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剑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盛唐剑圣- 第5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裴旻接见郭元振的地方正是上次宴请贺知章、张旭的二月轩,不过他们不在屋子里,而是在杏花树下。那里视野开阔,周边环境,一眼可见。尽管如今的他并不足以令人重视,不会有人处心积虑的在他身旁安插眼线,可防范于未然终是好事。

    郭元振对于裴旻这番安排也极是赞许,今日他所身负的重任于他而言是关乎天下兴亡的大事,绝对不允许有任何环节出差错,半点意外都不允许有。

    “这里四周无人,郭公与我的对话,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还有这些杏树知,绝不会入第三人耳,大可放心。”裴旻一脸肃然,以他现在于武道上的直觉,在这阔地上即便宗师级别的隐匿好手也无法靠近他十丈之内不给发现。

    郭元振将李隆基谋划之事告诉了裴旻。

    裴旻纵然知道郭元振此来必有要事,却也想不到竟是兵变。这世上大名鼎鼎的先天政变,裴旻当然不可能不记得。只是在他的记忆里先天政变是发生于先天二年七八月份的事情,现在不过是四月初。没有将两者混想到一块去。如今听郭元振说出来,方才知道李隆基竟然提前了三个月发动政变!

    蝴蝶效应!

    除了蝴蝶效应,裴旻找不到任何理由解释。

    事实正是如此:因为裴旻的出现,导致了东北的局面一片大好,历史上薛讷出兵征伐奚族契丹:因为崔宣道、李思敬相互争功,不听主帅调遣再度吃了败战。此役由李隆基决策,伤了他身为皇帝的威严:李旦、太平公主乐得见到如此,也没有深究。可现今薛讷因得过裴旻的提醒,崔宣道、李思敬直接让他给砍了,没有掀起风浪,致使战胜了奚族契丹,收复了辽东辽西

    。如此一来,李隆基即位第一次对外征战,取得了奇效,收复了失地,臣民称道,令他的地位巩固了不少。如此胜果,反而不是李旦、太平公主愿意见到的,因故加紧了对于李隆基的逼迫,而李隆基也不得不提前做出应对。

    对于裴旻的震撼,郭元振并不觉得意外,兵变意味着流血屠杀,意味着朝野震动,赢了固然是皆大欢喜,可输了却是要付出灭门诛族的代价:“以你的才智应该可以看出来,此计算得上是孤注一掷,险中求胜。至关重要的便是第一步,不斩杀常元楷、李慈就不可能震服羽林军,不取得羽林军的归顺,也无法带动万骑的加入。只有羽林军、万骑这北衙禁军一并归附,我们才能与手握南衙禁军的太平公主一战。能够担任这第一杀之人,必需要拥有出神入化的武艺跟超凡的胆略,不只是杀,还要震慑不服者!老夫见过你的剑术,你在武举上前后与人大战十场,无一人从你手上走过五招。老夫也是军旅出身,看出了你还未使用全力。昨夜我又与薛老哥聊过此事,更一步的了解你的剑术。如此重担,非你不可。”

    裴旻摸了摸鼻子道:“郭公太抬举晚辈了。”

    郭元振笑道:“不是抬举,是事实。常元楷、李慈身旁都有高手护卫,非常人可为之。如何……裴旻,你可愿意肩负如此重担?陛下亲口许诺,只要事成,从龙之功,有你重重一笔。另外常元楷与你有隙,你也说过。对于常元楷这样的人物,要不就不动手,要动就让他翻不了身。现由你亲手执行,岂不快哉,一举数得。”

    富贵险中求,裴旻几乎不假思索的说道:“陛下信任于我,敢将此重担托付。旻必不负厚望,尽力为之。”

    “太好了!”郭元振激动的拉着裴旻,全盘计划他反复揣摩许久,最为关键的正是裴旻执行的这一环节。其他环节有个错漏,都有应对的办法弥补。唯独第一步,不能有任何的差错。他信自己的眼光,也信薛讷的眼光,裴旻绝对是执行这第一步的最佳选择。

    裴旻慎重道:“要想做到万无一失,我有一个条件,需要你们满足!”

    “你说!”郭元振毫不犹豫的应诺。

    “我需要一把剑,一把宝剑!”裴旻现在用的是李五义送给他的秋水剑,秋水剑是新罗匠师用长白山里的冰川寒铁精心打造,外观确实优美,但华而不实,只能算是一把好剑,离宝剑差了十万八千里。他仗剑对敌,向来都是依仗出神入化的剑术,对于剑并没有多少硬性要求。对他而言不论是秋水剑,还是最早从店铺里十个通宝买的铁剑,除了长相美观外有着差异外,别的没有什么区别。只要是剑,在裴旻这位未来的剑圣手中就能发挥威力……

    但是裴旻不否认,一柄趁手好剑,对于一位剑客的加成是无比巨大的。

    裴旻不怀疑自己的剑术,但想要尽可能的将事情做到万全,一把趁手的宝剑必不可少。

    郭元振答应的毫不犹豫,“我府中并无宝剑,不过陛下那里一定有你趁手的利器。有你为他抵定大势,我相信陛下不会在乎一把宝剑的。”

    裴旻沉声道:“那什么时候动手!”

    “明日!”郭元振没有任何迟疑的说了两个字,顿了顿道:“明日一早,你去兵部,我带你入内城觐见陛下。”

    裴旻想不到事情如此的急快,一点准备也没有。不过正是这种迅雷不及掩耳,才能让太平公主这样的人物,措手不及。

    “行!”裴旻给出了答案!

第十三章 打虎亲兄弟() 
当夜裴旻想着明日之事,无心睡眠。

    他来到唐朝已有一年余,干了不少的事情,但真正影响天下大局的唯有辽东、辽西的收复,为此他还激动了好一阵子。如今想来却不值一晒,明日他不再是影响,而是创造。亲自参与先天政变,开创一个新的局面,那种感觉自是不一样。

    虽说政变意味着血腥,但是比起现在这般政局混乱,早一日稳定,从而安心的发展军事政治才是国家崛起的真正大道。不论是从当前还是长远来看,都是势在必行的。

    至于太平公主,裴旻心中有些小小的遗憾:凭良心说太平公主对他还是不错的,只是他们彼此道路不同。太平公主重视内部的权谋争斗,而裴旻却不甚喜欢这种尔虞我诈,他觉得有那精力不如对付吐蕃,对付突厥,找更远的大食国一教高下,这才是利国利民且长远的计划。

    太平公主的权谋手段确实出类拔萃,但她的目光终究仅限于此,相比之下李隆基就要比太平公主好上许多,尤其是开元年间他励精图治,不断的以王忠嗣、高仙芝等人开疆拓土,令大唐威震四夷。若不是晚年昏庸,如同变了一个人一样,将大唐推向深渊,李隆基的名字不说能跟李世民相提并论,却也不会逊色多少。

    裴旻也无心去想二三十年后的事情,目前的唐朝正面临着成魔成佛的困境,需要的是李隆基这样目光长远的英主而不是专于权谋内斗的太平公主。

    脑中胡思乱想,不知不觉已然睡去:朦朦胧胧间他做了一个梦,梦见他仗剑三尺,一步步的发展崛起,成为了天下扬名的边帅剑圣,威震四夷,让大唐再现繁华之世……然后,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裴旻醒来看着窗外昏昏沉沉的天气,似乎老天爷也知道今日事不寻常,给整片天蒙上了一层灰色的面纱,透着苍茫的气息。

    来到膳堂,裴旻发现薛讷已经在堂中就坐,笑道:“太公不多睡会儿?”薛讷尽管身强体健,终究上了年纪,较为嗜睡,往常这个时候,他都在梦乡中。

    薛讷笑道:“醒得早,懒得睡了。吃得已经准备好,今天第一次出勤点卯,可别误了时辰。”

    裴旻应了一声,不慌不忙的吃了早餐。期间薛讷并没有说任何的话,只是在裴旻吃饱以后,说道:“孝,顺於道,顺天之经;循於伦,循地之义。人可以失去一切,唯独不能失去一个孝。你以在长安闯出一片事业,是时候将你母亲接来,以尽孝道。我等会亲自派人去怀柔县接你母亲,一切放心。”

    裴旻感激的看了薛讷一眼:今日之事,若一切顺利,确实可行。但天下之事,哪有事事顺心如意的?李隆基的先天政变本就是给逼到了极处,险中求胜,冒着孤注一掷的决心干的事情

    。一但功亏一篑,死的不仅是自己,还会牵累家人。

    裴旻在这个时代无牵无挂,唯一有的只是家中母亲。薛讷话中涵义已经明了,若是事成,朝局稳定,裴母可来长安一享清福。若是失败,则裴母在他手中,他会另行安顿,不会让她收到牵累。

    这唯一的后顾之忧消除,裴旻更是精神百倍,骑着小栗毛赶往皇城。

    皇城分为内城与外城,外城是三省六部制的官署聚集之地,内城则是皇帝皇后一家人安居之所。

    有了身份令牌,裴旻这一次轻易的进了外城,抵达了兵部。

    兵部郭元振已经准备好了一切,就等裴旻的到来。

    “朝会已经结束,你随我去武德殿去跟陛下汇合!”

    先天二年,四月三日,不论政变的成与败,注定这一日是载入史策的一天。

    李旦身为太上皇,他每隔五日会在太极殿接受群臣的朝贺,而满朝的宰相多是太平公主的人,所有要事他们都会等着李旦临朝的时候跟李旦商讨。至于李隆基,他的朝会大多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不值得一说,很快朝臣自行散去。

    原本李隆基对此很是恼火,今日却异常利索,毫不留念的退了朝。

    回到了武德殿,当先迎上来的正是他的几位兄长:大哥李成器、二哥李成义、四弟李隆范、五弟李隆业。

    有道是上阵父子兵,打虎亲兄弟!

    这话在皇家原本是一句屁话,历朝历代为了皇权,父子兄弟相残的事情数不胜数,即便是唐朝最出色的帝王李世民,依旧背负着弑兄杀弟囚父的人生污点为后人诟病。

    李隆基这五兄弟却不一样,武则天掌权时期,武则天为了稳固自己的皇位,大肆的清洗李家皇族,只要阻挡在她面前的不管是亲儿子还是亲孙子都逃不过残害。那时李旦为傀儡太子,自身难保。而李隆基与他几位兄弟也给幽禁于东宫,朝不知夕死,兄弟之间相互激励,挣扎着活了下来。将近十年的时间,兄弟五人朝夕相伴、一同嬉戏玩耍、一同识字读书;炎炎夏日,相互挥扇;寒冬季节,一起相拥取暖。他们之间的兄弟情意是经过时间磨练起来的,兄友弟恭,相互亲如一体。

    也是因为如此,唐隆政变之后,李旦意欲立老大李成器为太子,李成器将太子之位让给了李隆基。李隆基感念兄弟情义,特地命人制作了一张超大的可容纳五人的床被,供给兄弟一起安睡。

    太平公主一直位于上风,却处于被动的原因,也在这里。

    太平公主的实力完全可以扶持一个皇子来压李隆基,而且能将李隆基压的透不过气来。但是李旦就生了六个儿子,最小的一个还死了。其他四人跟李隆基铁板一块,完全不理会太平公主的示好拉拢。这也是太平公主最尴尬的地方:得不到皇子的支持,她想立一个傀儡都没有的选择。

    兵变如此大事,李隆基最先知会的便是他几个兄弟,最先响应的也是他的这几个兄弟。

    “大哥、二哥……四弟、五弟!”李隆基看着骨肉兄弟,眼眶都红了。

    “三郎!”老大李成器最是持重,道:“我们兄弟上下一心,同进同退,今日便助你稳固朝纲。”

第十四章 四路齐出() 
看着坚定不移的四位兄弟,李隆基登时信心十足,道:“得兄弟们相助,岂有大事不成的道理!”他当先而走,李成器、李成义、李隆范、李隆业跟在他的身后,一并走向了武德殿。

    见高力士小跑而来,李隆基道:“即将到了约定的时候,你亲自去殿外迎接,将所有约定大臣都请至殿内。”

    高力士绷紧着脸儿,领令而了。

    李隆基与兄弟四人各自在大殿堂上,笑语说谈,似乎毫不受当前的气氛影响。

    殿中少监姜皎到!

    太仆少卿李令问到!

    尚乘奉御王守一到!

    果毅李守德到……

    一个一个李隆基信任的心腹官员前后不一的抵达了武德殿,他们神色中有着一丝的紧张不安,但更多的是向往:从龙之功!这天下就没有比从龙之功更大的功绩,只要分得从龙之功的一星半点,足以让人这辈子衣食无忧,吃喝不愁。

    权力、金钱、女人、生活,人这一生的追求不过就这几样,只要有从龙之功在身,这几样也就全部都有了。

    尤其是他们见到李隆基与几位兄弟交谈甚欢,丝毫不受气氛所影响,似乎有莫大的把握赢今天这一局,几乎给每个人都吃了一颗定心丸,让他们的紧张不安,消除了不少。

    高力士又一次的领人走进了武德殿,这一次来的是两个人,正是郭元振、裴旻。

    裴旻一路跟着郭元振进了皇城内宫,这皇城内宫与外宫有着明显的不同。内宫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皇宫,一草一木,一石一瓦都倍显大气,与皇城外宫的差别不可以道理来计。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除了往来的巡逻兵士,一路走来鲜有人迹,太监宫女都不常见,略显冷清。他是第一次进皇宫,自然不知道郭元振为了掩人耳目带他走的是皇宫的前殿,只有朝会或者重大节庆,才会热闹的地方。

    “见过陛下,宁王、申王、岐王、薛王

    !”郭元振对着上首的李家兄弟五人行了礼。

    裴旻跟着郭元振一并作揖。

    李隆基昔日在曲江宴游的花船上见过裴旻,虽然只是惊鸿一瞥,但那浑然天成的剑舞与娇陈独步天下的琴技,都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酷爱音律,在乐舞方面有着超于常人的爱好,最大的梦想是弄一家自己的戏班,然后广邀天下爱好此道的俊杰,一同研曲作舞:裴旻、娇陈因为那一曲一舞在那一瞬间以是他心中“戏班”的头号悍将了。只是当时裴旻在宴游曲江,他若强行让裴旻上船一叙会中断宴游的兴致,也不愿意会见榜眼、探花之流的太平门人。想着终有机会再见,并未强求。却不想太平公主下手如此之快,出手还如此大方,直接将裴旻拉拢了过去。面对太平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