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剑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盛唐剑圣- 第5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她是我这辈子最重视的女人……”李宪说话了,一动不动的,语气有些深沉,顿了顿说道:“关于三郎驾崩,郡王了解多少?”

    裴旻不知如何回答这个问题。

    李宪说道:“郡王此刻不信本王,本王并不奇怪。其实今日就算郡王不来,本王也打算去宗正寺自首。三郎驾崩与本王有关,罪在本王。”

    裴旻闻言巨震,半晌才说道:“之前旻怀疑过,但现今听宁王亲口承认,反而不信了。在某心中,宁王是当今绝顶的一号人物。您或许没有赫赫功绩,但身为一个兄长,您的大度气量,放眼历史都鲜有人比,我真不信您会害陛下。”

    李宪摇头道:“郡王与世人一样,太抬举我了。你们都觉得某胸怀大度,可谁又了解某真正的想法?对于太子,对于皇位,我是真的厌恶,恶心……在我文明元年,我六岁那年,就是皇太子!”

    “结果呢?”

    “本王先让自己的祖母,赶出了长安,又给她软禁了起来,我的母亲,被哪个毒妇秘密杀害,尸骨无存,到现在都没有半点痕迹。我那最小的弟弟这一切都是因为给软禁在潮湿阴暗的屋子去世了……”

    “这一切都是因为身在皇室,要不是身在皇室,哪有那么多事情?”

    “不是我大度让贤,是我真的厌恶自己这个身份,不愿意为了可笑的权力去算计自己至亲之人……结果,我还是害了三郎!”

    裴旻不知道怎么接话,忽然他留意到灵堂灵位上的字“爱妾婷儿之灵位……”

    看着画像,看着灵位,裴旻忽然间心如明镜。

    ps:书友们,我是无言不信,推荐一款免费小说app,支持小说下载、听书、零广告、多种阅读模式。请您关注微信公众号:dazhuzaiyuedu(长按三秒复制)书友们快关注起来吧!

    

第九章 情义宁王() 
看着那画像,看着那名字!

    裴旻突然想到了一个记忆中封尘已久的一个名字“燕婷”!

    那个太平公主安排在他身旁的一个内应。

    燕婷从裴府失踪之后,裴旻就一直没有燕婷的消息。

    后来青龙让崔家控制,引出了卢杞这位奸相。

    裴旻暗中设谋,将他们一网打尽,青龙给李隆基灭了。

    裴旻一直以为燕婷一并死了,毕竟朝廷的力量还是很可怕的。

    这事过去了好几年,裴旻也将他忘记掉了。

    想不到今时今日,裴旻居然又看到了燕婷,虽然只是一幅画像,但画这遗像的人显然非常认真,每一个细节都画了进去,包括眼角间的那颗小黑痣。

    两厢一联系起来,裴旻瞬间明白了。

    “是燕婷?”

    裴旻问了一句。

    李宪身躯一震,惊呼道:“郡王认识婷儿?”

    裴旻道:“当初他在我府上当过三年丫头,后来我才知道,她是太平公主的人。当年青龙之事,宁王也知道一二。我一直以为燕婷死了,却不想他居然混进了宁王府。”

    李宪也不想了解细节,说道:“想不到居然还有这一层原因。”

    裴旻颔首道:“这么说,宁王是为了燕婷抵罪?”

    李宪摇了摇头:“不存在抵罪这一说,燕婷是我的小妾。在我心底她是我的夫人。我无法接受她害死三郎,但她人以去世,身为她的丈夫,她的过错,自有我这个丈夫来扛。何况若非我的关系,燕婷如何能够接触到三郎?”

    裴旻带着几分动容的看着面前的李宪。

    寻常人面对此事,只怕早已有多远躲多远。而李宪明明可能抽身,但是他却承担了下来。

    这份担当,委实令人动容。

    “值得吗?”

    裴旻忍不住说道。

    李宪长叹道:“身为兄长,三郎因我的关系而死,身为丈夫,未能护好自己的妻子,未能纠正她的过错,于情于理,都应该收到惩罚。郡王就不必再劝了,你还是早些离去吧。毕竟此事过于重大,不能将你也牵扯在内。郡王要是信得过在下,就不要过问此事了。在宁王府散去之后,我自会去宗正寺表明一切。”

    裴旻缄默了半响,心知李宪心意已决,多劝无益,长叹一声,转身离去。

    虽然他心中有万千疑问,不知为何燕婷会出现在宁王府,成为宁王妾,更不知道为什么燕婷不早早的动手,而是等到现在,但是他实在不忍再李宪的伤口上撒盐了。

    其实世间万事,有因有果。

    当初青龙覆灭之后,燕婷与严庄藏于太白山。

    之后分别,燕婷用严庄的计策,前往洛阳阮家,盗取了千古琴曲《广陵散》。

    宁王李宪酷爱音乐,而燕婷身为情报密探的头领,琴棋书画不说样样精通,却也是样样皆懂。

    燕婷以《广陵散》接近宁王李宪,正中李宪最薄弱之处。

    两人以《广陵散》相识,最后因《广陵散》相知。

    燕婷终究是个女子,而李宪却是天下一等一的暖男。

    重情重义,文采飞扬,长得也是英俊潇洒,对于女性有着莫大的吸引力。

    渐渐地,燕婷有些沦陷了。

    作为宁王的爱妾,燕婷在之前有很多机会,对李隆基下手的。

    毕竟李家几兄弟关系太好了,彼此相互不舍防备。

    但是燕婷都找借口放弃了,她怕自己连累李宪,错失了一次又一次的机会。

    渐渐的燕婷对于自己的信念生出的怀疑,觉得太平公主未必就是对的。

    李隆基是一位英明神武的君王,大唐由他掌控,不见得就比太平公主要差。

    思想的松动,让燕婷对李隆基更下不去手了。

    直到裴旻攻取青海湖,打赢阿拉伯、吐蕃联军之后,李隆基因性格使然膨胀了。

    他觉得自己的功劳功绩已经超越了李世民,失去了一部分动力。同时因武婕妤的病故,李隆基大病一场,感受到死亡的可怕,心思有了变化,觉得人生无常,指不定什么时候就去了,不如及时行乐。

    还受了杨婕妤、王鉷的影响……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李隆基已经向历史上后半世的哪个庸主看齐,干了许多蠢事。

    燕婷见李隆基的变化,原本沉寂的心思,再次觉醒,觉得一切都在太平公主的算计内,相信李隆基的自己,就是一个蠢蛋。

    但是此刻的燕婷已经完全陷进去了,不愿牵累李宪,故而想到了赤箭粉这一手段。

    当初太平公主早在先天时期就曾想过利用李隆基服食赤箭粉的习惯下毒,只是因裴旻的干涉功败垂成。

    对于食赤箭粉的药效,燕婷还是非常了解的。

    兼之李隆基自己大吃大喝,加速了自己的病症。

    事成之后,燕婷无颜再面对李宪,将自己的情况写于书信中,选择了自尽。

    这一切细节,即便是李宪都不是很清楚,何况是裴旻?

    这一切的一切,唯有去世多年的燕婷自己清楚……

    李宪在府中佣人都离去之后,选择了独自扛下此事,亲自去宗正寺道明一切缘由。

    直到李宪亲口说来,满朝文武才知道李隆基居然是给暗害的,事情还能牵扯到二十年前的太平公主……

    这比陈年旧账怎么也算不清了。

    对于李宪的处置,宗正寺的宗正寺卿彻底傻眼。

    原本害死李隆基的罪名不可饶恕,但李宪并非是有意,而且身份又即位特殊是李隆基的亲哥哥。

    得知一切情况,李隆业大闹宗正寺,为自己的兄长求情……

    宗正寺掌管皇族事务不假,但寻常处理的关于皇亲国戚的案件,多是一些分支,哪像今日直接对上了先帝的亲哥哥,当今陛下的大伯……

    宗正寺卿根本搞不定,只能讲事情向上捅。

    最后捅到了宰相这边,还是落会到了裴旻的手上。

    对于如何处置李宪,裴旻特地跟源乾曜、李元纮、王晙、杜暹几位宰相商议了一阵,五人还一并找了当今的皇帝一并探讨。

    李隆基作为一个父亲,他是很失败的。

    李琰对于李隆基并没有多少的感情,为父报仇的心不真切。

    最终裴旻帮了李宪一把,并未重罚,剥夺了他宁王的身份,命他入道,终身于皇陵守护皇族陵庙,自赎己过。

    请记住本书:。。文学馆阅读网址:

    ps:书友们,我是无言不信,推荐一款免费小说app,支持小说下载、听书、零广告、多种阅读模式。请您关注微信公众号:dazhuzaiyuedu(长按三秒复制)书友们快关注起来吧!

    

第十章 垂拱而治() 
用一辈子来赎罪,看似严酷,其实已经很轻很

    是李宪的过错涉及一个皇帝的死,也就是李宪身份特殊才能申请到的待遇。

    换做是别人,早就满门抄斩了,就算诛九族都不为过。

    这也亏了李宪自身的人设完美无缺,辞让太子之后,醉心音律,不过问朝局。

    兼之裴旻现如今的威望风头,一时无两,这才将此事压下。

    李隆基的病故并未给唐王朝带来多大的影响。

    毕竟现在是太平盛世,天下思安,而李隆基在临终前,再一次展现了他一代明君的风采,将裴旻、李祎两位军方大佬调来庙堂辅政。

    李琰的即位,没有任何的波折,顺顺利利的成为了大唐新君主。

    皇帝去世,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繁杂。

    因为家国大事,不可一日不处理。

    故而历代君王在身后事的处理上都很随便的。

    李隆基去世后的第七天就出殡了,军国大事,不受丧礼的影响,寻常闲务,也是照常进行。

    裴旻尚书令本就是文臣之首,而是太子继位,辅政大臣的身份跟着生效。

    这庙堂之上,裴旻更是一家独大。

    尤其是李琰,他有些碌碌无为,对于军国大事并不上心,任由裴旻施为,恰是因为如此,唐王朝皇位的过继一点动荡也没有。

    这个时候的朝政,有点像《尚书·武成》里的记载的那样:惇信明义,崇德报功,垂拱而天下治。

    意思就是垂衣拱手,毫不费力,表示统治者什么都不用做,却能使天下太平,这是无为之治的最高境界。

    儒家圣人称道的政治环境,无形中在此刻实现了。

    李琰什么都不管,军国重担都压在裴旻身上。

    而裴旻武有王忠嗣、封常清、高仙芝、哥舒翰一大票的武将为后盾,文又拉拢了宋璟、张九龄、杜暹、王晙为党羽。

    源乾曜是和事佬,对于裴旻唯唯应诺,李元纮自顾不暇,哪里敢忤逆裴旻?

    唯一能与裴旻叫板的李祎也为裴旻的人格魅力折服,尽心尽力的处理着长安京畿的军制改革。

    这种局势下,裴旻几乎等于是唐王朝的无冕之王,军政令由他一言而决。

    每一天都要处理着各种事物……

    其实最开始。

    文武百官还是将希望寄托于新帝的。

    个别有想法的文武大臣,一天到晚的拿着各种军务在李琰面前找存在感。

    毕竟新皇帝新气象,要是自己的才学得到了新帝的看中,飞黄腾达,指日可待。

    而且依照常理,新皇即位,他需要老臣巩固稳定江山,也需要新臣来牵制老臣,来争取自己的利益。

    动此心思的大臣并不少。

    结果!

    情况很让人尴尬。

    诸多大臣兴致勃勃的找上李琰。

    李琰却一问三不知,就算有些事情知道了,也不下结论,都会问一句“问过姑父没有?”

    裴旻这边不同意,李琰绝不轻易的下任何命令。

    而且裴旻自身的治世水平不说多强悍,与李琰相比却是一天一地。

    裴旻麾下又是能人辈出,有宋璟、张九龄这样的能人,但凡有问题都能得到很好的解决。

    久而久之,诸多有想法的文臣都死心了,老老实实的找裴旻商议国事。

    裴旻也忙得焦头烂额,体会到了李隆基的感受。

    这想要处理好一个国家的事情,当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上位者权势越重,这责任就越大。

    压力与诸多事物就如大山一样的压在肩上,随时都有将一个人压垮的可能。

    李隆基后期性格大变,未尝没有扛累了心态,开始选择沉迷享乐。

    裴旻这日在处理外交事物。

    这唐王朝新皇登基,周边诸国的态度很是关键。

    他们会不会继续承认大唐宗主国的地位就看他们对于新皇有没有敬畏之心。

    为了稳住四方异族,裴旻亲自给回鹘、葛逻禄、新罗的可汗修书写信,让他们来长安拜见新任的天朝可汗。

    “郡王,东北方张守珪节度使的信!”

    裴旻现在的助手是李承休,正是李泌的父亲。

    裴旻并没有插手门下省、中书省的地盘。

    裴旻对自己现在的身份地位已经很满意了,只是尚书省这个地盘,裴旻却打算死死地控制在手心。

    毕竟这是他的地盘,自己的地盘必须要掌控在手。

    对于尚书省的人缘调配是最大最多的。

    除了宋璟这特例,其他人大多都是裴党的成员。

    李承休因李泌的关系,为裴旻提拔,成为了尚书省的一员,干王维一样的工作。

    不过李承休显然没有王维心细,以至于裴旻一直怀念王维,想着什么时候也将王维调来长安,自己还真有些怀念这个小秘了。

    听李承休说北方的讯息,裴旻忙道:“快,快将信拿来。”

    裴旻最近结未过问东北之事,但对于东北的局面却一直挂心。

    只是他一时半刻没有得到东北方的情况,无法做出应对方式,只能处理其他事情。

    在裴旻心底,东北的事情,始终是第一位的。

    接过了张守珪的信,信中自然就是那愤慨之言。言辞真切的诉说着唐王朝与渤海国的血海深仇,说着辽东百姓对于渤海国的痛恨,一但让百姓知道唐王朝意图与渤海国说和,将会大失民心。

    因为这封信是送给李隆基的,张守珪信中自然透露了对裴旻的不满,有着小小的抱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