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剑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盛唐剑圣- 第46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当”!

    仆固怀恩的马槊与布阁喜的钢矛交错撞击在了一起。

    两人打个照脸。

    仆固怀恩大笑道:“白长了这一副威武的相貌。”

    显然他是指之前出手偷袭一事。

    布阁喜也不答话,而是怒视着对手,手中钢矛不住吞吐,劲风骤起,雪亮的矛尖抖成碗口大的矛花兜头盖脸地撒过来!

    这一矛大有学问,借着仆固怀恩正开声吐气说话的时候出手,同时长矛不断变幻角度,打算一击必杀,之后还能趁机攻向王忠嗣,挟持他为人质逃走的如意算盘。

    布阁喜军略上是个十足的莽夫,可以武艺上却意外却充满了灵性。

    仆固怀恩早非初出茅庐的毛头小子,等他矛尖即将刺到,招式用老的时候,猛地身子向右一转,身子再次,钻到了马腹下。

    布阁喜先是一怔,眼中随即闪过一丝恼怒,之前自己偷袭对方用这招闪避,现在自己正面强攻,也用这招?

    是羞辱自己?

    布阁喜来不及多想,第二矛已经跟着刺出,只待仆固怀恩起身之后,给他致命一击。

    却不想黑影一闪!

    仆固怀恩居然没有从侧面钻出来,而是神乎其技的从马腹下穿到了靠近自己的一侧,手掌向前一探,抓住了钢矛,一把夺了过来。

    布阁喜想不到仆固怀恩骑术居然高明至此,一时不查,武器让对方夺了过去。

    “好!”

    此时王难得已经将布阁喜周边的兵士砍瓜切菜一样的杀了。

    周边一圈皆是唐军,见仆固怀恩骑术精湛若此,都高声呐喊,为他打气。

    呼喊喝采声直透星空。

    仆固怀恩出手绝不留情,钢矛向前一探,在布阁喜的心窝捅了一个窟窿。

    布阁喜一手握着刀柄,还来不及出鞘,既倒下了马背。

    仆固怀恩身为铁勒人,自幼在马背上长大。论及武艺,他算不上第一,可是骑术放眼河西、陇右两军,无人是其对手。

    “砰”的一声,尸体倒跌地上,扬起一蓬尘土。

    唐军纷举兵器致敬,欢声雷动。

    吐蕃兵原本就崩溃的气势更是一片死寂。

    达扎路恭自尽为王忠嗣打断,又见布阁喜死在了自己的面前,再无抵抗的欲望心情,叹了口气,下达了投降的命令。

    看王忠嗣来到面前,达扎路恭还是第一次如此近距离接触自己的对手,神情复杂的道:“你赢了……”

    王忠嗣摇头道:“你也赢了。在这最后关头,让你摆了一道。果然应了一句古话,想的越多,反而容易自己吓自己。只是值得吗?我不后悔今日的决定,在我看来,那逃走突围的数万吐蕃兵远比不上一个达扎路恭更加重要。让我再选一次,我也会这么打。你比那几万兵士,更有价值。”

    “值得!”达扎路恭望着高高的青藏高原,虽然现在是半夜,什么也看不到,但他心底却有着希望的光芒,说道:“那数万吐蕃兵就是未来,希望。用我达扎路恭的性命换取这个希望,值!”

    王忠嗣不在说什么,让人将达扎路恭压下去。

    几乎没有人能够听得懂王忠嗣、达扎路恭之间的对话。

    但是他们两人却是万事心照。

    王忠嗣作为裴旻教出来的徒弟,有着裴旻一样的脾性,以最大限度杀伤对手为目的而战。

    此次因高仙芝的奇袭,唐军胜券在握。

    王忠嗣的作战目的已经从夺取青海湖变成了全歼吐蕃仅存的生力军。

    故而他先行一步,在那禄驿布防,打算与赵颐贞前后夹击,一并给予吐蕃重创。

    而达扎路恭看破了这点,但是他无可奈何。

    高仙芝的出现,已经注定了吐蕃的失败,在这种局势下即便是孙吴再世,也很难扭转乾坤。

    达扎路恭不知用了什么法子拖延了赵颐贞半个时辰,让赵颐贞略微偏离了战术的同时,利用高原反应作出一副死守不突围的模样。

    王忠嗣心底不确定赵颐贞什么时候会赶到战场,万一赵颐贞未能及时赶到,一但他们因为高原反应体力消耗过巨,反而会受到反噬。

    毕竟吐蕃已经成了困兽之兵,战斗力尤为强悍,又不受高原气候影响。

    联合上下,王忠嗣改变了战术,决定采用中央突破的打法留下达扎路恭。

    直到赵颐贞的后军杀到,王忠嗣才知道自己上了当,达扎路恭这完全是用自己为诱饵,好让吐蕃的左翼、右翼乃至于后军逃离围堵。

    这一系列的交锋,没有一般的军事水平,根本看不明白。

    达扎路恭在唐兵的押解下,走的很坦然,无半点的后悔。

    吐蕃的情况没有人比他更清楚,他手中的这些军队是吐蕃最后的主力军,要是让唐军歼灭打散,吐蕃皇室的实力将会大损,赞普威信大减,会受到严重质疑,引发内乱。

    用自己的命,给吐蕃留下一部分的主力军,以稳住吐蕃高原上的局势,换取东山再起的机会……

    为此……不悔!

第七十二章 达扎路恭的大礼() 
    裴旻得到高仙芝奇袭成功消息的时候,已经是半个月之后了。

    在喀布尔河的诸将听到高仙芝居然穿越昆仑山,杀到了星宿海,整个人都呈现一股懵逼状态。

    昆仑山一直以为都为华夏誉为神山仙山,在最早的先秦两汉就有西王母的各种记载,更有周穆王西征昆仑相会西王母的传说。

    这高仙芝居然翻越了传说中的神山,太匪夷所思了。

    一个个都傻傻的看着裴旻,不知道说什么好。

    裴旻也是激动的左拳击右掌,特别兴奋。

    他不跟世人一样,将昆仑山视为神山。

    作为一个穿越者,裴旻对于昆仑山看的很理性。

    固然昆仑山充满了神话气氛,但是它真正的海拔并不算“高”。

    只是相对而言,比中原诸山要高许多,平均海拔在六千上下。

    而西域的葱岭,也就是帕米尔高原,平均海拔却在七千五百米左右,是亚洲大陆南部和中部地区主要山脉的汇集处,包含了喜马拉雅山脉、喀喇昆仑山脉、昆仑山脉、天山山脉、兴都库什山脉五大山脉,它群山起伏,连绵逶迤,雪峰群立,耸入云天,故而号称亚洲大陆地区的屋脊。

    历史上高仙芝两次穿越帕米尔高原,其中还要翻越慕士塔格山这样的主峰,创造了山地战争行军史的奇迹,故而大食国以及西域诸国称之他为山地之王。

    当然现在的高仙芝与历史上的略有不同,高仙芝创此神话的时候是天宝年间,是其自身能力干略经验巅峰时期。

    现在的高仙芝却有些生嫩,不及历史上创造奇迹时候的成熟稳重。

    故而裴旻向高仙芝提议的时候,心底还是有些担忧的。

    但是高仙芝却信心十足,在这方面他早有研究,只是缺乏实践。

    裴旻念及高仙芝的名将光环,昆仑山也不及葱岭险峻。

    高仙芝能够征服亚洲大陆的屋脊,凭什么征服不了昆仑山星宿海?

    裴旻也大胆的让他实践,果然一战功成。

    “这真人不露相,裴帅一直不用高军使,还以为他能力不足,原来是另有大用……”

    高适一脸喜庆,只要有些战略目光的人,能够看出玛多城的意义。

    裴旻也颇为自得,这就是穿越者的好处,若不是知道高仙芝有一个“山地之王”的美誉,征服过帕米尔高原,他绝对不敢突破天际的用此计策。

    封常清说道:“玛多城下,青海湖的战事差不多了解了吧!”

    裴旻看着手中的战报,笑道:“看来常清对忠嗣也是信心十足。”

    封常清毫不吝啬对王忠嗣的赞美道:“王副节度使在末将麾下干过几年,那时候他还不足十五岁,已经有了名将的气质。经过裴帅以及这些年的磨练,只怕军事水平更在某之上了。裴帅给他打开了胜利的关键,他焉有把握不住的道理?不过,吐蕃的元帅达扎路恭不好对付,他们之间应该会有一场斗智斗勇的较量。”

    裴旻见战报里的情况与封常清的判断一般无二,笑着说道:“让你说中了,他们确实有过一番精彩的较量。只可惜,没有下一次了。达扎路恭,已经去了……”

    封常清一脸哑然。

    裴旻说道:“为了给吐蕃保留火种,他亲自诱敌,为忠嗣所擒。忠嗣敬他忠义,大有惺惺相惜的感觉,客气对待。但是他却道‘身为吐蕃将军,岂有吃敌寇米粮的道理?’被擒之后,滴水不进,自绝而亡。”

    裴旻话音一落,帐中诸人不免肃然起敬。

    在任何时代,这种忠烈之士,都值得敬重,不论敌我。

    裴旻说道:“即便是敌人,如此英雄当需敬重。让忠嗣派人联系吐蕃,将达扎路恭的遗体送回去,不可有任何怠慢。”

    他说着继续看下去,突然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又说道:“记得将礼节弄的盛大一些,毕竟他送了我们怎么一份大礼,不能委屈了他。”

    原来在王忠嗣传来的战报里,除了玛多城里的粮草,还有伏俟城里的大批粮食。

    青海湖最关键的两个城池,其一是伏俟城,其二是玛多城。

    伏俟城是青海湖的要塞,掌控了伏俟城等于掌控了青海湖。

    而玛多城是上高原的要塞,控制玛多城,意味着控制了青海湖与吐蕃高原的接连。

    这两个地方都是兵家必争之地。

    可以想象,也是吐蕃存粮之所。

    玛多城因是受袭,只要功成,存粮必为大唐所有。

    这也是当初为何裴旻会说额外的粮食来源的原因。

    不过玛多城地势险峻,城里的兵卒不多,储蓄的粮食自然有限。

    真正粮食充足的地方是伏俟城,伏俟城是吐蕃大军聚集之地。

    达扎路恭又在伏俟城据城而守,城中粮草足够维持十万大军一年所需。

    裴旻并非不眼红,只是他觉得只要达扎路恭不傻就不会选择资敌的行为。

    即便他要放弃伏俟城也不会将粮草留给唐军。

    但是情况略有不同。

    达扎路恭不算将粮食留给唐军,而是选择了另一种办法:离去前一边烧毁粮食,一边开仓任由伏俟城的百姓去仓库取粮。

    这也是赵颐贞晚到半个时辰的原因。

    赵颐贞若是依照原定计划行事,立刻追击,城中十万大军的存粮将颗粒无存。

    赵颐贞从大局考虑,自作主张的选择分兵,一边固守粮仓,维护伏俟城的次序,禁止百姓取粮,一边救火,故而耽搁了半个时辰。

    由此亦可看出,达扎路恭早已做好了就义的准备,他先一步看穿了王忠嗣的打算。

    只是胜负已定,无力回天而已……

    而今托达扎路恭的福,唐军从伏俟城、玛多城缴获了大批的粮草,足够十万大军一年所需。

    这可比大胜还值得高兴!

    裴旻毫不犹豫的下令道:“让牛仙客清点所有粮食入库,从大小勃律将食物运到前线,为我军补给。同时,调张九龄入青海湖,让他安抚民心,负责青海湖的行政事务。告诉他,从今日起,青海湖就是我大唐的疆域。一切制度文化政策,皆向朝廷看齐,另外向朝申请免青海湖两年赋税,以助发展。”

    说到这里,裴旻双手一拍案几,高声道:“再传令王忠嗣,让他负责青海湖的护卫,另外择五万河陇兵入西域听我调派!”

    这最后一句话,裴旻底气十足!

第七十三章 郭李本性(二合一)() 
    也不怪裴旻突然提高了声音。

    西域这大半年的战役,裴旻打的实在有些憋屈。

    实力上的差距很难改变的,这也是为何军队重治一说。

    军队越强,可行性越高,指挥起来自然顺手。

    阿拉伯如若秦朝一般强军的军事制度,还有信仰的洗脑加成,注定了他们的兵卒强悍。

    而裴旻麾下只有从河西、陇右带来的四万兵不逊于他们,安西军、北庭军都要略逊一筹,不过也有一战之力。

    其余的西域诸国的兵士,裴旻实在头疼。

    也许是在唐王朝的庇佑下,他们太过安逸,战斗力很是提神。

    那兵卒聚在一起,裴旻几乎以为是哪里的难民聚在一起了。

    不安排兵士掠阵,都不敢让他们上阵。便是如此,每次派他们上阵,都不免提心吊胆的。

    故而裴旻带来的河陇之兵压力极大,守的也极为被动。

    裴旻打了十多年的仗,还是第一次给压的如此憋屈,心底憋着火。

    现今青海湖战事以了,将自己手中最精锐的兵士调来,正好缓解缓解心中的憋闷。

    若说哥舒翰征服南诏,让唐王朝走出了南征失败的阴影。

    王忠嗣攻占青海湖就大大的刺激了唐王朝上下的民族荣誉感。

    举国欢腾!

    吐蕃是唐王朝的宿敌,从贞观朝的松州之战开始,一直到现在,皆是唐王朝的心腹之患。

    两国之间迄今为此,百年时间,大战十数次。

    其中包括大非川之战、安西四镇争夺战、青海湖争夺战、冷泉及大岭之战、素罗汗山战役、洪源谷之战,这些动辄十万上下的大规模决战。

    唐蕃之间,胜负参半。

    即有大非川、青海湖、素罗汗山之败,安西四镇丢失,也有冷泉、大岭、洪源谷的大胜,以及安西四镇的收复……

    但是唐王朝对外战绩,痛心疾首的几次大败,皆是吐蕃造成的。

    可想而知,对于吐蕃,唐王朝上至朝廷,下到百姓,心中的忌惮与敌视。

    而今吐蕃赖以生存的青海湖居然为唐军攻取,这实在是天大的喜讯,大涨民众的荣誉感。

    左卫将军郭子仪带着几分疲累的回到屋中,想着王忠嗣年岁与自己相差无几,已经名动天下了。

    还有高仙芝,年岁比他还小,却是一战成名,现在是家喻户晓的英雄。

    而自己?

    虚渡十年时光,固然得到当年裴旻的引荐,得张说的器重,不住的升官,终究没有施展才华的余地。

    反而为同僚议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