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剑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盛唐剑圣- 第46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又是一声“撕拉”!

    这一次却不是李嗣业,而是亚汉。

    之前唐兵的那一刀,在亚汉的后背开了一道口子。

    本来亚汉那怪兽一样的体魄,这小小的刀伤并不算什么。

    类似的伤,他身上有百余处。

    但是他遇上了李嗣业,一个能与他对抗的盖世英豪。

    两人的角力,看似风平浪静,却暗涌巨浪旋涡,就如里武林高手的内力相拼。

    全身上下每一块肌肉的力量都要调动起来。

    小小的刀伤却成了致命的弱点,肌肉的强行运劲,两股力量的相搏,直接让刀伤自行撕裂,原本只是溢出的鲜血,迸射而出。

    最终亚汉惨叫一声,劲气全消。

    而李嗣业的劲力却趁势涌入,原本架住亚汉的双臂向前一伸一抱,一把就反抱住了对方的后腰,猛的向上一举,硬生生的将亚汉巨大的身体举到了头顶上。

    接着,李嗣业将亚汉的身体头朝下的重重往下一摔。

    他自己身子晃了晃,也跟着倒了下去。

    他全身的气力枯竭,失去了意识。

    阿拉伯、唐王朝双方的兵士相互一怔,不约而同的涌了上去。

    尤其是李嗣业带来的百余心腹陌刀兵,他们舞动着手中的硕大陌刀,一刀一个,砍瓜切菜一般将意图逼近的阿拉伯兵斩杀阵前。

    不怕死的兵士将李嗣业抢了回来。

    心细的兵士还乘机给了亚汉一刀,让濒死的怪物,彻底一命呜呼。

    李嗣业死斗亚汉,大涨了左前伏的唐军士气,也因此稳住了溃局。

第五十四章 后起之秀对年长宿将() 
    唐王朝、阿拉伯双方兵力加起来近乎十万。

    这十万大军的拼杀并非是一窝蜂的拥挤在一起,你砍我一刀,我砍你一下。

    整个军阵排开,绵延十数里,首尾根本相顾不得。

    故而与阿拉伯的此次决战分好几个战场,前军、右先锋军、左先锋军、左前伏、右前伏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战场。

    但毫无疑问的是这些相对独立战场的胜负,直接影响大军的全盘输赢。

    安重璋站在西面一处较高的丘陵向战场俯视,长出了一口气,看着李嗣业打赢了亚汉,心头的巨石终于落下了,一抹额头上的汗水,专心致志的看着眼前的战局,传令给他父亲安忠敬,让他给面前的敌军施加压力。

    左前锋的战斗已开始了近两刻,但在这之前情况殊不乐观。

    问题倒不是出在他们左翼军,而是王虎的左前伏。

    左前锋、左前伏叫法不同,作用意义自然不一样。

    左前锋是左路军的刀子,以攻坚为上,刀锋直指敌方右翼。

    而左前伏身兼两个任务,其一支援左前锋的进攻,其二,护卫左前锋、中军安危,免得左前锋给敌军切割开来,成为孤军。

    故而之前,安重璋看出了左前伏的溃败之局,心急如焚。

    但左先锋有左先锋的任务,未得命令,他不能去支援左前伏。

    可是一但左前伏溃败,他这个左先锋将有可能给阿拉伯军割裂,彻底了与中军失去连接,成为大阵之外的一支孤军。

    这种规模的战争,左先锋军一但成为孤军,很容易为敌人吃掉,从而导致整个左路军崩盘,影响唐王朝全军的胜负。

    安重璋在历史上也是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不过他的名字不叫安重璋,而是李抱玉。

    安史之乱时,安重璋被赐姓李氏,改名抱玉。

    李抱玉是李光弼麾下的第一大将,固守河阳、收复怀州,功居第一,累官泽潞节度使、司徒,封凉国公,是一位智勇双全的干将。

    但现今安重璋依旧叫安重璋,不过自身的干略也依然不凡。

    他的目光不仅限于自己的左先锋军,而是将整个左翼军包括王虎的左前伏都考虑在内了。

    他顾念不了全局,但却顾着整个左翼。

    面对左前伏的劣势,安重璋无奈,只能选择强攻敌军的右翼,希望以击溃敌军的右翼来牵制亚汉的进击的步卒。

    然而他们遇到的对手很稳健,一点儿也没有着急着进攻,反而以防守为上,步步为营。

    面对这样稳健的对手,安重璋找不到任何进攻的机会。

    安忠敬多次强攻,也是无果。

    现在李嗣业的出击,稳固住了左前伏的局面,作为左前锋的安重璋心头的压力大减,也终于可以静心下来对付敌人的右翼军了。

    这时安重璋发现阿拉伯右翼的敌军上钩,他们不在一味的稳健,而是展开了攻势。

    心念电转,安重璋也想明白了缘由。

    对方的主将想来是一个身经百战的干将,之前是因为亚汉打出了优势,他不需要进攻,只要稳住右翼的局面,就能从容的击溃唐军的左翼。

    现在亚汉意外阵亡,唐军的左前伏已经稳定下来,阿拉伯的右翼失去了优势。

    对方也只能选择进攻,毕竟一味的死守,可守不出胜利。

    想透了对方大将的心思,安重璋眼中更是闪现一丝兴奋,不怕对手出击,就怕他们如乌龟一样缩着,不好下口。

    正如安重璋预料的一样,他的对手是一员老将叫纳普曼,而今已经有六十高寿了。

    古人的平均寿命很低,但其实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古代婴儿死亡率极高,公共卫生和医疗水平低下,再加上战争、饥荒、瘟疫等天灾人祸造成的,剔除这些因素,古人的寿命并不见得会逊色现代人。

    不过这仅限于华夏,阿拉伯的医疗文化远无法于唐王朝相比。

    他们的六十,真就是高寿了。

    纳普曼看着不远处的唐军,深沉的咬着马鞭,这是他一个不好的习惯,想事情的时候,总喜欢咬着东西,不然脑瓜子就不会转,马鞭就是他最常咬的物件之一。

    “传令下去,以斧盾兵掩护在前,投斧兵再后,长矛手位于投斧兵之后,以方阵出击。骑兵队不要上马,跟在最后,佯装步卒,以作奇兵之效。”

    纳普曼冷静的下达了一条条的命令,他十八从军,打了四十多年的战,作战经验丰富,算得上是阿拉伯现存资格最老的大将。

    这年纪越老,心思越是稳重,很清楚的知道自己能干什么,该干什么。

    不出不必要的风头,也不去争不必要的功绩。

    亚汉打出了右翼的优势,他就稳扎稳打,不争这个先,让唐军无计可施。

    而今优势失去,纳普曼自然在这应该他出击的时候出击了。

    唐军之前发动了好几次的攻击,纳普曼已经看出了唐军骑兵是擅于骑射的轻骑,而不是擅于进攻的突骑兵。

    纳普曼经验丰富,对骑兵运用,自有一定的了解。

    骑射骑兵与进攻骑兵,虽都是骑兵,却有很大的差别。

    骑射骑兵需求的是平稳,故而马匹多是以耐力见长的矮小马。这类战马爆发力不强,故而冲阵能力有限。

    以盾斧兵防止弓箭,待骑兵进入射程之后,以投斧兵展开远距离攻击,然后长矛手近战突刺,潜伏在最后的骑兵预防敌人逃脱。

    战术环环相克。

    对于自己的判断,纳普曼还是很有信心的。

    知识任何人都能学到,但是经验这种东西,只能倚靠时间来累积。

    看着远方的骑兵再一次的掠来,纳普曼心底暗暗惊叹,唐王朝的国力。

    以他的眼力自然看的出来,唐军的轻骑兵的坐骑都是一等一的良驹,能够筹齐这样的骑兵队,没有一定的经济,定是做不到的。

    不得不说,纳普曼的目光确实老辣。

    裴旻扶持回纥北方称王,回纥与唐王朝进入蜜月期,对于唐王朝的战马需求,可谓有求必应。

    安忠敬率领的这些轻骑配备的都是标准的北地高原盛产的战马,也就是日后的蒙古马。

    唐军如大雁一般飞快的掠过阵前,箭矢越空而来……

第五十五章 胜利在望() 
    唐军轻骑的骑射功底不俗,从密集的箭羽即可看出。

    但是密集的箭羽并未取得很好的效果。

    骑射的所用的弓,多是短弓,对于盾斧手那坚实的盾牌,没有多少效果。

    噼里啪啦的!

    箭矢射在盾牌上,犹若冰雹打在屋顶上一样,大多都弹射开来,唯有个别倒霉的,箭羽从盾牌的缝隙中穿过才造成了丁点伤害。

    千余骑的一轮箭雨,却只有不到十人的伤亡。

    显然纳普曼应对的战术是极为奏效的。

    “接下来,是要退了吧!”

    纳普曼轻声的说着,继续传令麾下兵士继续前进。

    果然如纳普曼说的一样,唐军退了。

    这也是弓骑兵最为常见也最为使用的战术战法,远远放箭,敌军一旦逼近就立即后退,细说起来就是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唐军弓骑兵绕了一圈,这次逼近了阿拉伯右翼的左侧,故技重施的射出了千余箭羽。

    纳普曼看着不知道悔改的唐军,露出了一脸你还年轻的轻蔑表情。

    果然,依旧如他所想的一样,军中再次传来了“噼里啪啦”的声音。

    这一次甚至还不如之前,几乎没有造成任何伤亡。

    纳普曼眯起了眼睛,念道:“吃了两次亏,应该要学乖了。下一次,下一次应该会靠近了射,也只有到了近处,他们的弓箭才能跃过斧盾兵射到后排的兵士身上。”

    那时候,只要对方一靠近,就是掷斧兵显威的时候了。

    以掷斧兵乱其阵留其人,再以长矛手上前冲杀,顺便预防地方阵中的突骑兵。

    想到这里,纳普曼再度审视自己的阵容,确信自己已经做好最佳迎战的准备,放心的继续先前推进。

    沉稳,就如他是座右铭一样,不漏半点破绽。

    唐军再次箭羽无效,似乎由未灰心,这一次从左侧迂回往右策。

    右侧的远处有一个小山丘,不知什么原因,山丘那一带尤为荒芜,放眼望去半点绿意也都没,都是黄色的沙土。

    唐军的轻骑兵掠过沙土地,踏起了漫天的土尘。

    “天真!兵种的克制,可不是靠机动就能弥补的。”

    纳普曼心底想着,让斧盾兵加强右翼的护卫。

    就算是克制,他也不给唐军半点可趁之机。

    滚滚黄沙下,一支骑兵轻快的掠过右翼,逼到了近处。

    “来得正好!”

    纳普曼见果然如自己想的一样,心中大喜,让掷斧手做好准备。

    纳普曼瞪大眼睛,等待着唐军来到近处的时候,一股不祥的预感涌上了心头。

    那黄沙中若隐若现的兵卒并非是一个个骑着快马背负箭囊的轻骑兵,而是整然有序持拿长枪的突骑兵。

    “不好……”

    纳普曼骇然大叫:“快,掷斧兵投掷铁斧,长矛手、斧盾兵立刻换位……”

    密集的铁斧飞向唐军,唐军骑兵瞬间往左右方向斜刺散开。

    笨重的铁斧落了个空,根本伤不到唐军分毫。

    唐军在训练的时候是以箭矢来做参照物的,练到极致的时候,箭矢都闪避的开,何况是铁斧?

    铁斧的威力固然大,可跟箭矢的速度比起来却有着天囊之别。

    安重璋重新集结了骑兵阵,笔直地向阿拉伯军斧盾兵冲杀了过去。

    安重璋之前久攻不下,深知对手的持重沉稳,故而想出了这个偷天换日的办法。

    在阿拉伯为唐军轻骑兵吸引住注意的时候,悄悄的将五百突骑兵藏在了右方的丘陵处。

    利用轻骑奔跑扬起的沙尘,突骑兵借着掩护杀到了近处,让稳重的对手无法应对。

    鲜血四溅,安重璋挺动着大枪,将盾斧兵撞的七零八落。

    正如纳普曼一直念叨的兵种相克。

    笨重的盾斧兵对上突骑兵,根本就没有还手的余地。

    连带后头的掷斧手也跟着遭殃。

    掷斧手投出了自己的战斧,唯有一把佩刀防身,哪里抵御的了突骑兵的力量?

    安重璋挥动着巨大的长枪,在盾斧兵、掷斧兵中来去自如。

    纳普曼终究经验丰富,慌而不乱,直接放弃了盾斧兵与掷斧兵,再次传令长矛手迅速结成矛阵,以抵挡唐军,巩固自己的阵势。

    面对长矛手那密密麻麻的枪矛阵,安重璋显然怂了,没敢深入,直接掉头而去。

    纳普曼还未松口气,却听到了左翼急促的马蹄声如同战鼓一般传来。

    之前为唐军的突骑兵吸引住了注意,没有顾及的上唐军的轻骑兵。

    唐军的轻骑兵却已经转到自己的左翼去了!

    此刻唐军轻骑兵面对的正是阿拉伯的长矛阵!

    比马蹄还要急促的弓弦声响起!

    精准的箭术席卷向矛阵,数以百计的长矛手惨叫着中箭摔倒,混乱的波动扩大开来,阿拉伯的右翼出现崩盘之势。

    安重璋今日踏踏实实的给纳普曼上了一堂生动的课程。

    确实!

    老将经验丰富沉稳,在战场上有着不可估算的力量,但是后起之秀也有胆大多变,战术灵活的优势。

    晚辈瞧不起长辈,下场必然是头破血流,但长辈要是轻视后辈,也会受到血一般的教训。

    纳普曼就是最恰当的例子。

    “漂亮!”

    唐军左先锋军的战果让后方的裴旻大是振奋,连他自己都想不到最先破局的会是安忠敬、安重璋父子率领的左翼军。

    他不是不知道安重璋的才能,只是想不到在这关键的战役上,他能够发挥的如此出色,甚至于将一干老将都比下去了。

    他毫不吝啬夸赞之词道:“对于突骑兵、轻骑兵的运用,安将军果然很是擅长。正所谓上阵父子兵,他们父子配合的堪称完美。”

    许远也忍不住的惊叹,这强将手上无弱兵,半点不假。

    有这种战机,裴旻焉能不好好把握,毫不犹豫的,他传令给李翼德、郭文斌,让他们支援左翼军,扩大战果。

    崔希逸抚掌大笑,道:“接下来只要从这左翼打开口子,此战的胜负就定下了!”

    “就看对方还有没有杀手锏了!”封常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