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剑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盛唐剑圣- 第50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但想着这些年与李隆基相处的点点滴滴,李隆基或许有诸多毛病,好胜,好战,自负,还用人为亲,但是他对自己却是无话可说。

    没有李隆基无条件的信任,自己一个没有家世背景的人,焉能获得今日地位?

    “若真有那一日,朕与静远,同享荣光。”

    “朕有静远戍边,护卫庙堂,天下异族宵小,谁敢放肆!朕自远当在长安,高枕无忧。”

    “阿拉伯又如何?朕以你为帅,率我大唐劲旅西征,马踏大马士革,将我大唐疆域推向极西黑海,让我朝疆域更胜昔年高宗时期。”

    ……

    李隆基一字一句若雷霆震耳。

    裴旻霍然起身,不说李隆基未死,就算李隆基已经去世,这长安自己也非去不可。

    不仅仅是君臣之义,还有一路而来的提拔恩德。

    身为一个后世人,裴旻没有君要臣死,臣立刻抹脖子自杀的愚忠。

    但是他有身为一个人最基本的感恩之心。

    李隆基的一路提携,一路庇佑,这些都是恩情,裴旻不敢忘却。

    于情于理,自己都应该去见最后一面……

    裴旻并没有立刻动身,而是分别给王忠嗣、封常清、高仙芝、仆固怀恩写了一封信,并且将袁履谦、李林甫叫道了近处,将急诏密信给他们看。

    袁履谦、李林甫都神色大变,都不约而同的惊呼出声来:“陛下病危?”

    袁履谦是一脸的震撼,不敢相信,大有天塌下来的感觉。

    此时此刻在袁履谦的心中,李隆基是一个优秀的君王,一个可以与李世民相提并论的皇帝。

    事实也是如此:

    李世民崛起于隋末大动乱,为唐王朝问鼎天下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军功第一。虽然玄武门之变,留有不可磨灭的污点,但是他即位之后,励精图治,内有奇迹一般的贞观之治,外灭突厥、薛延陀、吐谷浑、高昌,收复辽东、破西突厥,重新开通丝绸之路,文武成就堪称瞩目。

    而李隆基又何尝逊色?

    他同样崛起于危难之际,先诛灭韦氏、宗楚客以及武氏余孽,后又平定太平专政。然后对内用贤臣开创了开元盛世。因为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开元盛世的经济更胜贞观时期。

    对外任用薛讷、裴旻、张守珪、杨思勖等大将,南征北战,收复河西九曲失地,辽东失地,多次击败吐蕃,更灭了突厥,打残突骑施,还恢复了安北都护府,重新掌控对长城以北土地的管辖权。

    新罗、百济、日本、林邑(今越南)、泥婆罗(今尼泊尔)、骠国(今缅甸)、赤土(今泰国)、真腊(今柬埔寨)、室利佛逝(今印尼苏门答腊)、诃陵(今印尼爪哇)、天竺(今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狮子国(今斯里兰卡)、大食(今阿拉伯)、波斯、拜占庭等国家纷纷入朝觐见,重现了天朝上国的雄风。

    李隆基前半生功绩,不论是现在,还是历史上,一点也不逊色李世民,甚至有人觉得依照唐王朝如此局面发展下去,李隆基超越李世民成为唐王朝最出色的皇帝也不过是时间问题。

    如此贤君圣主,居然病危,袁履谦这类忠君爱国的贤德,一时半刻接受不了,眼睛都有些红了。

    李林甫却满脑子想着李隆基病故衍生的变化以及自己的既得利益。

    如此大事,将会拨动天下大变,自己的利益也会大受影响。

    “裴帅!”

    突然!

    李林甫霍然起身,重重的叩拜道:“此时此刻,裴帅决不能进京。您此时入京,将会如羊入虎口,会成为刀板上的蒸肉。裴帅应当惊闻噩耗,悲痛交加,一病不起。”

第五十二章 李林甫的决定() 
    裴旻并不奇怪李林甫会说这番的话。

    现在他跟自己不说是一条线上的蚂蚱,却也是利益与共,自己一但受困倒台,李林甫也就一无所有了。

    为了自己的利益,李林甫理所当然的会极力劝阻。

    李林甫如此劝说其实还有一个缘由,一股野望。

    李林甫此次回到长安,为裴旻摆平了王鉷的同时,也接触到了唐王朝的庙堂环境,了解了朝局动向。

    李林甫发现唐王朝远没有外表那么光鲜,李隆基也无法真正的与李世民相提并论。固然他们的功绩相仿,但李隆基有太多太多性格上的弊端。

    尤其是王鉷的胡闹,加上此次花鸟使的恣意妄为,唐王朝的经济与民心深受影响。

    李林甫心如明镜就太子就那温顺如猫的性格,如何管理好偌大的国家?

    现今唐王朝诸位节度使位于四方,他们手握重兵,面对李隆基四方节度使自然是无异心。但天下易主,换一个无能的皇帝即位,谁能保证,四方节度使还对朝廷忠心耿耿?

    那时候裴旻将会是天下最强大的节度使之一,甚有可能问鼎天下。

    如若如此,那自己可就是从龙功臣。

    他虽然姓李,可对于李唐王室可没有半点的感情,一切以自己的利益为上。

    袁履谦听李林甫说这话,怒从心起,正想质问,突然心念一动,明白了李林甫的用意,带着几分惊恐的看着裴旻。

    裴旻笑道:“此事无需多言,我早已决定亲往长安。叫你们来也不是与你们商议的,而是要只会你们。我出去长安,凉州一切由你们负责。不管发生什么事情,边疆不能乱。绝对不能因为一些意外而导致西域丢失……”

    他说着径直离去了。

    袁履谦眼中有些动容,随即一叹。

    李林甫目光呆呆的,没有任何表情。以他的城府,就算天塌下来,也不会变色。

    裴旻直接去了后院,将自己要再次进京的事情,告诉了裴母、娇陈、公孙幽、以及小七、小八、裴家三郎。

    对于裴旻刚刚回来不久就要入京,众人显然有些讶异。

    裴旻避开了此行的凶险,只是说道:“陛下似乎身体有些异样,召我入京。也没有什么大事,很快就回来的。”

    裴旻公务繁忙,众人大多已经习惯。

    即便小七、小八也从原来的痛哭流涕而变得懂得压制这离别的哀愁。

    至于裴小三还不懂真正的意识,并没有意识到面前这个能够让他骑大马,卖力逗他开心的爹爹就要离开了,只是开心的窝在自己爹爹的怀里,笑嘻嘻的玩着他的胡须。

    裴母说道:“那旻儿何时动身?”

    裴旻说道:“马上动身,我已经让下人装备路上的干粮了,也让人去请了梨老了。”

    刘神威就在长安,李隆基的了重病,想必也会请他。而今却传来噩耗,便是让梨老去,也未必能取得效果,但他此刻能做的,只能是尽人事,看天意了。

    在离去的时候,裴旻拉着公孙幽到了一旁,说道:“夫人,我去之后,你让展如去知会孙周,让他近日多多留意李林甫的动向。要是李林甫有什么反常,或是打算离去,直接下手。”

    公孙幽完全不知缘由,却知道裴旻日常安排必有道理,也不多说,颔首应诺了。

    裴旻看不透李林甫,也是因为看不透,所以决不能放他走。

    裴旻并没有等梨老,也没有跟她一并同行,只是领着王小白以及两名护卫,简简单单的四骑就上路了。

    一路风驰电掣!

    李林甫回到了自己居住的屋舍,独自一人走进了书房。

    李林甫的书房很小,小的有些可怜,就好像一个小暗格一样。

    书房里并没有几本书,只有一张案几,一个垫子,连基本的书架也没有,也就案几上有几分陈旧,落有灰尘的书本。

    将书房门一关,书房里昏暗一片。

    李林甫最喜欢在这种环境下思考。越是狭小昏暗的地方,越能让他思绪运转极快。

    细长的手指敲打着案几,发出清脆的声响。

    是走,是留!

    李林甫在考虑这个问题。

    李林甫身为皇亲国戚,却因文化功底不深,备受取笑。

    李林甫不会忘记自己当初托人向源乾曜求取官职的时候,源乾曜说过的话:“郎官应有才干声望,哥奴那点能耐,也能当郎官?”

    “哥奴”就是他的小字。

    也是因为源乾曜这话,他当了多年的千牛直长,一个站岗看门的。

    从那时起,李林甫就立誓,什么家族什么外人都不可信,自己才是一切的中心。

    出卖亲友,不忠不义,在李林甫看来是天经地义的。

    人本就是禽兽,最厉害的禽兽,若不为己,天诛地灭。

    凭着这股信念,李林甫走到了今日,有了今日的成就。

    李林甫自豪,却不满足,他还要爬的更高。

    之前在长安的时候,李林甫为了说服陈希烈,说了一番话,那话半真半假,但有一部分确确实实是他的心声。

    李林甫不想在裴旻麾下干了。

    不是裴旻待他不好,而是已经没有了崛起的空间。

    他已经是裴旻麾下的第三把手了,即便升任第二把手,取代了张九龄,也很难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如果能够回到长安,自己凭借在凉州多年混迹的履历,可以入六部任职仕官,随之成为尚书乃至宰相,问鼎庙堂。

    但是李林甫不敢向裴旻请辞,他也不知为何,说不上原因。

    总觉得裴旻在用他之余,还在防着他,不向对待张九龄、王维、王昌龄那些人一样,推心置腹。

    李林甫不敢激怒裴旻,故而在等待时机。

    却不想自己离去的时机未等到,却出现李隆基病危这一状况。

    李林甫本欲抓住趁此机会,却不想裴旻根本没有与之商议的意思,亲自冒险入京,简直愚蠢之极。

    李林甫看出了裴旻此次长安之行凶险非常,搞不好就是巨星陨落,是时候为自己后路着想了。

    李林甫思索着,突然一瞬间,他冷汗淋漓,发现自己多年的人脉都在西域,真要离开凉州,离开河西陇右这个阵营,自己什么都不是。

    是有心还是无意?

    “唉!”

    李林甫长叹一声,心道:“也罢,权且安心在此修养,过一段时间再看罢!”

    他默默盘算着……

第五十三章 等候与不屑一顾() 
    兴庆宫!

    “静远是否来了?”

    李隆基迷迷瞪瞪的醒来,嘟嘟囔的第一句话,问的就是这个。

    高力士愁的脸上皱纹都堆了起来,安慰道:“快了,快了!”

    他有些无奈,凉州姑臧与河西相隔数千里。

    要是以往,仅仅路程都要跑上半个月。现在因为乌鞘岭的修葺,陇山古道的开通,大大缩短了两地的路程,却也要十天的时间。

    裴回不回来,敢不敢来都不足以定论,更别说这一两日时间,就来到长安了。

    只是李隆基现今昏睡的时间比醒来的时间要长,他已经分辨不清时间日子了,但只要他醒过来,不管白天黑夜,第一句话,问的必然是裴回来没有。

    高力士也只能用“快了快了”回应。

    李隆基病危一事,瞒得住一时,瞒不住一世。

    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有诸多大臣人心惶惶了。

    李隆基作为一代明君,是唐王朝的主心骨。

    即便他近年行事有些懈怠,诸多文武大臣,对之还是尤为敬重的,得知他有异样,大有手足无措的感觉。

    有先见之明的人已经开始另谋他想了,巴结太子是必不可少的。

    但是一想到太子李琰,诸多文武就一阵头大。

    李琰干略着实平庸,没有半点可取之处。担任太子也有一段时日了,表现的比昔年的太子李瑛都不如。

    前太子李瑛虽然实在厚道,容易听信人言,却也还有一些存在感。

    在他极为恩师的指点下,也处理过一些事物。昔年李隆基东去泰山封禅,也曾在宋的帮助下,上交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但是李琰?

    他性子软弱,毫无主见。之前还闹出一阵笑话。

    李琰的正牌妻子韦氏是李隆基钦定的太子妃,而李琰却宠爱一个叫周氏的小妾。

    这妃妾争风吃醋,闹得人尽皆知。

    李琰不敢得罪韦氏,又舍不得周氏,左右为难,一个头,里外不是人两个大。

    一个连自己的家事都管不好的太子,还指望管好天下?

    文武百官之前也没有多少将这位太子放在眼里,毕竟李隆基的脾性人所共知。

    李琰名为太子,但是能不能当到最后,根本无法确定。

    这也是李隆基要的效果,他不想李世民贞观时期诸多皇子内斗的事情重演,更不想太子来分自己手上的权力。

    故而对于太子,几乎是不闻不问的,甚至时不时的敲打一二。

    谁要跟太子走的近,铁定倒霉。

    这也造成了诸多文武对于太子完全没有接触,这到了关键时候,一个个都成睁眼瞎了。

    李琰更是手足无措。

    本来他这个太子就有些摆设的意思,爹不疼,娘不爱的,突然有了如此转变,自己都有些接受不了,适应不了。

    好在李琰住在东宫,寻常官员无法自幼出入,也只有一定品级的皇亲大员才有资格往东宫面见太子。

    但是在长安,从来不缺皇亲大员,即便东宫阻挡了一大票人,依旧有无数出入。

    李琰何尝见过这种场面,应付的手忙脚乱的,没有半点王者之气。

    李琰身子僵硬的躺在胡床上,表情悠闲,就如死鱼一样。

    “太子!”

    李亨领着李元走进了大殿。

    见李琰这种怂样,李亨突然拉着李元往外走,说道:“殿下好像不在,可能在院子里。”

    李元已经看见了李琰了,但还是顺着李亨的力量转身出去了,摇头叹息,心道:“就这样子,如何掌天下之舵,坐拥天下?”

    李亨拉着李元在院子里逛着,说着当前的局面,一副为唐王朝未来担忧的表情,说道:“李相,父皇吉人自有天相,一定会转危为安的。只是在他康复这段时间,我朝内部决不能乱。乱则天下危矣!庙堂之上,有李相坐镇,可以放一百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