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剑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盛唐剑圣- 第57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很快,暾欲谷的担忧成为了现实。

    杨朝宗在死亡的胁迫下,不要命的对着南阳发动进攻。

    叛军就如潮水一样,一浪接着一浪的涌向南阳。

    张巡智谋超群,指挥卓越,尤其善于临机应敌。他除去了威胁最大的张万顷与行炮车,无视城楼下的炮火箭矢,指挥兵士反击。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这句话在张巡身上得到了完美的印证,不管遇到什么进攻方式,他都有办法一一化解。

    而且张巡守城,是守中有攻,以攻代守。

    他每每都会在攻城兵士意想不到的时候主动主击,给攻城兵以重创。

    张巡的谋,南霁云的勇,让兵少将寡的南阳城,固若金汤。

    。

第三十八章 向李光弼开刀() 
南阳城关。

    城楼上下弥漫着汗臭和血腥气,城楼上下满是血污。

    城楼上还好一些,除了那已经深入城砖,洗刷不掉的暗红色以外,都由城中百姓整理打扫了。

    可城楼下的的尸体却无人打理,如山一般的堆积着,天空盘旋着喜欢吃食腐肉的乌鸦与秃鹫。

    为了避免瘟疫的发生,张巡多次向城楼下投掷火把木材焚烧尸体。

    但是城楼远处的尸体却不便于焚烧,也只能任之由之。

    现在正是闷热的时节,尸体让日间的太阳一晒,散发一股作呕的味道。

    在这恶劣的环境下,张巡却在开堂授课在他面前坐着十数位将官。

    “之前我说过守城之道,在于‘积极防御,主动出机’,坚守孤城最重关键的不是死守,而是进攻。一味的死守,只会陷入永远的被动,与士气大受影响……如果城中将士自己都失去了信心,如何守得下来?今天我要讲的就是士气的重要……”

    “守城最是艰苦,最大的敌人不是城外漫山遍野的对手,而是自己。时间会消磨一个人的斗志,能够消磨一个人的勇气,只有克复自己,让自己无畏无惧,才能影响到身旁的人。”

    张巡高瞻远瞩,他领着残部转战中原,非但没有为数十倍于己的敌人覆灭,反而一次又一次的打赢,取得最终的胜利,靠的就是大智大勇。

    这南阳城有四门,张巡却只有一个,无法保证面面俱到。

    故而一有空闲时间,张巡就传授给自己的部下守城之道,用兵之法。

    就是为了避免自己无法兼顾的时候,有第二个张巡给予敌人重创。

    张巡守一城而捍天下,作为当世举世无双的防御大师,根本就不给安禄山有任何可趁之机。

    历史上张巡坚守以小小的睢阳,尚且让叛军铩羽而归,现在坐镇南阳坚城,安禄山哪有一丝机会。

    叛军营地。

    安禄山看着纹丝不动的南阳,眼中闪过一丝惊惧。

    三天三夜,足足三天三夜的进攻,他们付出了近乎三万的代价。

    三万的牺牲,没有换来一点点的成果。

    这南阳不过区区一万兵士,而他拥有十三万大军。

    在这种悬殊的实力下,居然打出这样的成绩。

    安禄山眼中没有最初的怒意,只有恐惧二字。

    之前他杀杨朝宗是因为将杨朝宗惧战不前,有损军心,但受到了生命的胁迫,杨朝宗不要命的进攻。

    他们的表现很出色,安禄山也很是满意,甚至忘了要杀他的这一事情。

    可南阳就是纹丝不动……

    南阳攻不下,没有任何接口理由,就是单纯的做不到。

    安禄山甚至怀疑,自己拼光了手里的剩余的十万大军,能不能将这南阳死磕下来?

    这一瞬间,安禄山心底已经萌生了退意。

    “陛下!”

    负责情报的高尚来到了安禄山的附近。

    安禄山沉着脸道“还没有哥舒翰的消息?”

    他已经到了发怒的边缘,裴旻有哥舒翰这一杀手锏,从一开始就为暾欲谷、严庄、高尚看穿。

    原先他们以为哥舒翰从川蜀出兵,翻过南行的东南蜀道,需要一个月的行程,他们有足够的时间攻打南阳城。

    却不想哥舒翰居然征用了修建乐山大佛的所有船只,兵分两路而行。

    他亲率部队顺着长江而下,直接抵达了江陵,然后沿着汉水北上往南阳方向杀来。

    速度之快,完全超乎安禄山他们的预料。

    只是就在哥舒翰进入襄水之后,两万兵士却消失了。

    他们完全失去了哥舒翰援兵的踪迹。

    安禄山的忍耐已经到了极限。

    高尚迫不及待的说道“已经发现哥舒翰的踪迹了,他们没有直接北上。而是从襄水的支流往东转江淮去了。”

    安禄山顿时觉得莫名其妙,哥舒翰居然不来支援南阳,去江淮了?

    一瞬间,安禄山有些心动。

    攻打南阳,他们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是南阳城的守兵,也不好受。

    具体有多少伤亡,安禄山不好估算,但至少城头上的兵士,多多少少都带着伤的。

    这让伤兵上阵,不亚于驱百姓守城。

    真要拼,南阳得不到兵力支援,未必拿不下来。

    安禄山迫不及待的将麾下文武聚集在了一处,说着哥舒翰莫名的举动。

    令狐潮忍不住道“这个哥舒翰跟张巡有仇吧,居然见死不救?”

    徐归道忽然道“末将觉得没有那么简单,怕是对方知道我们短期内拿不下南阳,绕过我们的主力攻打我们的侧翼。你们发现没有,我们现在已经给唐军包围起来了。我们的南面自不用说,张巡这硬骨头卡着。西边是李光弼,此人在中原名声不显。可西域之战,大放异彩,不是容易对付的。北边有河东郭子仪,原本西边是唐军最薄弱的地方,一但哥舒翰去了,那四将之间就会形成一个将我们困在其中的包围圈。”

    安禄山多看了徐归道两眼。

    严庄苦涩说道“徐将军分析的有理有据,这南阳还是攻取不下的话,我们即将成为瓮中之鳖。”

    暾欲谷难受的咳了咳,道“拼光了兵力,拿下一个南阳,现在已经没有意义了。南阳成了鸡肋,不如退去。”

    安禄山心烦意乱,喝道“退退退,现在还能退去哪?”

    暾欲谷笑道“陛下莫及,你们看到的是唐军将我们围困了起来。我这边看到的却是战机,扭转乾坤的战机。裴旻太自大了,他将自己的兵马给了王忠嗣攻打阿拉伯。导致了手上的兵力相形见拙,出现无兵可用的尴尬境地。现在,他居然不集结优势兵力,弥补自己的不足。反而分兵而战,硬生生的将自己不多的兵马分成了四份?张巡、哥舒翰、李光弼、郭子仪,他们的兵力加起来都比不上我们。何况现在分兵四路?”

    “管他几路来,我只一路去!我们还有十万兵马,单独对付张巡、哥舒翰、李光弼、郭子仪其中的任意一个都有绝对的优势。”

    安禄山眼睛也是一亮,说道“我明白了,他们想四面包围我们。那简单,在他们包围之前,将他们一个个的都吃掉,不给他们包围的机会。”他猛的一拍大腿,叫道“离我们最近的是谁?李光弼嘛?就向他开刀。”

    。

第三十九章 李光弼与李秦授() 
弘农县!

    李秦授心急火燎的在大厅里来回渡步,时不时的看着屋外,两条眉毛都拧在了一起。

    秦授,禽兽。

    这个名字,确实很独特。

    但事实此名还有一个特别的先例,在数十年前,也有一个与之同名同姓的人。

    那个李秦授,那是真正的禽兽。

    昔年武则天上台之后,因为朝野上下反对她的人太多,大开告密之门。让告密者把所有反对她的人都揪出来,同时对其予以重赏。一时间,朝野上下告密、诬陷成风,你告我,我告你,人们在家里说话,墙头也有人偷听,无数的告密者发了大财,做了大官。

    李秦授即是其中之一,他本来只是一个小小的官吏,平时结交的也尽是一些品行恶劣之人。

    武则天把告密之门打开之后,他的这些朋友立刻展开行动,一个个得以升官发财,看的李秦授眼睛红,于是也决定依样画葫芦。

    李秦授先是把目光盯在了自己的顶头上司身上,连夜写了一封告密信,说其要谋反。没想到,早有人比他快了一步,抢先把他的上司告下了。

    李秦授接着又告上司的上司。

    只是他上司的上司也是一个告密者,鸿运当头躲过一劫。

    两次告密失败,李秦授将心一横,寄出了大招,上疏谶言“代武者刘”,将这个刘,解成了流人的意思。

    武则天惊出一声冷汗,她连夜召见李秦授,封他为考功员外郎。

    随后,朝廷四境八方派出使者,去杀那些遭流放的人,数万流人被诛杀得干干净净。

    李秦授用数万流人的鲜血,织就了自己的官袍。

    不过这个李秦授虽同样有着“秦授”之名,可没有干过这种伤天害理的事情,只是为名字所累,有一个“禽兽”的例子,只能当一个小官吏。

    有人劝说李秦授改名,但是李秦授却是一个孝子,对他人言道:“姓名是父母赐予子女的第一个恩典,断不可改。”

    不少人在背后里笑谈李秦授可能不是亲生的,不然有谁的父母会给自己的儿子取这么独特的名字?

    李秦授却不管这些风言风语,用了这个名字三十多年,也背了三十多年的笑谈。

    不过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安禄山南下,夺取中原之地。

    李秦授是弘农县的东门守将,正逢王晙、杜暹的溃败,他没有与叛军死战到底的勇气,很没骨气的投降了。

    安禄山听李秦授的大名,也感到了一股莫名的敬意,给了他很深的印象。

    弘农县县令有了空缺,安禄山脑海里第一个就想到了李秦授这个特殊的名字,索性将他提拔成了弘农县县令。

    李秦授胆小,却非大恶之人,在职位上也没有干什么恶事,兢兢业业的当着自己的父母官。

    直至今日!

    弘农县其地处长安、洛阳之间的黄河南岸,一直是历代军事政治要地。

    楚汉争雄,项羽、刘邦两大英杰就是围绕着弘农这一地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

    李光弼出潼关,第一战就是商洛的弘农县。

    昔日李秦授不敢抵挡安禄山叛军的锋芒,今日一样不敢阻挡李光弼的锐气。

    得知李光弼已经兵出潼关,李秦授只吓得三魂去了六魄,不知如何是好,不住的求爹爹,告奶奶,希望李光弼直接南下去找安禄山的麻烦,别理会弘农的自己。

    “老爷,老爷!”

    李秦授的仆役连滚带爬的跑到进了大殿,带着哭腔道:“不好了,不好了,李光弼,他们来了,就在十里外。足足有三万兵马,遮天蔽日的,这可怎么办呀。”

    他急得跳着脚,还甩着手。

    李秦授想着自己手上只有不过两千人,脸色也瞬间惨白,颤声道:“要不,要不,我们降了吧。实力相差太大,哪里是对手。投降,或许还有条活路。”

    他还未真正决定去路,李光弼却意外派来了招降的使者。他非常隆重的写了一封招降书,书中热情洋溢的表示李秦授若是愿意献城来归,他愿意上表朝廷给予嘉奖赏赐。

    李秦授可不敢想什么“嘉奖赏赐”,能够保住自己这一条命,那就心满意足了。

    毫不犹豫,李秦授接受了李光弼的要求,献城投降。

    九月十一日!

    李光弼在弘农城下接受李秦授的投诚。

    “罪臣拜见李将军!”

    李秦授隆重的跪伏在地,双手高举着县令大印,在他身后是两千缴了械的兵士。

    李光弼快速开怀的来到李秦授的面前,亲昵的将之搀扶起来,说道:“李县令客气了,县令能够弃暗投明,实在是天大的喜事。我已经拟好了文书,上表朝廷,给县令记一大功。”

    李秦授以为什么“嘉奖赏赐”只是书面文字,却不想李光弼真的要给自己请功,一时间都不知如何开口了。

    李光弼热情的拉着他的手,连连赞叹,还跟着他一并进了弘农县。

    李光弼的态度让李秦授受宠若惊,甚至连李光弼的几个部下如韩游瑰、荔非元礼都有怨言了。

    要是真的大才奇才,自是没有人说什么。

    可是李秦授并不是什么大人物,才干平庸,能力一般,李光弼对这样的人这般恭敬,让他们这些个老人有些难以接受。

    李光弼却不理会这些,亲自在弘农为李秦授设宴,还让文武诸将作陪,热情之至。

    直到送走了李秦授,辛京杲才好意的提醒道:“将军,这李秦授难不成有什么特殊之处?”

    “嘿!”李光弼嫌弃的撇了撇嘴,道:“文不成,武不就的,有什么特殊之处。”

    “那将军?”

    李光弼笑道:“这你们就不懂了,世间万物皆有妙用。哪怕是一片树叶,关键的时候也能解手呢。何况还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这个李秦授微不足道,但是那你们别不信,他的存在将会影响到接下来的大局。能不能击破安贼,这个禽兽,可是关键人物。”

    他说着,面容一正,说道:“京杲,你立刻接管弘农的所有防务,看看有什么地方需要巩固的,趁着安贼的大军未到之前,我们做好一切防御准备。”

    他说这话时,眼睛却眯了起来,似乎智珠在握了。

    

第四十章 主动投诚() 
安禄山从南阳撤军,一路北上寻找李光弼的兵马决战。

    他们一路北行,即将抵达卢氏的时候,安禄山忽然对着身旁的李猪儿道:“老子记得卢氏守将是高庭晖吧?”

    李猪儿博闻强记,是安禄山必不可缺的帮手,恭声应道:“陛下英明,确实是高庭晖,听说此人早年在少林寺学过,精于棍棒功夫,骁勇非常,有以一当百的神勇。”

    安禄山颔首道:“卢氏这个地方不大,可盛产铁、铜,境内有诸多铜铁矿,为了这些铜铁矿,也就调派了三千人负责。令狐潮向我举荐了此人,倒也算是个人才。可以见一见,你安排下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