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剑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盛唐剑圣- 第45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攻城是古代战役中最难打的,故而大多将帅为了激励士气,多有取城之后洗劫城中财富的承诺。

    即便没有特别下令,攻伐的过程中也难免会出现类似情况。

    寻常将帅只要不过火,多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即便严厉的,也不过是小小处罚一下。

    却不想哥舒翰竟然如此严苛的惩处,想到世上传言河西、陇右军的军纪,顿然明白传言不虚。

    只是诸将有些犹疑,王克昭还好说,没有什么身份地位。

    而鲜于仲通却是蜀中大豪,家财万贯,在军中颇有人脉,长安京师也有一定的关系。

    哥舒翰毕竟初来乍道,真要来一个将帅不合可是不妙。

    却不想鲜于仲通居然心悦诚服的认罪了。

    这样诸将大觉惊愕,对于哥舒翰也高看了几分。

    鲜于仲通、王克昭给行刑官压下去了。

    行刑官将鲜于仲通、王克昭按在了地上。

    鲜于仲通想着自己要配合一些,准备扯着嗓子尖叫……

    忽然!

    “砰!”

    粗大的军杖直接打在了鲜于仲通的脊背上。

    “啊!”

    剧痛从脊柱神经传到身体每一处部位,口水飞呛而出,眼珠子都疼得吐了出来。

    什么情况?

    不是说好的假打的嘛?

    是令没有传到位?

    他说正想开口说话,又一杖重重的落下,直接将他嘴里的话,硬生生的打了下去。

    王克昭正准备受刑,突然听到身旁传来尖利凄惨的叫声,心底忍不住一乐,心念道:“鲜于先生这叫的真像,我可不能让他比了下去!”

    ……

    正想着,一军杖重重落下,王克昭也发出了同样凄惨的叫声。

    一声声惨叫传入帐中,帐中诸将望向哥舒翰的眼神也越发的敬畏。

    不论是此次哥舒翰奇袭太和城的壮举,还是今日的杖打鲜于仲通、王克昭的治军之严,都让他们意识到面前这个信任节度使不好对付。

    尤其是李宓。

    李宓是将门世家,家族历代与巴蜀为将,在蜀地颇有地位,更在鲜于仲通之上。

    之前的南征战役,章仇兼琼遇袭。

    李宓的父亲李霆拼死抵抗殿后,才令章仇兼琼与万余唐军溃卒得以保全。

    李霆力战最后,不甘受俘,自尽而亡。

    李宓也因李霆忠义,得以子承父位。

    故而对于鲜于仲通、王克昭的临阵脱逃,李宓是万分鄙夷。本来他对哥舒翰重用两人也很是不满,但他一路跟着哥舒翰作战,深深地体会到这个上司粗犷面貌下的智勇,大感折服。而今又见他严惩鲜于仲通、王克昭,心底更是畅快,由衷臣服了。

    只是帐外的叫喊声越来越弱了,哥舒翰犹自未觉。

    直到帐外的行刑官大步进来禀报,说鲜于仲通、王克昭已经给活活杖杀了。

    哥舒翰才一脸的意外,道:“就死了,怎么这么不经打?”

    帐中诸将更是你眼望我眼,相互的无语。

    “算了,拖下去吧!此事某会向陛下说明的!”

    哥舒翰有些着恼,宣布了散会。

    直到大帐内空无一人,哥舒翰才露出了轻松的表情。

    裴旻给他的信,他早已收到了。

    哥舒翰这才知道鲜于仲通、王克昭是什么样的人物。

    这样的人留在手上,绝对不是好事。

    章仇兼琼官声极好,不就是因为鲜于仲通都弄得如此地步?

    哥舒翰于公于私都留不得他们,只是鲜于仲通、王克昭在长安颇有人脉,李隆基也认得这么一号人,贸然对之动手,有可能将自己搭进去。

    故而百转千回,正大光明的用军法将两人杖杀。

    身为三军主帅,哥舒翰想要给麾下的将校安一个罪名,太容易了。

    哥舒翰并未将此事隐瞒下来,而是直接上表了一封认罪书。

    说自己新接管剑南军,鲜于仲通、王克昭触犯军纪,自己一时不查将两人打死了。

    在长安的李隆基,初次得到这个消息,心底也生出了点点无名之火。

    鲜于仲通、王克昭给他颇深的印象,在他的记忆里是两个能打胜仗的将军,就这样让哥舒翰杖杀了?

    可得知哥舒翰已经平定了南诏战局,生擒南诏王皮逻阁的时候,火气烟消云散。

    杀了就杀了吧!

    鲜于仲通、王克昭能战,但跟哥舒翰相比又算得了什么?

    唐军一雪前耻,李隆基也是扬眉吐气,下令将哥舒翰的战绩传告天下,让世人放心。

    之前只是小小的意外,唐王朝一样是唐王朝。

    原本李隆基已经有些怠慢军国大事了,但随着大西北的动荡,唐王朝多线开战,经济军事都受到了不小的压力,开始如往常一样,兢兢业业的处理朝政。

    之前南诏惨败,阵亡将士的抚恤,还有东北战事、南诏战事、西域、青海湖的战局,这一切的开销,让唐王朝的财政十数年来首次出现赤字。

    只是因为这些年府库存蓄颇多,还承受的起。

    但若一直下去,吃老本唐王朝撑前景堪忧。

    现在让李隆基高兴的是王忠嗣取得了初步的胜果,而哥舒翰更是直接抵定了南诏的大局。

    即便是对于裴旻手握大权,非常不满的李元纮,也不得不承认,是裴旻再一次稳住了唐王朝的局面。

    要不是裴旻从军中抽出哥舒翰这样的名将,他人谁有这个本事一战抵定南诏?

    要是南边在战事再拖个一二年,那玩蛋大吉了。

    不过就算如此,唐王朝的财政负担一样存在。

    李隆基现在满脑子的都是钱钱钱。

    “陛下,臣举荐一人,可为陛下解决燃眉之急!”

    太府卿杨慎矜这天找上了李隆基热心的说道。

第三十五章 英雄之后() 
    李隆基正为钱财发愁烦忧,听闻杨慎矜这么一说,登时来了精神,说道:“杨爱卿快快说来。”

    杨慎矜算得上的帝王后裔,他是隋炀帝杨广玄孙,齐王杨暕曾孙,隋王杨政道之孙,弘农郡公杨崇礼之子。

    李杨两家相爱相杀。

    总的来说对于杨家,李家还算容情的,非但不忌惮,还委以重任。

    杨慎矜的父亲杨崇礼便是最好的例子。

    杨崇礼自幼聪慧,极有干略,历任洛、梁、滑、汾、怀五州刺史,皆有政绩而闻名。

    开元元年,李隆基将杨崇礼调入朝堂,担任太府卿一职位。

    太府卿是真正的唐王朝的钱袋子,比户部还要有钱。

    户部主的是天下百姓以及财务政令,而太府卿掌财货仓储与贸易,并领京都诸市署以及天下物价的平准,主要负责商业一块。

    亦可以说户部与太府卿这两个部门,掌控者整个唐王朝的经济。

    杨崇礼在太府卿干了二十年,公正清廉始终如一,不久前更是授任户部尚书。

    可以说李隆基将唐王朝的经济都交到杨崇礼一人手上。

    杨崇礼也没有辜负李隆基的器重,国库中的财物堆积如山。

    朝廷查账的时候,杨崇礼上表的财务无不精确,每年检查节省出来的钱有数百万贯,是名副其实的一个干吏能臣。

    可惜两年前之前,杨崇礼得了重病,辞去了太府卿之职。

    李隆基感念杨崇礼的大功,不愿将太府卿的位子交给别人,打算从杨崇礼的三个儿子中选取一个。

    杨崇礼家教极好,他的三个儿子杨慎馀、杨慎矜、杨慎名皆是人杰,皆勤于恪守,为政清廉,有其父风范。

    但杨慎矜最为优秀,因此拜任监察御史,掌管太府的收入支出。

    杨慎矜也不负众望,为人深沉刚毅,富有才干,尤善理财掌管太府,政绩卓著,继承了自己父亲太府卿之职。

    杨慎矜恭敬的说道:“臣有一好友,姓王名鉷,是太原王氏之后,他的祖父是我朝西域名将王方翼,此人对于财政事物极有见底,能力更在臣之上。”

    杨慎矜的话,让李隆基大感兴趣。

    王方翼可是继裴行俭之后,唐王朝最为璀璨的后起名将,巩固边防、平定西域端是了得,只可惜折在了武则天的手上。

    “英雄之后,必然不凡!”李隆基也想到了王忠嗣,兴奋道:“杨爱卿选个时日,将王鉷带来,朕亲自会一会这名门之后。”

    ……

    **********

    在白沙瓦留下兵卒驻扎,阿拉伯的最高军事统帅莫斯雷马萨新提拔的大将阿布·穆斯里姆领着两万先锋军赶往喀布尔河。

    沿途肃清两翼不断零星出现的唐军游骑,浪费了不少时间,终于踏着清晨的薄雾抵达了喀布尔河附近。

    此时出现在他们面前的,是遮天蔽日的旌旗,是安西节度使封常清麾下的一万五千严阵以待的劲足雄兵。

    看着对面杀气腾腾的军阵,阿布·穆斯里姆脸色有些吃重。

    阿拉伯与吐蕃利益相同,他们得到消息之日,立刻选择出兵西域。

    莫斯雷马萨直接派遣阿布·穆斯里姆为先锋,强渡喀布尔河。

    阿布·穆斯里姆一路疾行,却不想还是晚了唐军一步。

    “果然不是一个能够轻视的对手!”

    阿布·穆斯里姆眺望着对方那雄浑的军阵,由不得发出感慨。

    跟以往他们遇到的对手相比,面前的这支军队,显然完全不能同日而语。

    “不管怎么样,必须拿下这喀布尔河……”

    阿布·穆斯里姆目光决绝。

    阿拉伯打算以天竺为踏板,北上平定西域。

    但天竺与唐王朝之间有两条河,一条是贯穿东西的信度河,还有一条是连接西北、东南的喀布尔河。

    信度河全长约二七三六公里,流域宽广。此河上游地险,古来称之为悬度或大头痛岭、小头痛岭。

    阿拉伯的水军向来是他们弱点,在这方面他们就多次吃了拜占庭的亏。

    狮王莫斯雷马萨也以陆战称雄,不精于水战。

    信度河完全不去考虑。

    喀布尔河相对而言要平坦很多,河道也不是很宽尤其是中下游的交界处有一条叫做唐桥的石拱桥,可以供大军通过。

    在决定出兵的那一瞬间,莫斯雷马萨即派兵抢占唐桥,以渡大军。

    阿布·穆斯里姆深知唐桥的重要,日夜行军,结果还是慢了一步。

    “有人来了!”

    阿布·穆斯里姆正在犹疑要不要强攻,却意外发现对方军阵中跑来一人,手中高举一旗。

    阿布·穆斯里姆也知道这是传话的讯号,挥手让麾下兵将放行待命。

    封常清派来的人,自然会说阿拉伯语,隔着十余步,远远的抱拳道:“我家节度使大人说了阿布将军远道而来,日夜兼程,必然疲乏。我唐王朝是仁义之师,不在这个时候动兵。阿布将军大可在此地休整,待气力回复之后,再于我唐军一战。”

    仁义之师!

    这话显然是用来欺骗小孩子的。

    阿布·穆斯里姆在历史上也是赫赫有名的阿拉伯大将,虽然奴隶出身,却成为阿拉伯举足轻重的大将,怛罗斯之战,打败高仙芝的就是他。

    与莫斯雷马萨的豪勇,擅打硬战不同。

    阿布·穆斯里姆擅于用谋,有洞察人心的敏锐直接,是他策反了葛逻禄叛唐,抵定了东西两国首次大决战的胜局。

    略一沉吟,阿布·穆斯里姆已经想到了对方的用心。

    唐桥还在,唐军也应该刚来不久,没有来得及毁桥。

    若是原地休整,等于是给了唐军拆毁唐桥的时间。

    念及于此,阿布·穆斯里姆高声道:“回去谢过你们节度使的好意,我们是阿拉伯帝国狮王麾下的勇士,受真主的庇佑,有着无穷的气力。在任何情况下都能碾碎一切异教徒!”

    咚!

    咚!

    咚!

    震天的战鼓声已经敲响。

    阿布·穆斯里姆下达了战书,吹起了征战的号角。

    阿拉伯的特色的步兵方盾阵,长长的一排位列阵前。

    第一列是手持战斧,高举着长盾的兵士,后排四列都是挺着长矛的枪兵,枪兵之后是身披装甲的双手剑士……

    一步一步,速度缓慢,却如墙一般推进。

第三十六章 激战喀布尔河() 
    黎明,喀布尔河。

    入秋的时节,但在西域已经初现寒意,敌我双方兵士呼吸时的热气,仿若云层一般厚重。

    军队整齐的踏步声,伴随着激昂的战鼓,震荡的喀布尔河的河面都起了一阵涟漪。

    虽然只是五千人的步兵阵,但紧密整齐的阵容、滚滚的烟尘和巨大的呐喊声,使得他们看上去宛如洪水般波涛汹涌。

    一万五千名安西军军士静静地矗立在喀布尔河的两岸,他们排成整齐的队伍,迎接着即将到来的大战。

    封常清一脸肃然的看着前方,心思有些沉重。

    唐朝临敌战法最是多变,靠的就是兵种的配合。

    一般而言。

    诸军按其职能分为弓手、弩手、驻队、战锋队、马军、跳荡、奇兵等多种。

    每当战斗展开,敌人在一百五十步的时候,弩兵开始射击;敌人在六十步时,弓箭手开始射箭;敌人攻入二十步时,弓弩手发箭后执刀枪与战锋队齐入奋击,己方重装步兵与敌方步骑兵短兵相接后,奇兵、马军、跳荡军皆不准轻举妄动,如果前方步兵的战况不顺利,跳荡、奇兵、马军方可迎前敌出击,重步兵则后退整顿后准备再援,如果跳荡、奇兵、马军进攻不利,所有的步军则配合马军同时作战。

    如此打法还计入了李靖的《卫公兵法》中。

    如此兵种的配合,最大限度的弥补各兵种之间的不足。

    相对清一色的兵种,这种众多兵种混合作战的战法,显然更加高明,适用于任何地方。

    而与唐军交手的诸多异族,因为各种关系,兵种相对单调。如封常清这样的名将,只要指挥有序,不难取胜。

    但显然阿拉伯帝国能够纵横四方,成为能与大唐抗衡的帝国,绝非浪得虚名。

    这西方的兵种于唐王朝的有很大的差别,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