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剑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盛唐剑圣- 第4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裴旻坦然一笑道:“哪有那么好的事情?”

    还别说,裴旻真这个想法,只是不符合实际而已。

    裴旻的战略目光深得李靖真传,看待问题事物上尤其尖锐,往往能够拨开云雾,看清问题本质。

    对于阿拉伯帝国何时出兵,有着一定的认识。

    阿拉伯帝国确实强,但是唐王朝又岂会逊色?

    裴旻忌惮那头阿拉伯的狮子,阿拉伯的狮子又何尝不忌惮裴旻这东方卫霍?

    没有一定的优势,双方是不可能打响此次战役的。

    也就是说只要机会出现,就是莫斯雷马萨动兵的时候。

    易地而处,裴旻找出了两个关键点。

    其一是西域动荡,现在的西域有点像后来的一国两制。

    都是唐王朝的属国,接受唐王朝的调配差遣官职任命,但实际上有着自己的控制权,容易生出二心。

    其二就是吐蕃,吐蕃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与唐王朝较劲多年,一样屹立高原之上。固然近年连番失利,底蕴犹在。

    这也意味着只要西域不乱或者吐蕃未准备好,阿拉伯就不敢轻易动兵。

    反之两点有一点对上,就是决战之时。

    现在显然不是动兵的时候,针对这两点,裴旻一方面以封常清、颜杲卿稳固西域,一方面派出王忠嗣袭扰的同时,又上书李隆基支持南诏进攻吐蕃大后方,并且适当的给南诏支持。

    封常清、颜杲卿裴旻很放心,王忠嗣更不用说。

    唯有章仇兼琼,裴旻了解不是很深。从政绩来看,章仇兼琼治理蜀地,德政颇多,政绩也算斐然,是个人物。

    但与哥舒翰是没得比的。

    要真是哥舒翰在剑南。

    王忠嗣在头,哥舒翰袭尾,吐蕃这辈子都别想安生。

    只是就如裴旻出入庙堂时候的突发奇想,大唐十节度使:他裴旻、哥舒翰、王忠嗣、封常清、高仙芝、仆固怀恩、郭子仪、李光弼、张守珪、张巡,这些人一人一节度,打谁不是打?

    哪怕四方皆敌,也毫不畏惧。

    显然这种事情也只能想想。

    裴旻负责整个西域的战局,李隆基又信任他,对于他在西域的布控有求必应。

    可他真要将触手伸到剑南,派自己的心腹掌控蜀地,这手也未免伸的太长了。

    派哥舒翰去蜀地,完全不现实。

    高仙芝一脸遗憾。

    裴旻看出了高仙芝的小心思,笑而不语,也不在意。这人无完人,上哪里去找十全十美的?

    高仙芝的野心,也是一种促他上进的动力。

    哥舒翰的高仙芝的推崇,还是很高兴的,与之颔首示意,说道:“南诏国王皮逻阁之子阁罗凤,属下与之有过往来,也略知皮逻阁的事迹。皮逻阁眼光城府不凡,有他在,吐蕃也不好受,何况还有我朝的支持?”

    裴旻赞许颔首道:“哥舒说的不错,不论是皮逻阁还是那个阁罗凤,都有一定本事,将来指不定会与他们一战呢。”

    哥舒翰撇嘴道:“我们能够扶他起来,自然也有将他们踩下去。”

    裴旻的看法也是一般,就如他扶起回纥、葛逻禄一样。

    人不可能永远吃独食,从大局来说回纥、葛逻禄是值得扶持的,哪怕就算明知道他们是白眼狼,只要自己占利益的大头,都无关大局。

    言归正传。

    裴旻将话题重新说回了吐蕃赞普尺带珠丹青海湖阅兵此事上。

    高适眼中闪过一丝睿智的光芒,说道:“属下以为尺带珠丹是在赌,他情愿放弃一些后方领土,也要与阿拉伯一同出兵,一边夺取河西之地,他们与我们跟拜占庭不同。我们与拜占庭并没有明面上的利益关系,而他们不同。依照约定,他们两国是并力对付我朝。吐蕃要是表现不出自己的实力,他们就算顺利拿下河西,也很难在河西站稳,毕竟阿拉伯的野蛮霸道是人所共知的。而且他们也怕我们真的打赢阿拉伯,一但我们取胜,四周将再无我朝敌手。他们赖以生存的青海湖将会为我们所有……毕竟……”

    说道这里,高适还拍了一个马屁,笑道:“裴帅的本事,他们吐蕃是亲身体会,在了解不过了。”

    哥舒翰、高仙芝都嘿嘿一笑。

    裴旻也颔首认可。

    此战他们若是获胜,是否远征阿拉伯,裴旻要看情况而定。

    毕竟阿拉伯太远,但是近在咫尺的青海湖,绝对不会放过了。

    青海湖这风水宝地,本就应该归唐王朝所有。

    裴旻双手一合,笑道:“今日就到这里,尺带珠丹亲临青海湖阅兵由不安分,你们回去好好想想,怎么样才能更进一步的让吐蕃老实下来。”

    “诺!”哥舒翰、高仙芝领命。

    高适也应了一声:“是!”

    裴旻给予哥舒翰、高仙芝、高适的任务还没有等到他们给出答案。

    王忠嗣已经先一步解决这个问题了。

    转眼过去半月,裴旻收到了一封来至于莫离驿的战报:

    王忠嗣奇袭青海湖,大闹阅兵大典,杀敌两千余,生擒吐蕃赞普的弟弟野祖雄,射伤吐蕃赞普尺带珠丹,生死不明!

    “我的老天!这什么情况!”

    裴旻也算是城府极深了,这看到这出人意料的战报,也忍不住惊呼出来。

    吓得小七画画的笔一抖,在葛布上横出了粗粗的一条,大眼睛带着些许不满的看着自己的父亲。

    小八手一抖,手中的书掉在了地上,赶忙捡起来拍了拍,莫名的瞧着自己的父亲。

    正在陪小七上课的王维也移着秀目,看着激动的裴旻。

    裴旻忙压下激动的心情,嘘了一声,让小七、小八继续,给王维使了一个眼色,离开了后院。

    带着几分忌惮的心情,裴旻重新打开了战报,认真看着……

第七章 大非川 两百人的奇迹之战() 
    王忠嗣这一仗完全演绎了什么叫做灯下黑,裴旻看到详细经过也不得不为自己这弟弟的勇悍大胆而叫绝。

    原来王忠嗣收到裴旻的礼物后,心中涌现出一种渴望。

    裴旻的布局,王忠嗣很是清楚,吐蕃赞普尺带珠丹离开布达拉宫,亲临青海湖阅兵。就是因为让裴旻的大战略逼得吐蕃头尾不得兼顾,军心涣散,特来稳定军心。

    王忠嗣不愿尺带珠丹的目的达成,大胆的选择奇袭大非川!

    大非川是吐蕃上下最为自豪的地方,当年他们的军神就是在这里近乎全歼了唐朝大将薛仁贵的五万兵马。

    那一仗噶尔钦陵先击溃了郭待封的辎重部队,又歼灭了薛仁贵的五万兵马,一战击溃唐军近乎十万大军。

    几乎算得上是吐蕃、唐王朝之间最辉煌的一次决战,而且含金量十足。

    即便过去数十年,一样值得称道回味。

    吐蕃选择在大非川阅兵,显然是打算追忆过往,让吐蕃兵士知道曾几何时唐军一样是他们的手下败将,以加强巩固军心的效果。

    这一次参加阅兵的人数共计十万之众,遍布大非川各处。

    而王忠嗣手上的兵马不过四千,许是因为敌众我寡,吐蕃反而放松了警惕。

    这一仗王忠嗣亲自挑选了两百军中劲足。

    不错,只有两百。

    王忠嗣找来了两百套吐蕃军服,轻车熟路的从小道潜入青海湖。

    他来莫离驿有一年多了,又本性好战,求战若渴。

    唐军的游骑几乎每日都会出现在青海湖,寻找吐蕃的漏洞。

    故而对于吐蕃军的防守黑点王忠嗣是了如指掌,绕开了布防逼近了大非川。

    因为阅兵大典将近,大非川四周围兵马护卫的严严实实。

    王忠嗣也只能与王难得两人找了一个高处远观,根本无法靠近。

    这个时候,王忠嗣也展现自身超凡的军事水平。

    大非川是一个很适合布阵的战场,噶尔钦陵当年将薛仁贵逼到此处也是有一定原因的。

    但正是因为大非川特殊的地理位置,王忠嗣早在前几次袭扰吐蕃的时候,亲自实地探查了这里的地形。

    凭着自己非凡的才能,以及火把的分布、脑海中的地形,判断出了吐蕃赞普尺带珠丹的王帐所在。

    王忠嗣、王难得两人各率一百兵士直接对着尺带珠丹的王帐发起攻击。

    王忠嗣他们一行人都穿着吐蕃的衣甲军服,吐蕃守军还以为是自己人,直到近处才发现不对劲,想要制止已经来不及了。

    王忠嗣扯下了一直套在方天画戟上的黑布。

    这把伴随着王忠嗣终身的神兵,第一次沾染了血迹。

    破营而入。

    杀进营地的第一瞬间,王忠嗣喊出了抵定此次胜局的一句话。

    是此次他进攻倚仗的核心,最高明的一招。

    “ཞུམ་ངོ་ལོག་ཇུས་འགོད་རྒྱལ་པོ་བཀྲོངས་པ།”

    这是吐蕃语,翻译过来就是“达扎路恭谋反,意图弑君。”

    吐蕃语深奥难懂,但莫离驿的原兵卒在两国没有撕破颜面的时候,常与吐蕃商人打交道,简单的吐蕃语难不倒他们。

    王忠嗣在出击前,也刻意临阵磨枪,苦练了许久,呼喊出来似模似样。

    两百人的齐声呐喊,在这十万大军中不过是沧海一粟。

    但是他们呼喊的内容过于可怕。

    达扎路恭是吐蕃最出色的大将无疑。

    尽管他战绩并不是很漂亮,那只是因为他对上的是裴旻,是王忠嗣,唐王朝数一数二的将帅。在他们手上吃亏,并不意味达扎路恭自身的能力不足。

    达扎路恭唯一的缺点就是资历太低,而且因为对手太强,不像历史上那样,有着辉煌的战绩。

    故而达扎路恭在吐蕃朝堂中并不是那么得人心,令庙堂文武信服。

    只是因为吐蕃赞普尺带珠丹的青眼,特别看中才稳稳的掌控着青海湖的兵权。

    故军中听到达扎路恭谋反,大非川诸多吐蕃将领对于达扎路恭生出了敌视之心。

    他们并不信任这个兴起将领的忠心。

    双方没有大规模厮杀起来,但是都防着达扎路恭的兵马支援王帐,也不敢放松警惕,生怕达扎路恭会对他们发动攻击。

    尺带珠丹也心生惧意,他之前确实信任达扎路恭,可近在咫尺的动乱,让他的信任大打折扣。

    这阅兵是他们商议的结果不假,可地点是在达扎路恭控制的青海湖,而且大非川也是达扎路恭选择的地方,连他王帐驻扎的地方都是达扎路恭定下的。

    十万大军,达扎路恭控制的兵士占据了一半多。

    这天时地利人和都在达扎路恭手上,继续呆在原地,岂不等于是作茧自缚?

    尺带珠丹身为吐蕃赞普皇帝,不敢以自身生命为赌注,领着亲卫逃离大非川营地。

    而这正是王忠嗣所需要的。

    王忠嗣根本不理会大非川的军队,就如盯着猎物的饿狼,认准着尺带珠丹逃离的方向猛冲狠杀。

    王忠嗣彪悍神勇,王难得人如其名,亦是难得的猛将。

    他们相互配合默契,一次又一次的穿透尺带珠丹的殿后军,最终追上了“尺带珠丹”,将之生擒。

    王忠嗣做梦都没有想到会有这个效果。

    此刻吐蕃的援兵已经赶了近处,王忠嗣欣喜若狂的压着“尺带珠丹”跑了。

    直到回到了莫离驿,王忠嗣才知道自己抓错了人,抓的是尺带珠丹的弟弟野祖雄,在危难的时候,野祖雄吸引了王忠嗣的注意力。

    真正的尺带珠丹只与他们擦肩而过。

    不过尺带珠丹算逃了,也不好受,他在乱军中让流矢射中背心,昏迷不醒。

    两百人,仅仅只是两百了人,在十万大军中制造了动荡,给他们带来了近乎两千人的伤亡,还险些生擒了他们的赞普

    多年前薛仁贵与大非川惨败,现如今使用薛家戟法的少年,在这同样的地方,重重的一计耳光打在了吐蕃的脸上。

    当然这不算是复仇,只是一个开始。

    看着王忠嗣的战报,裴旻乐不可支的咧着嘴,几乎无法用言语形容。

    这仗,实在打的漂亮。

    这时裴旻发现除了战报,传来的信里还夹着王忠嗣的一份个人书信。

    好奇的拿在手上细看,忍不住笑出了声。

第八章 大赏不服() 
    王忠嗣的信中可没有刚刚完成壮举的喜悦,反之寥寥数百字,那是满腹牢骚,悔恨交加,简直都要将自己的肠子都毁青了。

    裴旻设身处地一想,还真有那个道理。

    就差一点,吐蕃赞普尺带珠丹就是王忠嗣的阶下囚。

    然而他却抓了一个野祖雄

    试想一下,两百人,要是真在十万兵中将吐蕃赞普擒住,那是多大的奇迹?

    这简直就可比面为之子汉光武帝刘秀的大魔法陨石召唤术了。

    然而王忠嗣恰恰错过了这个机会。

    换做是自己,裴旻也觉得此刻自己也跟王忠嗣一样,只恨不得一头撞死了。

    不过裴旻随即又大笑起来,既是因为自己这个弟弟的出彩表现,也是因为自己的大战略进一步得到的巩固。

    西域有封常清、颜杲卿可以信任托付,而吐蕃这一次让王忠嗣打脸的阅兵,非但没有取得稳定军心的效果,反而成为了笑柄,军心定然更加不稳。

    王忠嗣、南诏南北夹击的局面已经稳固,吐蕃定会头疼好一阵子,哪有精力配合阿拉伯?

    一切皆在掌控之中。

    “只要高昌仓功成,就轮到我翻云覆雨了!”

    裴旻忍不住握起了拳头,这看见王忠嗣有这种出彩的表现,他这个做哥哥的也给激发起了好战之心。

    有些期待大决战的到来。

    一战成名,二战封神。

    用这句话来形容王忠嗣最合适不过了。

    就在长安百姓听裴旻辉煌战绩听出审美疲劳的时候,王忠嗣这异军突起,也抢过了风头。

    长安上下莫不对之赞誉有佳。

    长安百姓似乎回到了贞观时期,那个时候名将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