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剑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盛唐剑圣- 第3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混蛋!”

    李鸿将手中的文章捏成了球团,丢在地上,气得吹胡子瞪眼,指着地上的纸团大骂,“这是有辱斯文,这是没大没小,这是背祖忘宗”

    他一大把年纪了,此刻红着眼睛,露着吃人的目光,对着一团纸不停的谩骂,在他面前的儿孙,一个个带着几分敬畏的看着老者,心底却有着小小的鄙夷。

    李鸿是李密的后人,当然这个李密并不是唐初跟高祖争天下,最后死在盛彦师手上的那个李密。而是西晋时期的汉中太守,李密李令伯。

    李密师事著名学者谯周,博览五经,尤精春秋左传,以文学见长,他有一篇陈情表格外出名。

    以至于有这么一句话,读诸葛出师表不哭者,谓之不忠;品李密陈情表不泣者,谓之不孝。

    李鸿就是这个李密的后人。

    这老虎的儿子都有可能是病猫,更何况是过了数百年的后裔?

    因为连续几代人都未有优秀人物,李家已经走向没落了。

    直到李鸿这一代,李家有了卷土重来的味道。

    这一切的关键人物就是李鸿,作为长安士林中辈分最高的五大宿老,李鸿凭借他的名气名望,给后世子孙谋取了不少的福利。

    但事实上李鸿自身不过中等之资,文采算不上出众。他有如此地位是因为跟对了人,说白了就是抱对了大腿。

    而他的大腿便是路敬淳。

    说道路敬淳,确实是一个了不得的人物,也是出名的大孝子。他给母亲守孝,哀哭三年不出草庐,以致形容癯毁,连他的妻子都认不得他了。他自身亦极有才华,进士及第是武则天朝的状元,官拜太子司议郎兼修国史、崇贤馆学士,深得武则天器重,著姓略、衣冠系录等百余篇文章,尽究姓族之根源及枝脉,当时无出其右者。

    路敬淳、李鸿焦不离孟,孟不离焦,世人将他们并成为路李。

    李鸿受到路敬淳的提拔,也一起参与了姓略、衣冠系录这些书的编撰,挂了崇贤馆学士的名号,还参与了修国史这种盛大而荣耀的工作。

    在古代能够修国史的都是一等一的大儒,李鸿在路敬淳的提携下也受到了如此的待遇。

    就这样李鸿大儒的身份也定下了,随着他的年岁增长,他的地位越发崇高,如今已经是长安最有名望的宿老之一。

    李鸿心底很清楚,论真才实学,他连路敬淳一半都不及。

    幸运的是如今世人对他只有敬重而无置疑,对他前辈身份的唯唯应诺,让他继续维护着自己崇高的地位,给自己的家族谋取了无数福利。

    裴旻的这篇文章,无疑是直插他的心窝。

    要是真如裴旻文章中说的,学问面前无大小,那他焉能守住自己崇高的地位?

    要是人人都更他争辩一二,他这个宿老还有半点权威可言?

    利益夹杂着私心,让李鸿感受到了恐惧。

    这也是笔墨文章的威力。

    有些时候,一篇优秀的文章,能够给予人莫大的力量。

    裴旻的这篇文章正是鼓励天下读书人求知求实,从辩论中探讨真理,而不是人云亦云。

    不耻下问,并不丢人,不懂装懂才是真丢人

    “不能让这篇文章传播下去!”

    李鸿脑子里只有这一个念头,他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看着一个个不争气的子孙们道:“现在外边的反应怎么样?”

    “特别激烈!都为此文叫好,赞誉一片!”回答他的是李鸿的孙子李彦,他说这话的时候语气有些轻快,甚至露出了一丝丝的兴奋。

    “怎会如此?”

    李鸿并未有注意自己孙子的语气,而是一脸惊愕!

    在他看来裴旻这片文章固然写的绝妙,但是严重触犯了诸多人的利益。

    受伤的不只是他,还有诸多的士林领袖。

    士林领袖之所以会称之为领袖,就是因为他们地位崇高,他们的话,就是道理,真理。

    哪怕是错的,那也是对的,令人盲目的信服。

    这亦是权威所在!

    要是人们不信任权威,置疑权威,他们拥有的话语权将会大幅度的削弱,从而影响到他们的地位。

    他们怎么可能坐视这种情况发生?

    李彦再次回答了他的问题,说道:“因为这篇文章是由裴帅所写!”

    裴帅?

    裴旻!

    李鸿想到这两个字,两眼一昏,险些晕倒。

    这篇文章他还没看完,他只是看到一半就已经感受到了恐惧,所以没瞧见最后的落款署名。

    此刻听说,瞬间傻眼了

    “裴旻?是那个裴旻?”

    李彦再次答道:“除了裴帅,还有谁能写出这般文章?”

    “完了,完了!”

    李鸿失魂落魄的想着,总算明白为什么没人出头了。

    要是常人写这种触犯天下士林领袖权威利益的文章,早就给驳斥的体无完肤了。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文人的笔杆子就不存在扭曲不了的事实。

    但是裴旻写出来的就不一样了,他是唐朝地位最高的边帅,从龙之臣,李隆基最信任的人物之一,有着深厚的官方背景。

    不只是如此,裴旻在士林中也有着极大的威望,他孤身一人来长安拼搏,短短十年,成为大唐权势最高的外臣,手握十四万大军的边帅。

    他在长安留下了无数的传说,甚至给孔子的后裔赞为“于国有功,于母有孝,于友有义,于己智勇仁兼备”

    无数士林新秀,无数少年莫不以他为榜样,以他的成功为动力。

    就连他最疼爱的孙子,最有希望重振李家门楣的俊彦,都将他视为崇拜的对象

    比起他们老一辈人,几乎所有年轻人都羡慕向往着裴旻的成就,他在年轻的一辈人中有着无可比拟的影响力!

    他这篇文章一出,将会把那些向往他崇拜他的年轻人的想法意识汇集起来,形成一股冲垮他们权威的洪流!

    “你们都退下吧!”

    李鸿赶走了所有的人,独自呆坐着,想着自己的地位即将不保。

    一大把年纪的他,眼中闪过一丝厉色

第四章 道貌岸然() 
长安褒圣侯府!

    “好文,好文呐!”孔德伦激动的不知如何形容,半响才道:“如此文章,立意深远,诚乃我儒家不可多得的佳作,继孟子《劝学》之后,又导人向上的一片名篇。”

    孔惠元叹道:“此话不假,关于忠孝文章,历来数不胜数。但导人向上,鼓励天下人向学的文章,却是不多。此文深得先祖精神三味……只是个中牵扯太深,也亏得是裴旻所著,换做他人,恐怕早已不容于士林。”

    孔德伦一大把年岁,阅历何其之广,自然明白孔惠元指的是什么,带着几分嘲讽的道:“先祖的声誉,早晚要毁在这些所谓的大儒,士林名宿之上。先祖尚且能做到学无常师,年达六旬,依旧向隐士请教学问,现在有谁能做到?”

    他指着文章中的一句道:“为兄最爱这一句话‘活到老,学到老!生命不停,学习不止’,这裴旻还不满而立,却看得比我们更加通透!我等枉活八十余载,还不及他,实在惭愧。”

    孔惠元也羞愧的底下了头,自小起他便知他们孔家人这一辈子都不可能成为国之栋梁,学文化的心态也格外存粹,经史水准鲜有人比。

    他继承父业,成为国子监司业,负责大唐的国家教育之后,对于文化的求知之心,远不及以往。

    看到裴旻这篇文章,却发现自己就是一俗人愚人,离祖先孔子,祖父孔颖达相差十万八千里。

    相比孔子七十高龄依旧,工于学问,苦修《春秋》,孔颖达同一年岁,依旧与群儒执经宣义,为太宗皇帝誉为关西孔子。

    自己成就远不及先祖、祖父万一,却大有懈怠满足之心,实在惭愧。

    他顿了顿道:“如今士林中对于裴旻此人是一片赞誉,但很明显,推崇之人,多是士林后起之秀,以及那些不甚得志非士族之人。但凡有一定身份地位的,皆沉默不言,观望形势。真正有身份地位的,唯有贺知章、张旭这类与裴旻交好的发声支持。”

    “理所当然!”孔德伦冷笑道:“如此陋习已经维持数百年,哪有那么轻易改的。不过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百尺之室,突隙烟焚。如今门阀世家大不如前,儒学的承传发扬,现在还真靠不上他们。寒门有崛起之势,借此机会以收寒门之心?”

    孔惠元颔首道:“愚弟亦是这个意思!”

    两个老家伙会心一笑。

    这人皆有私心,即便是孔子这样的人物都避免不了,何况他的后人?

    孔家要想维持低位的超然,无需在朝堂上获取什么高位。

    多一个人学儒,就意味着多一个孔家门徒,他们的地位就巩固一分。

    这种鼓励天下人学习文化的事情,他们是当仁不让。

    **********

    李鸿相信不只他一人对裴旻这篇文章如讳莫如深,一定有他的同道中人。

    只是因为裴旻的地位非同一般,没有人愿意出来当这个出头鸟。

    他们并不担心士林中无人向着他们,而是担心受到官方的排挤。

    习得文武艺,卖于帝王家。

    大儒也是人,得为自己的后世子孙考虑。

    一但得罪了裴旻,造成子孙无法在朝堂混迹,大有得不偿失的味道。

    但是如果任由事态发展下去,最后受伤的还是他们。

    李鸿第一个找到的正是李邕。

    李邕是此事的直接受害者,惊才绝艳的后起之秀李白,为李邕的弄得名声狼藉。

    此事早已不是什么秘密,他们也不觉得李邕的做法有任何问题。

    李邕是什么人?

    大儒!

    名传京洛,有信陵君的美誉。

    李白是什么人?一个川蜀来的后生晚辈,走了狗屎运成了裴旻的徒弟,凭什么置疑李邕?

    只是谁也想不到裴旻护犊至此,而且一棍子撂倒一片人,将整个士林文坛搅和的腥风血雨。

    如今众人皆不好出头,唯有李邕可以站出来。

    李鸿一到李府,登时乐了,心底高呼一声:“吾道不孤!”

    李府的客厅已经七人,皆是士林中有头有脸的人物……

    他们彼此带着几分尴尬的打着招呼,来意不言而喻。

    作为主人家的李邕却躲在书房里一直观望时机。

    客厅里的那些人的来意,那就是和尚脑袋上的虱子明摆着,都是希望他当这个出头鸟。

    李邕为人外表正直乐善好施,内心却是阴骘下作。

    他的官声名声极好,因为他好养士。

    所谓养士在战国时期非常常见,就是收养门客,战国四公子信陵君、孟尝君、平原君、春申君无不是食客三千人,养着大批的能人异士。

    此风早已不盛行,但是李邕却效仿古人,养着五百“门客”。

    而今朝廷并不赞成这种养士之风,只是李邕很狡黠,利用律法的漏洞,打着擦边球。

    他不是养门客,而是供学子读书学习,提供他们吃住而已。

    李邕之名,也是如此来的。在士林中,他有着极高的威望,士林中人都将他比为信陵君,说他有古人之相。

    值得一说的是,养士需要巨资,李邕的财源有两处。

    一处是他自身的本事,李邕书法极好,仅次于张旭,与贺知章、王缙齐名,他的润笔费高达数万之多。另一处就是贪污,他是朝廷命官,将朝廷用来给百姓提高生活的钱,贪墨下来养着读书人,提高自己的名望与地位。

    有着大儒的身份为掩护,无人察觉他的这些小动作,只认为他有信陵君的豪气,却不追究他钱财的来路。

    裴旻这一篇文章对他威胁最为巨大,李邕狡黠阴骘,并没有急着为自己正名,而是沉住了气,在等在凝聚力量。

    “老爷!”

    李邕扶手站在窗前,脸上露着阴狠的表情,与他外在的阳光形象判若两人。

    “说,又来了谁?”

    管事带着几分兴奋的道:“这回是李鸿,李大贤来了。”

    李邕嘴角露出一抹微笑,道:“继续等,份量还是有些不足!裴旻不是等闲之辈,不将士林里的中坚力量聚集起来,没有必胜的把握。唯有一举将裴旻的士林声誉击垮,才能化险为夷,甚至更进一步!”

第五章 让诸公久等了() 
“老爷!宁大儒来了!”

    “继续等!”

    “张大儒也来了!”

    “再等!”

    ……

    随着一个一个大人物的到齐,李邕那张满是阴霾的脸上渐渐散发着光彩。

    他可以当这个出头鸟,但是后续的支持必需足够。

    否则面对裴旻,面对他在士林年轻一辈里的威望,他的反击只会带来更大的折辱。

    原本裴旻士林的地位与之不相上下,但是他这篇文章一出,几乎将他抬上了神坛,甩了李邕一大截,根本不足以抗衡。

    借势,是他唯一的办法!

    从效果来看,还是很不错的。

    已经有二十余长安有头有脸的大人物站在他这边,他们的影响力汇聚起来,可比裴旻一个人要强悍的多。

    “差不多可以了!”李邕向自己的管家道:“去吧,知会长秉,让他将气氛带动起来,我随后就到。”

    他说着来到书案前,书案正中间有着一份文章,正是他反击裴旻的缴文,文中的主题围绕着忠孝二字,曲解裴旻与长辈辩论的意思,从另一个角度阐述目无尊长的可怕后果,将裴旻此举说成有违忠孝之道。

    百行孝为先!

    天下至德,莫大乎忠。

    忠孝二字,不只是在儒学,即便是诸子百家中都是位于第一第二的。

    诸子百家只是见解学术不同,但其中做人的道理却是一样,以导人向上为主,而不是引人作恶。

    李府的客堂!

    在管家的示意下,赵执赵长秉率先憋不住气了,高声道:“某素来敬仰裴国公忠义,却不想,他竟写出这种无父无君之文。竟然鼓励后生晚辈后生与长辈探讨,说什么道理由辩论中来,实践得真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