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剑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盛唐剑圣- 第3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八个人,算上最早死的老五,没有一人接得住他们姐妹合璧的一剑,甚至没有一人来得及出招……

    廖晴凤不知道是十个呼吸,还是八个,甚至五个,她自知道自己连蛊都没有来得及下,她的兄长已经全部倒在了地上。

    见公孙姐妹向她逼来,廖晴凤尖叫道:“别过来,别过来,你们是魔鬼,是恶鬼!”

    她并非不精通武艺,只是向来在后边放蛊虫,极少亲自出手,实战经验极其欠缺,见轻而易举将她极为兄长击败击杀的恶魔向她扑来,哪里有勇气抵挡,手忙脚乱之下,将手中的两条蛊虫甩了出去。

    公孙幽惊呼叫道:“小妹!”她长剑一挥,将黄色的那条细虫拍飞。

    公孙曦反应不可谓不快,白虹一闪,红色的蛊虫让她劈成了两段。

    却不想蛊虫受她这一批之力,居然爆了开来,血一样的东西反射向了面门,好几滴黏糊糊的液体,滴在了她的脸上。

    一股热辣辣的感觉从脸上传来,公孙曦忍不住惊叫起来,她伸手去摸,却发现什么都没有了。

    公孙幽看的清楚,那可怖的红色液体就如飘雪一样,落在肌肤上立刻就消失不见了,好像钻进了皮肤里一样,一股由脊背里的寒意从脚直上心头,想来温婉的她脸上首次露出了狰狞之色,手中剑狂烈霸道的涌向廖晴凤。

    “啊……”

    廖晴凤根本没有半点还手之力,只觉得双手双脚一阵剧痛,手脚的经脉竟在这一剑之间全部挑断。

    “你到底下的是什么蛊!”

    公孙幽当了这么多年的隐盟主也增长了不少见识,虽第一次遇上,却也看出了那是苗疆的蛊虫。

    对于未知神秘的东西,公孙幽心底充满了敬畏。

    廖晴凤双手双脚被废,直接吓晕过去了。

    公孙幽无奈的跑向了公孙曦,脸上全是忧色,“怎么样,有没有什么不适?”

    公孙曦脸色也有些惨白,她摇了摇头古怪的道:“好像有点感觉,感觉身体里有一股源源不断的力量涌上来!”

    她有心试试自己的感觉,双手抱着公孙幽的小蛮腰,双手一一提,竟然将她当头举了起来,不费吹灰之力……

第十章 意外的好处() 
公孙曦中的正是力蛊。

    人作为地球上的主宰,自身的潜力远超于科学的认识。

    这种潜力的激发,称之为奇迹。

    灾祸时奇迹般的生还,遇危险时奇迹般的闪避,更有在儿女陷入危机时,父母爆发出正常人没有的力量,这都是潜力激发。

    力蛊就是激发自身潜力的一种蛊虫。

    廖晴凤将力蛊取在手中,自然不是为了助敌,而是打算给自己的极为兄长提高个人战力。

    蛊是一种很可怕的东西,世界上十个巫蛊师有九个死于蛊虫反噬。

    越厉害攻击力越强的蛊,反噬能力越强,越难控制。

    廖晴凤在蛊术一道堪称奇才,但终究太过年轻,不敢贸然使用攻击力过强的蛊虫,以提高己方力量的力蛊,阻碍疼痛触觉的蛊虫为上。

    廖家九虎各有所长,其中老大廖俊,老三廖鑫更是一流好手。

    只要给他们施以力蛊,能够直接将他们的实力提升至超一流,一个无疼痛感觉的超一流好手,能够展现何等威力不言而喻。

    只是公孙姐妹的实力超乎了廖晴凤的认识,她正想给老大施蛊,老大倒了,给老二,老二也倒了……

    公孙姐妹双剑合璧的威力太大,以至于廖晴凤取蛊虫在手,却无施展的机会。

    直至两姐妹向她冲来,慌乱之间也就将蛊虫当做暗器甩出去了。

    公孙曦正是受到力蛊的影响,自身力量提升了倍余,轻而易举的将自己的姐姐举了起来。

    这个中缘由,自然不是公孙幽、公孙曦所能够明白的。

    只是见公孙曦并无不利的反常,公孙幽心底略感安心。

    现在正直深夜,两姐妹将廖家十虎死去的三虎丢之一旁,余下制伏的几人都给绑缚起来,然后对他们的伤势略作处理,免得死了,问不出个所以然来。

    公孙幽让公孙曦早些休息,自己回到了书房,神色坚定的给裴旻回了一封信。

    远在凉州姑臧的裴旻还不知长安发生的一切,但他已经做好了一切的战斗准备。

    针对李邕,针对士林领袖大儒的反击。

    自己写的文章有多大的力量,他比谁都清楚。

    这动了人家的奶酪,哪有不准备充分的道理。

    只是他万万没想到,自己还未出招,战斗已经结束了。

    褒圣侯孔德伦与国子监司业孔惠元的出声,直接抵定了战局。

    对于这个结果,裴旻始料未及之余,也只能报以苦笑。

    他只是单纯的想给李白出气正名。

    李白不敬尊长,仗势傲慢的污名一但传开,他纵然有惊世之才,也会为世人品评为有才无德。

    若不洗涮污名,甚至会影响他一生。

    他这个做师傅的,焉能不为自己的徒弟出头?

    却想不到给他自身带来了无尽的好处。

    首当其冲的是士林地位。

    一般而言,士林是分地域的,各地士林早已习惯了抱团取暖,皆有排外思想。

    好比张九龄的岭南第一人。

    张九龄的文采自不用说,作为岭南第一人他到长安感受到的唯有冷漠。

    在关中士林圈子里,岭南第一人有个屁用。

    他用了好长一段时间,才真正融入关中士林,得到关中士林的认可。

    裴旻亦是一般,他在关中士林颇有地位,但河西士林圈却从未将之视为自己人。

    一切根由就是杨敬述。

    杨敬述在河西士林地位崇高,裴旻以近乎羞辱的手段对付杨敬述,无异于给河西士林抹黑。让天下人都知道,河西士林出了一个败类,一个叛国贼,这个叛国贼还是河西士林大儒……

    这也一度让河西士林难以接受裴旻这伙人的存在。

    直接导致了裴旻河西节度幕府的成员都是他从陇右带来的,河西本地人文士一个也没有。给他打算展开文教活动,增添了不少难度。

    现今他的文章不但得到了褒圣侯孔德伦的认可。

    负责国之教育的孔惠元甚至说出了“当为吾师”这四个字。

    天下士林再分地域,有一点是不变的。

    对于孔子的敬重,对于孔家的认可!

    连孔家人都如此赞誉,各地士林还有什么话说?

    凭借孔家在士林中至高无上的地位,裴旻奠定了扎实的文坛基础。

    因为裴旻的文章写于凉州,河西士林莫不将他视为河西士林的表率,大觉扬眉吐气。

    关中士林觉得裴旻成长于关中,荣耀理当属于关中才是。

    陇西士林却不服气了,裴旻在关中才几年?

    他洮州戍边起,坐镇陇右长达八年。赫赫有名的《出塞》就是于陇右作得,理应属于陇西士林圈。

    紧接着大西北的燕云士林笑了,表示裴旻是吃着幽州米喝着燕云水长大的,燕云是他的成长启蒙之地,他就是燕云人氏。

    连河东也来凑个热闹,裴旻祖籍河东裴家,自小成于裴家开办的学堂,寻根究底,河东也因分一杯羹才对。

    不管结果如何,总之河西、陇西、关中、燕云、河东这几处士林都是与有荣焉,裴旻在这些地方的声望水涨船高。

    至于其他各处,也只有羡慕的份,亦不能不承认裴旻的身份地位。

    最直接的反应就是裴旻收到了河西士林宿老的邀请,希望他能参加河西名流高士的风雅集会。

    “裴帅,您说要不要参加?这一次吕老诚意十足,邀请的都是河西有头有脸的人物。”张九龄询问着裴旻的意见。

    裴旻毫不犹豫的道:“不只是我要参加,你们都要去。给我表现的好一些,不只是我要融入这河西士林,你们也要走进这个圈子里。河西的文化正受到西方的冲击,你们或许没有什么感觉,在我看来,这是文化侵略。我大唐有海纳百川之量,是好事。可不能忘本,不能丢了我们自己的东西。要用我们的文化,去影响西方,影响胡人,让他们以学习我们大唐的文化为荣,而不是我们以通晓西方的文化为傲。”

    “河西这里因为地处东西文化的交流中心,受到的文化冲击更为严重。各地官员以此来发展河西,给河西带来了巨大的利益,却也留有莫大的隐患。”

    “要想推动整个河西的文教,靠我们不行,这些士林人才是教化的主力,跟他们打好关系,对于河西文教的发展,大有利处。”

第十一章 甘峻山聚会() 
姑臧甘府。

    河西士林中辈分最高的甘老太爷甘旭,带着几分焦急的心态等着消息。

    作为河西士林之首,甘旭一直渴望带领着将河西士林走得到天下士林的认可,重现昔年荣光。

    河西向来以武证道,天下精兵,多出河西。

    从先秦时候起,河西就以盛产精兵快马而闻名,汉朝更是如此。

    武功赫赫的西北军,上驱匈奴,西进西域,所向无敌。

    汉末西凉精骑也是名动天下,曹操麾下最为精锐的虎豹骑都为西凉精骑所灭,逼得曹操发出“马儿不死,吾无葬地”的感慨。

    不过历史大多有着共同性,西凉兵勇,大多无谋,能成大业者,却是少之又少。

    也因如此,西凉的文风一直为天下诟病。

    当实际上河西一地,并非没有文化灿烂之时。

    南北朝五胡乱华,各方异族争先逐鹿中原,河北、中原大多数世家文豪纷纷迁离故土,大多数南迁江南,还有一部分迁往河西,将中原的文化带到了大西北。

    河西走廊的文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先后建立的五凉王朝,也集中了大批人才。

    莫高窟文化,也是在这一段时间发展起来的。

    这段时间河西文风盛行,可没过数百年,又因战乱的影响,文风直转而下,直至今时今日。

    甘旭是秦国上卿甘罗的后人,算得上是名门望族,在河西有着极高的地位。

    自甘旭的曾祖父起,甘家一直经营着青山书院,已有近乎两百年的历史。

    甘旭自三十岁起教书,一直到七十岁退休,半生时光都在育人子弟。这一生所求,是为何弘扬汉家文化,将汉家文化在西北推广。

    也因如此,抵触裴旻最严重的就是他。

    尚武是大唐的风气,但大唐尚武并不轻文,反而非常重视文教。

    河西尚武却未能如大唐一样,这里对文学有着一定的轻视。

    甘旭想尽一切办法改变这种弊端,提升河西的文学风气。

    结果裴旻严惩杨敬述的事情传遍天下,让天下士林皆知河西士林有这么一个败类,将他多年打造的风气毁于一旦。

    尽管甘旭心底很清楚,这跟裴旻没什么关系。

    杨敬述确确实实罪有应得,可是心里还是免不了排斥裴旻的存在。

    而今裴旻用一篇文章,名动士林,甘旭立刻意识到自己犯了莫大的错误。

    跟裴旻这样的文坛奇才,未来士林的基石相比,杨敬述又算什么东西?

    甘旭顽固却不迂腐,大有知错就改的魄力,亲自联系张九龄,邀请裴旻参加河西士林的聚会。

    只是甘旭不知裴旻是否能够不计前嫌,心底难免七上八下的。

    “父亲,裴国公答应了!”甘旭的儿子甘仪,带着几分兴奋的传达了这个消息:“不只如此,他还会领着麾下众幕僚一并参加,连季凌先生也会前往呢!”

    能爱屋及乌自然亦可厌屋及乌。

    裴旻麾下的诸多文臣皆与河西士林来往不深,却唯独王之涣例外。

    王之涣的一首《凉州词》道尽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山川的雄阔苍凉,以及承以戌守者处境的孤危,戌边责任的重大。情调悲而不失其壮,深受河西上下传颂。

    甘仪就是王之涣的崇拜者……

    “太好了!”甘旭激动的胡须直抖,道:“就知道国公肚里能撑船,不会与我们这等升斗小民计较!”

    “不过,他有一个条件!”甘仪有些为难的说道。

    甘旭略微一怔,随即道:“什么条件,就算他让老朽给他道歉,老朽也豁出去了。”

    甘仪忙道:“父亲误会了,说是条件,其实跟商量没差。裴国公觉得敦煌莫高窟太远了,能不能将聚会的地方改为甘峻山老君洞。”

    甘旭略一沉吟,也明白了什么,笑道:“是老朽思绪不周了,那就甘峻山老君洞。你速速通传下去,聚会改为甘峻山老君洞。”

    莫高窟是河西敦煌的一大特色,俗称千佛洞,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不断修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千余个,堪称世界上规模最宏伟的藏经洞。

    对于莫高窟,裴旻怀着十足的敬仰,在他的记忆里,唐朝是莫高窟的巅峰,兴盛繁华,安史之乱后,敦煌先后由吐蕃和归义军占领,但造像活动未受太大影响。北宋、西夏和元代,莫高窟渐趋衰落,仅以重修前朝窟室为主,新建极少。

    元代以后敦煌停止开窟,逐渐冷落荒废。明嘉靖七年封闭嘉峪关,使敦煌成为边塞游牧之地。敦煌莫高窟,消失在历史的潮流……

    直到清光绪二十六年,旅人无意中发现了震惊世界的莫高窟,但是不幸的是,在晚清政府腐败无能、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特定历史背景下,藏经洞文物发现后不久,英人斯坦因、法人伯希和、日人橘瑞超、俄人鄂登堡等西方探险家接踵而至敦煌,以不公正的手段,从王道士手中骗取大量藏经洞文物,致使藏经洞文物惨遭劫掠,绝大部分不幸流散,分藏于英、法、俄、日等国的众多公私收藏机构,仅有少部分保存于国内,造成中国文化史上的空前浩劫。

    这是千年后的事情,还会不会发生,裴旻不得而知,但他真心的希望历史不要重演。

    不过敬仰并不意味着认可。

    裴旻不信佛与道,可是他对于道教的认可,远胜于佛教。

    他不会去干毁坏莫高窟这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