夺了去?不找个借口,自主出击都有鬼了。

    郭子仪却做到了,他有很多机会动兵,很多机会抢功,可他至始至终都按兵不动,守着最后的黄河防线,避免出现意外。

    最苦最累最不讨好的活,郭子仪干了,而且毫无怨言,以至于现在寸功未立。

    当然裴旻并没不打算委屈郭子仪,最后的大功,他特地留给了这位才智卓越且任劳任怨的盖世名将。

    裴旻找来了李泌,将自己申请下来的圣旨递给了他,道“你再替我跑一趟,去怀州,传达新的旨意。任命河东副节度使郭子仪为安北副大都护,摄御史中丞,权充朔方节度副大使,率河东军、朔方军东讨安禄山之子安庆绪。告诉他,趁着安禄山被擒,叛军群龙无首的机会,给我直捣黄龙,我要在一个月内,收复所有失地。”

    。

第四十六章 盲从() 
长安。

    在朝会上,裴旻将李光弼、哥舒翰取得的战果详细的向李琰汇报着。

    其实两路军得胜的消息,李琰与满朝文武早已知道,但是听到这正式的报告,了解个中的细节,所有人依然忍不住为之欢呼。

    满朝皆是庆贺之声。

    “陛下万岁,大唐万胜”之语,络绎不绝。

    “陛下,臣有本而奏!”

    吏部侍郎苗晋卿一脸喜意的站了出来。

    “安贼授首,是天大的好事。这群贼无首,失陷于贼首的北地、中原必将动荡。臣提议以浩荡皇恩,劝降四方。一方面体现我朝宽厚仁德,另一方面也能取得不战屈人之效,避免多余的伤亡。洛阳城中,陈希烈是某故交,他身陷贼群,心却向着我大唐,某愿为使者,亲往洛阳劝降,以示天下……”

    他这话音一落,堂上就响起一阵怒喝。

    “胡扯八道!”

    这一声叫喝,让庙堂都抖了三抖。

    满朝文武,瞬间不敢吱声。

    裴旻怒气冲冲的站了出来,苗晋卿这一提议在他看来愚蠢之极,而且正中他心底的忌讳。

    唐朝亡于藩镇,可藩镇是怎么形成的?

    李隆基要付一小部分责任,李亨要付一大部分,李豫也要付一小部分责任。

    李隆基主要责任是养肥了安禄山,而李亨、李豫的责任是对于叛将过于纵容。

    尤其是李亨,他忌惮心太重太重,不敢放权,不敢让郭子仪、李光弼等等一群骁勇悍将立大功,怕他们难以掣肘。很多时候,能不打就不打。

    叛军投降了,就以为胜利了,不但不给惩罚不收兵权,反而给叛将加官进爵!

    导致了一个很搞笑的情况,想要升官发财的地方势力,造反是最快最好的选择。造反接着招安,铁定升官发财。

    这也是为什么安庆绪时叛时降,史思明、史朝义时叛时降的原因。

    中唐时期,对唐王朝危害最大的几个藩镇,大多都是隶属于安史阵营的降将。

    他们本来就是叛逆,毫无道德节操的匪类,指望他们感受皇恩,改过自新?

    还不如指望母猪上树,更加靠谱。

    李亨之蠢就蠢在这里,他不敢用郭子仪、李光弼这些心怀忠义的悍将平叛,怕他们立大功,功高盖主,选择宽恕一群道德败坏的匪将。

    裴旻绝不放这种错误。

    “什么是皇恩?”

    “皇恩是对心中有忠义,懂得礼义廉耻的人来说的。”

    “何为忠义?忠者,德之正也。义,尊资为大。惟正己可以化人,故正心所以修身,乃至于齐家、治国、平天下。”

    “雷海青,张野狐,梨园戏子,你们大多人看他们不起。安贼攻陷长安城,将梨园子弟和宫廷乐官三百余人,都掳进洛阳城,在凝碧池设宴庆功。安贼让令雷海青和众乐官弹奏琵琶宫乐,叫宫娥妃嫔歌舞助兴。雷海青手抱琵琶,义愤填膺,又痛斥安贼之罪恶,安贼恼羞成怒,喝令手下用刀剜雷海青的嘴唇,雷海青仍骂不绝口,安贼急令将其舌头割掉。雷海青口含鲜血,忍着剧痛,拼尽全力将手中琵琶对准安贼的头部掷去。”

    “最终安贼恼羞成怒,刀斧手把雷海青绑到戏马殿前,凌迟处死……”

    “张野狐一样如此,他怕自己受不住刑,向安贼妥协,咬断了自己的舌根,宁愿一死,也不给安贼唱戏。”

    “你们在长安不止一次说先皇玩物丧志,对于梨园过于恩宠。是,梨园上下三百人,确实是戏子,可是即便是戏子,也懂得什么是忠义。”

    “陈希烈?他得先皇器重,任秘书少监、工部侍郎、集贤院学士、门下侍郎,后兼任崇玄馆大学士,封临颍侯,备受皇恩。结果呢,叛军一来,立刻投降。身为读书人,口中日夜吟诵孔孟之道,节操还不如一戏子。如此人物,说什么身在曹营心在汉,滑天下之大稽。”

    “如陈希烈、张垍、达奚珣这样的叛臣,别给我讲什么忠义。他们根本没有,这辈子,他们就钉在耻辱柱上了,谁也别想给他们正名。”

    裴旻并不鄙夷怕死之人,这人皆怕死,并不足为其。

    没有真的到那一步,裴旻自己都不敢保证有勇气面对屠刀。

    正因为这样,那些敢于面对屠刀的人才显得了不起。

    裴旻可以忍受怕死投降,但忍受不了投降以后为了新主尽心尽力,升官发财,然后新主败了,又反过来对旧主说忠义。

    真当“忠义”二字那么廉价?

    给裴旻劈头盖脸的一通骂,苗晋卿都成傻逼了,哪敢顶半句嘴,灰溜溜的退了下去。

    张九龄说道:“只是如此强硬,怕安贼旧部上下一心,拼死抵抗,那可不妙。”

    张九龄是裴旻的亲信,但他并非是那种一味盲从的傀儡,属于敢于说话那一类人。

    裴旻的权势越来越甚,他说的话大多文武都不敢质疑,反而是裴旻新提拔的几个亲信,敢在庙堂说真话。

    裴旻也收了火,说道:“诸位要弄清楚一点,现在的局面是他们求我们,而不是我们求他们……这是原则问题。他们没有跟我们讨价还价的权力,我们也不接受任何的讨价还价。要降,可以。交出兵权,根据你自身的行迹才学,再来考虑如何处置。跟了叛军,造了反,还想升官发财?天下哪有这种好事?”

    “至于那些不舍得手中的权力,不舍得现在的地位,想要通过投降这种形式维护自己这一切的,不论是谁,一个不要。朝廷反而要表现自己的决心,不接受任何叛贼的条件。不降杀了,不服,杀了。绝不能养成这种风气,更不能为了什么所谓的皇恩而纵容一个叛贼。”

    “陛下……”

    裴旻对着李琰作揖道:“不能贪图眼前的利益,为往后遗留未知后患。该立的威必须立,该打的仗,必须要打。而且臣相信郭子仪的实力……”

    他话还没有说完,李琰毫不迟疑的说道:“朕也相信郡王的判断,就依郡王所说的。朕宽宏大量,愿意接受那些改邪归正,愿意真心归降的人,但绝不接受任何条件。”

    裴旻皱了皱眉,看了高高在上的大唐天子,发现了问题所在:经过安禄山的叛乱,李琰现在不敢思考了,原本就没有信心的他,不敢再有任何的自主想法,生怕错误的决定,再次造成天下大乱。

    他现在是完全的盲从自己……

    

第四十七章 东都归附() 
洛阳!

    史思明用力扯着自己本就不多的头发,眉头都拧在了一处。

    在他面前分别是蔡希德、尹子奇、牛廷玠、高秀岩、田承嗣、武令珣、李怀仙几位悍将,还有陈希烈、平冽、张垍、周挚等文臣。

    面对李光弼的包围,史思明已经不知自己第几次召集文武商议对策了。

    可如前几次一样,这平素吹嘘自己多厉害多了得的人物,现在一个个都成了哑巴。

    周挚与史思明互望一眼,彼此眼中皆看出一点点的无奈。

    安禄山虽说将洛阳交给了史思明,但他自身在洛阳留下了不小的力量与腹心。

    武将中蔡希德、尹子奇、牛廷玠、高秀岩都是忠于安禄山的,文臣中平冽、张垍也是站在安禄山一道的。

    唯有这个周挚,是史思明的亲信,值得信任。

    史思明目光在下面一扫而过,心里谩骂“该死的安胖子,大爷我诅咒你全身长疮,不得好死!”

    他数落的自然是大燕国的皇帝安禄山。

    史思明骁勇善战,胸怀才略,是安禄山麾下最能打的一位,也是安禄山的好友。两人还是少年的时候就是很好的玩伴。

    安禄山对史思明这个故友亲信并不薄,将他提拔成为自己麾下第一大将,并且让他攻打最重要的河东,李唐王朝的崛起龙兴之地。

    虽然史思明遇到的对手,给郭子仪指点了用兵之法,碰的满头包的退回洛阳。

    安禄山依旧将自己最重要的大后方洛阳交给了他,没有因为河东的失利,质疑史思明的能力。

    史思明接手洛阳之后,开始整顿洛阳军务,将洛阳打造的如铁桶一样难攻。

    但正是因为史思明能力不俗,对于大燕国的前景越不看好。

    南阳是战局胜负的分水岭,只要安禄山拿下南阳,那么大燕国就有的救,拿不下等于是半只脚踏入棺材,离覆灭不远了。

    这夫妻在大难临头之际,都是各自飞散,何况是史思明这种枭雄。

    在得知安禄山南阳攻取失败之后,史思明在背地里与周挚有过密谋,一并商议如何才能在这种局面下,明哲保身。

    周挚给出了一个建议,安禄山是贼首,只要将其擒拿,献给唐廷,将功折罪,不但能够免去一死,还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史思明这类人自私自利,心中压根就没有忠义可言,直接就拿定了主意。

    只是史思明没有想到安禄山没有来洛阳与之汇合,而是选择了绕过洛阳,避开唐朝布下的包围圈,直接放弃自己。

    这一下史思明的算计完全落空了。

    没有安禄山,就没有跟朝廷交易的筹码,自己好不容易混到这个地步,有权有势,要放弃这一切,史思明哪里甘心?

    正在这左右为难之际,有消息传来,唐军大举兵临城下。

    史思明面色肃然的赶往洛阳城门城墙,浩浩荡荡的大唐精锐兵士在洛阳城下排开阵势。

    兵威之盛,士气之隆,连天上的骄阳也掩盖不了他们的风采。

    史思明看着这赫赫兵势,只觉得头皮发麻。

    “咚!咚!咚!”

    有节奏的鼓音,从欢呼声的汪洋中冒起,唐军呐喊示威之声逐渐减退,代之而起是战士踏足前进、整齐划一的声响,对守城的将士形成催命的符咒。

    “这是要进攻了?”

    史思明心底一沉,可又觉得不像。

    洛阳是仅次于长安的坚城巨城。

    唐军连一辆攻城车都不出,莫不是张了翅膀能够飞上城头?

    这惊疑间,列队整齐的唐军突然让出了一条通道,一辆囚车从通道里驶过。

    “岂难道?”

    史思明身躯巨震,想到了一个可能,瞪大了眼睛看着那囚车。

    囚车越来越近,到了可视距离。

    虽然还看不见面容,但是囚车里那肥硕的身躯却独有他一人。

    古代与后世不同,生活艰难,天下芸芸众生大多都是消瘦、壮硕,真正肥胖者极少。

    胖如安禄山这样的肉山,更不多见,可称独一无二。

    囚车渐渐近了!

    安禄山的模样一望可见……

    那个大东北的枭雄,那个长驱直入,攻下唐王朝半壁江山的光明之神,现在就如一头死猪,捆缚在囚车之上,任人宰割。

    史思明心叫不好,左右一看,一并而来的蔡希德、尹子奇、牛廷玠、高秀岩、田承嗣、武令珣、李怀仙等一众将官呆立城墙上,目生惧意的瞧着城外声势夺人,兴奋情绪高涨的大唐军。

    城楼上的兵士也人人脸如土色,内生怯意。

    别看安禄山是个大胖子,他为人极有手段。

    尤其是在收买人心上,安禄山钻了迷信的控制。

    在北方大多胡人与少部分汉民都崇拜火教,安禄山为了收民心,将自己神话了,自称为‘光明之神’的化身,并亲自主持粟特人聚落中群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