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剑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盛唐剑圣- 第55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异变接二连三的发生,原本迎接王师的韩休、贺知章、萧嵩都有些不知所措。

    直到李琬离去,裴旻安排兵士接管长安城的时候。

    贺知章才忧心忡忡的问道:“静远此举会不会过于激烈,为兄担心平叛未成,反而造成朝廷分裂,那可大是不妙。”

    韩休、萧嵩同是这个意思,只是他们并不方便开口。

    裴旻摇头得道:“贺老哥,我原本也存着柔和的心思,预计用五年时间,处理好庙堂之事,除去弊政。然后率兵西去阿拉伯,完成陛下的心愿。”自嘲一笑道:“可现在的局面,不用多言。天下之局,糜烂至此,我多多少少有一定责任。以为有足够的时间,却忽视了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时间拖得越久,变数越多。我此次重回长安,就是要将所有魑魅魍魉都给荡平,不会再给宵小门任何机会。到了这一步,唯有不破不立,不狠心除去腐肉,哪里来得伤愈?而且……”

    他顿了一顿道:“迄今为止,信安郡王、杜暹、王晙无数我大唐忠义英烈为国捐躯,不给他们报仇,如何对得起他们?”

    贺知章、韩休、萧嵩三人但听此言,忍不住打了一个寒颤。

    他们都听出来了,裴旻嘴里的这个报仇不只是叛军,还包括庙堂上的那些人物。

第十章 潼关烽烟() 
六月十九日,阴,潼关。

    张通儒、田乾真、安守忠撤出了长安,来到这屹立在东西要塞的千年关隘里。

    张通儒这位安禄山最器重的大将站在城头,用力扇着风,这风雨来临之前的闷热,让他有些遭受不住。

    看着时不时入关的兵卒,张通儒皱着眉头道“还有多少兵马没回来?”

    田乾真道“这个说不准,一群没有见过世面的蛮夷,为了求财,哪里还顾得上性命,也不知给唐军吞了多少。”

    张通儒骂道“这一个个都不要命了?传令下去,再给他们一日时间,一日之后,就让那些贪得无厌的蠢货在关外等死吧。”

    安守忠脸色有些不悦。

    张康麾下胡汉掺杂,这胡汉的生活方式不一样,不可避免的有着分歧。

    安守忠作为张康的族人,也是田乾真口中的蛮夷,不满说道“那还不是因为不让我们劫掠长安,放着近的财富不取,非要我们取远的。”

    张通儒心底冷笑,却也不愿得罪自己顶头上司的族弟,说道“这是主上的命令。”

    田乾真也看不起安守忠,暗笑蛮夷无知。

    他们留着长安不劫掠,唐军来攻不反抗,自有很深的用意。

    当初张康与莫斯雷马萨约定,瓜分大唐。

    双方一东一西,一并出兵。

    阿拉伯取西域、陇右、河西、关中,而张康取潼关以北之地。

    故而张康此次动兵,压根就没有取长安的意思。他只是打算占据潼关,挽扼这天下第一要塞。

    只是李唐皇室禁不起吓,弃长安跑了。

    这送上门的皇城,那是不取白不取。

    张康派人取了长安府库里的钱粮,为了避免引起未来邻居的不适,特别下令不动长安百姓商贾。

    张康本就不想要长安,自然不会为了长安平白耗损兵力防守。

    当然还有更深处的目的,张康打算两分唐廷。

    如果西方的莫斯雷马萨战胜了裴旻,这个结果是最好的。

    阿拉伯一口气吞不下唐朝,拿下西域、陇右、河西、关中以后,他们彼此将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相安无事,自然有足够的时间安抚北地,挺进江南。

    但张康考虑到了一点,万一裴旻赢了,怎么办?

    裴旻是辅政大臣,代表着大义,民心所向……

    将长安留给李亨,就是为了制造一个缓冲地带。让裴旻跟李亨互斗,自己坐收渔利。

    这细节张通儒自是不愿与安守忠细说。

    安守忠听张通儒抬出了张康,也不敢再说。

    这时天上鸿雁一掠而过,正是长安传来的消息,消息只有恨简短的一句话“裴旻现身长安”。

    这短短的一句话,让张通儒、田乾真哪怕是安守忠都大为惊恐。

    张通儒作为三将之首,当先道“快,立刻向主上求援,就说裴旻已达长安,潼关兵力不足。让他立刻调拨三万,不,五万……等等,别说具体数字了,援兵越多越好。”

    只听裴旻一人,张通儒已经如临大敌。

    正在此时,忽然半天传来“轰”地一声,剧烈的火光照得灰蒙蒙的天气有如酷暑正午一般。

    众人大惊下抬头望去,只见靠得最近的西北望楼上烈焰熊熊,整个望楼已经变成了一支大火把!

    城中忽然杀声四起!

    听声音越来越近,张通儒大喝道“不要慌张!田将军,你快去查看情况;安将军,你赶紧去调集兵马,迎敌!”

    回纥骑兵一路向潼关北行。

    骨力裴罗离开长安三十余里,才收起了惶恐之心,长吐了口气,眉头又皱在了一处。

    其实他觉得李琬的话是有道理的,他们回纥人擅于骑射,野战上所向披靡,攻城能力实在一般。别说是潼关这样的天险隘口,就算是寻常城池也啃不下来。

    只是在那种情况下,他实在没有勇气忤逆裴旻的命令。

    直到远离了长安,骨力裴罗才有敢停下来思考这个问题。

    “难道他是要我去送死?借叛军的刀,杀了我们?”

    骨力裴罗心底沉重,真要如此,可是要玩蛋大吉了。

    在草原上,他还有勇气与裴旻一战,而今在这关中腹地,他连对抗的想法也没有。

    “该死的李亨,害得老子落到这个地步。”

    骨力裴罗不敢责怪裴旻,将怒火发泄给了在灵武的李亨。

    便在骨力裴罗游移不定的时候,远处却驰来一骑,高声道“在下展如,裴帅让裴罗王子立刻前往潼关。裴帅说王子现在不知道怎么办不用去想,到了潼关,就知道怎么做了。还有……手上绑了白巾的是自己人……”

    骨力裴罗讶异的看着来人,到了这一步也别无选择,高声下达了行军的命令。

    当骨力裴罗抵达潼关城下的时候,潼关正好烽烟四起。

    骨力裴罗久经征战,焉能不知什么原因?直接下达了进攻的命令。

    潼关大牢!

    张九龄、宋璟、韦见素即位庙堂官员隔牢而谈。

    张九龄听着外边的喊杀声,笑道“怕是我们死期不远了!”

    宋璟大笑三声道“能够听到如此悦耳的杀声,即便是死,也是值得。。”

    韦见素摇头道“我却不然,王师归来,宵小授首,未能亲眼所见,一大憾事。”

    李琰弃长安而逃。

    得知皇帝逃跑,长安诸多文武大臣都选着了逃离长安。

    他们打着追随朝廷的口号,逃的是理直气壮。

    张九龄、宋璟、韦见素这些人并没有选择逃离,而是在关键的时候站了出来,竭尽全力的稳定长安局面组织抵抗,死守着长安,这李唐王朝的最后颜面。

    公孙曦知道张九龄是裴旻的人,在破城之前,还特地找过张九龄,意图将他如贺知章一样,以青羽盟的力量庇护起来。

    张九龄果断拒绝了,与宋璟、韦见素这些忠臣决定与长安共存亡。

    只是长安守军哗变,张九龄、宋璟、韦见素为叛军生擒,关押在长安大佬。

    随着叛军撤回潼关,三人也一并绑回了潼关。

    喊杀声意味着王师回归,身为俘虏,他们焉能活到最后。

    只听“轰”的一声,大牢的两扇大门平平倒下。

    随即无数顶明晃晃的头盔,“呼啦”一声一拥而入。

    三人看得清楚,领头之人正是背叛他们献城叛军的武卫将军李归仁。

    。

第十一章 书生杀人() 
李归仁一脸惊恐的冲进了监牢,看着监狱里的张九龄、宋璟、韦见素三人,狰狞一笑,厉声道“将他们都给我们扣押起来带走。”

    张九龄哈哈一笑道“居然不是杀了我们,看来,你这叛徒日子也过得不怎么样嘛?”

    李归仁脸上阵青阵白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连皇帝都跑了,还守着长安有什么意思,命是自己的,为了别人战死,多愚蠢。

    李归仁从不后悔自己当初的决定,但听到张九龄这类人物的嘲讽,还是有些无地自容,恨不得一刀将他杀了。

    只是现在整个潼关敌我不明,部分契丹人开始造反,占据了城楼,回纥的兵马也从趁势杀进了城关。

    外有回纥,内有契丹,内忧外患。

    张通儒、田乾真、安守忠已经展开了反击,具体战事并不明朗。

    但张通儒命他前来取张九龄、宋璟、韦见素的性命,却也证明了一点,情况并不了乐观。

    李归仁可不愿跟着张通儒一并将命丢在这潼关里,张九龄是裴旻麾下的第一心腹,宋璟是五朝元老,韦见素相比以上两人或许差点,却也是京兆韦氏之后,有着不俗的背景,

    有他们三人为人质,就算张通儒抵挡不住唐军,他也能倚仗三人,为自己谋求一条生路。

    李归仁押着三人走出了大牢。

    这刚出牢笼就与李光弼正面撞上了。

    潼关的动乱自然是李光弼的手笔。

    裴旻独自抵达凉州之后,深入的了解了叛军张康的实力,发现了张康麾下的兵马众多,但是大多都是外来兵。

    叛军的组成以东北军为主,张康架空了张守珪,继承了张守珪的一切,麾下有四万平卢军,七万范阳军,这是张康的根基。

    同时张康与契丹、奚族族长结为兄弟,在位期间多次赠送钱粮,关系极为亲密。

    此次张康造反,契丹、奚族出了五万兵马相助,根据青羽盟探出来的消息,张康是以辽东为筹码,换取了契丹、奚族如此鼎力相助。

    还有最近张康得到了另外一笔兵力来援李忠献的铁勒同罗部落!

    李忠献又叫阿布思,原为九姓铁勒同罗部落首领,属于东突厥汗国,人口众多,力量强大,东突厥乌苏米施可汗统治时,任命他为西部的叶护,地位仅次于可汗。早年乌苏米施可汗被拔悉蜜、回纥和葛逻禄的联兵攻杀后,率部投奔大唐,李隆基册封他为奉信王,赐姓名李献忠,将其部落安置在朔方节度使所属的河南之地。

    回纥对于李忠献的部队垂涎三尺,恨不得将之一口吞下,摄于朔方军的存在,一直不敢动手,只敢搞搞小动作,让裴旻一纸书信“会猎于乌德山”一吓,连小动作都不敢弄了。

    不过朔方节度使安思顺收到不公的待遇,朔方军人人义愤填膺,东北又有张康为乱,裴旻也与阿拉伯打的火热,胜负不明,回纥的胆子也肥了起来。

    李忠献知道朔方军、唐王朝庇佑不了他了,惶恐之下率部西逃,最终在暾欲谷的穿针引线下,李忠献领着十数万族部驻入了幽州。

    张康从其中抽调六万壮丁,组成一军。

    另外就是攻取北地之后的一些降卒与壮丁。

    总的来说张康麾下有战斗力的部队,除了东北军就是异族兵马。

    异族兵又分奚族、契丹、突厥、铁勒,又有不同的部落,彼此之间不熟悉是必然的。

    裴旻麾下也有不少异族兵士,甚至大将也有不少。

    李光弼就是实打实的契丹人……

    裴旻将麾下的契丹人、突厥人都抽调出来,暗中吞了几波关中打野的叛军,让他们装着叛军混进了潼关。

    李光弼本就是契丹人,说着一口与流利的契丹语,谁会怀疑他的身份?

    李光弼看着李归仁挟持了张九龄、宋璟、韦见素,脸色一沉,暗叫“不好”。

    原本裴旻对潼关是打算徐徐图之的,第一目的是保证张九龄、宋璟、韦见素的安危,他们存在的价值意义比一个潼关更有价值。事先保证他们的安全,再图潼关。

    长安迫不得已的现身让裴旻不得不加快速度,改变了原先的计划。

    李光弼配合变化而变,造成了潼关大范围的动荡,甚至引发了突厥人杀契丹人,契丹人杀奚族的,自相残杀的事件。

    但终究迟了一些,准备的不够完全,没有来得及救出张九龄、宋璟、韦见素。

    李归仁抽出了佩剑,架在了张九龄的肩上,说道“我猜你应该是武威郡王的人吧,朝廷那群废物要有这本事,哪里用得着逃到灵武去?这张九龄可是武威郡王麾下的第一心腹,他的命比我这个大老粗值钱的多,我们换一换,稳赚不赔。”

    李光弼当真有点忌惮,拖延道“阁下能够看破这点,足见才思敏捷,为何充当叛军的走狗?”

    张九龄大叫道“将军不必顾忌我,此贼背信弃义,饶他不得……”

    李归仁大怒,收了剑一巴掌扇向了张九龄。

    张九龄却猛地一计撩阴腿踢在了李归仁的下裆。

    “哦呜!”

    这致命一击,李归仁哪里受得住,弯着腰抱着命根子,眼角泪水都掉了下来。

    张九龄双手向前一探,居然趁机将李归仁手中的剑供给夺了过来。

    他双手为长手铐锁着,但手臂手腕却运用自如,一剑刺向了李归仁。

    李归仁气急败坏的伸手抢夺长剑,却不想张九龄这一招居然是虚招,剑势向上一撩,直接刺破了他的喉咙。

    张九龄得势不饶人,左右一挥将身旁还未反应过来的兵卒给砍到了,步伐迅敏,出手快捷有力。

    李光弼反应不可谓不快,直接冲到近处将宋璟、韦见素护了下来。

    暗处对的神箭手也将周边的兵卒射杀……

    李归仁身旁的兵卒将局面失控,吓得一哄而散。

    李归仁双手堵着喉咙不断溢出的鲜血,眼中一片惊恐。

    张九龄见李光弼稳住了局面,一步步的走向李归仁,道“真当书生杀不得人?也不看看某是谁的部下!”他双手握剑,猛的一剑劈砍了下去。

    若大的脑袋冲天而起!

    。

第十二章 突破口 算账() 
“裴帅!”

    “裴相!”

    张九龄、宋璟、韦见素回到了长安。

    此次死里逃生,三人都是感慨万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